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文化遗产类“973”计划项目通过科技部验收
日前,科技部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验收通知,首个文化遗产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脆弱性硅酸盐质文化遗产保护关键科学与技术基础研究”整体运行情况较好,达到了预期目标,验收结果“良好”。
“脆弱性硅酸盐质文化遗产保护关键科学与技术基础研究”项目于2011年12月启动,针对脆弱性硅酸盐类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战略需求,面对共性科学与技术基础问题,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与集成研究。共设置脆弱性硅酸盐质文化遗产及病害的科学认知,已用典型保护材料的功能及失效规律研究,考古发掘现场抢救性保护技术基础研究,有机/无机保护材料的设计与功能实现,保护材料与工艺的系统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示范,高精度原位、无损表征体系的构建6个子课题。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敦煌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南大学、上海大学11家单位联合承担,上百人参与其中。上海大学罗宏杰教授担任项目首席科学家,浙江大学张秉坚、西安交通大学和玲、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总工程师周铁、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苏伯民、周小安为项目主要完成人。
该项目围绕病害形成规律及文化遗产损毁机制、有机/无机保护材料协同作用设计与构筑、保护行为与环境的依存规律、高精度无损表征方法体系4个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从机制机理、材料技术到方法评价和应用的深入研究。通过4年多的协作实施,取得原创性和系统性的6大创新成果。
(来源:国家文物局官网http://www.sach.gov.cn/art/2017/8/10/art_722_143151.html .下载日期:2017-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