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变化特点分析

2017-01-28 10:38:22李丹石吉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32期
关键词:药效学介素托拉

李丹 石吉军

上消化道出血为消化性溃疡病变造成的一种后果,如病情严重,极有可能造成癌症的发生。对此疾病进行治疗时,通常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具有明显效果[1]。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显著,临床应用较为广泛[2]。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6例,探讨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变化特点,具体如下文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上消化道出血诊断标准,3 d内均有呕血或黑便症状,血流动力学保持稳定性,未出现显著失血性休克症状,脉搏≤140次/min。患者均排除高血压危象、恶性肿瘤晚期、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等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的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抽取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3例。观察组中,男44例,女19例;年龄为36~70岁,平均年龄为(44.69±6.85)岁。对照组中,男45例,女18例;年龄为35~71岁,平均年龄为(44.95±5.7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将奥美拉唑80 mg与生理盐水250 ml进行静脉滴注,1次/d,持续治疗14 d。

观察组采用泮托拉唑治疗,将泮托拉唑80 mg与生理盐水250 ml进行静脉滴注,1次/d,持续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炎症因子变化,均在清晨起床空腹状态下采集血液5 ml,通过全自动血细胞仪测定外周血白细胞,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8,全自动生化仪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观察两组药效学情况,显效:经胃镜观察3 d可止血;有效:3~5 d可止血;无效:5 d内未达到止血目的[3]。观察两组24 h胃内平均pH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外周血白细胞为(13.79±0.35)×109/L,治疗后为(6.19±0.08)×109/L;治疗前超敏C反应蛋白为(5.92±0.09)mg/L,治疗后为(0.29±0.04)mg/L;治疗前白细胞介素-8为(1.94±0.04)ng/L,治疗后为(0.24±0.01)ng/L。对照组治疗前外周血白细胞为(13.85±0.42)×109/L,治疗后为(8.05±0.07)×109/L;治疗前超敏C反应蛋白为(5.95±0.09)ng/L,治疗后为(0.58±0.02)mg/L;治疗前白细胞介素-8为(1.93±0.05)ng/L,治疗后为(0.46±0.06)ng/L。两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8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药效学情况比较

经药效学评估可知,观察组显效50例(79.37%),有效13例(20.63%),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显效39例(61.90%),有效22例(34.92%),无效2例(3.17%),总有效率96.83%。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pH值比较

观察组24 h胃内平均pH值为(6.88±0.46),对照组24 h胃内平均pH值为(6.97±0.42),两组患者pH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在内科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急性病症,主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等,通常与胃酸分泌量增加胃黏膜屏障功能下降具有一定关系[4]。采用胃酸分泌抑制剂进行止血通常与胃酸有关[5],pH值>6.0时可促进血小板聚集、血凝块形成,当pH值>7.4则最利于血小板凝集。因此及时提高胃内pH值对于止血具有重要意义,同样提高胃腔pH值为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一项药理基础[6]。

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相比较,泮托拉唑在止血时通过PPI使得胃酸分泌的终末环节得以有效阻止,由此胃中保持无酸状态,并非低酸,由此可知pH机制具有重要影响[7]。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止血时,凝血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而pH值作用也较为显著。当胃内pH下降时,凝血功能衰减;将pH为6.0作为分界,低于6.0时无法凝血。经本文研究可知,两组患者24 h胃内平均pH值为均大于6.0,均可发挥止血作用[8]。但是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白细胞、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8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观察组在止血方面更具有优势。

综上所述,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具有明显药效。

[1]谭细生,李刚,王新仁,等.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30-32.

[2]黎美丽.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疗效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8):72-73.

[3]金哲,周宝民,王大勇,等. 大剂量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9):57.

[4]高永良,夏季强. 泮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探究 [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0):25-26

[5]陆艳.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2013,15(5):73.

[6]侯艾林,贺汉军,唐建萍. 上消化性出血患者使用泮托拉唑治疗的药效学及药动学分析 [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18(9):1448-1451.

[7]杨志刚. 上消化道出血性患者使用泮托拉唑治疗的药效学及药动学探讨 [J]. 中国医学指南,2016,14(17):22-23.

[8]孙敏,王俊平. 研究分析泮托拉唑在上消化道溃疡出血治疗中的效果 [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8):155-156.

猜你喜欢
药效学介素托拉
泮托拉唑钠用于十二指肠溃疡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独一味总环烯醚萜苷胶囊的主要药效学及急性毒性
中成药(2018年9期)2018-10-09 07:18:54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探究
吸烟对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消炎镇痛散质量标准的建立及部分药效学研究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泮托拉唑预防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疗效观察
食管疾病(2015年3期)2015-12-05 01:45:09
泮托拉唑的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哈尔滨医药(2015年2期)2015-12-01 03:57:34
自拟晕定方提取工艺路线筛选及初步药效学研究
西部中医药(2015年9期)2015-02-02 01: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