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林
(德州学院音乐学院,山东 德州 253000)
歌唱时灵活运用气息的重要性
李 林
(德州学院音乐学院,山东 德州 253000)
歌曲演唱是一门技巧性、科学性极强的艺术,俗话说歌唱的艺术就是气息的艺术,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气息的控制也是歌唱的基本功;气息为发声的根本,也是声音的动力。可以说人体发声的动力是气息,在歌唱时无气不发声,发声必用气。这说明了气息在美声歌唱中的重要地位。
气息;呼吸;演唱
良好的运用气息是产生声音共鸣的前提,声音的共鸣不仅能扩大声音,而且还可以美化声音,只有良好的气息运用,才能把共鸣腔体打开并获得正确的共鸣,形成歌唱的声音。可以说只要是气息控制好的歌者其共鸣就好,歌唱的声音也就动人、感人。
众所周知气息是歌唱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如果没有了气息歌唱就难以从容保持,没有了气息就不能发声,没有正确控制气息的方法就不会唱好一首歌曲。所以说气息是歌唱的生命,一首歌曲只有很好的控制和运用气息才能把歌曲完整的演唱出来。一首歌曲的处理,强、弱、快、慢、抑、扬、顿、挫、快乐、悲伤等等都和气息有着密切的关系,歌唱声音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音色的阳刚阴柔之气都需要良好的气息控制,因此可以看出气息在歌唱中的地位是重中之重的。
我们平常说话的时候用的气息是非常平静的,而歌唱时所用的气息就大大不同了。歌唱时需要很大的肺活量,气息的动作很快,但是控制的很慢,遇到较长的乐句气息需要保持10~20秒甚至更长,全得靠呼吸肌肉坚强而又灵活的运用。所以说灵活运用气息是非常重要的。
(一)吸气的时候将气息吸到小腹的位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丹田)
两肩放松,气息吸如小腹时小腹扩张,由横隔膜下沉使腰部两侧膨胀,吸气量不能过深,过深的话会使身体僵硬,气息僵硬。也不能吸的过浅,过浅的话气息会憋在胸部,声音单薄,喉头会紧。所以吸气是不能吸的过深也不能吸的过浅一定要吸到小腹和横隔膜的位置。
(二)呼气时要像我们平时叹气一样
叹气指的是叹气的感觉而不是说把体内气全部呼出去,在唱歌不可忽略叹气感觉,因为叹气的感觉气息不仅有深度而且自然、放松、流畅。在演唱的时候一定要保持着吸气的感觉,这样呼气时身体才不会放松保持着的紧张状态,这样才不会中断保持着腔体畅通。
(三)气息流动是歌唱时最重要的感觉
气息的活力在于动,气息的流动就好比声音的血液,气息只有在流动的时候才能彰显出来声音的活力。所谓的气息流动就是歌唱时要把每个音每个字都放在支持点上,把腔体打开像是一根管道把气息和声音连接在一起,能随意控制管道和支持点的大小。做到气息流动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下巴保持放松;喉咙不要过于用力;舌头不要僵硬舌根要放松;气出丹田。
(四)情感是气息流动的内在动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都围绕着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感。这些情感在歌唱中是由气息流动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特定的情绪可以保持一种特定的状态。
‘喜’时心胸宽阔,气息部位保持在兴奋的状态,横隔膜两侧肌肉自然扩张,气息自然起到保持和支撑的作用。‘怒’时气息浮浅,于上胸部和两肩随之浮动,此时气息最深所谓怒发冲冠都是说明‘怒’是自内而发的,因此说丹田支持最有力,声、气对立强度最大所以音量最大。‘忧’时气息不仅吸的深而且叹的也深,全身属于最放松的状态,即没保持状态也没有支持状态。‘思’时气息属于自然呼吸状态,由于‘思’的情绪较稳定,一般都是慢吸慢呼,就像睡觉时那样的自然状态。
‘悲’时气息处于擎起状态,歌唱时要做到声断气不断的感觉。‘恐’时气息处于快呼快吸的状态,气息不稳定,虚而无力。‘惊’时气息处于提气的状态,喉头自然打开,声带不闭合的状态。
这几种情感表达是我们生活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但是在歌唱时这些个情感就需要歌唱者用气息严格的控制才能完美展现出一首作品。
(一)打嘟噜练习
打嘟噜练习是为了让气息推动上下唇震动发出嘟嘟的声音,打嘟噜练习容易体会到呼吸对抗的支持点,对锻炼横膈膜的控制力有很大帮助。
(二)无声呼吸练习法
像平常呼气吸气的感觉,只做呼吸而不发出声音,集中精力去感觉呼吸器官的运动的感觉。练习时有快吸快呼,慢吸慢呼,快吸慢呼,等方法。还有一种狗喘气的方法可以锻炼横膈膜肌肉的控制能力。
(三)仰卧吸气呼气
练习时要像平时睡觉的样子,全身呈放松状态,吸气的时候气息就可以吸到腰部周围,停上一会开始呼气,呼气时要发出‘丝’或者‘屋’字的声音。刚开始练习时间短是正常的,以后时间会慢慢变长的。这个练习是为了让我们知道气息吸到腹部的感觉是什么感觉,体会到什么感觉以后自己觉得有把握了可以尝试练习坐姿,坐姿练习以后觉得可以掌握了就可以练习站姿,就这样慢慢的气息会越练越有感觉,之后气息运越灵活。
(四)顿音练习
训练腹部肌肉的弹性和气息的灵活性,适合唱比较欢快、跃跃、活泼的歌曲。
(五)连音练习
训练横膈膜的控制力和气息的保持力,适合唱连贯、柔和、沉重等歌曲。
(六)顿音和连音结合练习
练习气息灵活的控制力,练习过程中,要先练顿音再练连音。
歌唱的源泉是气息,只有灵活的运用气息你才会成功。
[1]邹本初.歌唱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余正子.声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张非.气息控制于气息调节[J].人民音乐,1951(02).
[4]董芳.浅谈气息的运用[J].赤峰学院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6).
G623
A
李林(1994—),河北邯郸人,德州学院音乐学院2015级音乐表演专业,研究方向为声乐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