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歌辛与近代流行音乐

2017-01-28 05:07:01刘懿萱
北方音乐 2017年8期
关键词:爵士乐流行音乐玫瑰

钱 彤 刘懿萱

(吉林省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陈歌辛与近代流行音乐

钱 彤 刘懿萱

(吉林省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宏观中国近代,特别是20世纪上半叶,新音乐发展的主要历程意义深远,尤其体现在音乐思潮的作用中。在中国流行歌曲发展初期涌现了一批热爱音乐的人士,他们用切身的感受与自身的学识相结合创作出时至今日仍具有重要意义的流行音乐作品。本文回顾了近代中国流行音乐思潮,论述了代表人物陈歌辛流行音乐作品创作理念及陈歌辛爵士乐作品的社会影响。

陈歌辛;流行音乐;爵士乐

一、近代中国流行音乐思潮

观中国音乐历程,中国音乐的整体发展水平甚至自唐代起便开始停滞不前。直到五四时期,促使人们进一步学习西方音乐理念与西方技术的动力,来自于对于中国传统音乐陈腐不变的不满。萧友梅先生提起这种落后几乎是痛心疾首:说起我们中国的音乐,实在是足以令我们痛心的……世界上的人士,当说起音乐来的时候,全不把我们中国放在眼里[1]。中国音乐没有得到像欧洲音乐一样的多样化发展而依然停滞不前,源于封建社会的统治没有思潮的更迭变化从而无法推动音乐有更进一步的音域变化。然而,一场音乐革命思潮在20年代已悄然来临。

蔡元培先生是中国美育教育的第一人,在他看来,中国乐理“转涉肤浅,学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进步之迟,良有由也。”近代自革命开始之初,便略显出来,救亡图存、富国强兵,首要问题便是人才孔亟,对于新式学堂教育的施行也便开展起来,而创办新式学校教育的学习对象是曾经使中国备尝屈辱的邻邦日本。日本的学校音乐教育,为提高日本国民的音乐素养乃至日本的近代化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中国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触良多,我们不难在一些“东游”日记中可以明显地看出:观音乐教室……左右置大小两琴,师弄大琴,学生皆依琴声而歌。初唱《大炮歌》,次唱《德川公歌》、次唱《海之世界歌》……每一歌终,师复略略弄琴,作他歌之琴声一句,学生皆举手。……歌声十分雄壮,十分齐一,其气远吞洲洋,令人生畏。余心大为感动,毛骨悚然,不料海外鼓铸人才乃至若此[2]。日本的这种音乐课的授课形式以及课堂上所学唱的军国民思想内容的歌曲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无比震撼的,且对近代中国音乐教育发展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巨大精神财富和音乐上的进步。

音乐的形式与内容使得中国人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力倍增,这也是流行音乐在近代发展迅猛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时代思潮一次又一次汹涌之下,来自中国社会那有力的呐喊声终于爆发了,那是来自肺腑的救亡与自强,浓厚的民族情感和正义的需求因素成为了音乐兴盛起来的一个必要因素。音乐启民思潮从学堂乐歌走出来,学习西方音乐的思潮就此迅速的蔓延。西方音乐不仅引起了中国人的兴趣,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批判也日渐兴起,甚至产生了“全盘西化”的观念。然而这种全盘西化并非主张学习西乐思潮中的主要方面,即以西乐为主,改造中乐的要求是学习西乐思潮的主要观点。自此,不仅无法深入学习西乐,更没能正确认识中乐。与此同时,受当时影响的音乐美学思想也逐渐登上中国音乐历史的舞台。爵士乐的闪亮登场更是与这种思潮的引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时代语境下陈歌辛

上海,是中国爵士乐的发源地,也是成就陈歌辛的福地。提及中国的爵士乐,最早的记录是一支建立于1920年的爵士乐队,是老上海梅百器管理的爵士乐队。但由于年代久远,未能找寻其具体的活动。而建造于1929年的和平饭店则有一支远近闻名的爵士乐队,以演奏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绝世名曲著称,这支乐队不仅多次应邀出访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与地区,更是为美国前总统卡特、里根,法国总统若斯潘等国家领导人演奏。无独有偶,1932年落成了百乐门舞厅,与江南小调相比,“洋味道”显然浓了很多,陈歌辛的《玫瑰玫瑰我爱你》、《夜上海》等歌曲在上海流传开来[3],这种传唱极为广泛的歌曲充满了爵士风情,《玫瑰玫瑰我爱你》作为洋溢着上海“爵士”风情的代表作,远渡重洋到了生出爵士乐的那片热土,并登上了美国有名的排行榜,“玫瑰玫瑰最娇美,玫瑰玫瑰最艳丽。春天开在枝头上,玫瑰玫瑰我爱你……”奔放的旋律,明朗的节奏,不仅将爵士乐淋漓尽致的唱响于上海,更是响彻于西方。

