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社区新闻“富矿” 提升纸媒传播效果
——以《廊坊都市报》的《社区故事汇》专版为例

2017-01-28 01:13刘桂仁
中国地市报人 2017年12期
关键词:都市报廊坊市民

□刘桂仁

(廊坊日报社,河北 廊坊 065000)

挖掘社区新闻“富矿” 提升纸媒传播效果
——以《廊坊都市报》的《社区故事汇》专版为例

□刘桂仁

(廊坊日报社,河北 廊坊 065000)

在媒体转型和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挖掘社区新闻对于都市报来说,是扩大社会影响力、提升报道宣传效果的利器。近年来,《廊坊都市报》经过多次改版实践,深刻感悟到,社区新闻符合“三贴近”的办报原则和接近性办报理念,对有效粘住受众、扩大发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区作为城市管理结构中的基层组织,蕴含着丰富的新闻“矿藏”,《廊坊都市报》通过开办《社区故事汇》专版,使社区新闻资源得到充分挖掘和传播,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为传统媒体在激烈竞争的生存环境下提供了借鉴作用。

从琐碎到集合,让《社区故事汇》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

《廊坊都市报》创刊于2013年1月1日,每周五期,每期24块版。当初,反映社区的稿件并不多,大部分是围绕“柴米油盐、水电气暖”等居民琐事,一事一报,表现为新闻的“碎片化”,也没有固定的版面,一般按社会新闻、民生新闻来安排处理,体裁也较为单一,自然在市民中影响也不大。然而,随着廊坊城区人口的迅速增长,社区数量不断增加,主城区由原来的56个社区,到2015年发展到近百个社区。并且社区基层组织也在不断完善和加强。社区居民对反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社区新闻是新闻类别中一个新兴的小小细胞,它以前常常被囊括在社会新闻、时政新闻、经济新闻之中,但随着新闻报道平民化,能够真实反映千家万户喜怒哀乐,带有很强故事性和贴近性的社区新闻的地位日益凸显。基于这样的认识,2015年初,《廊坊都市报》在改版时,开办《社区故事汇》专版,每周3期,每期一个整版,将社区新闻整合在一起,形成版面强势,产生视觉冲击效果。如何将《社区故事汇》做成品牌?主要从四方面着力:一是成立社区专线记者,这是确保稿件质量的关键。都市报将城市社区划分八个报道区域,由20名一线记者分成八个小组,分别各负其责。并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小区,在显著位置挂上都市报记者牌匾,向市民公开记者姓名和联系方式。每天早晨的采前会上,小组负责人汇报各自社区新闻的选题,确保社区新闻的质量和稿量。二是注重新闻策划。新闻策划可以最大限度的释放新闻的传播效果,充分展示新闻的主题,呈现新闻的潜在价值。都市报每周召开新闻策划会,对采访中心准备报道的选题,进行逐一筛选,明确策划目标,对其充分论证,完善报道方案。2016年入冬供暖前,《廊坊都市报》改变往年一事一报的做法。从供暖的第一天起,全体记者进入社区,开展“走百家看温暖”的采访活动。连续三天用三个整版,近百篇稿件及时反映了市民的心声。化解了供暖部门与市民之间的很多矛盾,促进了社区居民邻里之间相互理解。这组报道得到了政府主管部门的肯定,赢得了市民的赞赏,产生很好的社会效果。三是开展互动活动。每月开展一次周六报纸进社区活动。报社领导和全体采编人员一起走进社区,向市民发送《廊坊都市报》和读者调查问卷,征求市民对社区新闻的看法和意见;每年至少一次邀请社区市民代表走进报社,面对面召开专题座谈会,共商改进社区新闻报道。四是深度报道。社区新闻不都是一问一答,简单的解疑释惑,对在社区中比较普遍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就要开展细致的调查采访,形成深度报道或连续报道。提升报道的影响力。两年多以来,《社区故事汇》每年至少出版130余期,成为《廊坊都市报》的品牌栏目,受到同行和读者的好评。

多重的视角,丰富的形式,将社区新闻“富矿”变成“精神食粮”

贴近性是社区新闻的首要属性。为提升“社区故事汇”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就要在贴近市民、贴近生活上做足文章。

