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与民族音乐学的发展与联系

2017-01-28 05:07:01杨子月
北方音乐 2017年8期
关键词:民族学音乐学民族音乐

杨子月

(江苏师范大学,江苏 徐州 221116)

民族学与民族音乐学的发展与联系

杨子月

(江苏师范大学,江苏 徐州 221116)

民族音乐学是一门新兴的,年轻的音乐理论学科,至今仍处于发展和革新的时期,因而当今世界从事这门学科研究的音乐家对他所作的定义和阐述还不是十分的统一。也因为民族音乐学是一门属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本文从民族音乐学的发展和与民族学的联系入手,论述民族音乐学的发展和民族学的联系。

民族学;民族音乐学;发展

民族音乐学是从民族学的角度研究音乐的学问,这是一门音乐学下属的音乐理论学科。这个学科起始于荷兰音乐学家,现代民族音乐学奠基人——吉卜·金斯特。他首次使用民族音乐学这个称谓。也是从1950年起,民族音乐学作为学科名称一直沿用到现在。

民族音乐学是一门属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在中国音乐学界,通常被译作“民族音乐学”“音乐民族学”。民族音乐学主要是强调民族学的特性,从民族学出发研究的民族音乐学。主要采取实地调查法,研究民族发展演化规律的一门社会学科。那么什么是民族音乐学呢?民族音乐学就是在人类历史上形成的相对的,稳定的共同体,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心理素质以及共同文化上的非书面的实地考察。在我国,民族音乐学等同于音乐民族学,音乐人类学,音乐文化学,音乐民俗学,是因为研究的内容和侧重点不同,所以产生了学科上的区别。

一、民族音乐学的发展

(一)西方民族音乐学

民族音乐学是一门新兴的,年轻的音乐理论学科,至今仍处于发展和革新的时期,因而当今世界从事这门学科研究的音乐家对他所作的定义和阐述还不是十分的统一。对民族音乐影响比较大的是美国《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它对民族音乐的解释是,民族音乐学的有关内容主要是,除欧洲城市艺术音乐以外的至今尚在流传的口头传统音乐。

从史料和研究成果来看,上个世纪开始,民族音乐学涉及的领域就非常的多。民族音乐学家内特尔曾经谈到,历史音乐学是历史观、民族音乐学的共时观,已经是以往的范式,当前的民族音乐学更为关注音乐怎么作为一种变化的现象。在他看来,民族音乐学的历史思维分为起源和变迁两个部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对民族音乐学的定义一直都是在变更的,从到底把这个学科称作什么开始,到这个学科有没有和其他学科有相同或是相异的地方,这门学科要不要这样叫。在这门学科的最开始,我们所用的是比较音乐学,在20世纪50年代变为民族音乐学,在这里有的学者称:“把民族音乐学从通常的音乐学区别出来,与其说在作为分析对象的地理区域上的不同,不如说是总体观念上的不同。在此之后就明确的把民族音乐单独分了出来,成现在必修的课程之一。”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民族音乐前身比较音乐学的萌芽期大概是在18世纪中叶。是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作为学科研究基本手段的音乐学理论,运用比较思维的方法,并以某种音乐传统作为参照系去看待和观察的另一种音乐传统。在还是比较音乐学的时候,民族音乐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与欧洲殖民主义的兴起和扩张有关系的,以十八世纪为开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跨入亚洲、非洲等地区,开启了研究民族音乐的道路。他们用西方音乐学家的观点和发展试图去了解认识和把握这些国家,民族所具有的特色。并且积极的去把他们所认为的特色描绘和记录下来。十八世纪末,研究的学者对部分领域继续了研究,从而正在出现了对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到了十九世纪,比较音乐的的研究有了一个明显的转变,有了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首先是英国语言学家,埃利斯,他在一部有影响的著作中采用了比较音乐学的方法,并且创造性的使用当时的先进科技对音乐进行研究,为后期现代学者提供了很重要的信息。在美国也有一大批的人类学家,音乐学家以及他们的学生,开始了更多的文化的研究,他们更加重视对实地的考察和音乐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更加强调音乐文化的意义,更多的从音乐的角度去研究民族的东西。到了20世纪50年代,虽然民族音乐已被很多国家的音乐学者们所认可,并且取代了以往的“比较音乐学”。但是作为一种不可取代的音乐学研究方法,比较研究还是保留在民族音乐学的总体之中,并且在比较研究的对象范围和目的方面比以往更开放和多样。

