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军旅舞蹈的创新与发展

2017-01-28 03:30:22周明龙
北方音乐 2017年2期
关键词:动律军旅舞蹈

周明龙

(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 100081)

浅谈军旅舞蹈的创新与发展

周明龙

(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 100081)

舞蹈艺术与生活息息相关,但舞蹈艺术又高于生活。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在音乐的伴奏下,通过肢体来完成各种高雅或高难度动作,也是人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在无法用语言或其他方式宣泄时,舞蹈就成了最好的表达形式。军旅舞蹈是我国舞蹈艺术中的重要分支,是在硝烟战火中衍生出的舞蹈艺术。经历几十年的风雨洗礼,军旅舞蹈具有鲜明独特的舞蹈艺术魅力。军旅舞蹈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在当前舞坛中占有一定的优势,但同时也给军旅舞蹈的表演方式带来一定的挑战。因此,军旅舞蹈的创新与发展成为当前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军旅舞蹈的发展历程,介绍军旅舞蹈的基本形态,并对军旅舞蹈的创新与发展进行深入探讨。

军旅舞蹈;创新;发展;探讨

引言

军旅艺术是当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部分,尤其在军队政治文化工作中发挥巨大作用。军旅舞蹈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使其成为军旅艺术中深受重视的内容[1]。军旅舞蹈反映了我们所处伟大时代丰富深广的生活内容,也体现了这个时代给军旅舞蹈带来更深层的内涵,并赋予斑斓的色彩。为了更好地将军旅舞蹈中蕴含的历史力量表现出来,在军旅舞蹈的创作编排上有新的发展与创新,则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对军旅舞蹈的创新与发展进行深入分析。

一、军旅舞蹈的发展历程

军旅舞蹈是在人民军队的建立下产生、发展与繁荣的,在过去光辉的历史长河中,军旅舞蹈吸取了民间艺术文化,使其散发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鲜明独特的风格特点。具体体现在这几个方面:(1)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为军旅舞蹈的创作提供良好的条件;(2)人民军队里有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子弟兵,其都是为了共同的革命目标而聚集在一起,他们用广大革命战士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丰富军队生活,有助于培养战士坚定的意志力,提升部队的战斗力,从而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人民解放军。同时,军旅舞蹈也是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部分。(3)中国人民解放军承担着为人民服务的义务,对保障人民幸福生活有着重要作用。这也是我军文艺事业奋斗的主要目标。基于于以上这几点,军旅舞蹈的诞生必然与民族民间舞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革命战争时期的军旅舞蹈

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军旅舞蹈大多采用了民间文化素材,根据原本的素材进行改编、拓展,以鲜活的时代形象代替旧时期的人物,舞蹈形式以简洁直接为主,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宣传革命的作用[2]。面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部队创造的舞蹈主要是为了激励群众投入到抗日队伍中,去消灭法西斯,以争取民族独立为己任。这个时期的军旅舞蹈采用的民间舞蹈素材,使其具有鲜明的民间艺术风格和艺术魅力。解放战争时期,军队也创作了很多洋溢着欢快、激动,促人奋进的舞蹈作品,以此迎接中国曙光的来临。这个时期的军旅舞蹈打破了高度政治性、军事性与宣传性的思想,以更加多样的形式完成了舞蹈的改变与应用,为军旅舞蹈舞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军旅舞蹈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新政权逐渐稳固,人民解放军从艰苦的任务向保家卫国的方向转变[3]。军旅舞蹈也从战争中的鼓动性、政治性宣传朝着艺术性的政治层面发展,军旅舞蹈艺术也从此得到了繁荣与发展。从专业的角度上看,军旅舞蹈由以往涉取民族艺术传统,转为对人民军队自身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经过长时间的岁月洗礼,解放军艺术团体对不同地域民族民间舞的独特性进行传承与发展,并不断创作了新的军旅题材艺术作品,比如《洗衣歌》、《草原女民兵》、《藏民骑兵队》等,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军旅舞蹈作品。舞蹈或抒发了广大民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或赞颂了少数民族地区群众与解放军深厚的情感,或颂扬了边远地区战士的奉献精神……这些作品将军旅题材的主旨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为经久不衰的历史文化。

(三)改革开放以后的军旅舞蹈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日益丰富,军队的艺术需求也更加多彩。这时举办的解放军文艺汇演,使军旅舞蹈事业扫去了“文革时期”的阴霾,军旅舞蹈迎来了创作与发展新的春天。在新时期的不同阶段,军旅舞蹈在题材、审美、表现手法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变,与以往的创作视角不同,其追求的是个体的存在、集体的冲击与情感的抒发,军旅舞蹈艺术创作的理念、意识以及方法都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大大提高了舞蹈作品的审美范畴、意识、个性化以及艺术性特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部队官兵的喜爱。“当代舞”作为一种被熟知的舞蹈形式应用于军旅舞蹈中,其焕发新的光芒,使军旅舞蹈的创作开拓出更宽广的路径。这个时期的军旅作品有《铁骑雄风》、《哈达献给解放军》、《边防雄鹰》等,令人大开眼界、精神为之一振。

