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技术在非遗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应用

2017-10-12 06:28:47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虚拟现实文化遗产建模

陈 颖

(北京市天坛公园管理处,北京 100050)

虚拟现实技术在非遗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应用

陈 颖

(北京市天坛公园管理处,北京 100050)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软实力水平的重要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一项无形的、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和财富,对文化发展有着极为显著的推动和影响。虚拟现实技术在非遗文化传承与传播中有着显著的作用,能够促进我国非遗文化传承与传播。文章对虚拟现实技术在非遗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虚拟现实技术;非遗文化;传承与传播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in the inheritance and dissemination of non heritage culture. A brief overview of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was carried out, and its specific application in non heritage culture was analyzed.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heritance and dissemination of non heritage culture. It can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and spread of non heritage culture in china.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a country and the national soft power level,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as an intangible and valuable na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and wealth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has great impetus and influence.

Key words: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non heritage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dissemination

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文化发展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元素,各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会注重国家经济的发展,对于国家文化方面的保护也越发的重视。民族文化本身所代表的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素养,所以一个国家要想得到较好的发展,不仅要成为经济强国,还要成为文化强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承载着一个民族人文、历史最原生的状态,是文化遗产中的“活化石”,有着极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如何有效地实现非遗文化的保存、保护、传承、传播和发展,关系到一个民族精神的延续。

1 虚拟现实技术相关概述

虚拟现实技术(VR)也可以将其称之为灵境技术,这一技术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计算机人机界面有着较为独特的特征,具体表现为沉浸性、多感性、构想性、交互性等方面[1]。在虚拟现实技术中,其还应用到了较多的技术,就像是仿真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多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将这些技术结合在一起就能模拟人体各类感觉器官功能,让应用人员能够产生一种沉浸在其中的感受,而且还能通过语言或者是手势来实现交互这一功能。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非遗文化传承与传播中,就能真正实现多层次多方位的虚拟情境再现,有效地实现对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2 虚拟现实技术在非遗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应用

我国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对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十分显著,使观看者在其中感受到了较大的震撼,活动期间,无论是功能设计还是安全保障等方面都使用到了这项技术,并且还将各个地区所存在的生活理念以及文化遗产汇集到了一起,让人们切实感受到了科技和文化的交融,要想更好地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非遗文化传承与传播中,一定要对虚拟现实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为此,笔者主要对虚拟现实技术在非遗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应用进行了如下分析,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结构图

2.1 环境建模技术

在虚拟现实技术当中,环境建模技术属于这一技术的核心,能够给人带来一种较为真实的感受,环境建模技术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准确地获得实际环境的三维数据,然后按照实际需求以及所获得的数据,构建一个虚拟的环境。在这一过程中,要想真正实现三维视觉建模这一目的,在实际构建过程中,还会使用到基于图像的绘制以及基于图形的绘制技术[2]。其中,基于图像的绘制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会对实际环境以及事物进行拍摄,以此来采集相应的环境以及事物图片,而这一操作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所构建的虚拟环境是较为真实的,从而就能给人以较为真实的感受,让观看者身临其境。

以我所从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传承与传播实践为例,若借助这一技术,就可以实现明清中和韶乐演习场所、管理机构等古建场景的数字化再现,以弥补实景参观时单纯依靠讲解、图片等静态展览的不足,帮助参观者更好地感受原景画面,实现身临其境般的“历史穿越”。

在使用基于图形的绘制技术的过程中,其主要是利用相关的三维模型软件来实现模型建立这一目的,较为常见的三维模型软件有Rhion、3Dmax、Maya等。通过上述分析我们明白,环境建模技术作为虚拟现实技术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其对于非遗文化传承与传播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够利用这一技术来构建相应的非遗文化场景,就能真正实现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使其受到更多的关注。

2.2 立体声合成、立体显示技术

在实际生活过程中,不管是肉眼能看见的物体,还是我们能够听到的声音,其本身都会有着一定的空间感,正因如此,可以将物体以及声音当作是会占有一定空间的事物。在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对非遗文化进行传承与传播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这一技术打破传统音频技术所存在的没有自然空间感这一缺陷,使物体和声音都获得一定的立体空间感,从而切实提高虚拟环境的真实性[3]。而想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使用到立体声合成、立体显示技术。其中,立体声合成技术要想真正营造出较为立体的效果,需要对直达声、回声以及周围环境的混杂声进行适当的设计;立体显示技术的使用则需要使用到特殊立体显示仪器才能实现,就像是头盔显示器、光阀眼镜灯设备等。

2.3 系统集成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其系统内部会存在较多的感知信息和模型,因此,在这一技术中还存在系统集成技术,具体包括数据转换技术、信息同步技术、合成技术等,而系统集成技术的作用就是将所构建成的虚拟现实环境真正的系统化,以此来确保其实用性和有效性。非遗文化本身和传统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因为非遗文化文化空间是活态化的,所以要想真正将其价值体现出来,就一定要将其赋予在特定的文化空间当中,如果没有响应的文化空间,就不能将其称之为非遗文化,因此,在对非遗文化进行传承与传播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其活态化[4]。针对这一点,虚拟现实技术在其中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①改变了传统传承与传播方式所存在的局限性。在以往非遗文化传承与传播过程中,其传承与传播大多是采用图片、录像等方式,这种传承与传播的方式很难拍摄到较为完整的ICI面。②能够真正实现数字化管理体系。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对非遗文化进行传播与传承,不仅能改变了传统传承与传播方式所存在的局限性,还能建立起各类信息数据库,真正实现数字化管理体系,这样就有利于非遗文化的长久传承与传播。③能够使静态的非遗文化变得动态化。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对非遗文化进行传播与传承,能通过活体影像、动态影像等技术将所获得的非遗文化信息和资料变得动态化,并且也不再局限于文字和绘ICI等平面状态,从而就能更好地对非遗文化进行传承与传播。④能够真正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对非遗文化进行传播与传承,能够真正实现非遗文化传承与传播这一目的。在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对非遗文化进行保存之后,就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做成的部分模拟视频发送到网络上,以促使我国非遗文化进入到更多人的视野中,甚至还能促进我国非遗文化走向世界。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虚拟现实技术中所存在的各项技术在非遗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以期能够有效地发挥出虚拟现实技术的价值,以此来实现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促进我国非遗文化的发展。

[1]陈浩磊,邹湘军,陈燕,等.虚拟现实技术的最新发展与展望[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1(1):1-5,14.

[2]陈少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传承与传播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3]陶赋雯. 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传播探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8):70-76.

[4]吕超.浅析虚拟现实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大连大学学报,2015(4):80-83.

The Application of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in the
Inheritance and Dissemination of non Heritage Culture

CHEN Ying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Tiantan Park, Beijing 100050, China)

G260

A

陈颖(1978-),女,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传承。E- mail:403331904@qq.com.

猜你喜欢
虚拟现实文化遗产建模
与文化遗产相遇
小读者(2021年6期)2021-07-22 01:49:46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艺术品鉴(2020年9期)2020-10-28 08:59:08
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
——围棋
文化产业(2020年23期)2020-10-15 08:00:12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电子制作(2018年17期)2018-09-28 01:56:44
不对称半桥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商周刊(2017年24期)2017-02-02 01:42:55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海外星云(2016年7期)2016-12-01 04:18:00
HTC斥资千万美元入股虚拟现实设备商WEVR
IT时代周刊(2015年8期)2015-11-11 05:50:37
文化遗产保护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