首先,要有市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弘扬主旋律,倡导正能量是《社区故事汇》的主打歌。社区里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在每期都占有绝大部分的版面。在近两年廊坊市评选出的“十佳新闻事件和十佳新闻人物”,全部曾经在《社区故事汇》中报道过。2017年4月份《社区故事汇》报道了一个自发的民间公益组织,坚持十余年扶危救困,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廊坊市委书记在当天报纸上作出批示,给予充分的肯定。7月初,廊坊市30多个公益组织结成微信联盟,在全市形成强大的公益声势,实现救助信息共享,促进资源高效整合,受益面实现精准化最大化。家庭文明也是《社区故事汇》重点选题,倡导尊老爱幼崇德向善,发扬良好家风家教。2017年5月全市对88户“文明家庭”进行了表彰,社区文明家庭占到一半,其中,《社区故事汇》在评选前期的报道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其次,设置生活专栏。和时政新闻,经济新闻比起来,社区新闻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这些小事和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市民爱读爱看。不可否认的是,社区新闻的这种特点也容易使新闻琐碎化。设置专栏是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在《社区故事汇》里,开办了“百姓故事”“微调查”“看见就说”等专栏,真实反映市民日常生活。既有下水道堵塞、乱丢垃圾、噪声扰民等烦心事,也有生活小窍门、邻里间互相关照的暖心事。《社区故事汇》涉及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像一个超市,读者都会找到自己关心爱看的新闻,使得新闻更立体、更贴近、更丰富。

第三,选聘社区记者。记者贴得再近也没有社区人离自己社区近。居民有自身的优势是记者不能相比的。为了鼓励市民加入社区记者队伍,明确社区记者两个职能,一是有写作基础的,可以采访写稿;一是关心社区事务,可以向报社提供线索。目前,已经选聘20多名社区记者,活跃在社区每个角落,成为办好《社区故事汇》的有力助手。

把握报道分寸,让社区新闻有“底线意识”

社区是个小社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矛盾。《社区故事汇》不回避生活现实矛盾,不排斥监督报道和批评报道,但是,不能意气用事,感情用事,触碰新闻纪律的“底线”。《廊坊都市报》是一张年轻的报纸,从业人员大多是年轻的面孔,对一些监督报道没有经验,把握不准,曾经出现过当事人对批评不满,上门到报社闹事的情况。近几年来,报社注重加强对全体人员法律法规的培训,对新入职的采编人员进行一周的封闭学习,还要进行闭卷考试。报社聘请廊坊知名律师作为报社常年法律顾问,为监督报道和批评报道保驾护航。

把握对监督报道、批评报道的分寸,与记者的业务素质也有一定的关系。为此,十多年来报社将每周五上午定为集中学习时间,除报社采编人员内部交流以外,还邀请国内媒体知名学者、专家到报社进行讲座培训。随着报纸的成熟,年轻的记者进步很快,有些成为报社业务骨干。连续三年都市报都有参评作品荣获省级新闻奖一等奖和赵超构新闻奖一等奖。在监督报道和批评报道方面,一些记者已经驾轻就熟,涌现出一批好作品。业主和物业公司之间的矛盾在社区中非常普遍,双方激烈对抗时有发生。很多媒体对此现象避而远之,担心把握不好报道分寸,给管理部门和报社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2017年10月10日,《社区故事汇》刊登一篇《对物业服务不满 业主欲成立业主委员会“受阻”?》的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记者通过大量调查走访,运用新颁布的《物业法》的相关法律知识,报道从法律角度,阐明了业主委员会成立的相关程序。当事双方都表示满意,愿意按法律规定理智对待此事。最终促使双方当事人静下心来,面对面协商进行解决。

(编辑:高秉喜)

猜你喜欢
都市报廊坊市民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廊坊分行
廊坊专场(二)
以15秒播出一个温暖的片断——温州都市报的抖音号运营实践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今夜我们与廊坊相爱
《海峡都市报》影像俱乐部会员作品选登
“意义”的问题所在
都市报财经新闻建设的现状与应具备的几种意识
重庆市首届市民健康知识有奖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