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智
数字时代博物馆社会服务能力提升探究
文 / 李智
文章阐述了当前国内博物馆社会服务能力现状,分析了博物馆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建设、文化遗产知识网络化展示等方面探究了数字化转型时代博物馆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方式。
数字化;转型时代;博物馆;社会服务能力
随着数字化转型时代的到来,公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对博物馆的研究也进一步深入。博物馆正从“藏品为本”向“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现阶段,博物馆在社会服务能力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博物馆展览的延展性较低、实体博物馆展示中的数字化应用形式单一等。我们必须强化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根据对博物馆功能与职能的全新定位做出政策上的调整,以进一步提升博物馆的社会服务能力。
杨志刚的《博物馆与中国近代以来公共意识的拓展》,从公共意识对博物馆业的影响出发,全方位展现了博物馆的公共性。周飞强的《门票问题与博物馆的公共性》,立足于门票免费制,涉及到了博物馆的公共性。他们将门票的收费情况之类经济现象作为博物馆属性的判断依据,难以从深层次揭露公共性的实质以及外延,对于公共性的分析均较为直观且粗略。陈露认为,博物馆的公共性涵盖了多个方面,主要包括共同性、开放性以及参与性等。他深入地剖析了公共性的含义。贺俊彦的《现代博物馆的公共性研究分析》也提出了与前者类似的看法。刘洪在《以“观众满意”为目标构建博物馆服务运行机制》中,有效完成了以“物”为核心到以“人”为核心的博物馆服务的过渡,从运行机制上揭露了博物馆服务必须具备的共性特点。这在研究的系统性和深刻性方面均有显著提升。
根据2010年底的统计,我国文物系统博物馆的展览用房面积共计4733千平方米,和2007年(免费开放之前)相比,提升了1.6倍。有许多博物馆还设置了轮椅及残疾人专用通道。18个省份、132个地级市以及69个县级博物馆均开启了新建馆舍项目,改善了博物馆的社会形象,提升了接待服务水平。
在免费开放博物馆之后,把博物馆之友、志愿者以及小小讲解员的引导融入博物馆服务管理之中。许多博物馆通过聘任专业学者作为特约讲解员,组建志愿者团队,壮大了讲解力量。如今,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举行小小讲解员活动,实现了博物馆和未成年参观者的零距离,吸引着家庭成员开始集体参观。除此之外,博物馆开始和各大高校展开通力合作,既为大学生们提供实践基地,也为博物馆提供了较为稳定的学生服务团队[1]。
近年来,我国各地博物馆的展览数量一直在飞速提升,展示设备、内容以及服务方法持续改善。它们调整改造固定展览,协调管内外文物资源举行临时展览,深化陈列展览形式以提升博物馆的吸引力,推动了研究、收藏、服务、教育以及宣传等多方面的工作。2010年,我国博物馆总共举办了17297次展览,与免费开放之前的2007年相比,增加了2.3倍。2012年,陕西省建立了数字博物馆,灵活运用数字化技术把全省的实体博物馆及丰富的馆藏文物展现在观众眼前,为日后实现文化遗产成果的社会共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参观规模的日益扩大以及观众结构的多元化,服务的需求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化的趋势。这要求博物馆对服务项目进行深度开发,让博物馆从“旧遗产投影机”转化为“新文化发生器”。博物馆深入探索并丰富服务项目的内容及形式,强化了服务项目的系统性。例如,西安市博物院开展的“小雁塔春节荐福庙会”已经成为了广受观众欢迎的品牌。
首先,实体博物馆展示中的数字化应用仍旧滞留于幻灯片影像资料的播放上,形式单一乏味,大多数均为与该展厅密切相关的背景材料或者与制作技术相关的视频,毫无变化,长此以往,难以满足观众们丰富多样的求知心理。而且,有的内容与展厅主题背道而驰,让观众感觉观影与参观展品并无必然联系。其次,在博物馆的数字化展示过程中,有许多体现在互动游戏方面,如体感游戏、文物拼图等。这一类游戏功能上的娱乐性对于观众更好地感知展览所传递的内涵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2]。
我国现存的多数实体博物馆,均建立了科学的网上虚拟博物馆,但是真正将工作做到位的为数不多。大部分均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首先,空架子现象普遍存在,很多博物馆声称已经建立了虚拟博物馆,但是实际上还未成功构建起来。其次,在本质内容方面过于简洁单调,只有本馆的简要介绍和少量精美文物的图文信息。再次,更新不够及时,很多虚拟博物馆网站一经建成,很长时间内都不会对内容进行更新,使得虚拟博物馆网站成为了博物馆中的信息发布平台。此外,浏览形式方面存在的问题也非常严重,只是单方面地传播知识,而未与大众之间进行密切的交流和互动。
博物馆存在的最为关键的元素就是展览。展览不仅是面向所有参观者的重要知识平台,而且是博物馆为现代社会发展服务的主要绿色通道。成功展览的诞生过程是纷繁复杂的。从最开始主题的确定、组织专家团队挑选展品,到收集材料,再到后期的编制大纲论证和布展开幕,在一连串过程之中,需要博物馆专业人员不断地完善、斟酌推敲、删减增添。在这一过程中,展览是在不断变化的。这从根本上影响着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博物馆的展览所传达的只是小众群体的观点及认知,真实完整的信息很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不见。一些片面的观点如果通过博物馆展览传递出去逐渐演变成社会共识,博物馆知识宝库的巨大潜力就难以释放出来。南京博物院张小朋指出:“博物馆的总体知识量并未因展览数量的增加而有显著的提升,留下的仅仅是寥寥无几的文字记载、图片或胶带上的影像记忆”[3]。
