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高校国际商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

2017-01-28 10:10:50赵春舒天津天狮学院
消费导刊 2017年18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高校教师应用型

赵春舒 天津天狮学院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高校国际商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

赵春舒 天津天狮学院

本文以高校国际商务专业教师为研究对象,以教师教学能力理论为基础,从专业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创新教学能力方面提出了提升策略。

高校专业教师 国际商务 教师教学能力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对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专业教师应该通过不断学习与探究拓展专业内涵、增长专业教学能力,提高专业水平,本文以高校国际商务专业教师为研究对象,以教师教学能力理论为基础,从专业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创新教学能力方面提出了提升策略。

一、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内涵

(一)教学能力概述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从事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突出个性心理特征的能力,它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个人综合素质和基本身体能力的整合。由此,教学能力是教学专业知识、教学专业技能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统一。教学专业技能、教学专业知识和教学活动都是教学能力构成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教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教学能力形成的基础,教学活动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转化为教学能力的平台。教学能力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教学活动中的统一。

高校教师入职后,应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注重长期教学活动中教学能力的发展。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是指教师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对教学活动不断的主动自我反思、自我学习和相互交流,通过学校培养、培训的方式,实现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改进的、系统的、螺旋式的上升变化的过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表现形式为教师教学专业知识的不断深化,教学技能和教学风格不断形成个性化。

(二)教学能力特点

(1)专业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掌握专业知识,经过专门的培训才能胜任教学工作,青年教师要胜任本专业的教学工作,首先要具备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对授课内容有深入透彻的了解。即要深入透彻地理解和熟练掌握所教学科专业性知识与技能,也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储备。(2)实践性。教师的教学能力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又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在特定教学情境下适合教学对象的最佳的授课方式和方法。(3)复杂性。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它涉及到授课教师、授课对象、授课内容、授课资源、授课环境和教学活动等诸多要素,又受到教师、学生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并非课堂上“照本宣科”式的简单讲授。

二、理论基础

(一)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是探讨教师在历经职前、入职、在职以及离职的整个教学生涯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阶段性发展规律为主旨的理论。教师专业发展过程是专业教师在教学能力上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专业教师提升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从一个发展阶段进入另一个更高发展阶段的过程。

(二)教师能力理论。教师能力理论是基于教师能力种类和结构进行研究的。教师能力种类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模仿创新能力,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我们国内学者把教师的结构能力分为教师的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科研能力。

(三)教师创新能力理论。教师的创新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科研、课程开发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这种能力有利于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体表现在教师首先具有独特的创新思维,同时具备获取新知识、新能力、创新观念和新的教学方式、方法的能力。教师能力主要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行为和创新技能构成。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

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在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下,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其工作是将抽象的专业理论转换成具体操作,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人才类型。这种类型的人才具有较高的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中,专业教师应注重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基础上,更加突出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全方位的培养。

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对教师专业知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同时具备较高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专业技术能力以及专业的职业素养,合理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从应用型的角度,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实践教学能力、创新教学能力和结合实践的专业授课能力。

(一)专业教学能力。专业教学能力是教师为了履行基本教育教学职责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从高校教师的教学需要看,教师应该掌握的特定专业和学科知识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本学科的知识掌握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二是了解学科的发展历史同时掌握该学科新前沿;三是能够把本学科的知识转化成内在的学术造诣,并能清楚地讲授给授课对象。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是未来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

(二)实践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是指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将专业的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运用于教学,并能够有效指导学生校内外实验实训等实践活动的能力。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是以自身具备的实践经验为基础的,涵盖指导、组织和管理评价学生进行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课程实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的具体教学能力。

(三)创新教学能力。教学创新能力是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高级能力,也是教师专业水平持续发展的保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保持一种探索的精神和热情,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并形成理性的提升,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扩展专业知识和能力,及时跟踪和掌握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手段,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并提高教育教学研究的创新能力,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高校教师的教学也要紧跟学术前沿,不断学习吸纳新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教学创新能力,从而指导带动学生的专业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通过这个过程也可以相互促进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四)结合实践的专业课授课能力。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课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还应具备将工作中的真实情景用形象化的语言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实践领域的专业技能的能力。教师要通过理论授课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具备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这种要具备结合实践的专业课授课能力,教师自身也一定要经过企业的真实实践,具备将实践经验抽象化的理论功底。