这支《玫瑰玫瑰我爱你》足以说明了当时上海在音乐方面与世界的的“接轨”几乎是同步的,在当时的老百乐门爵士乐与“正宗”的新奥尔良爵士几乎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其一是在乐队的组建上都是由萨克斯、钢琴、小号、长号等乐器构成“大乐队”的演奏形式,爵士乐非常注重融合性,更是与海纳百川的上海交错呼应,正如上海话汇聚着江浙沪苏几地的语言一样,爵士乐中也展现着黑人音乐与美国本土音乐混合的声音,那些由粗嘎到圆滑、由窒闷到响亮、由刺耳到柔美、由野蛮到抒情的大幅度的变化是多么地富有特色而动人心魄。

在陈歌辛的所有创作中,《玫瑰玫瑰我爱你》无疑是其创作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作品。这首歌在二战结束后,由两个美国人译成英文,并且由美国最著名的爵士歌手弗兰克·莱恩将它唱遍了20世纪的美国。不仅如此,这首作品更是在1951年登上了美国流行音乐排行榜第一名,与此同时,弗兰克还出版了同名的唱片并风行全美。在上海“孤岛”时期,他组织创办了“实验音乐社”,积极传播苏联歌曲和抗日救亡歌曲。抗战胜利后,满怀胜利激情的陈歌辛创作了被誉为上海市歌的《恭喜恭喜》歌,这首唱遍大江南北的歌曲,却又多少人误会成了港台的作品。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陈歌辛的作品失去了从前很多光泽。

陈歌辛的一生较为波折,但在他短暂的生命里却创作了近200多首流行歌曲,其中大多数都广为流传,堪称经典,影响直至今日。其作品中的爵士乐也为后来的中国爵士乐铺垫了一个美好的时代序曲。

三、陈歌辛流行音乐作品创作理念

流行音乐能够在上个世纪诞生并且有孕育了浓厚的艺术气息应该归功于陈歌辛的创作。其文学功底扎实,从词曲当中可以见得他的创作特点,《永远的微笑》、《初恋女》以及《忘忧草》等作品都反映出他的艺术修养。艺术是多元化的,不仅从词曲当中可以看出,而且在曲调的表现上,在唱法的功力上都会有着一定的艺术要求,一方面要有表现力,一方面要有张力。而在陈歌辛的创作当中,这种艺术风格则是一种特色。例如作品《永远的微笑》,带有一定的艺术鲜明性,通过作品反映出人物内心细微的变化,这对演唱者的修养有着很高的要求。在演唱时,陈歌辛并没有进行钢琴伴奏,却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感觉。艺术风格的多样表现,成为这首流行歌曲广为传唱的一个重要因素。

陈歌辛的创作视角是非常广泛的,并不只局限于某个圈子,而与生活密切相关。反映上海生活的歌曲《上海的早晨》充分的体现出当时作曲家的生活状态,旋律与题材的联系彰显了陈歌辛创作的广泛性,以及对生活的独特认识,也是一种创作艺术。在他进行创作时,所涉及的方面是非常广泛的,所以给人们的感觉就是多元化,通过对情感的表达,对生活的认识,对社会的思考都有所感悟。因此,笔者归纳了一下,找出陈歌辛在创作歌曲时主要有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用来借鉴。(1)通过创作抒情歌曲进行表达。其中的作品有《可爱的早晨》、《玫瑰玫瑰我爱你》等。而创作的《玫瑰玫瑰我爱你》是为《天涯歌女》这部电影谱写的插曲,也是当时在上海最受欢迎的一首歌,这首歌主要是应用了中国五声调式的方法,再加上贯穿了具有西方特色的舞曲节奏,把这两种旋律巧妙地结合为一体,使之更具有动感,旋律更为轻快,具有爵士乐的特色,至今依然很受喜爱。(2)对爱情歌曲的创作价值。陈歌辛所创作的爱情歌曲当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初恋女》、《永远的微笑》以及《花样的年华》等。其中《永远的微笑》是他为妻子而创作的,作词作曲,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表达了陈歌辛的真情实感,爱的力量。在创作《初恋女》时主要是为了《初恋》这部电影而创作的,主题曲的旋律具有民族特色其中也加入了西洋的调式,优美绵长,谱写出了那种对情人的怀念,对初恋的忘怀,让人为之动容。(3)创作出舞曲化的音律。在上个世纪初的老上海,有一种称呼叫做“十里洋场”。由于当时的上海是受到西方国家侵略最严重的一个城市,也是一个中租界,所以人们受到社会环境不同的影响都非常惊恐,通过麻醉和逃避这种环境所产生的情绪,人们就会经常出入舞厅,这也是上海当时的一个重要标志。陈歌辛也受到了这种环境的影响,创作出了具有鲜明特色风格的舞曲,比如说,《歌女之歌》、《初恋女》、《春天的降临》等等,在当时的舞厅受到了极大的欢迎,其创作也是为了适应环境的需要。(4)一些其他歌曲的类型。在上述几种类型以外陈歌辛也创作出其它的经典歌曲,流传至今。比如说《恭喜恭喜》、《夜上海》等,这些都已经被人们深深的记住了。而电影《长相思》当中的插曲就是《夜上海》,由周璇主唱,不仅旋律轻快,也更加朗朗上口,一问世便得到了大家的喜爱。这首创作不仅是一个时代的标致,更是不朽的流行,是我国流行音乐的一个重要代表作。

