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唱艺术处理中“点、线、面”的运用
——以《保卫黄河》为例

2017-01-28 12:43张淑君
北方音乐 2017年23期
关键词:全曲线条层面

张淑君

(杭州市余杭区天长世纪小学,浙江 杭州 311100)

前言

随着文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要求也随之提升,现有的音乐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求了。随之而来的就是音乐类型的多样化,最早的大型合唱作品之一要数1933年黄自先生写的清唱剧《长恨歌》,随着作曲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之后传遍全国,《保卫黄河》就是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中的其中一首,它具有鲜明的层次感﹑画面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在几何空间的学习中“点,线,面”是重要组成元素,这三点间的关系复杂,组合出的可变性就更为多样化,掌握好三者在间合唱艺术的关系对的发展颇为要紧。可以使用这些要素,运用到合唱当中处理合唱中常见的情感﹑声音﹑节奏以及一些在合唱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能让合唱作品的艺术价值得到提升。

一、“点、线、面”的逻辑关系

在几何学中“点,线,面”是重要组成元素,可以将空间艺术与其融合,以供合唱艺术的研究与发展,从几何中的空间角度基本意义对其做出重要阐述。

“点﹑线﹑面”的几何定义:在几何学中重要组成元素是“点,线,面”,现就针对几何意义对它做出解释分析。

点:在几何学中是最小的组成单位,也是最重要的,空间物体都是由点组成,由点组成线,由点组成面,一个点是一个零维度对象。作为最基本的空间组成成分,必然在空间结构中运用的更多。在现代数学语言中,点在二维体中表现的是无限小的面积而在三维体中体现的便是无限小的体积,任何集合的基本元素都能称之为“点”。

线:从几何角度而言,线是由无数个点组成,或是说点移动时留下的轨迹称其为线,曲线﹑线条﹑直线。是点相对的结果。从外形上看,线与点最大的区别就是有方向以及长度等特性。

面:从几何角度而言,面是由无数个点或是无数条线组成,面相对于前两者而言,面更具有空间感,有长度有宽度,是点与线的延伸,也是空间的体现方式。

二、“点、线、面”在合唱艺术处理中的特指

(一)“点、线、面”与“字词、句、段”

合唱都有自身的发音点,对于现在的音乐形式而已,大部分的合唱曲目都有歌词,而歌词的构成便可以看作是“点,线,面”的组成,歌词便是段,字,句构成的,将其融合进来对合唱歌曲进行逐步分析。每一个字就是一个点,每个句子就是一条线,每个段子都是一个面,将点线面都联系起来便组成了合唱的歌曲,也有了歌曲的主旋律。

(二)“点、线、面”与声音

从视觉的角度看,一个点可大可小,可以是很大的一个点,也可以是很小的一个点,可以非常模糊,也可以非常尖锐。与这些点相对,声音也有着不同的音部,高音,低音;刺耳亦或是柔和;大声或是小声,对于合唱艺术而言,每一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点,点的运用是否成功,也就决定了这合唱歌曲成败,所以这需要每个点的共同努力高度配合,对于每一个部分都需要进行调和并且让其各自融合,这样才能将合唱艺术体现到极致。

三、“点、线、面”在《保卫黄河》中的具体研究

以上是“点,线,面”的理论依据,在下文中,将会阐述“点,线,面”的具体运用方式,具体研究其对应方法。

(一)《保卫黄河》创作背景

冼星海先生作曲,光未然先生填词,两位音乐界的大佬强强联手,为广大群众呈现出《保卫黄河》,此曲选于《黄河大合唱》第七章,于1939年初春三月的31号在延安完成,并在次月13日在延安呈现给了大众。歌曲采用了齐唱的演唱方式并有轮唱的表现方法,将磅礴的气势体现到了极致。

