马 焱
(银川市青少年宫,宁夏 银川 750001)
《三到六岁儿童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课程中要积极引入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文化形式。由此丰富幼儿对于艺术表现的感受。中国传统音乐融入幼儿音乐教育课程,可以有效的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对于艺术的感知能力。所以在幼儿音乐课程中,适当介绍我国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有利于幼儿增强民族认同感,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丰富多样。由此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使幼儿在民族文化的大海之中任意翱翔。
将中国传统音乐融入到幼儿音乐教育的课程之中,可以提高幼儿对于音乐的感受能力。幼儿可以通过听音乐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态度。同时幼儿也拥有丰富的想象能力,通过丰富的想象力来感受传统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容。所以,将传统文化音乐融入到幼儿课程之中可以使幼儿充分的感受到本民族音乐的特色。通过不同的方式,比如身体的简单律动或者直接的语言表述来感受中国传统音乐中独有的节奏类型和旋律。以此,丰富自身的内心活动,提高审美能力。加强对于不同音乐的感受。
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到当前我国幼儿音乐教育课程之中,有利于构建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学前教育体系。传统音乐是中华民族的一种艺术形式,可以让幼儿的心灵得到不断充实,有利于相关方面开发具有本地特色和本校特色的个别教育体系。同时,优秀的民族文化也为幼儿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幼儿不断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促使他们在以后的实践中能够始终以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屹立在社会生活之中,养成热爱家乡的良好品质。
若将中国音乐传统融入到当前我国现有的音乐教育课程之中,首先需要选取相应的文化素材。而这,民间童谣恰恰可以满足。民间童谣常常为儿童所喜爱是因为它具有着简单易唱的旋律﹑活泼欢快的节奏和朗朗上口的歌词。是一种反映了幼儿自身生活特点和心理情感的艺术形式。作为民间传统音乐的一个重要代表,儿童歌谣是幼儿一生中最开始的音乐记忆。所以幼儿课程应当以童谣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并对不同的歌谣进行改编和整理。在重新整理之后,注意保留能够引发幼儿的共鸣的部分。在教授时,使幼儿能够安静地沉浸在音乐之中,深刻感受到积极向上的音乐情绪。通过传统音乐文化的熏陶,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同时,童谣作为一种幼儿的娱乐活动,所具有的短小精悍和生动有趣的自身特点也绝不能被忽视。教师更是应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并且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比如充分结合本班幼儿的自身生活情况,挑选符合本班幼儿自身的身心发展程度的歌谣。通过幼儿对儿童歌谣的唱诵这一形式,不断加强幼儿对于传统音乐的感受能力。
幼儿常见的律动与生活活动息息相关,比如走﹑跑﹑跳﹑投﹑攀﹑爬﹑钻是幼儿的基本行为能力。通过这些基本动作,幼儿可以模仿生活中出现的种种现象。而充满地域特色的舞蹈,作为一种成熟的律动,可以用在中国传统音乐融入幼儿音乐教育课程之中。比如结合幼儿自身乐于表现的天性,以肢体动作作为表现音乐情感的形式,展现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场景。引导幼儿在脑海中形成生动的音乐形象,以此培养幼儿对于音乐的表现能力。进一步吸引幼儿对于音乐课程的兴趣。所以教师在特色舞蹈内容的选择上要以地域特色为选择标准。比如《掀起你的盖头来》《青春风暴》《长鼓舞》,对不同风格的音乐进行集中的把握。最终,使幼儿在律动中进行别有一番风味的音乐感受,而充满民族色彩的传统舞蹈或者民族舞蹈都是作为音乐教育中动作范例的最佳选择。
打击乐作为音乐的重要元素,可以充分的利用到幼儿的音乐课程之中。中国传统音乐拥有丰富多彩的节奏类型,而且这些节奏类型的特点十分明确。不仅能够充分表达音乐自身所要表达的独特情感,也可以形象生动的声音进行形象的引导,对幼儿心理会产生一定作用。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要将节奏类型进行重点的导入。具体的操作环节如下:首先在音乐课程之中。以丰富的节奏类型吸引幼儿的兴趣。之后教师进行主动地引导,做出一些拍腿﹑跳起﹑踏地的基本动作引起幼儿注意。此时幼儿会通过简单的击打﹑拍手等活动跟老师一起进行节奏的锻炼。在体验最初的节奏变化之后,教师引入简单的节奏乐器。用这些专门的节奏乐器进行进一步丰富节奏类型的展示,同时着重强调不同节奏所具有的特性。比如利用三角铁﹑木鱼进行展示,就要听其音色上的差异。最后,教师通过扩大练习曲的范围,比如《多年以前》或者《小星星》。使在幼儿在掌握这些节奏明快的练习曲之后也能感受到其他不同风格的音乐,以此加深幼儿对于节奏类型的感受。
中国传统音乐博大精深,幼儿从小就能够体会到其中的不同之处。在幼儿音乐教育课程之中,积极开发中国音乐的传统元素,有利于幼儿传承中华优秀的音乐文化,也可以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引导幼儿自身的音乐审美兴趣的养成,提高自身的音乐文化素养。
[1]张爱萍.中国传统音乐融入幼儿音乐教育课程的思考[J].音乐天地,2016.
[2]杨晓.幼儿传统音乐教育初探[J].才智,2010.
[3]郑荣新.中国传统文化与幼儿音乐启蒙教育[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