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浅析“留白”现象对现代设计进行思考

2017-01-28 07:59田景怿
黄河之声 2017年18期
关键词:留白中国画手法

田景怿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天津 300222)

通过浅析“留白”现象对现代设计进行思考

田景怿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天津 300222)

“留白”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独特的表达手法。本文通过挖掘“留白”的内涵语义,分析“留白”现象在中国艺术文化中的体现,从而对将“留白”的方式融入现代设计进行思考。提出从设计的形式与内涵中融入“留白”的理念,实现中国当代设计的繁荣。

留白;艺术;设计

“留白”现象在中国艺术文化中自古就有所体现,无论是诗书著作还是绘画音律,这种“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表现手法将艺术创作中的形态、意境、精神与个性往往都表现的淋漓尽致。挖掘“留白”现象中所蕴含的艺术特征与精神内涵,运用到当代中国的设计之中,对中国设计发展的推动作用将具有深远意义。

一、“留白”现象的理念内涵

“留白”又被称作“余玉”,在绘画中就是指在画纸上留下一片空白。书法上也有类似的手法,被习惯性的称作“布白”,美学上所说的“计白当黑”中的“计白”也就是留白。[1]“留白”作为中国画中的一种特殊的表达手法,往往是作者看似无意实则有心的提炼安排。在绘画中运用时,从表象中通过虚实结合、藏露有别的手法,渲染出艺术作品中独特的意境氛围,从而给人以无限遐想追溯的空间,可感受作者的情感思想也会映射自身而有所感悟。

“留白”现象的理念植根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通常表达的是一种依附于形体之中,却超越客观事物存在,向更深层次内涵探寻的境界。正如《道德经》第四十章所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在道家哲学思想中,“道”是宇宙初始,万物和谐气化的本源。“道可道,非常道”我们追寻形形色色的物质表象,实则皆源于无象之象的“道”之中。透过无形之道,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在空白之处感悟无穷无尽的哲学内涵。“留白”理念正是对道家哲学思想的一种延续,透过现象展现事物本质,通过无形之举表现一种更高层次的存在。因为这种丰富的内含深意,使“留白”的理念手法不止局限于绘画作品,更运用于各种文学艺术之中。

二、中国艺术中“留白”现象的体现

(一)中国画中的“留白”

“留白”的表现手法在中国画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是建立在艺术想象基础上的一种艺术创造,通过虚实关系、无中生有,对意象造型的美学追求,展示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境界。[2]在中国画中运用“留白”的手法一方面给予画面丰富的空间感与层次感,通过虚与实之间的相互结合,又给人以拓展的空间激发无限联想。另一方面画面通过“留白”往往展现了不同的意境,通过以形写神在似与不似之间表现出画作的独有气韵,抒发出作者不同的情怀。在南宋画家马远的《踏歌图》中,作品构图凝练取舍大胆,通过大量的留白展现出辽阔的空间。春雨过后,云雾缭绕,奇峰、树林、山石、疏柳在云气之间灵活穿插,整个景象明亮畅快又深远悠扬。作者对于景物的把握与虚实墨白的安排,把观众的视线引向一个不可言喻的旷远境地。再通过人物、景物的对比相衬,给人以丰富的空间进行无限的遐想。画作“留白”,使得画面空灵而寓意深刻,使人有身临其境又留有想象的余地。中国画中常常使用这一手法,使万象止于画中,却寓意于画外,气韵生动,妙不可言。

(二)中国诗词中的“留白”

中国画中的“留白”妙不可言,而诗词中的“留白”更是意境深远。中国古代诗词中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特色,常常运用“留白”的手法展现出言与意之间微妙而灵动的关系。像是唐代白居易所写的《琵琶行》,在诗词初始作者并未叙写琵琶女的身世背景,而是通过对其或急或缓、如泣如诉的琴声描绘,去体现琵琶女的命运坎坷。作者通过文字将音律描写的跌宕起伏九曲回肠,使读者情不自禁的融入曲中凄楚悲怆的情景,当人们还沉浸在激昂沉重的乐曲中时,琴女曲终收拨,而作者则留下一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此时万物无声,唯有江心白月。可读者的内心早已掀起万丈波澜,乐曲虽静虽止留下一片空白,但是她的情感离愁却深深扎入诗人心中。只一句“悄无言”,却给人无尽的思绪,正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以静衬动,以虚写实。无言总是诗,而诗词却可以超越字面,给人以“景外之景、象外之象”之感。在马致远创作的《天净沙.秋思》中,作者仅用二十八个字符,便展开了一幅深秋日暮羁旅图。作者抓住“枯藤、老树、昏鸦、瘦马…”等意象,用高度凝练的言语渲染出悲绪四溢的氛围,作者虽未道思乡念家,可通过悲景已让人浮想联翩,更是一句“小桥流水人家”,形成强烈情感冲击。使读者不禁联想这家人正在做什么,作者的心情又是如何五味杂陈,而自己是否也有同作者一般的心情?虽然诗词篇幅有限,却道出游子愿归不得归无尽苦楚,更引发大众共鸣。有限的载体体现无限的空间,这何尝不是“留白”的深意。