二、军旅舞蹈的基本形态

军旅舞蹈的基本形态主要是将军队的生存形式、丰富多彩的部队生活以及军人的精神面貌呈现出来,以军人的肢体动作、舞蹈思维以及情感创作为基本出发点的舞蹈作品,是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舞蹈类型[4]。军旅舞蹈的动作形态是由军人内心情感为基础,以人体动作形成的外化结果。是以艺术化的动作体态方式将军人的思想情感进行表达,动作讲究稳、狠、准,因此提倡以清脆、干净的舞蹈动作,将军人具有的豪气、大气的阳刚之美呈现给观众。

(一)动律特征

军旅舞蹈是将军事动作进行艺术化处理,进而创作出艺术的肢体动作,以军人的思想情感为主线,并引入创作思维动律学原理,达到肢体完美的艺术姿态。从整体上来看,军旅舞蹈体现了美的姿态、风格、语言以及韵律。军旅舞蹈动律指的是人体肢体有规律的节奏感,是舞蹈者将自己身体按照某种节奏规律所呈现出的运动形态。舞蹈动作完整体现了军人外在形式、动作理念以及动作所蕴含的意义,以及军人内心的精神世界。具有代表性的军旅舞蹈作品有《红蓝军》,该作品主要对“红”、“蓝”双方军事模拟演习进行表现,有效体现了解放军战士的力量、智慧与敢打必胜的激情。舞蹈者所表现的动律让人感到窒息,深刻体会到红、蓝军在九天之上的壮美军威。这也说明军旅舞蹈的动作是根据军人特有的动律来表达的。

(二)动律限制

军旅舞蹈还具有动律限制的特点,这种限制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军事题材的特殊肢体动作,二是来自军人的内心情感。军旅舞蹈的动律对舞蹈者的肢体动作有着一定的要求,军旅舞蹈的动作主要根据军事化动作进行创作。这种特征对军旅舞蹈动律有限制性,体现在动律观念、动律表现上。因此,限制与动律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缺一不可。经典的军旅舞蹈作品《走、跑、跳》,通过对军人生活抽象的描写,将军人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以及军人日常生活训练中散发的艺术魅力完整地体现出来,并深度挖掘了舞蹈本体。该舞蹈主要采用三种姿态:走、跑、跳,通过舞者的不同节奏、力度与空间动律限制,将军人具有的良好精神面貌传达给观众。由此可见,军旅舞蹈动律是建立在军人内心情感基础上的,动律受到这种肌体力量的制约,虽然舞蹈始终在寻找某种无限性的事物,但从本质上来看,与军旅舞蹈内在动律的限制息息相关。

三、军旅舞蹈创作的创新发展之路

(一)舞蹈语汇的创新

舞蹈是通过肢体动作将内心情感表述的语言,舞蹈的创新应该以舞蹈语汇为前提,创新舞蹈语汇的编排[5]。任何舞蹈作品都需要通过编创者、舞蹈者的共同努力,以不同的舞蹈语汇表达情感,使观众感受到舞蹈所表达的情绪、情感。因此,舞蹈语汇创新是军旅舞蹈创新的主要内容。以军旅舞蹈《酥油茶》为例,编创者在设计舞蹈语汇时,首先要了解西藏高原地区人民的生活特点以及民族文化,从中获得创作灵感,通过舞蹈构思来实现舞蹈语汇的创新。该剧目中就有这样的舞蹈语汇:“出场设计以牧区锅庄舞动作为动机,一群姑娘双手搭肩,昂首挺胸的走来,充满着青春朝气,就如春日的阳光般充满希望。这种动作设计与当地的妇女生活方式相符合,而且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体现那种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整个节目的舞蹈,将“跳、立、仰、前探”引入其中,这种简单动作能将当地妇女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的精神呈现给观众。

