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认证背景下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的探讨

2017-01-28 07:01:31胡子旺齐硕陈国栋王文军文兰李小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医学院医学教育本科生

胡子旺齐硕陈国栋王文军文兰李小艳

临床医学认证背景下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的探讨

胡子旺1齐硕2陈国栋2王文军1文兰1李小艳3

科研创新能力是科学素质体现的核心,也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在临床医学认证背景下,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作为高等医学教育重要的培养项目之一,如何鼓励医学生参与科研及怎样提高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成为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本文通过比较及分析国内外医学院对于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现状,结合前期研究的经验,进一步探讨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途径,并提出其指导性意义。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探讨

科研创新能力是科学素质体现的核心,指人们通过现有理论技术和科学思维方法去探寻新知识、新理论,在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各种心理素质和技术能力[1]。科研思维能力也是临床医师须具备的重要的业务能力之一,要求医师在诊治疾病的同时,要有创新的思维开创新的诊治及预防疾病的方法,医学生作为临床医师的前体,故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养成和锻炼至关重要。教育部与卫生部印发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中特别指出: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必须作为重要的培养项目之一[2]。如何鼓励医学生参与科研及怎样提高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成为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本文通过比较及分析国内外医学院对于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结合我们前期对于《医学生医患沟通教程》读后感的相关研究吸引了大量的医学本科生参与到课题组“构建我国医学生医患沟通评价体系”[3]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探讨科研能力培养的途径,并提出其指导性意义。

1 国内外医学院对于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分析

1.1 国内医学院对于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现状

根据国内相关文献,目前国内大多数医学院对医学本科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尚不能适应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在临床医学认证背景下,尽管教学计划明确存在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的目标和要求,但是因为目前的课程模式只在于灌输及掌握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术,缺乏良好的科研平台及竞争机制,况且主要精力在于需要完成繁重的课业和学习任务,忽略了科研能力的重要性,进而严重影响了我国医学本科生的科研素质的提高和科研潜能的开发。

1.2 国外医学院对于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现状

根据国外相关文献,国外部分国家医学院对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甚为重视,且起步时间相对较早,如美国的高等医学教育极致推崇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认为医学教育与学习的过程就是对新事物的发现与探索的过程,更加强调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总结分析技能、医患沟通技能等能力[4]。美国的教学模式在本科阶段就开始了对于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代表性的有:最早的系统性本科生科研活动“本科生科研经验计划”(research experiences undergraduates,REU)于1961年由美国科学基金会商议后提出[5];继而出现“ 本科生科研学徒计划(the undergraduate research apprentice program,URAP),即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小组,担任学徒及助理[6];“迈克奈尔学者计划”(McNair Scholars Program)用于资助收入较低家庭的本科生参与科研[7]等。

1.3 国内外医学院对于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国内外的差距的产生存在多方面的原因,主要体现在思想认识、教育基础上的差距,美国的政治界及高等教育机构等多个机构都将本科生的科研资助作为重点投资项目之一,但国内医学院尚未得到高度的重视,只有为数不多的数家研究型医学院将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项目;且我国医学高等教育起步稍晚且发展的不均衡,由于基础科研投入大,获得成果的周期较长,进而造成了我国医学院长期重视临床而忽视科研创新研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科技实力的跨越式进步和高等医学教育水平不断升华,创新转型发展作为当前高等医学教育的主力军,如何培养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成为目前需着重探讨的关键问题[8-9]。

2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途径的探讨

临床医学认证的广大背景下,我国医学院校将如何提高医学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如何鼓励医学本科生积极参与科研创作?因本研究前期有关医学生对于《医学生医患沟通教程》读后感的撰写及相关评价研究中,鼓励了大量的医学本科生阅读医患沟通相关文献,以突出自身对于医患沟通教育的理解程度,审阅了他们的读后感后,我们招募了数名优秀且感兴趣的医学本科生参与到课题组进行临床实践调查研究,包括设计、发放、收集、统计问卷、论文写作等。研究发现医学本科生对于参与课题组存在浓厚的兴趣,他们也为课题组的科研成果进展和壮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0-11]。可知医学生具有丰富的科研思维和兴趣,却受到我国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制约。因此医学院教师要开创适合医学本科生的高等教育模式,创建科研创新平台和机遇,才能真正让医学生参与到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队伍中来。