冼先生留学回国后,他看到了中华民族的痛。并在中华民族危难之时,他勇敢的站了起来,站在了民族战争的前列。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下定决心一心服从党的正确领导,并随时准备着为党和人们牺牲一切,并为之奋斗终身。他渴望民族得以解放,他便拿起笔编写歌曲,就如同鲁迅先生一样,希望人们精神上先得到解放,要站起来,与万恶的敌人抗争,不能甘愿做敌人的奴隶。在奋斗的路上,他并不是一个人,在1939年与光未然先生相见,他们之间便擦出了思想上的火花,在思想上获得了高度的共鸣,犹如遇到伯乐般,他们便在一个月内完成了这一章气势磅礴的歌曲,一共八个乐章,在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保卫黄河》的曲式结构

《保卫黄河》这首曲分为轮唱和合唱部分,共有四个部分,层次分明,对比强烈,每一句,每一段都有自身的背景故事自然需要不同的情绪用来体现。整首曲的编曲素材取自于民间打击乐以及广东狮子舞的音乐,使得整首曲更加通俗易懂,拥有浓重的民族色彩,节奏明快,可以让人们朗朗上口。

《保卫黄河》轮唱部分,节奏也开始慢慢加快,情绪也得以逐步渲染,一层高于一层,犹如浪声一般,一浪高过一浪,抗战卫士就如同小舟一般乘风破浪,势不可挡。在轮唱后,有一大段器乐间奏,将保卫祖国的气氛提升到了新的一个高度,也为下一节将全曲推向高潮部分做一个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尾段更加确定了中华儿女保卫祖国的决心。

(三)“点、线、面”在《保卫黄河》中具体的分析与运用

就以上分析而言,《保卫黄河》可分为四个层次,相对于“点,线,面”而言,对应的就是其中的面。在四个面上,就有着各自的故事,带给观众的情绪也是各不相同的,四个层面给我们带来的感受都不同,但四个成面想要表达的情绪却都是一致的,那便是战士们拿起武器保卫家园,让人民奋起战斗,为我们带来了振奋人心的力量,就算在这样的和平年代,也能激起我们积极奋进的爱国情怀。第三个层面粗糙厚实,声音一波接一波,声音密度较大,要求衔接无痕。第四个层面崎岖而坚定,声音要求激昂有力,情绪要求推到最高潮。

前奏部分: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我们抱定必死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此为前奏部分,积极向上,铿锵有力。此前奏是属音的颤音奏法,进入朗诵部分,此前奏可以看为四句组成,每一句都是一条线,需要很好地把握线条的连接性和整体统一性。

第一条线要点名中心思想,包含着曲子的中心主体,起到一个立意的作用,第一条线中的点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对第一条线的立意至关重要。线是以疑问的形式展现,采用疑问递进的方式。在第二条线中,他的作用就是承上启下,立意已经决定好了,这样就需要将定下的主体升华,慢慢的递进,一个点比一个点有力,体现的画面越来越强烈。第三条线是第二条线的答案,此线条中的“抱”“必”“心”,使人们坚定自己的信念,是和第一条线的对应,使线条保持完整性。 作为第一个层面的结束线——第四条线,在歌词上就能看出他有着积极奋进的情绪,在情绪上又有着一层渲染,人们的爱国情怀也被激发出来。

第一部分:描写了一片欣欣向荣的风嘶马吼的黄河家园景象。在第一个面里,要积极奋进,需要铿锵有力,字正腔圆,激昂奋进。而合唱时,人数众多,在听觉上就能给人一种振奋人心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烘托出积极向上的精神,此条线是全曲的开始线,歌词贯穿全曲,气壮山河,霸气十足,一气呵成。

线是在第二个层面体现,决定了后文的总体结构,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对点的把握也就对线的体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个点需要果断﹑集中。为了使线条更加的鲜明,之后用的点“马”形成强烈的对比,之后又引出“黄河在咆哮”。线是这个面的中间部分,河西河东以及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的自豪精神,这种节奏显得很有力量,将积极向上的精神有力的衬托出来。之后的“端起”“洋枪”这几个点要个个明晰而沉重,更加要重点突出“端起”这两个点,来表达词的意思,强调情感,并将“矛”这个点弱化﹑拉长,在线的内部形成强烈的对比,使其艺术感更强,情感更丰富,音乐表现力更突出,也正好能够符合谱面的要求。此线条为全曲的开端,也是全曲的材料。