调式在陈歌辛的歌曲创作当中是必不可少的,不仅有中国五声调式,而且还有西洋大小调式,把这两种调式相互结合,也就创作了混合调式,旋律优美,不同凡响。在歌曲《海燕》当中,我们就可以听出,他是应用西洋大调式的花腔,再由女高音进行独唱,充分的描述出海燕那种自由翱翔,不怕艰辛的态度,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生活的积极思想,对自由的渴望。另外,歌曲《苏州河边》的创作是通过应用了中国五声调式当中的七宫调式,展现出在苏州河边的恋人当时那种爱恋的情景,形象生动化。

四、陈歌辛爵士乐作品的社会影响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大众审美文化形态,爵士乐作为流行音乐里有些特殊的音乐风格,它的存在也有不容小觑的社会意义与美学价值,它所代表的大众精神是具有历经百年历史沧桑变幻洗礼的,作为具有一定冲击力的音乐流派,实现了中国传统音乐向现代音乐形态的转化,成为流行音乐里的一股清流,这种自我更新极具活力的张力,为流行音乐带来了翻天覆地的质变。

回首往事,感谢陈歌辛,感谢他所创作的音乐为当时的社会所带来的生机与朝气,以及他的爵士乐作品对当今社会深远的影响。然而,爵士乐并不仅仅是作曲家的音乐,更是属于演奏家的音乐。作曲家靠头脑构思音乐,而爵士音乐家靠现场的即兴演奏和情绪推动新的乐思。[4]爵士乐是音乐发展史上经历变革周期最短的音乐表现体裁,是一种里程碑式的音乐形式。正是由于它自身具有自由和向往自由的美好愿望的这种随性的风格,使它成为了风靡世界的音乐。钱彤先生在其论文《20 世纪早期爵士乐在上海的兴起与传播》中所说:“对爵士乐的起源进行考证,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爵士乐发展轨迹,以及其深层次的文化脉络,从史学的角度更好的论证爵士乐的精神内涵,为爵士乐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的帮助。”[5]如果说有哪一种音乐类型能够专属于那个年代的上海,那么答案无疑只有一个——爵士乐,而如果说有哪一位音乐家能够专属于那个年代的爵士乐,那么答案无疑只有一个——陈歌辛。

[1]戴鹏海,黄旭东.萧友梅黄今吾的〈怀旧曲〉(1930)萧友梅纪念文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

[2]钱彤.爵士乐中国本土化的历程与反思[J].文艺争鸣, 2014.

[3]钱彤.爵士乐中国本土化的历程与反思[J].文艺争鸣, 2014.

[4]钱彤.20世纪早期爵士乐在上海的兴起与传播[J].文艺争鸣,2015.

J60

A

猜你喜欢
爵士乐流行音乐玫瑰
没跪 玫瑰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 23:18:44
玫瑰飘香
环球时报(2022-05-26)2022-05-26 17:21:26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刺玫瑰
中华诗词(2019年12期)2019-09-21 08:53:16
刺玫瑰
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 08:24:18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39
论爵士乐在中国的传播及发展
黄河之声(2017年5期)2017-01-28 15:04:01
多棱镜中的流行音乐——两岸四地“流行音乐文化高层论坛”述略
人民音乐(2016年3期)2016-11-07 10:03:19
当代音乐宝库中的瑰宝:爵士乐
和流行音乐有个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