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与中医思维的培养

2017-01-28 06:41徐玉锦金明玉李京玉李根培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15期
关键词:基础理论学说中医学

徐玉锦 金明玉 李京玉 李根培

论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与中医思维的培养

徐玉锦 金明玉 李京玉 李根培*

(延边大学中医学院,吉林延吉133002)

中医的核心和精髓在于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中医的整体思维、辩证思维、取象思维、中和思维和临证思维,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好中医基本理论并付之于临床。掌握中医独特的思维方法是学习中医学各门课程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机结合各种思维方式,并把培养中医思维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思维;人才培养

中医基础理论是运用中医的思维方法,对几千年来中医诊疗疾病的经验不断观察、抽象、分析、综合、归纳和总结出来的。中医基础理论能否融会贯通,直接影响着学生各门课程的学习质量及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教会学生中医的思维方法,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医基本理论的精髓,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中医基础理论中蕴含着中医学的多种思维方法,理解和掌握其思维方式,是学习中医学基本理论的入门途径,也是学生能否学好中医基础理论这一课程的关键所在。因此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辩证思维、取象思维、中和思维和临证思维等中医思维模式,对中医学各门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

1 中医整体思维的培养

中医思维是掌握和运用中医理论的基本样式、基本立场和基本态度[1]。中医学认为,天、地、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具有自身的完整性,以及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中医的思维方式是建立在中国哲学思维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以整体观为其主线。中医整体思维在中医基础理论课中主要体现于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藏象、病因病机和防治原则等章节之中。中医学以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来阐释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的协调性,以及机体与环境的统一性。即用同源性及联系性思维阐述了人与外界环境,人的精神与形体以及体内脏腑之间的整体性联系。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交感相应反映天地万物统一于气而互相联系的机制,体现了从普遍联系、相互制约观点认识事物的整体思维方式。五行学说则以五行为纲,把时间、空间、人体乃至天地万物视为一个有机的系统整体,从而确立了中医学天地人三才一体的系统整体观[2]。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中医的整体思维来引导学生去理解其概念及内涵。如:古代的精气学说促使中医学建立了“同源性”思维方法和相互联系的观点,认为人与自然万物有一个共同的化生来源,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时刻进行着各种物质与信息的交流,从而构建了中医学的整体思维。又如:大肠的传导糟粕功能依赖于肺气的清肃下降、胃气的通降、脾气的运化、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及肾气的蒸化作用。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都是由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整体协作来完成的,这种整体协调一旦被破坏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中医调治疾病往往着眼于整体。教师在传授中医基础知识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中医整体思维观,学会用中医的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

2 中医辨证思维的培养

辨证思维是以整体的、动态的、相对的观点,来看待事物的运动变化的一种思维方法,是中医学理论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3]。中医理论的思维方法是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教师在讲授中医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时,应引导学生从矛盾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去观察、思考问题。在阴阳学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转化、动态平衡理论讲授中,指导学生认识对立统一思维方式;在五行学说的讲授中,教会学生整体性、联系性的辩证思维,使其掌握以“五行”为思维起点,以自然界的方位、季节和人体的五脏为基本结构的天地人一体的理论框架。自始至终贯穿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的生理、病理活动的整体及辩证思维观念。

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应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加强对学生中医思维方法的培养,从知识和思维方法两个方面,真正为中医学后期课程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4]。

3 中医中和思维的培养

中医学认为,中和是一切生命整体维持平衡稳定,从而生存延续的必要条件,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不仅认为人体自身须“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而且主张只有真正做到“内外调和”,才能保证人体“邪不能害”,并提出“因而和之,是谓圣度”。因此,中医养生及诊治疾病也以中和为最佳境界,最终目的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以及人体形与神的有机和谐[5]。中医学在平衡思维的指导下,创立了交通心肾、升阳散火、益气升阳、滋阴潜阳、引火归元、降逆纳气等法,以协调升降出入的方式达到平衡;壮水制阳和益火消阴、从阴引阳和从阳引阴等法,以协调阴阳对立、互根、消长、转化的方式达到平衡[6]。中和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思维方式,包涵着平衡与和谐之意,即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平衡状态。把这种平衡和谐的思想贯穿于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整个过程,使学生懂得人体必须要保持其内外环境的平衡与和谐,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对于阴阳失“中和”所致疾病的治疗,应“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整体观与辨证论治思想、精气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对病和“证”的防治等,无不是围绕着不偏不倚的“中和”思想来展开的。

