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带动老戏曲发展老戏曲让新媒体锦上添花

2017-01-28 10:13
黄梅戏艺术 2017年2期
关键词:黄梅戏戏曲科技

○ 曹 鹏

中国戏曲是世界上古老的戏剧文化之一,走过了漫长的道路。她的综合性、程式性等美学特征,造就了独树一帜的戏剧文化。如今,这个拥有几百个剧种的戏曲大家族,在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虽没有昔日的风光,但仍旧风华依旧,充满独特的魅力。

一、古老戏曲的独特魅力

古老的戏曲艺术,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中,不断经受着巨浪的磨砺筛选,淘沙见金,流传今世,越老越成经典,越老越显魅力。就我国最具影响力的戏曲五大剧种之一的黄梅戏来说,她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欢迎,其影响是越来越大。她的《天仙配》“路遇”、《女驸马》“状元府”和传统黄梅小戏《夫妻观灯》等传统剧目,深受戏迷们的欢迎,越是老的剧目,越是凝练精致。静下心来,认真品味老戏中的老韵味,就能从老戏中感知其艺术真谛。《女驸马》中的同一个人物冯素珍,因饰演的每个演员的年龄、体态、容貌、阅历、声腔及唱、做、念、舞等特色差异,在一百个观者心中,就会产生一百个不同的冯素珍。名家名剧,常演常新,常看常新,百看不厌,这就是古老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二、老戏曲遇到新挑战

与半个世纪之前相比,独领风骚的戏曲艺术,现已风光不再。分析戏曲衰落的原因,仔细想来,主要是由于新时代新科技催生的多元化娱乐方式的迅猛崛起。电视中的各种级别的综艺晚会及各类标新立异的专题比赛节目,花样翻新,红火热闹;可以丰富人们业余生活,满足人们精神享受的文化、娱乐、体育之类的活动也比比皆是。老戏曲的文娱霸主地位早已失去。老戏曲在多元化娱乐的排挤下,已萎缩到少人问津的角落。

三、新科技为老戏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戏曲是中华“国粹”之一,老戏曲更是精华中的精华。传统戏曲如何抢救保护、传承革新、发展振兴呢?用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促使新科技与老戏曲的联姻,靠新的科技手段为老戏曲插上腾飞的翅膀,借以更有效地抢救、保护、传承、发展戏曲艺术,方不失为当今振兴戏曲艺术之良策。

新科技滋生的新媒体,即数码时代的数字化媒体,其传播手段,传统媒体难以相比。戏曲要在继续运用好老媒体的同时,奋发直追,阔步奔向网络、数字化电视与智能手机之类的神通广大的新媒体,及早投入,及早利用,抢占先机,使之成为传播、普及、推广戏曲艺术的新的载体平台,谋求戏曲艺术在高新科技数码时代的新生与繁荣,即是振兴戏曲之有效途径。

振兴老戏曲,首先要善用新媒体,增强影响力。“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消极等待思维,在现代传媒方式的冲击下,已经过时。戏曲的最大特点就是综合性。戏曲的综合融汇能力极强,先天就有为生存发展而适应时势环境的优良基因。我们要善于运用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而主动出击,要努力追求现代科技为我所用。通过新科技与老戏曲的联姻,实现戏曲资源的科学组合与配置,大力拓展戏曲的传播途径,争取散失的戏曲观众,开拓并不断巩固在文艺百花园中的阵地。

振兴老戏曲,要善用新方式激发青少年的兴趣。戏曲艺术能否振兴的关键,在于青少年一代。随着老年观众的自然消失,不断涌现的喜爱戏曲的年轻一代,将是未来戏曲的消费主力。年轻一代观念新潮,也更善于使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更喜爱新潮表现方法。所以,老戏曲也要善用新包装,与现代科技武装的舞台、灯光、音响之类接轨,借以焕发青少年观众对戏曲的认知和兴趣。以黄梅戏为例,作为安徽省首批戏曲进校园活动试点城市之一,安庆市为深入推进黄梅戏进校园,从2017年1月开始,黄梅戏进校园活动已在全市中小学校全面推开。根据中学和小学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们,安排不同的剧目,让学生在校园里免费欣赏到一场优秀戏曲演出的同时,还培养孩子们对黄梅戏艺术的基本认知和兴趣,并且能唱几段黄梅戏经典曲目。

老戏曲闯入新媒体,有其先天优势。戏曲界专业或半专业的从业者,阵容庞大,人多势众。戏曲历经千百年积淀,资源丰厚,用之不竭。再者,戏曲演员大多是经过长期磨炼而成的演艺能手,功夫独到且流派纷呈,新秀迭出。在这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戏曲的传承、振兴,关键还在人才的培养。我们要继续完善戏曲人才培养机制,以更加有吸引力的政策,引导更多人参与到戏曲的传承中来。用现代音像手段,及时录制经典剧目和新编好戏。视频、音频,源源不断,以保戏曲长河,永流不息。

四、喜迎戏曲的网络之春——以黄梅戏为例

当今,新科技新媒体已将难以尽数的各色戏曲,网入新科技的网络,随搜随看,点之即来,且久存不失。仅以黄梅戏为例。上网输入搜索“黄梅戏”词条,立马可见黄梅戏各类相关网页17500000个,黄梅戏前辈名家音频视频与黄梅戏有关剧本、演员介绍与史料、评介等,观之不尽。安徽电视台的《花戏楼》栏目和安庆电视台的《黄梅阁》等栏目,传播名家名戏、普及戏曲知识,都办得很好。这当中安庆广播电视台的专业戏曲频道:黄梅戏频道,全面专业系统的介绍传播黄梅戏,不但电视媒体播出,还在安庆广播电视台新媒体网站,设立“戏里戏外”、“人物访谈”、“ 民星风采”、“ 黄梅点播 ”、“戏迷课堂 ”、“ 黄梅专题”、“ 论坛热贴”等网站子栏目,将视频和网友交互融为一体,真正做到线上线下互动。这些新媒体自创建以来,受众面之广、受众者之多,宣传效果之强,靠传统的剧场演出是很难做到的。黄梅戏人紧跟时代,勇闯新媒,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畅游黄梅戏网络世界,绚丽多姿,美不胜收。不断上传的自媒体黄梅戏网页,又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虽然现在剧场看戏的人少了,然而通过各种新媒介乃至随身听、随手看之类的新科技,看戏人数,多得难以估量。戏曲网络之春,已经到来。

五、结 语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新媒体与老戏曲融合后,古老的戏曲不但找到了自己新时期的定位,还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同时也让新媒体更加包容化和多元化。

猜你喜欢
黄梅戏戏曲科技
新编黄梅戏《鸭儿嫂》舞美设计
戏曲从哪里来
黄梅戏《中国梦》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黄梅戏《祝福》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大型黄梅戏《寸草心》
科技助我来看云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