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强 刘勇军 陈亚升
缝合对创伤、整形手术的切口外观和瘢痕情况有着重要的影响。缝合是为了消灭死腔,使切口愈合更快。传统缝合手术的缝合效果较差,看起来有很明显的瘢痕,大大降低了美观度[1]。因此,寻找到一种质量佳、效果好的缝合方式极为重要。近年来,改良真皮内翻缝合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这种经过改进的美容缝合方式能够使切口对合,而且对位很精确,分层缝合,能够充分消除死腔,对皮肤表皮无明显张力,缝合后效果美观[2-3]。本文选取了在我院接受创伤和整形手术患者75例,探讨分析了使用改进的美容缝合手术的患者和传统缝合手术患者术后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创伤和整形手术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患者使用改良真皮内翻缝合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缝合手术方法。观察组中,男18例,女19例,年龄为24~65岁,平均年龄(36.3±4.2)岁;对照组中,男18例,女20例,年龄为23~66岁,平均年龄(37.2±4.1)岁。所选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及签订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缝合手术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真皮内翻缝合手术方式进行缝合,具体方法为:将处理好的切口周围进行消毒,保持切口处于一个无菌的环境。对切除时碎裂的皮下软组织进行修剪,保持切口边缘对合、整齐,分层缝合,且每层缝合对位良好,缝合至皮下脂肪层时,观察并依据表皮合拢情况、创口皮肤张力确定缝合时所采用的吸收线为5号或4号。从切口的一端进行缝合,从真皮下方开始进针,从表皮层与真皮层之间出针,而且方向相反。进针时尽量保证每针为弧形形状,针距最好为5~6 cm,这样可以缝合较多的组织,促进伤口愈合,打结时把缝线向切口的一端进行拉拢,并且尽量使切口对合良好,将最后的线结保留在真皮下方。
将两组患者切口缝合情况划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标准。显效:术后患者瘢痕宽度≤0.3 mm,瘢痕颜色与患者皮肤颜色基本相同;有效:瘢痕宽度为0.3~0.5 mm,瘢痕颜色与患者皮肤颜色相似;无效:瘢痕宽度≥0.5 mm,瘢痕颜色与患者皮肤颜色完全不同,差别很大。切口愈合效果划分为Ⅰ级、Ⅱ级。Ⅰ级:切口愈合效果良好,且术后患者没有并发症发生;Ⅱ级:切口部位有红肿等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瘢痕情况划分满意、较满意、不满意3个标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显效67.6%(25/37),有效29.7%(11/37),无效2.7%(1/37),总有效率为97.3%(36/37);对照组依次为31.6%(12/38)、52.6%(20/38)、15.8%(6/38)、84.2%(32/38)。观察组患者缝合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222,P=0.001)。
观察组患者Ⅰ级切口愈合率100.0%(37/37);对照组患者Ⅰ级切口愈合率97.4%(37/38),Ⅱ级2.6%(1/38)。观察组患者Ⅰ级切口愈合效果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634,P=0.105)。
观察组患者满意45.9%(17/37),较满意48.6%(18/37),不满意5.5%(2/37),总满意率为94.6%(35/37);对照组依次为31.6%(12/38)、42.1%(16/38)、26.3%(10/38)、73.7%(28/38)。观察组患者术后对瘢痕情况的满意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177,P=0.000)。
传统缝合手术能够有效促进切口的愈合,但是会对切口周围的组织造成极大创伤,对切口部位形成压迫,切口恢复后会形成较为明显的瘢痕[4-8]。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美容科的不断深化发展,人们对自身形态的要求也越来越追求完美,因此,寻找到一种创伤小、切口愈合快、切口愈合瘢痕不明显的缝合方法极为重要。改良真皮内翻缝合手术对皮肤的真皮层进行缝合,而且分层缝合时切口对合良好,保证了切口恢复后的美观性,而且切口缝合的张力较小,能促进切口的愈合速度,分层逐层缝合极大提高了缝合的有效率,改良真皮内翻缝合手术对患者切口部位及周围组织的创伤小,具有安全性,提高了患者术后对瘢痕情况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改良真皮内翻缝合手术在创收和整形手术中效果显著,能够促进切口愈合,且缝合质量高,患者术后瘢痕不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段宝学. 改进的美容缝合方法在创伤和整形手术中的应用[J]. 中国美容医学,2016,25(11):43-45.
[2]宋爱华,姚庆君,涂增烽,等. 改进的美容缝合方法在创伤和整形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6,27(2):89-91.
[3]周明,安杏星,孙同祖,等. 整形清创美容缝合术处理面部外伤的研究 [J].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15,24(23):7-9.
[4]莫晓岚,蔡茂季. 整形美容外科技术在小儿面部外伤急诊中的应用 [J].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15,24(23):13-14.
[5]高继红,许素琴,袁芳.创伤外科整形缝合术临床观察及护理研究 [J]. 中国医疗美容,2017,7(2):71-72.
[6]何静. 舌部牵引线在婴幼儿唇腭裂整形手术的应用初探[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6,3(4):72,74.
[7]张永毅. 浅谈皮瓣移植术在四肢整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 当代医药论丛,2017,15(2):34-35.
[8]蔡晓珍. 医用胶联合美容缝合方法在额面部开放性伤口创面的应用 [J].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9):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