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莉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0)
鄂西南与鄂西北民歌风格特色比较研究
李家莉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0)
鄂西南与鄂西北地区的民歌在历史文化上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构成了湖北民歌一道奇特的音乐景观,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与地理环境也使得两地民歌在历史演变进程中,形成了异中有同和同中有异的典型特征,体现出各自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和音乐形态。
鄂西;民歌;风格
湖北省资源丰富,其风俗习惯各地也不尽相同,民歌的体裁形式和民歌的音调风味也是大不相同。全省按照地理位置、语言音调特色等来划分为鄂东北区、鄂东南区、鄂中南区、鄂西南区、鄂西北区五个区。
“地方语言是影响民歌风格色彩的重要因素之一。”[1]鄂西南地区有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他们与汉族杂居,都通汉语。尽管这个区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但方言却相当统一,属于西南方言,全区声调为四声,属于单音节语言文字系统。同时当地方言节奏、音调是影响鄂西南民歌唱腔音调的重要因素。然而在鄂西北地区,地理位置独特,语言中带有荆楚的语言音调,又带有中原的音调。临近四川地区又含有川东的口音。既有北方音调又有南方语音,逐渐形成了鄂西北独特的方言特征。(www.zhongguoqikanwang.com)
1.鄂西南音调声腔
鄂西南地区的代表性音调为单一(la do re)三声腔行腔为歌和其与(sol la do)交替而成的四五声音阶的旋律。各调式都受其发展,以(la do re)为骨干构成的“窄徵”调式,虽然数量上占优势,但音调为单一三声腔(sol la do)的民歌,要比(la do re)少。此区其次的音调就是(do re mi)与(la do mi)。
2.鄂西北音调声腔
鄂西北区,地处我国南北交汇线(偏南),当地的习俗与音乐,既有南方的风味又带有北方的特色。此区调式色彩主要有“宽徵”(sol do re)、“宽宫”(do re sol),其次是“宽商”(re sol la)和“窄羽”(sol la do),角调式的很少。此地区民歌是单一的三声腔的只在南方边沿地区才有。在四声、五声音阶的民歌中带有些许的三声腔特色。而鄂西南地区的代表性音调为单一(la do re)三声腔行腔为歌和其与(sol la do)交替而成的四五声音阶的旋律。
1.鄂西南调式旋律特征
由于鄂西南地区主要有汉族、土家族和苗族三个民族。在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民间音乐中,以 la do re为主干音的民歌居多,这些大都是羽调式的,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一;其次是以sol do re 为主干音的徵调式民歌,大约占总数的五分之一。土家族的羽调式音乐是以羽音为中心,以三度音程和二度音程为关系来叠加,形成的三音列组合来构成旋律。在鄂西南土家族地区旋律的典型音调为“窄羽”声韵 [la do r e ],以三声、四声、五声、六声音为主要列存在当地的民歌中。
2.鄂西北调式旋律特征
由于鄂西北区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它四方交融的音乐特征。既有南方婉华丽的曲调,又有北方奔放跳跃的旋律,即流行巴蜀音乐又带有土家族音乐。
正所谓“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风”,不同地区的音乐文化交织造就了颇具特色的鄂西北音乐。
3.两地调式旋律异同点
由于鄂西北兼容并包的独特风格,与鄂西南地区民歌又有许多相似之处。从音乐调式来看,鄂西北包含了南方五声调式、北方的七声调式,既有汉族盛行的宫调式、徵调式,又结合了土家族地区盛行的上行商调式、羽调式,形成了汉族调式与少数民族调式相互融合。调式上 ,鄂西南地区宫、商、角、徵、羽五种调式也都有,其中以徵调式居多 ,分布范围也广,约占百分之五十以上。其次是羽调式,占百分之二十五左右,最后宫商角调式逐渐减少。而在鄂西北地区同样是以徵调式居多,不同点是此地宫调式也较为常见,而在鄂西南地区宫调式却很少见。
“就鄂西南民歌的曲体结构而言,可分为联曲体和单曲体两种,联曲体的内容非常丰富,形式颇为灵活,很有特色。”[2]联曲体有歌头、歌尾,有高腔、平腔,中间各种曲牌用规则或不规则的方式连接,因为联曲体是歌舞结合的演唱形式,表演时不仅有唱跳,还有头有尾。单曲体乐段结构的特点是基本句数较少,各句间的音乐材料统一,结构关系明确,变化不多,形式较简单。
“在曲式结构方面,鄂西北同样体现出其融会贯通、兼容并包的个性。”[3]在曲式结构方面,两地均有联曲体和单曲体结构形式,而不同点在于鄂西北民歌曲式结构更为丰富,正是体现了其融会贯通的音乐特点。即有南方惯用的四句体结构,又结合了北方盛行的两句体结构,从节奏节拍来看,既运用了南方常用的单腔式;又结合了北方惯用的两腔式;以平和舒畅的单腔式为特色,板起板落;当南北再次交融,便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二黄腔。式湖北的民歌拥有悠久的历史,题材广泛,是广大湖北劳动人民千百年来集体智慧的结晶。关于湖北各地民歌的研究数不胜数,本人的研究也是在前人将各地民歌研究的结果下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所得结论,希望能通过此次的研究结果,为后者提供帮助,以此来更深入的了解湖北民歌,为湖北省的民歌传承与发展做出小小的贡献。
[1]刘群.浅谈襄阳民歌的艺术特征[J].当代音乐,2015(15):59-60.
[2]徐桦.地方音乐色彩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体现——以湖北民歌及其改编歌曲的演唱为例[J].黄钟,2014(03).
[3]彭璇.鄂西南民歌演唱风格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J607
A
李家莉(1992—),女,汉族,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音乐与舞蹈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