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志方
关于档案文化建设的思考
文·肖志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再造文化新辉煌的伟大创举,对于人类文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档案作为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的载体,具有自然天成的文化特质,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档案部门增强文化自觉性与自信力,大力加强档案文化建设,加大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整理、开发和创新力度,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所在。
多年来,各级档案部门在档案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彰显了档案的文化属性,提升了档案部门的社会影响力。但档案文化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同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同党委、政府和公民对档案文化日益增长的需求不适应,也同档案事业跨越式发展不吻合。
(一)档案部门对档案文化本身的价值认识不够
档案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直接影响到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当前,档案部门对档案价值的认识,主要停留在它的参考、凭据层面上,安于等待查档咨询服务成为档案工作的常态化模式,而对于档案文化资源的性质则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和基本的定位。档案文化功能及文化价值的被忽视,使得档案资源的文化品位在征集以及开发利用过程中被忽略掉了。因此,档案文化建设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和浅表层面上。
(二)社会各阶层的档案意识薄弱
档案文化建设是一个社会范畴的事物,可以说从档案形成之日起,它的文化属性就已经建立,只靠档案部门单枪匹马地孤军奋战,档案文化建设会因不能前馈控制而难得善始善终。因此,社会的广泛参与才是档案文化建设生存发展的有机土壤。而事实上,目前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基层群众的档案意识依然十分薄弱,对档案是什么、与自身有什么关系懵懂少知。这样的社会氛围,让档案文化建设变得困局重重,异常艰难。
(三)档案管理方式创新改革目标单一
档案管理方式无论是传统的手工管理,还是现在的数字化管理,其改革递进的目标都是放在对单份档案的管理和利用上。因而,我们目前所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些外在形式上的变化,比如,档案由纸质档案变成了电子档案;利用方式由提供档案原件,变成了面对电脑屏幕;档案馆由低矮的楼宇,变成了宏伟的建筑,等等。而对档案自身文化价值的界定和开发,好像还没有提到档案工作的议事日程上来,换言之,档案部门在如何进行档案文化建设这方面还没有找到方向和有效途径。这与我国现阶段提倡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目标极不适应,也严重制约了档案文化建设的发展。
加强档案文化建设,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档案事业,发挥档案资源优势服务文化建设,弘扬民族文化,实现文化强国的客观要求。
(一)增强档案文化意识
档案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真实写照,是文化传承和交流的重要载体。一个地方的国家综合档案馆如果拥有品种齐全、内容丰富的馆藏,就能够清晰地呈现本地区的发展脉络,完整地反映其政治、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和地方特色。因此,要按照“丰富馆藏、优化结构、体现特色、打造精品”的思路,增强档案文化意识,树立与地方政治、经济发展相匹配的档案文化观和科学的档案文化服务理念,使档案工作与时俱进,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
(二)开发档案的文化功能
档案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既具有社会文化的共性,又具有独特的功能与作用。首先,档案是开展历史文化研究、加强地域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借助档案可以更好地了解文化建设的过去,把握文化建设的客观规律,预见文化发展的未来。其次,档案工作具有文化存贮、社会教育、文化传播、知识生产、资政决策等特殊功能。各级党委和政府应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保障措施,使档案事业在文化强国中发挥更大、更直接、更具体的作用。再次,档案部门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充分履行档案行政管理和档案保管利用职能,积极投身于文化建设中去。一要建立与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事业单位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二要立足本地文化基础,彰显本地文化特色,广泛收集具有地方特色的档案资料,把收(征)集特色档案作为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同时,要努力开发特色档案产品,积极打造档案文化精品,建设贴近大众的特色资源。
(三)加强档案征集工作
做好档案的接收、征集工作是丰富馆藏和优化馆藏结构的保障。档案部门不仅要接收立档单位到期的文书档案,征集各类专业档案、科技档案、民生档案和重大活动、重大项目建设档案,还应特别注重征集反映人文精神和民族文化精髓的档案、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档案史料,以及散存在民间的珍贵档案,比如诗书字画,文物、文献,族谱、传记,手工工艺,民间艺术等,尽可能地汇聚优秀的传统文化成果,不断丰富人文档案馆藏。
(四)做好档案编研工作
档案编研是发掘档案文化功能的有效途径。在档案编研中要坚持科学性和历史性、继承性和辨证性相统一的原则,突出地方文化特征和地域特色,加强对地方名人、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传统文化以及族谱、地方史等具有社会普遍利用价值的档案资料的编研力度,增强档案文化积淀的层次,以满足社会和民众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各级档案部门是开展档案编研工作的主体,要加大编研工作力度,制订编研计划,多出编研精品。同时,又要广泛联系社会各界人士,动员社会力量助推和参与编研工作,主动向老同志、地方史专家、文史爱好者专题约稿,听取他们对这项工作的建议。要积极通过各类新闻媒体加大编研成果的宣传力度,使档案编研成果走向社会,实现其社会价值。
总之,档案文化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档案文化建设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档案工作者的责任。档案部门要勇于承担这份使命,开拓进取,为弘扬民族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文明做出更大贡献。
●
[1]鞠建林.解放思想 创新思维 大力实施档案文化建设战略[J].中国档案报,2011(9),总第2204期.
[2]付世英.浅谈档案的文化建设[J].档案管理,2013(1).
[3]胡永英.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J].北方文学,2017(2).
(作者单位:巨野县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