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发胜
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加强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探究
何发胜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大学生就业难特别是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经济新常态下高校破解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关键在于从源头上加强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即通过革新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整合资源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建设,完善女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配套机制建设等多项措施,来切实提高女大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创业能力并不断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培养能够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发展需求的更多的女性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
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经济新常态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了“新常态”,受经济新常态和人口新常态叠加因素影响,导致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因此,在高校中切实加强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断锤炼女性创新创业教育特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一方面,不仅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且能够切实增强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女大学生全面发展,还能提升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另一方面,不仅可以从源头上破解女大学生就业难题,而且还能够激发女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并通过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对女大学生就业的倍增效应和带动作用,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显然,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同时,还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女大学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人力资源。她们作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特殊群体,与男大学生群体比较来看。一方面,女大学生情感丰富、心思细腻,在言语表达和短时记忆方面优于男大学生;另一方面,女大学生抗压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在空间想象能力等方面不如男大学生,这种差异势必会延伸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当中去,这就对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时代诉求。因此,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校加强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充分考虑性别差异因素,引入分层分类教育思想,针对女大学生个体差异,采取差异化、分类施教的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切实增强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受传统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影响,女大学生普遍存在不能独立自主、缺乏活力与创造力。这些因素都不利于高校女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要根据女大学生成长特点,将高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二者有机融合,并通过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一方面,让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的短板,找准问题,对症下药,不断锻炼自身的组织协调与沟通决策能力、努力培养创新创业等综合能力;另一方面,让女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独立解决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问题,来激发女大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断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促使其实践力的提高,实现女大学生全面发展终极目标。
就业是民生之首。而高校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的就业,是当前我国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经济新常态下做好高校女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除了努力为女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以外,最关键还是要从源头上加强对高校女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可以通过培养女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来切实提高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最大限度地激发女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积极引导她们投身就业创业实践活动积累经验,为以后更高质量就业创业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还可以通过女大学生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活动,来激发整个社会的创新活力,从而为适应经济新常态提供新的增长动力。为此,社会各界迫切需要给予女大学生就业创业更多的关心与支持。
女大学生求职难是当今社会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容易遭遇性别歧视,存在着无业可就、有业难就、选择性失业等问题。女大学生的就业难,不仅与我国的传统社会观念和女大学生自身的生理条件有关,还与女大学生缺少职业规划意识,并与以往高校采取的就业指导不足等有关。因此,经济新常态下高校要破解女大学生就业创业难题,关键在于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要坚持“创业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创新是创业教育的基础”这一核心理念,以多元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来培养女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女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女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切实增强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并且还可以通过鼓励女大学生创业来解决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美国著名的创业学家蒂蒙斯教授认为:“高校的创业教育,既不能简单的等同于传统的以解决人的生存为主要目标的就业培训,也不能简单的认为是企业家速成教育,而是应该为未来的几代人设定‘创业遗传代码’,并坚持塑造以最具革命性的创业新生代作为其基本价值取向。”[1]而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普遍滞后、功利色彩比较浓厚,且存在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等“好看不好用”的现象。一方面,无论是教育管理者还是学生都对创新创业教育普遍存在认识误区,直接导致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不够,既没有把它纳入到人才培养体系当中去,也没有把它当作高校整体育人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而是处于“正规教育”之外的“业余教育”或“精英教育”;另一方面,现行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带有明显的功力色彩,大部分教育管理者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帮助大学生掌握创办企业所具备的创业能力和基本知识,简单地将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于企业管理者速成班以及技术创业培训班等层面。
当前,我国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教育资源缺失的问题。一方面,缺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硬件”资源。高校普遍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硬件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够,导致很多高校都缺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场地及配套实施,如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等;另一方面,缺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软件”资源。高校普遍存在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结构不完整,特别是严重缺乏经验丰富的专兼职教师,大多数高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多为学校的专职教师或辅导员等。且现有的高校创新创业师资无论是专业水平还是教学能力,都不能满足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需求。如大多数高校现有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师多为“半路出家”,既无创业经历、也无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经验,实践操作能力较差;同时,教学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单一,大多是照本宣科,理论脱离实际,从而很大程度的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挥,也无法有效指导学生创业,这些不利因素都成为了制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发展的瓶颈。