四、高校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策略

(一)提升专业知识能力。高校教师首先必须构建起较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和结构,为教学中的专业教学活动提供专业指导,从理论上指明发展的方向。教师自学、进修培训是提高青年教师更新、调整专业知识、技能结构最为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青年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能够提升自身技能的学习进修机会,进行知识更新和汲取本专业的新前沿、新技术、新成果;形成一体化的知识体系和技能结构,把最新的行业知识、最先进的技术技能及时传授给学生,满足学生对新知识、新技术学习的需求,从而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国际商务专业教师应该具备经济学、管理学和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当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熟悉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法规,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贸易政策、法规;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教师应当围绕这些专业知识的要求,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二)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更新教育创新观念。这种创新意识应当成为教师日常工作中的一种自律和自觉,并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表现为一种创造行为,创新意识由观念上的更新,带动教学方式、方法上的变革。其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提高获取专业知识的技能,将科研中产生的新知识、新思维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带动教学方式多元化。在实践方面,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社会的联系,给教师创造条件获得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使广大高校教师树立科学与技术结合现代意识,在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上大胆创新,寻求实现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更有效的途径。比如高校可以与相关企业建立教学实习基地,既解决学校实践所需经费,又能为企业带来大量科研力量,从而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学校与企业可以同享效益。学校应该鼓励高校教师到企业参与技术创新或课题研究,教师可以深入实际,了解第一手情况和最新问题,根据社会、企业的需要,改进教学和科研工作,提高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

国际商务专业为了进一步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中,学校也可以根据需要加强聘请企业专业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承担部分课程教学和指导实践教学,将工作中的真实案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使学生更进一步的感受到真实工作的环境。专业的毕业论文可以创新逐步尝试“双导师”制,论文题目来源于企业,做到真题真做,聘请企业专业作为论文导师,和校内论文教师一起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从而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项创新措施。

(三)提升实践教学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教师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一般比较擅长,但在专业技术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下,专业技术能力是学生重点培养的能力,教师必须通过更重方式积极提升自身专业技术能力,从而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师应多参加一些实践培训,弥补专业技术能力的不足。从学校角度,应积极鼓励、支持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为教师提供校内、校外学习平台、鼓励教师进企业锻炼、加强与企业合作、注重教师在专业领域所取得的成绩,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高校教师应该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在教研、科研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教学与科研是密不可分的,科研可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多参与企业的横向课题,通过企业的一线调查研究,既可以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又可以更好地丰富教师的专业实践经验,把握专业发展的前沿技能。高校教师可以利用学校转型发展的机遇,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进行多样化的横向课题研究,对提升实践教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如国际商务专业,教师应该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技能;具有商务谈判、签订合同、成本核算的能力;熟悉国际贸易业务操作的基本流程,能够分析、解决国际贸易业务中的基本问题。在授课过程中以国际贸易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以国际贸易业务流程为主线,围绕具体国际贸易岗位工作任务展开,专业教师为了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就要定期聘请软件公司的培训或专业进修,以便更好地进行实践课程的操作和指导。另一方面,如果有条件,专业教师应深入外贸企业,考察了解外贸企业的实际需要,并掌握实践教学的一手资料,将教学与企业的需要紧密的联系起来。

(四)融合实践的专业课授课能力。高校教师,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教师,不仅是学科专业知识的行家,更是教育科学的里手。教学水平也是学术水平,充分体现大学教学具有教学任务的多样性、教学内容的高深性、教学对象的差异性、教学情境的复杂性和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专业教师要在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认真钻研教学技巧,以适当的教学方式传授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授课能力。

国际商务专业的教师应该定期进入外贸公司、货代公司、物流企业、商检局、海关等,了解商品进出口、外贸制单、进出口报关报检、国际货代、国际市场营销、商务管理等岗位工作的具体情况。专业教师在讲授、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单证制作、报关实务、报检实务、国际货运代理实务等课程时可以满足企业对国际贸易业务各个环节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可以进行实践性的创新。比如推广行为导向教学法,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为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做什么,重视学生心脑手的全面发展,在重视专门技能培训的基础上拓展到重视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从而完成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

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实践者,教师应不断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主动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开展应用型教科研研究,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最终实现高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1]刘丽伟.郭元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5.

[2]冯向东.教育科学的理论与实践逻辑——关于布迪厄“实践逻辑”的方法论意[J].高等教育研究.2012(2).

[3]张燕.张洪斌.琼州学院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5.

[4]田守雨.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及其培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

赵春舒(1978.4-),女,满族,河北唐山人,硕士学历,副教授职称,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1.天津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课题“民办高校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编号:171085902B;2.校级课题:“国际商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J16011;3.本论文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项目名称:国际贸易实务;编号:JP20150001)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高校教师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风能(2017年2期)2017-05-15 01:52:42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8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8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43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