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多元传承与创新
——后现代语境下音乐教育的思考

2017-01-28 02:07:05李肖仙
黄河之声 2017年16期
关键词:后现代民族音乐民歌

李肖仙

(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山西 大同 037400)

传统与多元传承与创新
——后现代语境下音乐教育的思考

李肖仙

(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山西 大同 037400)

后现代语境下,需要对音乐教育进行全新的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对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作为一种陶冶人心灵的载体,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化发展与创新。本文就是对后现代语境下的音乐教育进行全新的思考。

后现代语境;音乐教育;思考

随着世界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日趋多元化,多元文化教育乃至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发展新趋势。音乐教育更加注重发展的多元化和创新,要不断迎合市场发展的需求,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艺术审美,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创新。

一、传承与发展传统音乐存在的问题

在新的时代教育背景下,传统音乐正在日趋衰微和异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瓶颈。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传统音乐无法给社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其形式也慢慢与社会脱节,无法满足现代人对一时的审美的追求,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渐渐被遗忘,很多优秀的传统的音乐形式也正在慢慢的淡出人们的视野。

就拿民歌来说,早在过去,民歌作为一种音乐形式活跃于民间,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动力,在工作之余哼唱几首民歌,鼓舞士气,提高生产力,给人们的生活也带来了乐趣。但是随着生产方式的转变,很多时候生产工具代替了人力,民歌失去了其生存的环境,在生产的过程中不再需要民歌来鼓舞士气,渐渐民歌就被遗忘。而且当下的年轻人,追求的是时尚、潮流,对这种传统的音乐形式并不感兴趣,因此,民歌传承青黄不接,后继乏人。

另一方面,为了满足社会对音乐的最新要求,很多传统的音乐形式被赋予了现代化的音乐模式,还是以民歌为例,民歌追求的就是自然,在自然的环境下表达出自然的情感,但是在改编之后,舞台化、形式化严重,失去了民歌的原有的韵味。再加上在演出的过程中,被赋予了更多的商业化的模式,所以,传统的音乐形式正在慢慢的消失。

二、传统与多元

(一)传统的音乐教学与多元化音乐教学的融合

传统的音乐形式与多元化的音乐形式并不是两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其相互之间存在着共通性。在后现代的音乐教育语境下,多元化音乐形式是传统音乐、民族音乐以及现代流行音乐的组合体。多元化的音乐形式更加符合现代发展的教育模式,但是只有音乐教育交织共融,才能相互促进发展。

(二)多元音乐文化对传统传承的有效促进

多元音乐文化,意味着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对传统的音乐文化进行传承,还要积极学习西方优秀的先进文化,将现代的流行趋势与传统的音乐形式进行有效的融合,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不受限制的学习氛围,打破课堂的界限,让学生大胆的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打造一个现代化的音乐教育新领域。教师要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将音乐资源进行传播和共享。教师可以建立网上音乐学习的平台,与学生进行音乐上的交流与互动,借此平台既高效的传承传播本土音乐文化,又能学习其他优秀的音乐文化,有效的帮助传统文化传承与世界多元文化融合。

三、承传与创新

(一)借助学校和社区教育、网络平台多管齐下的承传教育

传统音乐之所以会逐渐消退,并不被大家接受和认识,主要是因为它正在慢慢退出大众的视野,已经逐渐被人们所遗忘。所以,传承传统音乐的有效方式就是要让传统的音乐形式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当中。音乐教育也是一样,很多传统的音乐形式学生并不了解,甚至没有听说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等平台,让传统的音乐形式重新回到大家的视野,引导学生对传统的音乐形式进行学习。通过视频短片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传统音乐形式的优点,只有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学习。高校也应该设立相关的课程,将传统的音乐形式适当的纳入教学之中,只有这样学生才有机会了解,传统的音乐形式才有机会被传承。

(二)传统音乐文化的创造性课堂实践

传统音乐面对全球经济发展、多元文化日益蔓延的局面,原有赖以生存的音乐土壤正在逐渐消失。借助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对原本音乐元素的学习、体验、自我参与的方式,学生在课堂中不仅收获音乐感知力和创造力,更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我。在课堂教学中根据音乐的形式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在情境中把握情感。比如说在学习民歌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了解民歌的表现和创作的形式,然后教师随机创设一段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的环境创作民歌的歌词和形式,再进行演唱。通过对音乐元素的学习、预设情景、固定音型的反复练习,学生充分体验了传统音乐形式的乐趣,对发掘学生的想象力和自信心有显著的作用。

(三)创造性的课堂教学实践

创造性活动、即兴创造性表演等音乐创新思维的掌握,需要通过大量系统的创造性课堂实践活动的体验获得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道具进行音乐教学和创作。比如说“创意手铃”教学,这是一个团队合作的形式,团队成员之间需要相互配合,才能进行演奏,学生可以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同时对学生来说即兴表演也是一种学习的手段,教师在课堂上随意给出一段音乐,学生可以根据音乐的形式随意进行演奏和编排,可以选择不同的乐器进行表演配合。这样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地提升自己。尽兴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增加音乐学习的兴趣。

四、后现代语境中音乐教育的思考

(一)民族音乐学者和音乐教育工作者的编制融合

民族音乐学家从早期对传统音乐文化挖掘、整理的静态传承,转向传统音乐元素的分析、提炼、研究和教学传播的动态传承。音乐教育工作者要正确的看待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的之间的关系,建立恰当的音乐教育的平台,对传统音乐进行传承和创新。

同时加强教师专业的门槛,无论是小学的音乐教育还是高校的音乐教育,在对教师的选拔上一定要更加的严格,在对教师的考核过程中,增加对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以及民族音乐的的难度和广度。在教材的研发上,更加注重音乐知识的全面性,将传统音乐与多元化的音乐进行有效的结合,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音乐的创新。

(二)多元音乐教学法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推广普及

结合多元的教学手段挖掘传统的音乐形态与现代音乐元素进行融合,形成适合时代发展的音乐形式。在小学时期,学生已经接受了基本的音乐教育,对音乐元素中的声、腔、音有了一定的了解,打好了今后音乐教育的基础。那么,高校时期就是进行一定的升华。多元音乐教学法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形式,基于传统音乐文化的特点,结合民族音乐教学发的课程,培养优秀的音乐人才。其中特别重要的就是实践课程,为学生今后进行创编、创演等创作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提升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三)加强音乐教育科研方法的应用

建议加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研究生阶段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的开设和普及,加强音乐教育现实的研究,为音乐教育研究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让音乐教育研究者、政府人员,甚至是优秀的学生代表都可以参与其中,对未来音乐教育的发展进行系统的研究。

五、结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音乐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的音乐教育受到巨大的冲击,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正确的看待传统与多元、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对于传统的音乐文化形式既不能完全的遵循,又不能摒弃,要学会与时代发展进行融合,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创新,促进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

[1] 唐捷.论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J].戏剧之家,2016,08:79.

[2] 康晓丹.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与高校音乐教学间的关系[J].中国民族博览,2016,16:51-52.

猜你喜欢
后现代民族音乐民歌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当代陕西(2020年14期)2021-01-08 09:30:24
90后现代病症
意林(2020年4期)2020-03-17 09:22:20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时代人物(2019年27期)2019-10-23 06:12:18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散文诗(2017年19期)2018-01-31 02:47:11
藤县水上民歌
西江月(2017年4期)2017-11-22 07:24:05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岷峨诗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23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穿花衣 唱民歌
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 12:3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