(三)中国戏曲中的“留白”

除了绘画与诗词,中国戏曲艺术也将“留白”的理念巧妙的运用到作品之中。“虚拟”作为中国戏剧表演中主要艺术表现方法,在世界剧坛上是独一无二的。利用程式化的“隐”表达世界的丰富,这是戏剧家探讨的重点。[3]在戏曲舞台的布置中,戏曲艺术往往以三两件看似简单实则极具深意的道具,展现出一个或是凄凉或是热闹的场景。如由李长春等艺术家表演的京剧《铡美案》的舞美设计,在最后审讯陈世美的场景中,仅用一个正中而立的案桌与屏风和以此对称而立的一组“肃静、回避”牌子,就表现出了一个庄严肃穆的朝堂,其余空间不再多做设置,任由观众感受与想象,结合各自不同的经历与认知,仿佛看到了更多的内容,如同亲自置身于朝堂之中。用有限的道具描绘了一个无限的场景,这样以少见多,以空写实的手法正是“留白”理念的一种体现。不仅是舞美,戏曲艺术的剧本表演也常使用“留白”的手法丰富内容。在越剧《红楼梦》黛玉进府一幕中,王熙凤入场时,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在三段笑声之后终露其面。虽然只是台词的刻画,但仅凭借笑声,观众就已经感受到“凤辣子”的泼辣性格,以及她的不俗地位。以声衬人寓虚于实,正如“留白”的手法通过虚实的有机结合,激发出观众的无限遐想,使观众与演员一同走进剧情意趣的深处,展现出戏曲艺术的精妙绝伦。

三、“留白”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留白”的表达手法对于中国传统艺术具有特殊意义,对于当代设计也同样带来深刻影响。通过解读“留白”现象,感受它形式上虚实隐露所表现出的层次感与想象空间,它内涵中言尽意未穷所体现的深远寓意,对于今天的设计都可以作为良好的借鉴。像是今日风靡全球的“无印良品”设计,以其简约明快不加娇柔造作的设计风格深受广大群众追捧,在这种简约而不简单的形式中,受众感受人生之道,顿悟生活之法,以有限的器具开启人与设计的无限对话与思考,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所以将“留白”手法运用到当代设计值得思考。

(一)在设计形式中体现“留白”

设计形式中的“留白”最直接的体现在物品的造型之上。密斯·凡德罗曾说过“less is more”,在设计过程中少即是多,对产品的形态装饰进行合理的取舍与安排,避免不必要的负担与添加,这样往往可以展现物体的真实样貌,反而体现出设计的独道之处与产品纯粹的语义内涵。不仅是造型,在材料的选择与运用中,适当的“留白”也有益于设计的持续发展。一方面在材质上“留白”,可以凸出产品用材的本质特征,开启人与产品最原始的对话,依据材料的特性传递出不同的设计语言,呈现出人与物质独特的交流空间。另一方面在用量与用法上进行“留白”,省却无需浪费的材料,引导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与消费理念,使精简的材料中体现出循环节能与和谐发展的人类生存的长远之道。设计改变生活,运用“留白”的理念,能够将大众引向更高质量与高层次的生活。

(二)在设计内涵中体现“留白”

在现代设计中,许多产品怪诞恶俗,给受众以堕落空洞的价值导向。也有一些产品充斥这利己主义,以“快餐式”的消费理念带动大众盲目消费,去满足自身并无长久意义的虚荣感与从众心。设计需要深度与价值,犹如“留白”的理念,通过存与去的手法,空与实的表达,将受众代入作品物质表象之外的意识深处,从而有所感,有所得。不至于表面,不局限于欣赏把玩,不将产品视为毫无生命的摆设。设计需要“留白”式的思考与顿悟,在创作初始应有自我的理念与正确的抉择,考量带给大众的将是怎样的价值取向。不着眼于当下利益,而能为社会的推动发展有所贡献。在有度的世界里,传达一个无限的空间。在有形的器具中,注入无限的人生思考与精神指引。这样设计即体现出生命的厚度,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四、结语

“留白”是中国艺术中常见的表达手法,更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所在。将“留白”的理念融入到当代设计之中,在表现形式上要做到取舍得当,拓展更广泛的空间。在内涵寓意中要实现由表及里,导向更深远的意境。这样的设计才会拥有真正的生命力,才能实现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美好理想。■

[1]李诗佳.中国山水画中“留白”技法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5.

[2]叶德辉,李继侠.论国画的留白与产品设计的非装饰化风格[J].包装工程,2012,04:121.

[3]贺星临.“留白”与现代产品设计探索[D].上海:同济大学,2011.

猜你喜欢
留白中国画手法
中国画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七步洗手法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留白”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了不起的盖茨比》多元叙事手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