2.1 加强建设医学院科研师资力量,保证健全的科研制度、平台保障

由于医学本科生知识积累的欠缺,进行科研创新存在较大的困难,因而科研指导老师的正确指导尤为关键。医学院需建设一只具有优秀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师资力量,秉承高等教育创新理念,努力探寻科研创新的全新课程体系[12]。且教育主管部门应当监督医学院校建立及保障完整的科研教育制度及运行机制,构建良好的科研平台,保证雄厚的师资力量,促进科研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和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有序进行。

2.2 开展医学本科生第二课堂,调动学生的科研创新积极性

由于医学知识框架的特殊,且专业涉及甚广,医学本科生要培养其科研创新能力具有其特殊性[13]。从教学的角度考虑,医学本科生科研活动的本质是“第一课堂”之外的教学活动,但教学方式、方法及内容差别较大,即可作为本科生“第二课堂”开展,但以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培养目标,科研活动为载体,可采用PBL教学[14]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潜能,教师应该鼓励和支持学生的科研创新活动[15]。“第二课堂”可提供师生互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机会,可调动医学本科生的科研创新的积极性,是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着手点,也是培养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关键起点[16-17]。

2.3 成立医学生科研创新队伍,增加科学研究投入与奖励

从本研究前期对于《医学生医患沟通教程》读后感的相关研究,到后续课题组的成立及发展壮大,可知广大医学生都存在科研创新的思维和意识,苦在没有好的科研队伍、老师及平台进行发挥创作。因此,广大医学高等教育机构可鼓励学生成立自己的科研团队,医学生可邀请优秀的科研教师进行指导,为医学生指导正确的创新学习方向。同时医学院、教育部门应当加大对于医学生科研经费的投入,同时对于学生的科研成果进行一定的奖励制度,可进一步推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的进展。

2.4 实行形成性评价考核制度,关注医学生科研综合能力的提升

形成性评价指一边教学一边评价,目的在于分析教学的成效,探寻教学不足之处,进而人为对教学相关工作进行调整,且不仅注重学生的表现、成绩,同时关注其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进步与提高所作出的系统、全面性评价[18]。要培养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在注重科研获奖、论文发表等科研成果的同时,更加关注医学生在科研活动的过程中对科研创新能力、实验的动手操作能力、严谨的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情况。而形成性评价考核可多方面、较长时间的反映出医学生上述科研综合能力的提升,从而培养出全方位、高水平的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医学生。

3 医学生培养科研创新能力的意义

21世纪给医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创新已逐渐成为新时代的标志。在临床医学认证背景下,医学生需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才能具有强有力的竞争力,才能迎接新世纪的严峻挑战,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迫切需求。医学生处于充满活力、精力旺盛、思维活跃的重要人生阶段,没有形成固定的知识结构,非常适宜进行科研创新。因此医学生在大学期间,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加医学基础、临床科研实践和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寻找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现代国际上医学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我国急需大量的基础、临床高水平科技型医学人才,而医学生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在学习的同时,应逐步培养科研意识和能力,开拓创新思维,为祖国医学科技事业的发展壮大、走向全世界奉献自己的力量。

[1]Sadler PM,Coyle H,Smith NC,et al. Assessing the life science knowledge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represented by the K-8 national science standards [J]. CBE Life Sci Educ,2013,12(3):553-575.

[2]孟秀红,郝加虎,陶芳标,等. 从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探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 医学教育探索,2010,9(1):12-14.

[3]陈国栋,李小艳,王艳,等. 关于我国医学生医患沟通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9(6):708-710.