(二)我国的民族音乐学

我国民族音乐学的带头人是王光祈。他是最先系统地采用比较音乐学的方法,将中国的传统音乐以及某些东方国家民族的传统音乐同西方得进行比较。开启了“东方比较音乐”先河。他继承了“柏林乐派”比较音乐学的思路和方法,将研究范围拓展到更多的东方国家。1980年在南京艺术学院承办的“全国民族音乐学学术讨论会”上会议支持单位和参与会议的音乐学家们将“民族音乐学”作为中心课题,并就其科学理论建设和研究展开学术研讨。对民族音乐学这一学科如何在国内完善和发展的问题,中国的音乐学者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

王光祈在二十到四十年代就有了具体的研究,他的一部《东西乐制之研究》是中国最早一部系统研究中西乐制,调式和乐谱异同的比较音乐学专著,中国当代民族音乐学学家们普遍认为,这是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前身,也是比较音乐学兴起的标志。科学的研究总是在科学的实践之后,也就是说,科学概念的使用并非是科学实践的源头和开端。因此在此之前,与民族音乐学这一学科内容和方法相类似的研究成课题在中国事实上早就存在了,曾经被称为“比较音乐学”“民族音乐研究”“民族民间音乐研究”等等,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之前或是更远。中国除了王光祈,还有萧友梅,他是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关键人物,他们所研究的课题不同但是研究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促进民族音乐学的更好发展。 王光祈的比较音乐学虽然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并没有引起国内的音乐家的重视。在国内的早期民族音乐研究中,延安是重要的基地,1929年在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支持下延安鲁迅艺术学校音乐系发起成立了“民歌研讨会”中心。1941年2月更名“中国民间音乐研讨会”。这是中国音乐学界最早建立的一个具有民族音乐学性质的学术研究协会。另外一个地方是重庆,它是早期民族音乐的陪都,1946年建立的“山歌社”的宗旨是以集体学习方式来收集整理民间音乐。普及音乐教育,提高音乐水准,以达到建立民族音乐为目的。“国立音专山歌社”的成员多是作曲家。其学术研究的突出特点是创作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到50年代至70年代,也就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东北鲁迅艺术学院成立了民族音乐研究室之后,一批以民族民间音乐为对象的研究机构在各院成立。中央音乐学院于1954年建立了民族音乐研究所,1959年改名为“中国音乐研究所”。从此,出现了专门从事系统收集整理和研究中国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的科研机构。在80年代后逐渐专业化。在早期民族音乐是不被中国音乐家所认同的,但是随着后期越来越多的人对民族音乐进行研究,才有了今天的民族音乐学。

二、民族学与民族音乐的联系

(一)民族学的发展

民族学在中国的发展还是比较短暂的,大概只有四十几年,民族学的发展大概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新中国成立前和新中国成立后。

民族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在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各民族社会所发生的变化是显著的,围绕着现代化的目标。我国的民族学和很多国家的民族是一样的,都是从研究少数民族和后进民族开始发展起来的。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着丰富的民族学资料。所以少数民族的研究就是我们的重点,但是也有一种趋势逐步像主体民族——汉族研究扩大的趋势。1984年10月,在中国民族学会第8届学术讨论会上,很多研究者提出民族学应加强汉族研究的动议,接着1985年,1987年分别提出了新的观点。这些都标志这民族学的发展在一点一点的进步。

在国际上,以前都是在研究中国的民族学,但是现在也逐步向着世界民族学研究。像《世界各民族概览》《世界民族研究》《加拿大民族志》等9部著作的出版,就可以看作是这方面的初步成果。

