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新闻照片档案的抢救整理及启示

2017-01-28 08:16王淑平
山西档案 2017年3期
关键词:新闻照片底片整理

文 / 王淑平

早期新闻照片档案的抢救整理及启示

文 / 王淑平

早期的新闻照片存量少,含金量高,是档案宝库中的宝贵财富,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但是,早期新闻照片的管理状况堪忧,政策和技术支持乏力,照片底片损毁严重。因此,无论从照片档案的保护还是从照片档案的开发利用考虑,抢救工作都应抓紧进行。文章探讨了早期新闻照片的抢救的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得到的启示。

早期新闻照片;抢救;整理

早期新闻照片档案的抢救、修复和保护,是照片档案利用的重要前提,但因为客观历史原因,这部分档案的管理又是整个档案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为了最大限度地延长新闻照片档案的寿命,使其能在更长的时间内发挥作用,必须通过抢救、修复和规范管理,形成科学有序的体系,这是新闻照片档案管理的重要任务。

一、新闻照片档案是国家和人民的宝贵财富

新闻照片档案是新闻工作者在新闻采访活动中拍摄的、具有保存价值并按照相应规则保存的摄影作品。新闻照片是用影像作为表达形态的新闻报道,通过可视形象传播新闻信息,生动、纪实地保存了现场真实原型,是新闻事件的真实记录,是文字材料的有效补充。新闻照片档案是将生活的瞬间凝固成历史的脚印,留下了事物瞬间活动的永恒证据。它同报道、消息、通讯等宣传报道档案一样,具有重要的凭证作用和历史价值。

照片档案是通过特定的信息记录方式,保留了较其它档案形式更真实、更生动、更直观的历史信息,在历史传承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收藏价值也越来越高。例如英国摄影师托马斯·查尔德于1875年拍摄的6张颐和园和圆明园照片,在2008年的春季拍卖会上拍出95.2万元。

新闻照片档案来源于新闻记者的采访活动中,而记者是“无冕之王”,在社会生活当中常常拥有特殊的公权力,可以第一时间进入普通人无法进入的场合,近距离接触事物的本真;记者同时又具有敏锐的政治觉悟和较高的职业素养,能够以独特的视觉拍摄记录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且新闻记者一般都使用性能先进的摄影器材,能够拍到高质量的新闻照片。新闻照片档案的特定来源决定了其具有更高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例如,在近年的第二轮地方志编纂中,新闻照片档案就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各行业各单位的志书中都需要新闻照片档案的支持,但早期新闻照片档案管理的欠缺,远远满足不了志书编纂的需求,这对新闻单位的照片档案管理提出了一个新课题。

二、抢救整理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笔者供职于一家省级党报的档案部门,单位多年来竭力提升档案管理整体水平,但新闻照片档案的管理还是问题很多,尤其是早期的新闻照片档案管理状况很不规范,影响照片档案的利用和开发。

本报与共和国同龄,创刊于解放战争的隆隆炮火中,最初是在国民党的报社旧址印报刊发的。当时的新闻照片很少很珍贵,直接留在业务部门管理,当时管理比较规范。记者是以归档照片换领胶卷,所以早期的照片和底片还比较完整,是以作者分类的。之后报社陆续扩建,照片档案也一直跟随业务部门搬迁。由于种种原因,机关档案部门既无法接收这些档案,又难于插手管理。随着经济的繁荣,党报事业日益发展壮大,新闻信息量剧增,新闻照片数量也成倍增加,采访任务重、人员少,照片档案逐渐疏于管理。抓住一次搬迁的机会,我们档案部门接收了部分早期的新闻照片。

面对大量的历史照片,当时档案室不具备归档整理的条件,工作人员只能清理掉装具外面的尘土,原装具原状态另库存放,加窗帘,装空调,尽力保证库房环境。同时,工作人员一方面争取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财政和技术支持,另一方面聘请老摄影记者参与整理,于2015年6月9日(国际档案日),启动了早期新闻照片档案整理工程。

