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兴基
干眼病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眼科疾病,且正被医生与患者广泛认识。临床目前主要采用人工泪液和栓塞泪小点两种方式进行治疗[1]。为此,我院对收治的干眼患者分别采用上述治疗方案,并对比临床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00例干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均只记录右眼数据)。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18~72岁,平均为(43.2±1.5)岁;观察组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20~73岁,平均为(43.7±1.6)岁。纳入标准:(1)年龄:18~75岁;(2)伴随眼睛干涩、肿胀、疼痛等症状,且畏惧强光;(3)角结膜荧光素染色超过1分;(4)泪膜破裂时间不足10 s。排除标准:(1)年龄低于18岁或高于75岁患者;(2)泪道疾病患者;(3)依从性不佳者。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用人工泪液法,滴入润洁玻璃酸铵滴眼液(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103633),1滴/次,5次/d,治疗时间为1周。
观察组实施常规消毒措施,并给予贝诺喜进行表面麻醉,植入泪道到泪点,随后按照按泪道长度和直径作出调整,直至与泪小点和泪小管适应,最终使通道成为一个无外露的软胶状塞体,治疗时间同对照组。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观症状、泪膜破裂时间和角结膜荧光素染色检查结果。采用问卷调查法[2]判定患者眼睛干涩、肿胀、疼痛、畏光、视觉疲劳、有异物感、发红等症状。按其严重程度可分为:0分无症状;1分偶尔发作;2分时常发作;3分症状持续发作,且较为明显。将角膜分为4个象限进行角结膜荧光素染色判定,不存在角结膜荧光素染色记为0分;染色点不超过5个为1分;染色点为6~10个记2分;染色点超过10个甚至以片状呈现为3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对照组患者主观症状评分为(23.1±4.8)分、泪膜破裂时间为(3.42±0.96)s、角结膜荧光染色评分为(2.13±0.47)分;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得分依次为(23.4±5.0)分、(3.45±0.95)s、(2.15±0.48)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6,P=0.380;t=0.157,P=0.438;t=0.211,P=0.417)。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主观症状评分为(16.7±4.2)分、泪膜破裂时间为(6.15±1.12)s、角结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为(1.98±0.46)分。对照组治疗前后主观症状、泪膜破裂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095,P=0.000;t=13.086,P=0.000),对照组治疗前后角结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3,P=0.05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指标得分为(15.9±3.6)分、(6.42±1.17)s、(1.63±0.47)分。观察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8.608,P=0.000;t=13.935,P=0.000;t=6.744,P=0.000);两组治疗后主观症状、泪膜破裂时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23,P=0.155;t=1.129,P=0.121),观察组角结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63,P=0.000)。
干眼也被称为结膜干燥症,属于临床比较常见的眼科疾病,是泪液分泌异常所致泪膜不稳定和对眼表面造成的损伤,通常与视觉疲劳、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各种炎症、眼科手术、激素水平异常、长期使用药物等因素相关,可分为黏蛋白不足型、泪液动力学异常型、水样液不足型和脂质不足型,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角膜溃疡、穿孔甚至眼球萎缩等并发症[3]。现代化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使得视频终端应用越来越广泛,干眼发病率正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且朝着年轻人发展,已引起眼科医生和社会各界关注。伴随着干眼产生的眼睛干涩、疼痛、肿胀、用眼发红和异物感等不适症状给患者带来明显困扰,阻碍日常工作与生活质量。
临床目前主要采用滴加含有人工泪液的眼药水或植入栓塞泪道等方式进行干眼治疗[4]。前者目的是为患者补充分泌不足的泪液,属于传统治疗方案,且较为直接;后者则有所不同,它通过封闭泪液排出通道以控制泪液流失速度,使泪液可在眼球上停留较长时间,增加眼球滋润度,从而达到治疗干眼的效果。研究发现[5],使用泪塞道可明显减少甚至消除患者对人工泪液的需求。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观症状和泪膜破裂时间均明显改善,与相关学者[6]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人工泪液和临时性泪道塞对干眼都存在治疗效果。
干眼症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是患者不适感比较严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充分考虑患者主观感受[7]。与人工泪液相比,临时性泪道塞可减慢泪液蒸发速度、增强泪膜稳定程度,能够缓解缓解患者不适感。不仅如此,过于频繁使用眼药水存在一定不便,且会产生依赖性,药物毒性也难以避免,而泪道塞则不存在这些问题,必要时可指导患者使用永久性泪塞道进行治疗。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临时性泪塞道可减轻患者角结膜荧光色染色检查评分,与康龙丹等人[8]的研究结果大致接近。
综上所述,干眼发病原因复杂,治疗过程漫长,因此需充分考虑患者自身和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治疗方案。
[1]邱伟强,李学民,王薇,等. 泪点栓塞和人工泪液对干眼患者视功能和泪膜稳定性的影响[J]. 眼科新进展,2013,33(10):946-948.
[2]沙代提·尔西丁. 眼科门诊干眼症患病原因初步调查及结果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12,2(18):132-134.
[3]陈君明,李爽,苏伟隆,等. 青少年干眼症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J]. 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3):61-63.
[4]郭平华,祝海霞,余跃岗. 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62例临床分析 [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3,5(1):22-23.
[5]邹浩东,李娟,刘小虎,等. 泪道栓子治疗重度干眼症的临床研究 [J].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6,16(5):352-354.
[6]李宏,陈铁红. 可降解泪小管栓塞治疗水液缺乏型干眼患者的疗效 [J]. 医疗装备,2016,29(16):91-92.
[7]史文净. 应用泪道栓塞术治疗顽固性干眼症效果探讨[J]. 中国实用医药,2014,9(16):96-97.
[8]康龙丹,刘岩. 人工泪液和临时性泪道塞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观察 [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5,44(10):93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