(二)民族学与民族音乐的联系

在民族学和民族音乐学之间,民族学是研究民族起源、生存、消亡的科学,它广泛研究世界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系和消亡规律。音乐的民族性是直接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相关联的。比如说当代的音乐是伴随着民族学性质的全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研究而起步的,后期的很多研究大多都选择在民族的基础上进行。根据定义来讲,民族的东西也是从学术上限定着一个民族音乐构成的种属范围和音乐构成内容的分析和解释。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任何一样东西的出现都是和民族不可分割的,在民族的基础上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学科,都是需要通过对史料还有一些历史渊源和发展线索进行研究。而在古代的某些包含在民族志等资料中的各民族传统音乐舞蹈材料,都是研究每个民族音乐构成的重要史料。民族学是包含民族音乐学的,民族学对某一民族进行直接观察和描述。而对于民族音乐来说,最基础的就是通过民族来调查,实地调查所观察和采集的主要对象是该民族群体居民创造的音乐和音乐生活。在民族的基础上进行音乐创造和音乐生活。所以从本质上来说,在民族学和民族音乐学中还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研究中是很有利的,这样,就可以从民族学的研究中得到更多的方法论和更多的研究知识。

在民族的基础上才能发展民族音乐,要对我国的传统的民族的音乐进行研究,就要对实地的人民研究,研究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地方习惯才能更好的了解这个地方的民族音乐学。音乐在某种程度就是一个地域的象征,就像中国的南方和北方是有着很大的不同,每个地域所形成的文化都是独特的,所以在研究民族音乐时要先知道如何去研究民族,在民族的基础上去研究民族音乐。音乐不仅仅是音乐,更是一种表达的情感方式,叙说的方式。像江苏的茉莉花就有好几种,它所表达的意义就是不同的,不能让外国人来唱茉莉花,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音乐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也是唯一不会被同化的艺术。像一些民族的劳动号子,就很有特点的,可以带动人在艰苦中找到自我。其实在很多国家音乐是民族的信仰,如果没有音乐那么就会没有信仰,也没有奋斗的目标,有人曾经说过“一个民族如果失掉了自己的传统音乐遗产,就很容易形成亡国意识或是变成别的国家的附庸,而进入他人的文化圈”。由此可见民族音乐是多么的重要。所以说民族和民族音乐是分不开的两个整体,不管谁是谁的下属类学科,都是相互联系的。不仅是民族和民族音乐,在更大的整体中民族音乐学发展历程和人类学、语言学、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地理学、心理学等学科也都是分不开,通过这些学科的联系才能更好的发展民族音乐学。

三、结语

民族音乐学是一门开放的学科,在它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受到许多社会思潮以及各种学科理论和方法的影响,它的发展脉络却难以用一条清晰的,连续性的线索贯穿起来。在发展的过程,要把民族的东西更好的体现出来。荷兰民族音乐学学家孔斯特认为“民族音乐学的研究目标是一切种族的,民族的音乐,包括所有类别的非西洋艺术音乐,而西方的艺术音乐以及通俗音乐等都不包括在它的研究领域之内。”

[1]俞人豪.音乐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2]宋蜀华,白振声.民族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3]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4]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民族音乐学(音乐词典词条汇辑)[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5]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6]杜亚雄.民族音乐学概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

[7]汤亚汀.西方民族音乐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J].中国音乐学,1999(02).

[8]汤亚汀.2000年民族音乐学论坛:谢勒梅专题报告解读[J].音乐研究,2000(04).

[9]管建华.国外音乐民族学发展的新趋势——“文化变迁”的音乐民族学[J].音爪研究,1992(02).

J60

A

猜你喜欢
民族学音乐学民族音乐
2023年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年会“边疆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专题会议在复旦大学召开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民族学学科简介
音乐学人
轻音乐(2022年1期)2022-02-11 08:18:44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学专业本科生教学管理项目调研与分析——基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专业本科生教学管理项目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当代陕西(2020年14期)2021-01-08 09:30:24
第三届音乐学学术前沿中青年学者论坛
音乐研究(2019年5期)2019-12-15 23:22:38
标注及口述史视角下的《音乐学人冯文慈访谈录》
音乐研究(2019年5期)2019-11-22 06:48:54
论中国音乐学百年来之三大阶段
音乐研究(2019年5期)2019-11-22 06:48:36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时代人物(2019年27期)2019-10-23 06: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