(一)照片底片损毁严重

早期的新闻照片都是按照摄影记者的姓名分类保存在特制的抽屉里,类似中药铺里的药斗子,斗子前面有标签,是用印刷厂铅字手工打上的姓名和编号。

面对半个世纪前的几百个尘封的斗子,它们的原始性和唯一性使工作人员深感责任重大,不敢草率行事。他们先选择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斗子小心打开,其中最早期的斗子里是几位知名摄影记者的作品,照片、底片装袋规范,文字说明多是用毛笔或钢笔整齐书写,要素齐全,照片和底片编号一致,只是经年疏于管护,纸质遭鼠咬虫噬破损严重,抽屉里布满了纸屑鼠屎,照片底片多有霉斑。这部分照片虽然占总量比重不大,但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所记录的新闻信息决定了其含金量颇高。而七八十年代的照片数量增大,但斗子里面的状况令人瞠目,除了纸屑鼠屎,照片袋、底片袋上的编号或损毁不全或标示不清,文字说明褪色现象严重,标签与内容不符,多张照片或底片装于一袋,因霉变、粘连形成了许多“照片砖”“胶片块”。

(二)政策和技术支持乏力

“抢救修复早期新闻照片”的项目早就确立,一直没能通过审批。2015年启动这项抢救工程,是基于目前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政府的支持意向。针对这些原始的、唯一的历史珍贵照片,抢救和整理应当一步到位,直接形成数字化档案。可是,早期的摄影记者都年事已高,陆续辞世。时间逼人,所以该项目在立项申报后立即启动,老摄影记者带领档案人员一起动手整理。

由于种种原因,项目审批迟迟未果,数字化设备、照片修复工具、档案装具等资金支持不能到位,无法聘请足够的人力,也没有资金实现外包。而纸媒又正处在历史最艰难时期,只能是尽微力支持,维持基本的整理条件。高龄的老报人只争朝夕,不取报酬义务工作。整理工作因陋就简,利用库存的照片档案盒、照片册和底片册,通过整理摸底、初步清洗、简单修复、分类编号、入册装盒,仍然远远达不到对新闻照片档案抢救整理的目的。由于无法预期下一步的抢救、修复、数字化工程的进程,工作人员只能详细做好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问题的记录,为今后的整理归档打好基础。

三、抢救工作中技术问题的摸索

工作人员学习了许多专业书刊中专家们的经验,其中有北京外国语大学朱玉清的《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结合保护老照片档案》[1],湖北日报社杨素琴的《新闻照片档案的整理》[2],北京大学王瑾、王淑琴的《照片档案“改卷为张”整理方法之探讨》[3]等,借鉴同行先进做法,因地制宜开展工作。

(一)整理修复的关键是保持照片信息的原始性

1.用物理、化学方法清理和修复照片底片。在照片底片的清理和修复工作中,工作人员只清除没有任何信息可恢复的照片和底片,留存所有含有信息的照片、底片、说明以及照片袋,在现有条件下尽量修复,以期延长照片底片寿命。

(1)清除照片底片上的尘土。一般使用毛笔轻扫,也会用清水漂洗两遍之后晾干。

(2)遇到粘连的底片砖,用清水先涮一遍,再换清水浸泡10分钟,用镊子轻轻将其分离,然后用显影液浸泡15分钟 ,再用清水漂洗后晾干。

(3)对于底片上的污斑、指纹等,在清水漂洗的过程中,用加有5%冰醋的溶液浸洗一下,用手轻擦,再用清水漂洗晾干。

2.更换照片底片袋,补充文字说明。工作人员购买专业的无酸底片袋,更换破损的袋子,把原袋子上或者附带的文字说明中能够复原的信息,用钢笔标于新袋上,同时写好文字说明,与照片或底片同册保存。整理过程中的最大难点是补充信息,因为大部分的照片、底片袋子上信息缺失,对于当年见诸报端的照片,需要通过查找报刊去补充文字说明,文字说明力求要素齐全,包括事由、时间、地点、人物、背景和作者,同时还要有见报日期。对于大多数没有见报的照片和底片,只能查找相关联的同组照片、同类照片或者相关联的报纸新闻去甄别和判断,准确无误的信息则手写保存,不能确定的则标明“可能”及“可能的依据”,为后续的整理工作提供参考。