4 中医取象思维的培养

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取象运数”之取象,是说明中医学通过具象、意象、形象、应象等思维方式,司外揣内、以表知里认识世界万物,具有多维视角、亦纵亦横的特点。在中医学中多有体现,如阴阳之象、经络之象、五行之象、脏腑之象、面象、脉象、舌象等[7]。形象思维方式具有形象性、概括性、运动性等特征。中医学在应用精气、阴阳、五行学说分析人体的组织结构、五脏间的关系及脏腑的生理病理联系,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思维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形象性思维。中医理论的以象测脏、审症求因、辨证论治等方法的形成和运用,都以人体的生理、病理形象为思维素材,与形象思维密不可分[8]。中医临床诊断主要是一个以象推脏或以象揣脏或以象定脏的过程[9]。教师在“藏象”一章的传授中,以形象思维为主体,结合抽象思维等方式,引导学生从象的角度去领悟、认识藏象基本理论,使学生逐步掌握以象推脏或以象揣脏的中医诊断思路及方法。

5 中医临证思维的培养

中医基础理论源于医疗实践,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发展与完善,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决定了对中医大学生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其基本理论,而且要加强其中医临证思维的培养。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发病的基本原理,而且要初步学会病因病机的分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寻找中医基础理论与中医临床思维的契合点并加以强调说明。通过案例式教学,从名老中医的临床实践中,学习其学术思想和临证思维方式。如:选定教师在临床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进行讲解,或在古今名著、名医的故事和典型的病案中选择适合于本课程的案例讲解,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有关临证思维形式及思维规律,将有助于临床各门课程的学习,并可提高临床实践的能力。实践证明,在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临证思维方法,对提高临床辨证水平以及开拓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6 结语

中医思维是在中医领域内,逐渐形成的以形象思维为主导的各种思维方式有机结合、相对稳定的特定思维模式,即中医思维模式,它是中医学认识自然、人体和疾病的本质、规律和联系,创造整个中医理论的桥梁[6]。中医基础理论是阐释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课程,该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本课程中有关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思维方法,达到掌握基础知识、训练中医思维、培养中医科学素养的目的。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属于中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和入门课,其理论讲授中应重点培养中医思维方式。在中医基础理论精气、五行学说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整体思维及中和思维的培养;阴阳学说的教学中,侧重于辨证思维的培养;藏象学说的教学中,尤重整体思维及取象思维的培养;在病因病机的教学中,应注意临证思维的培养。掌握了中医的思维方法,学生在中医基础理论各章节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就能比较容易进入“角色”。因此构建中医思维,是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关键,也是中医基础理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1]朱向东,梁永林,王燕.从中医思维角度探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问题[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1):153.

[2]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1-79.

[3]吕爱平.论中医思维方法及其在《中医基础理论》“三基”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0):191.

[4]魏凤琴.重视《中医基础理论》思维方法教学的体会[J].中医药导报,2007,14(13):112-113.

[5]邢玉瑞.关于中医原创思维方法体系的初步研究[J].中医杂志,2012,53(1):11.

[6]郑洪新.中医基础理论专题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20-421.

[7]王琦.关于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5(3):160-163,168.

[8]孙广仁,郑洪新.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853.

[9]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8.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of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hink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XU Yujin,JIN Mingyu,LI Jingyu,LI Genpe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Yanbian University,Jilin Province,Yanji 133002,China)

The core and ess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es in its unique way of thinking.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overall thinking,dialectical thinking,XIANG thinking,neutral thinking and clinical think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order to make students really learn the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d put it into clinical practice.Mastering the unique way of thinking is the bridge of lear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urses,in the teaching process,and we should combine different ways of thinking together and cultivate the think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ink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alent training

10.3969/j.issn.1672-2779.2017.15.015

1672-2779(2017)-15-0032-03

:张文娟本文校对:韩一龙

2017-04-18)

*通讯作者:gpli@ybu.edu.cn

猜你喜欢
基础理论学说中医学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李达与党的基础理论建设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中医基础理论
高速公路智慧服务区基础理论探析
土家族三元学说与中医学三焦学说之异同
基于会计学发展战略的会计基础理论初探
旷云学说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