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建设必须具备科学的管理平台,这一架构的支撑主要涵盖了需求认识以及技术解决这两个方面的工作。
现阶段所强调的数字化建设必须全面促进资源的共享及有效组合,让博物馆业务成果完成集体记忆,改进工作的程序及策略,尽可能提高工作的实际效率及精准程度,扩大服务的领域及广度,使知识的保存能力以及传播能力更加强大。对基础数据库、视频库以及业务数据库进行详细分类。例如,基础数据库应该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库以及藏品基础数据库;业务数据库应该包括征集库和展览库等业务数据。
博物馆的主要任务就是促进社会文化的向前发展,于是,强化网络空间的知识传播势在必行。网络已经作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更新了人们的时间概念以及空间概念。如今,网络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扩大。我们必须利用全新的技术手段提升实体博物馆服务的深度,在互联网上为博物馆开辟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文化遗产知识网络化展示,主要涵盖了资源规模以及网站服务架构这两个核心问题[4]。
目前,许多博物馆管理者依然认为,不可轻易将馆藏文物资料拿出来展览,尤其是不可把高质量的图片公之于众。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做法。博物馆的藏品往往数以万计,但是公开展览的数量极其有限,无法方便地使用。这要求网络打破时间及空间的束缚,把这些藏品资源无条件地奉献给社会,让公民能够自由地获取知识。
博物馆网站内容资源的丰富固然重要,但这仅仅是一个基础,若要让知识更加有效地传播,就必须搭建合理的平台。事实上,这是考验技巧的一项工作,绝非是资料的简单排列。我们必须根据大众的实际需要搭建网络架构,而不是根据博物馆的内容来分工;必须树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将网站作为新媒体,充分利用全新的技术手段扩大实体博物馆的服务范围,在网络上为博物馆提升服务水平开辟出全新的发展空间。
数字化转型给博物馆带来的并非只是单纯的新工具,而是包括全新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例如,反复的手工劳动被取代,工作效率和准确度也有了显著提升。
1.数字化给博物馆带来管理上的变化。首先是标准化的实现。标准化的实现在资源管理环节带来的改变最直观。例如在过去的纸质登记账目时期,藏品图片及藏品信息不但各馆彼此不一,同一博物馆新老员工的处理方式也会存在一定差异。藏品信息管理数据库存在强迫性的规定,藏品的信息一定要规范化。即便博物馆藏品的复杂性导致藏品信息的标准化达不到图书馆藏书信息数据的程度,也能够满足信息化的使用。
其次是突破垄断,实现资源的共享。实现文化遗产以及博物馆信息的数字化,通过网络的渠道提供给馆内人员及观众,能够有效突破知识封锁的局面,能够使信息的获取更加快捷方便。
最后是拓宽视野,胸怀天下。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外都拥有海量的资料。对于研究工作者和管理人员来说,一是要开阔视野,得出科学的认知;二是要具有更高境界的责任感,意识到博物馆服务范围的广泛性,推动单一资源或成果在多种领域的使用。
2.提升博物馆工作的规范性和专业性。博物馆各方面的工作均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博物馆的高效运行离不开一套完备的业务工作规范。从本质上而言,博物馆是一个教育机构,其整体服务是由多个专业系统来支撑的。所以,我们必须用缜密的学术态度来对待博物馆各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系统化,打破零散的状态,另一方面要规范化,不能随意地开展工作。例如,举行展览这一行为就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创意的策划、主体的确定、展品的选择、辅助方式、大纲编撰、形式设计、展览工程、宣传品的设计以及社会推广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中,每个环节均具有学术研讨价值,一系列紧密相连的环节组成了博物馆独一无二的学术体系,保障了博物馆服务水平的持续提升。
综上所述,在数字化转型时代,博物馆由于社会服务实践的日益丰富,所面临的问题更广泛更复杂,我们必须加强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建设、实施文化遗产知识网络化展示,通过数字化转型创新博物馆的工作方式,为日后博物馆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创造有力的条件。
[1]张佳丽.信息生态视角的我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高校图书馆、博物馆与档案馆整合研究——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J].山西档案,2016,(3).
[2]畅海桦.山西师大博物馆所藏两件陶簋年代、用途考析[J].山西档案,2015,(4).
[3]王雨濛.出版博物馆建设与国民教育[J].出版广角,2016,(1).
[4]王丹,林放.大数据时代中国出版集团数字化转型的思考和探索[J].出版广角,2015,(10).
G265
A
1005-9652(2017)03-0097-03
(责任编辑:虞志坚)
李智(1983-),男,江苏徐州人,硕士,扬州市邗江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馆员,研究方向:文物保护、博物馆的管理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