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元刚
(河南中医药大学国际合作处,郑州 450046)
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中医英语口译教学现状探究与反思
秦元刚
(河南中医药大学国际合作处,郑州 450046)
本文结合“一带一路”国际视野,针对中医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中面临的困难和情况,对中医英语口译教学体系、专业教材、语料库、科研和实践模拟平台、师资、教学模式等方面展开探究与反思,并提出了优化专业教学体系、提高专业教材编写水平、科学建设语料库、拓展科研与实践平台、口译师资精培化、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以期促进高校中医英语口译教学的改革与提高,推动中医国际复合型人才培养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带一路;中医英语;口译教学;复合型人才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理念的深入,中医药正迎来崭新的发展契机。习总书记在访问世卫组织时提出要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李克强总理也鼓励积极发展传统医药服务贸易,推动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优势互补。由此可见,促进中医药国际化,提升中医药在世界的影响力将成为今后中国中医药发展的重心。国际化市场的发展需要大量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外向型人才,中国多所中医药高校通过组建中医药和外语专业团队来加强外语与中医药学科的融合,就是为了加快培养具备国际素质和国际视野的中医药交流人才。其中,中医双语口译人才在中医药国际交流中至关重要。口译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完善的专业化口译教学体系,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课堂操作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满足培养口译专业人才的需要是口译教学亟需探索的问题[1]。故本文将结合“一带一路”国际视野和口译人才教学培养体系,专注目前中医复合型人才培养中面临的困难和情况,对中医英语口译教学展开探究与反思,以期促进高校中医英语口译教学改革与提高,推动中医国际复合型人才培养事业的发展。
中医口译专业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加强培养“懂中医,精英语”和“中医专,英语优”的双语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医药复合型外向型人才的国际素质,就必须建立专业课程、语言课程和专业外语特色系统课程比重合理、科学的教学体系。若专业课程、语言课程和特色专业课程之间的比例失衡,就会严重影响中医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中医英语口译作为培养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素质最重要的学科特色综合课程之一,其目标就是紧密融合中医药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英语表达能力。口译专业教学体系中以技能为主线,按照进度排列应包含基础口译、交替传译、视译、同声传译四门课程[2]。目前大部分中医药大学虽然开设的中医和语言课程体系较扎实和完善,但特色课程比重偏少,尤其是中医翻译专业课程体系不太完善,主要表现为翻译教学中的笔译和知识传授比重偏大,口译技能实践课程开设不足。
口译教材不仅可以指导教材结构和内容,同时也影响教学实践,编写时应充分考虑是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讨学习等多种方式的开展,教学内容要围绕学生的知识建构设计[3]。目前,中医英语口译研究领域中尚未出版一套完整地能从口译教学及实践者的角度,帮助广大中医英语口译学习者和口译工作者解决学习和工作临床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成熟口译教材。即使市场中有一些中医英语口译教材,内容也主要以中医英语笔译教材为辅,以西医诊疗、门诊对话为主,涉及的中医英语口译理论、训练和策略技巧的系统性不强,故大学口译教材多采用个人自编的中医药英语口译课程教程。而自编教材多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和口译经验内容编写,经常会出现专业口译理论和实践系统性不足,内容局限性较大,质量层次良莠不齐,无法充分发挥中医药英语口译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的潜在优势,不能有效激活优质教育资源在口译教学中的使用效度。
语料库建设的完善度是评判专业学科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与欧美国家的医学口译行业相比,中国的医疗口译发展尚处在发展阶段。虽然国内翻译研究论文语料平台发展日趋坚实,但中医英语口译类研究论文基础薄弱,再加上中国医疗口译职业化程度不高,医疗行业隐私性等特殊原因,一线医疗语料资源获取相当困难。缺乏完备成熟的中医药英语口译语料库,导致沟通交际场景在教学实践中难以复制,给中医英语口译的专业建设和教学的标准化带来诸多不便,严重影响中医英语专业学生口译的场景模拟实践。因此,开发具有教学与研究双重用途的口译学习者语料库,对于拓展口译研究领域、改善口译研究方法、促进口译教学改革均有实际应用价值[4]。
中国目前专门针对中医翻译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科研期刊杂志寥寥无几,中医药学口译行业研究和实践在国内翻译领域属小众。即使一些中医类专业杂志开设了中医翻译窗口和栏目,每年刊载的中医英语翻译论文也是凤毛麟角,关于中医口译翻译方面的文章更是少之又少。此外,虽然中医翻译界已经在多年前就成立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翻译专业委员会,围绕中医术语、中医典籍翻译理论和方法学也已经展开了较长时间的研究,但中医英语口译理论和行业标准仍然十分缺乏。相比之下,欧美国家的医学口译事业发展较为成熟。美国早就成立了美国医疗口译全国委员会 (the National Council on Interpreting in Health Care)和美国医疗口译认证委员会,并制定了一系列医疗口译行业的全国性标准及立法。根据美国健康与公共事业部规定,美国大部分医院由联邦财政专门资助,可免费为“英语水平有限” (limited english proficiency)患者提供语言翻译服务。而中国受外籍人士比例所限,面向外籍在华人士的中医诊所和医院并不多见。中医英语口译研究、实践平台和行业标准的缺失,都限制了中国中医药英语口译行业的健康发展。