第二部分:加入了一些卡农的部分,采用两声部轮唱的形式。此为第二个层面,平整而整齐,声音要求统一和谐,干净而有力,要求字头突出有力,此部分将第一部分的大齐唱改为了两声部的轮唱,就像是在小声的商量如何击退敌人,“你来我走,我走你来”的感觉。从音乐的层面来看,这些线条要有一定的流动性。第一条线此部分的歌词虽然和第一部分完全一样,但是其情绪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要将一些点强化,并且在处理此线条的时候,要十分注重这些点的强化和力度的把握,但是在此同时,也要将大部分的点都弱化,模糊。要注意此线条的第一个点“风”是强化的,而轮唱部分的点“风”需要弱化,从而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随后的点“马”“黄河”“河西”“河东”“万山”也都是一样的。第二条线中的点“端起”“挥动”要铿锵有力,最后的落音点“洋枪”“长矛”声音发音要有弹性,第二部分的“保卫全中国”将此曲推到最高潮。

第三部分:运用三个声部进行演唱,这样也是对合唱作品进行多次渲染,达到听觉体现视觉的双重效果体验。三个层面,每个成面都有新的高度,一波接着一波,此起彼伏的感觉,将画面体现得淋漓尽致。表现出了我们在奋勇杀敌时的心情。这部分从曲式的角度看,是第一第二部分的加强再现,在这个层面上,需要更好地处理三声部的演唱方法。此部分的最重要的点“龙格龙格”的人声加入,使此曲新颖独特创新,线条更加鲜明,对抗战的画面进行了渲染,歌词上变得激进,犹如神助,有着势如破竹般的气势。

第四部分:由“C-降E-C”转调进入合唱作品的高潮,并完美结尾。此为第四个层面,崎岖而坚定,声音要求激昂有力,情绪要求推到最高潮。“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就可以看成是合唱作品中的点,由他们的转调又组成了作品中的线,整首歌曲便形成了一个面。线和歌曲的开头相互照应,结束情绪变得更加激昂,最后的一句为全曲的至高点,“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突显了主题,表达了全部的情感,最后的点“全中国”,唱的非常有力,与之前形成强烈的对比。

四、结 语

“点﹑线﹑面”中蕴含了奥妙无穷,它可以涉及到多个领域,以上是笔者结合力自己在学习合唱作品《保卫黄河》过程中所得到的学习成果并将其与美术中的“点﹑线﹑面”相结合来进行了阐述。可以从“段,句,字”或是“唱,听,练”这两种角度出发亦或是从发声的方法考虑,用来处理合唱作品并将其运用。

作为一名喜爱合唱的学生,怎样来完美地诠释一首合唱作品是我在合唱学习过程中的重心,合唱是一种通过多种艺术因素共同参与,由多个声部组成的美妙艺术,我们不仅可以通过用听的去感受,也可以通过用看的或者其他的感官器官去领悟音乐中的美,总之,只要去发现艺术,去追求艺术,因为艺术的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只有不断地去想象去创造才能会有不一样的可能性。

[1]易忠.平面构成[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7.

[2]孙从音.合唱艺术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3]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4]马革顺.合唱与合唱指挥简明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5]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58.

[6]戴里克.柯克.音乐语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6.

[7]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杨长安,周跃峰.合唱指挥与训练教程[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全曲线条层面
《九宫大成》所收【番鼓儿】曲牌旋律研究
线条之美
格兰杰钢琴独奏《达荷美黑人步态舞》的创作特点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七)
烧脑的线条
舞出线条之美
从语言和体系两个层面理解庄子的“吾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