目前,从各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情况来看,绝大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无论是在采取的实践措施上,还是在具体的做法上,大多是重理论而轻实践,毫无特色可言,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功利主义观念影响,大多数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一方面,既没有形成规范的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内容,也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完整的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当中去;另一方面,既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到专业教育当中去,也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大多数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还是热衷于传统的课堂讲授或讲座,简单的进行理论灌输,这就直接导致对大学生的影响是脉冲式的,来得快、去得也快。受此影响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很难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开展运用,并且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所积累的经验也无法进入书本形成理论,严重制约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健康发展。
虽然,这些年我国的高校一直都在不断地尝试着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改革,但效果还不明显。根据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各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活动重视度还不够,各高校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作用和优势不突出,特别是缺乏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配套政策和措施,使得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目前,各高校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都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各高校逐步出台了一些政策来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配套机制。但高校现行的一些政策措施过于原则化,没有细化、难于实际操作,根本无法落实到位,使得大学生创业还面临重重困难。如在创业资金扶持方面,高校没有相应的创业信贷政策,虽然有学校少量的资金扶持,但对于大学生真正要解决创业所急需的大量资金来说等于是“杯水车薪”。
1.要明确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高校对女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女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激发女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使女大学生掌握创业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并提高女大学生的创业品质素养与技能素养。
2.要完善女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程建设,在现有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加大创新创业教育比重的同时,逐步开发、开设“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必修课,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培养拥有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女性人才;另一方面,要积极开拓专门针对女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公共选修课程建设,突出女大学生特色,开设女性创新思维训练、女性创业、女性创业心理、企业与项目管理等适合女大学生学习的系列公共选修课程。
3.要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创业教育内容的体验。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创业教育教学过程的“启发性”,更多采取案例教学、创意设计、企业创建模拟训练等形式,以创业项目为依托,将创业理论贯穿于创业实践之中,努力培养女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品质,沟通能力与合作精神等;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举办高校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建设创业模拟实践基地及创业孵化基地等形式,来推进女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成功建立。
1.要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引领计划。通过引进开发一批适合女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鼓励女大学生积极参与专业创新创业实训。
2.加大校企合作力度。高校要深化与企业合作,并综合运用企业资源,发挥校外实训基地创新创业育人功能,开发创新性、创业性实训项目和顶岗实习项目,并建立有效沟通协调、共同管理、协同育人机制,提高女大学生实训项目质量。
3.加快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步伐。高校要加强与企业、社会的深度合作,建设女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对女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预孵化,提高女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4.将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技能竞赛活动相结合。各高校要积极组织女大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活动,让女大学生置身于实战场景,从而提升创新、决策和团队合作意识,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最大程度的激发创业活力,促使女大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接受创业教育,为今后就业创业奠定坚实基础。
1.要组建一支专兼职结合的优秀创新创业教师团队。高校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与女大学生自身特点,构建以专业教师、资深专家、创业者、企业家、风险投资家和政府官员等为核心的专兼职教师团队。
2.要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师团队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一方面,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对从事创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可以积极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创新创业实践,并通过各类创新创业专项培训,提高教师在教学中的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能力。同时,还可以组织教师开展创新创业课题研究,以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还可以组织教师开展各类创新创业课程比赛,鼓励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3.要建立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机制与考评制度。建立教师的激励机制,在业绩、职称、经费、项目和绩效等方面给予政策层面的支持。通过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考核评价,把创新创业教育业绩作为职务评聘、岗位聘用和绩效考核的重要考核指标。
1.要构建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保障体系。一方面,要建立创新创业“双导师”制度,即校内导师和校外企业导师协同育人机制,积极为女大学生搭建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平台,为创新创业女大学生提供政策解读、技术支持、管理咨询及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持续帮扶、全程指导和一站式服务;[2]另一方面,要为女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信息服务,通过建立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创建“全国高校女大学生创新创业网”和移动终端网络等,及时发布有关创新创业培训及项目信息,并开展在线培训、交流和咨询。最后,还要积极为女大学生搭建创新创业项目对接平台。举办创新创业项目推介会和对接活动,通过项目展示和路演,协助创新创业女大学生组建团队、开拓市场、寻求融资。
2.要完善对女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专项活动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体系。一方面,通过优化学校经费支出结构,多渠道统筹安排资金,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助女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另一方面,充分整合政府、社会、高校的政策、项目、资金和专家等资源,建立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同推进的新机制,积极寻求社会支持,全力促进女大学生创新创业。[3[
3.要健全完善大学生失业保障制度,以加大对女大学生失业的救助帮扶力度来降低创业风险,帮助失业女大学生解除后顾之忧,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1]张婷.蒂蒙斯创业教育思想初探[J].教育探索与实践,2007(6):51-53.
[2]梁晓莹.高职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J].求知导刊,2016(23):61-62.
[3]王天平.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N].陕西日报,2016-10-28(3).
湖南省教育厅2017年科学研究项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研究”(项目编号:17C0330)
何发胜,男,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教育管理。
G715
A
1674-7747(2017)26-0042-04
[责任编辑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