虽然北京、上海、广州、河南等中医药大学虽然早在十几年前起就开设了中医药英语方向特色班,培养复合型中医药人才,但中医药国际双语复合型人才仍然稀缺。除了部分兴趣转移的毕业生重新分流到单学科专业领域外,一些培养较为成熟的优秀复合型人才也容易出现国外外流的现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能熟练用英语表达中医药临床行业知识的人才和具备中医口译的高水平人才的培养仍需加大力度的培养和持久的积淀。虽然大部分中医药院校通过采取校内广泛选拔双语教师的方式不断补充口译师资力量,但由于中医英语口译译员素质的特殊性,具备扎实的中医专业知识和流利语言功底的合格师资仍然不多,师资短板严重影响了中医英语口译教学的质量和开展。
中国翻译专业的教学要求从传统外语教学观念向探索专业化、应用性型人才的观念转变。广大口译教师应将口译教学与口语教学、将旨在提高外语水平的“教学口译”与旨在培养专门技能的“口译教学”进行区分[1]。中医英语口译具备口语性、即时性及现场性的特点,中医专有名词和术语表达具有复杂性和专业性的特点。因此,中医英语口译表达绝非笔译的简单等同,口译时不可以完全照搬字典中的现成术语的翻译方式进行,否则就会出现口译语过于专业化的倾向[5]。不少中医药院校的讲授中医英语的口译教师主要还是以“翻译(笔译)+病患对话”模式为主,教师注重教材中的医学英语阅读讲解和笔译翻译技巧,医院临床实景口译的内容介绍较少。中医英语口译是一门综合学科,且中医和英语的学科门类相差较大,学习者需要投入比一般专业多出一倍甚至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此外,由于部分中医概念在英语中的对应词汇空缺或表意不对等,中西文化、思维逻辑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中医与英语的融会贯通难上加难。因此,创新中医英语口译传统教学模式,才能减少学习者的畏难情绪和心理压力,提高修习中医英语口译课学生的兴趣和信心。
实现中医英语口译教学科学化、系统化的发展,就需要调整思路,拓宽中医英语口译教学国际视野,完善体系。笔者建议针对中医英语口译教学可做出如下调整:
(1) 优化专业教学体系。实行口译技巧性课程与口译专题课程相结合,专业口译知识传授与运用相结合,优化口译课程内容,实现课程体系立体化。(2)提高专业教材编写水平。组织中外专家编写口译教学教材,实现文字材料与口译的音像视频相结合,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理念。(3) 科学建设语料库。与国内外中医诊所医生合作,收集临床口译语言材料,并利用网络搜集,扩充语料库库容,提升语料的有效性和代表性。边建边研,开发具有教学与研究双重用途的口译语料库。(4)拓展科研与实践平台。创办中医翻译学术期刊,完善学术研讨机制。定期组织国内外师生和相关从业人员就中医口译问题进行研讨,积累学术研究经验,拓展研究领域、改善研究方法、促进口译科研教学实践改革。组建中医口译团队,创造机会为国外来访大学、中医国际学术交流团体和在华外籍病人就医门诊提供口译服务,积累口译经验,拓展视野,增强实践技能。(5)口译师资精培化。有计划有目的培训从事专业口译教学的教师。采取国内和国外学习相结合,校内和校外培训结合,从专业基本知识、应用能力和翻译技能等方面对其进行专门培训,提高其专业和双语口译能力。(6) 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一体化。在培养中医口译人才的教学中多利用现代最新语言实验设备,通过模拟将交替传译的训练与同声传译的训练相结合。及时总结经验,探讨技巧,实现口译理论、技巧和实践紧密结合,实现教学口译与口译教学相结合,培养专业化的中医英语口译人才,推动中医药国际化的进程。
[1]仲伟合,詹成.口译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广外口译专业教学体系理论与实践(之一)[J].中国翻译,2016,37(6):39-42.
[2]王丹.口译专业教学体系中的技能教学—广外口译专业教学体系理论与实践(之二)[J].中国翻译,2017,38(1):61-67.
[3]许文胜.大数据时代ibooks口译教材的研编与应用[J].中国翻译,2015,36(3):63-66.
[4]张威.中国口译学习者语料库建设与研究:理论与实践的若干思考[J].中国翻译,2017,38(1):53-60.
[5]秦元刚.中医英语口译实用探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4(9):1138-1140.
The Study and Reflection on the Interpretation Teaching of Chinese Medicine in English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Belt and Road
QIN Yuangang
(Office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He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enan Province,Zhengzhou 450046,China)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Belt and Road,to solve the difficulties in training the integrated talent of Chinese medicine,the paper studied and reflected on the teaching system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in English,professional teaching materials,corpus,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ractical simulation platform,teachers,teaching mode,and put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system,improvement of teaching materials,scientific,construction of corpus,development of research and practical platform,key training ofteachers,integration of teaching system and teaching mode,in order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transformation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in English,and soun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of Chinese medicine.
The Belt and Road;English of Chinese medicine;interpretation teaching;international inter disciplinary talent
10.3969/j.issn.1672-2779.2017.24.010
1672-2779(2017)-24-0021-03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No.16B880010】
张文娟 本文校对:廖 潘
2017-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