3.为照片数字化工作打好基础。工作人员对于需要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才可以修复的破损、褶痕、变色、残缺不全的照片底片,做好标签并登记成册,待配备计算机后再进行处理。

(二)新闻照片底片的归档整理方法

因为这次仅仅是对早期新闻照片的摸底清理,远达不到归档的要求,但是工作人员要为下一步的归档和数字化工作做准备。

1.分类方法是以作者为主。基于新闻照片来源于记者的采访活动,而原来的照片保存也是按作者分类保存的,而记者是以地区分片工作的,所以,工作人员的分类还是据作者分类,即:作者—地区—所辖各县市—行业(领导、工业、农业、其他)—年代(段代)。

而对于相当数量的通讯员来稿、群众投稿的照片和底片,参照以上分类方法,分为:通讯员—地区—所辖各县市—行业(领导、工业、农业、其他)—年代(段代);群众来稿—地区—所辖各县市—行业(领导、工业、农业、其他)—年代(段代)。

2.新闻照片档案归档原则上是以张管理。在数字化检索技术的支持下,以张管理照片和底片将会方便利用和保管。每张照片都有一个档号,与底片以同一档号相关联。也就是说,每一个照片档案,同时具有照片、底片和文字说明。提供利用时,能通过计算机准确便捷地检索。而对于相同事由的不同角度、不同质量的照片,归为一个档号,并作备注说明。

3.按照档号顺序,照片和底片分别入册装盒。照片档案理应是照片对应底片,并文字说明一起归档。但是由于资金缺乏,条件不允许,暂时无法对底片冲洗或者对照片翻拍,所以,在归档的时候,工作人员对有照片没底片的,或有底片没照片的,每一张编一个档号,照片册和底片册留有空位,以便今后补全,照片册与底片册同装一个档案盒,编号入柜。

4.改善库房环境。这要求确保温湿度达到照片和底片都适宜的要求,增加密集柜,安装温湿度智能调控设备。

四、早期新闻照片档案抢救整理的启示

首先,新闻照片档案的抢救要抓紧。新闻照片记录的是一个时代的历史,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早期的新闻照片更是档案宝库中的珍品,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无论是从照片档案的保护还是从照片档案的开发利用考虑,抢救工作都应该抓紧进行。相关工作必须借力于早期新闻照片的作者或者相关人员。他们的帮助是新闻照片档案抢救和整理不可或缺的,而这些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越来越成为稀有资源,必须抓紧时间。

其次,早期新闻照片档案的抢救需要政策扶持。这类档案的抢救和整理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财力,而偏偏又赶上平面媒体遭遇瓶颈的时代,所以相关工作需要争取政策的大力支持,争取国家档案抢救专项资金的扶持。

再次,需要吸纳复合型专业人才参与新闻照片的抢救和管理,同时培养和提升现有档案人员的专业技能,加快利用现代技术,管理和开发新闻照片档案,提升新闻照片档案服务社会的效能。

[1]朱玉清.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结合保护老照片档案[J].档案,2010,(5).

[2]杨素琴.新闻照片档案的整理[J].湖北档案,1999,(5).

[3]王瑾,王淑琴.照片档案“改卷为张”整理方法之探讨//[C].北京高校档案学术论文汇编,2006.

G272

A

1005-9652(2017)03-0078-03

(责任编辑:虞志坚)

王淑平(1969-),女,山西太原人,山西日报报业集团档案室馆员。

猜你喜欢
新闻照片底片整理
旧底片
读图时代报纸数码新闻照片档案管理
一座城的70年时光底片
报社新闻照片档案管理策略探讨
新媒体时代宽画幅新闻照片的拍摄探索和尝试
保护光明的“底片”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社会底片
整理“房间”
新闻照片中的以军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