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关系探析
——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

2017-01-28 01:03:08张亚丽
法制博览 2017年26期
关键词:主导性政治思想

张亚丽

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关系探析
——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

张亚丽

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主导性的地位,基于其重要地位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关系。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存在诸多有关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非和谐因子,致使教学效果有悖于初意。在肯定两者基本地位的基础上,明晰两者的关联性尤其是矛盾性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工作。

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思想政治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固然具有主导性的地位,这种主导性主要表现于三个层面,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社会工作上、教育工作上都占据着这种主导性。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层面上讲,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工作对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统领作用,规定着其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社会工作层面上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定着其他的各项工作,对其他工作具有统领作用。思想和政治上的工作都是其他工作的基础保障,是其他工作的统帅。从教育工作层面上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其他教育工作的关系而言也是处于主导地位的,规定着其他教育工作的开展。曾经江泽民同志在讲到素质教育时就提到,我们必须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置于各项教育工作的突出位置,不论何时何地都不得忽视、放松。思想政治教育的素质可堪称学生素质培养中最重要的素质,这一素质对武装人生具有重大的作用,在高校的各项科目教学中,不单单要注重各项主科的教学,同时也不可对其他学科教学中持有轻视的态度,否则很容易造成学生价值观的片面化。通过以上三个层面的概述,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涉及的范围很广,我们必须加以重视。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关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含义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的主体性主要是指学生可以被当做一个有独立意识的个体,能够自觉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认知和选择性的吸收,能够主动地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矫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式。学生应当得到老师的尊重,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意识到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中学生的基础水平、发展态势等。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处于组织者的位置,应当也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性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一定的导向。引导学生在思想、政治、法律等各方面获得正确的认识,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论述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教师在准确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计划、教学内容、学科特点、学生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进度、教学时间、教学方法,组织相关内容的学习,指导并启发学生,增强其思想政治觉悟的自觉性。在必要的情形中,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进行规范、评价和纠正。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同一之处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是教学活动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的同一是指双方相互依存。学生主体离不开教师的主导,教师的主导只有依托于学生主体才能实现。强调学生主体性、以学生为本并非否定教师的主导性地位,两者可以同时存在并相互兼容。教师的主导性地位确定和实现只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师正确地发挥自身的主导性作用,是保障学生主观能动地学习思想政治内容的条件和主要途径。只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同一,才有利于缓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三)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现实矛盾

首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两者本身就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一对矛盾。它们相互制约、相互排斥,原因就是教与学的对立,即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要求同高校学生学习水平、身心发展特点之间的对立。学生作为“未知”的一方,由于其原有道德水平、政治意识、法律思维和相应的处事能力以及自身身心发展特点,限制着思政教师的教学方法、进度等;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授者,必然要求学生达到相应的目标,“规范”着学生的学,逐步地缩小学生原有知识水平与教学目标的差距。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两者经常处于失衡状态,即有时过度地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有时过度地呼吁教师的主导性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两者不能维持平和、融洽的关系。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经常把教师作为教育中的统领者。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更多选择的是接受和服从,很少存有批判和挑战的倾向,学生们缺少自我反思和对教育内容的质疑和发问。在我们的教育逐步地发现这一教育模式的弊端后,便大力地提倡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主张曾一度成为学生骄纵的筹码。在素质教育提倡学生主体性的时代下,逐步地误把学生当做了弱势群体加以保护,致使高校的思政教师无从发挥自我的主导性,并使学生获得了更多嚣张跋扈的借口,高校学生错误地将“主体性”理解为“中心性”。

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结合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双方相结合的必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必然要提升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视力度,而学生和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关键对象,两者的关系处理不好,很难再提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及意义。当前学生主体性的提倡使教师的主导性很难得以应有的维护,两者关系的失衡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颗“毒瘤”。要明确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并非绝不相容的,而是相互依存的。没有教师主导性的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都不会得到更好的实现;同样做不到以学生为本,教师的主导地位便没有依托,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将会成为教师的附属品。因此,充分地认识并深入地体悟两者的关系,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结合起来共同致力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中,才是这个学科应努力的方向。

(二)促进两者的信息互动实现结合

思想政治的教学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双方地位在彼此内心中的确立和认可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在双方相互交流和反馈的基础上,信任才能够进一步的确立,也只有在这一过程中才能促进彼此更清晰地认识对方的地位、价值,并确立对方在自己心中的位置。在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中,老师要注意体察学生的反应和动态表现,及时获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状况、认知程度等,从不同的角度获取更多的学情,这样教师才可以占据主动地位,从而建立并巩固自身在学生中的主导地位。同样,高校学生也应该积极主动地表现并配合老师教学信息的获取,这种行为也可以视为学生主体性的彰显,在学生自觉提供自己的学情给老师时,老师的反馈便可以实现对学习情况的指导、对往后学习状态的调整、学习方式的改进等。因此,双方信息互动能够促进思想政治的教学实效性,促进双方切身体验对方在思政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从而承认、尊重彼此的地位,相互助力于对方价值的实现。

(三)家庭和社会助力两者地位的平衡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很大程度上都没能得到应有的彰显和彼此的认可。其中家庭和社会是需要承担部分责任的,社会和家庭的舆论经常把教师或者学生的重要性推向极端而没有综合两者的关系进行衡量,在提倡尊重教师的同时忽视了学生主体,亦或是在倡导提高学生地位的时候过度地压制了教师的力量。因而,社会和家庭在对双方地位和关系的处理上存在偏差,通常总是顾此失彼,很难以一种平和的态度同时顾全两者。所以,要想使高校思政课有效的进行,社会和家庭都需要作出改变,社会和家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要保有支持的态度,客观地分析两者的对立和同一,既要支持教师发挥好其主导作用,同时也维护学生的主体性,使双方处于平衡的教与学的状态,共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吴忠权.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辨析[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G451.1

:A

:2095-4379-(2017)26-0283-02

张亚丽(1991-),女,河北保定人,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主导性政治思想
稳增长要更关注主导性企业
领导文萃(2023年3期)2023-02-15 01:18:16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领下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探索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