[4]杨慧,俞安平,恢光平,等. 国内外本科生科研训练比较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5):65-68.

[5]Hanson MJ. Introducing ethics to chemistry students in a "Research Experiences for Undergraduates" (REU) program[J]. Biochem Mol Biol Educ,2015,43(2):76-80.

[6]Feldman Allan,Divoll Kent A,Rogan-klyve Allyson. Becoming Researchers: The Participation of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Student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Groups[J]. Science Education,2013,97(2): 218-243.

[7]Cruz Ignacio. Reimagining the Ronald E. McNair Scholars Program Through the Lens of Intellectual Entrepreneurship[J]. Planning for Higher Education,2015,43(2):33-39.

[8]Schwarz MR,Wojtczak A,Stern D. The outcomes of 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 (GMER) pilot implementation in China[J]. Med Teach,2007,29(7): 699-705.

[9]Xiao H,Xian L,Yu X,et al. Medical curriculum reform in Sun Yat-sen University: implications from the results of GMER evaluation in China[J]. Med Teach,2007,29(7):706-710.

[10]武亮亮, 陈国栋,王艳,等. 临床医学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现状调查及提高对策[J]. 教育教学论坛,2015(38):1-3.

[11]李小艳,陈国栋,欧阳瑶,等. 患者及家属视角下关于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不足的分析及改进措施的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2015(50):216-218.

[12]杨洋,兰永连,王树玉. 医学生科研思维能力培养探讨[J]. 现代医药卫生,2015,3l(19):3035-3036.

[13]Gowda VB,Nagaiah BH,Sengodan B. A study of the competency of third year medical students to interpret biochemically based clinical scenarios using knowledge and skills gained in year 1 and 2[J]. Biochem Mol Biol Educ,2016,44(2):202-207.

[14]陈国栋,匡睿,姚楠,等. PBL联合SP教学法在医学生医患沟通教育中的应用[J]. 西北医学教育,2015,23(5):749-752.

[15]朱海英. 高等医科院校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实践[J]. 中国临床医学,2016,23(4):530-533.

[16]姜余祥,杨萍. 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130-131.

[17]Kiguli S,Mubuuke R,Baingana R,et al. A consortium approach to competency-based under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in Uganda: proces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J]. Educ Health (Abingdon),2014,27(2):163-169.

[18]Wininger SR. Using your tests to teach: Formative summative assessment[J]. Teaching of Psychology,2005,32(3):164-166.

Exploration of Ways to Cultivate Medical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linical Medical Certi fi cation

HU Ziwang1QI Shuo2CHEN Guodong2WANG Wenjun1WEN Lan1LI Xiaoyan3
1 Teaching Office,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engyang Hunan 421001, China; 2 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3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Scienti fi c research innovation ability is the core of the scienti fi c quality reflection which must be mastered by the medical students.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linical medical certification, the cultiv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is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one of the training project of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how to encourage medical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and improve their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ability become a very pivotal question.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medical school’s training for medical undergraduate students’ research ability at home and abroad, combining with the previous study experience, further explore the cultivating ways of medical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nd put forward their instructional signi fi cance.

medical students; scienti fi c research ability; cultivating ways; exploration

G642;R-4

A

1674-9308(2017)06-0032-03

10.3969/j.issn.1674-9308.2017.06.015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2016]202-371)

基金项目:湖南省卫生计生委科研基金(B2017052)

基金项目:南华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15XGY04)

基金项目:南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改革项目(2015XJG-YY01,2016XJG-YY01)

1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学办,湖南 衡阳 421001;2肝胆外科;3 内分泌科

陈国栋

猜你喜欢
医学院医学教育本科生
新乡医学院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同济大学医学院介绍
A Study of Blended-teaching Model in Medical English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中国卫生(2016年10期)2016-11-13 01:07:40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4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
中医研究(2014年6期)2014-03-11 20:28:54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