(二)表演者的二度创作

军旅舞蹈还应该在题材、语汇、舞台表现等方面所有创新,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有助于呈现个性化的军旅舞蹈[6]。这就要求舞蹈者具有扎实的舞蹈基本功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样才能更好地诠释舞蹈作品的内涵。近年来,军旅舞蹈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提升,大多数舞蹈者受过高等艺术专业的教育,在理解舞蹈思想情感以及编导对舞蹈设计的意思方面能够充分了解,并敢于在舞台上尝试新东西,将个性化的舞蹈风采展示给观众,并有勇气对舞蹈作品进行二度创作。以军旅舞蹈作品《新军靴》为例,舞蹈者对舞蹈作品的理解以及舞台表现力与舞蹈表演的成功有着密切的联系。编导者让舞蹈演员在对舞蹈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比如,在舞蹈中进行原地旋转、空翻等技巧,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创作舞蹈动作,烘托舞蹈作品所体现的内涵,从而形成个性化少数民族风格的新时期军旅舞蹈。在开场的舞蹈中对“刀郎步”进行改造,在原本稳重的舞姿中渗透潇洒的情怀,接着将“滑冲步”、“横垫步”等动作引入其中,将少数民族常用的舞蹈步伐引入其中,给观众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舞台氛围。加入这些具有个性化的舞蹈动作,使舞蹈作品焕发新的光彩,整体上呈现出生动活泼的情趣,同时还能发挥舞蹈者的创作能力。而且通过表演者的二度创作,使得舞蹈作品更增广度与深度,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体验,从而实现军旅舞蹈作品的个性化表演。

(三)舞蹈与舞美设计一体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舞台艺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高科技下的舞台效果带给观众身临其境之感[7]。军旅舞蹈在舞台艺术设计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为给观众呈现出炫目的视觉效果,而采用一体化的设计。在舞台灯光设计时,采用多种颜色的灯光转换,白光、蓝光、黄光等,根据舞蹈的情节变化来选择合适的灯光,实现时间、空间变化的生动形象。灯光的色彩与角度,直接影响着舞蹈作品的表现,使人物表现与情节变化更富有生命力。另外,军旅舞蹈中对道具、背景的运用,能够给观众带来更多遐想的空间。作品《哈达献给解放军》中,哈达是少数民族具有的特殊道具,舞蹈演员以哈达为道具,达到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的相结合,在舞蹈表演过程中配合舞蹈动作与情绪,呈现给观众一幅幅富有美感的舞台画面。因此,要想让军旅舞蹈作品更具有艺术魅力,让舞蹈灵动、深刻地发挥其内涵,与音乐、灯光、道具等结合起来十分重要。只有实现一体化的舞台艺术形式,才能更好地将舞蹈所具有的内涵体现出来[8]。

四、结语

总而言之,军旅舞蹈的发展与创新应注重这几个方面:(1)以军旅特色为发展方向,弘扬军人特有的积极精神,在题材、风格、构思方面具有创新,更好体现这支听党指挥、作风优良、能打胜仗的革命队伍的精神面貌;(2)将军旅舞蹈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与探究,弘扬我国传统民间文化,将现代主义与新古典主义相结合、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从而发挥出军旅舞蹈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3)在当前军旅舞蹈作品中加入现代各种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如芭蕾舞、现代舞、武术、戏曲等,要敢于创新、敢于突破,使军旅舞蹈与时代发展齐头并进,迈出更为豪迈的步伐。

[1]许亮.试论新时期民族民间舞风的军旅舞蹈创作[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4(03):88-93.

[2]余娜.试论新时期民族民间舞风的军旅舞蹈创作[J].艺术科技,2016(02):184.

[3]曹菲菲,林毅.保护文化瑰宝 传承历史经典 发展创新舞蹈——浅谈江苏民间舞蹈的历史、现状与发展[J].舞蹈,2014(08):66-67.

[4]于平.形态分析的舞蹈评论——新时期舞蹈评论的职业化取向(下编)[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5(02):1-28.

[5]杨丽萍.军旅舞蹈艺术教育的审美理念和教学重点[J].艺术教育,2015(11):71.

[6]刘影.继承与发展关键在创新——浅谈舞蹈《南国雄狮攀高峰》的创作体会[J].舞蹈,2010(06):68-69.

[7]泽吉.我和热巴舞蹈——浅谈传统热巴舞蹈的发展与创新[J].西藏艺术研究,2007(01):12-14.

[8]刘影.继承与发展关键在创新——浅谈舞蹈《南国雄狮攀高峰》的创作体会[J].舞蹈,2010(06):68-69.

猜你喜欢
动律军旅舞蹈
军旅青春正步走
胸怀军旅梦
浅谈动律在舞蹈作品《摆手女儿家》中的体现
中华手工(2021年5期)2021-09-26 18:25:27
本期主题:军旅
学舞蹈的男孩子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0:34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孩子(2019年10期)2019-11-22 08:06:01
评《Smoke》
林宥嘉:军旅回归,重新上路
金色年华(2016年12期)2016-12-01 04:34:05
我和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