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敏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湖南常德汽车机电学校
村级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
杨敏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湖南常德汽车机电学校
近年来,国家为新农村的建设给予了诸多政策与资金的扶持,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逐渐深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结构和分配方式呈现多元化形式,在运转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矛盾日益明显,暴露出了许多村级财务管理问题。
农村 村级 财务管理 研究
1.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为:一是会计账务处理不规范,缺乏一套完整的账务处理程序。多数村未按制度要求设置会计账簿和科目,特别是不设应收应付科目,形成村欠户款,户欠村款,造成一些不明不白的糊涂账;而固定资产等有账无物,有物无账,或有总账无明细账;同类经济业务,发生前后会计处理不连贯,科目处理不一致,总账和明细账不一致。二是内部控制不规范。会计不相容岗位没有分离,工作随意性较大。许多村干部先开支后记账,开支也未经过审批;个别财务支出甚至由村委会主任一人决定。还有部分村打着办公益的旗号,骗取审批资金,挪作他用。如有关部门拨付的土地复垦费、灾害补助、扶贫资金等款项被挪作他用,使专款得不到专用,严重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三是财务票据管理不规范,会计档案缺乏有效管理。
2.财务公开没有落实到位,忽视财务监管。(1)财务公开质量较低,民主理财流于形式。多数村干部缺乏财经法纪观念和财务公开意识,且村民与村委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使得大多数村干部为了一己私利,很少公开财务状况。有的村委违反规定,对于财务的真实情况含糊其辞,过于笼统。甚至长期不向群众公布账目,搞暗箱操作,或者在群众反映非常强烈的情况下才被迫公开;有的由于会计人员失误,信息有差错,村民却无法考证其是否真实,对其产生不信任;有的公开的内容不全面或不够详细,避重就轻,欺骗群众;有的在位置偏僻地方公开财务,村民不易看到,更加重了群众对村级账目的怀疑,也加深了对村级领导的不信任。
(2)民主理财组织不健全。村级财务收支还是由少数村干部说了算,而部分村干部注重于使用,忽视监督和管理;部分财务状况相对较好的村级财务人员由于本身业务素质低下,缺乏自我监督和管理意识,财务管理意识淡薄,从而在进行财务管理时,肆无忌惮,目无法纪,造成财务管理处于严重混乱局面。调查中发现目前村账乡(镇)管的村,在乡(镇)政府很难查到账目,对拨款修路等公益事业的收支详情也是尽量回避;另外由于分散的家庭经营,导致村民集体观念和管理意识淡薄,村民很少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正是因为村民民主决策意识浅薄,参与意识不强,使得民主权力严重失衡,村民的民主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给某些不正直的干部可乘之机;促使村务管理决策的公平性与透明度丧失,催生管理秩序的混乱局面。而另外的村干部碍于情面或怕得罪人,对违法乱纪行为不愿监督或放弃监督,使一些任意挥霍集体资金的行为得不到及时查处。
村里主要领导换届,前任领导没有及时办理财务交接手续,影响了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会计制度不健全,可能造成多人管钱、重复报账、会计档案缺失、责任不分的混乱局面,已成为当前村级财务管理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村级负责人或财务人员变动时,会计账本和未上报的凭单常常未在第一时间移交,或交接时缺乏有效监督,可能会造成票据丢失、账目不清、换一届账目乱一次等现象。新任领导不理旧账,也会导致财务工作中断,而会计档案丢失更是给以后的核查工作带来了困难。
由于我国部分村级干部缺乏财经法纪观念和自我监督意识,视集体资产如“家产”,因而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滥用职权、私吞公款现象。调查中发现部分村办企业长期采用不交账、不结账、不记账等方式,对村民物物交换所得物品进行私分;甚而村干部觊觎国家发给农民的土地补偿金,把村民的土地补偿金进行瓜分和掠夺;还有少数村干部以补贴、奖励等方式,变相瓜分村民的集体资产等。追根究底是由于部分村干部及村级财务人员缺少责任感、业务水平较低等,使得白条充账、内容缺陷、报账不及时、村集体资产管理台账不健全等问题频繁发生,在一定程度上给村级财务管理带来很大的危害,极不利于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目前农村基本通过村民大会民主选举产生村级会计人员,只注重了民意,而忽视了其从业资格的审查。普遍存在村级财务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业务能力不强,素质较差。有的财务人员业务上只能做到“记记账、打打算盘”,不会电脑操作,还不能完全适应新会计制度的要求,接受新的财务管理方式的能力较差;不能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个别甚至不了解村里情况,容易出现被村级领导架空,造成乱提现金,甚至收入不及时上交入账,公款私存、坐支现金等问题,妨碍了村级财务管理正常工作。还有极个别村干部兼职财务工作,素质水平高低不等,会计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管理体制不顺,工作落实不到位。
1.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要求做到账簿齐全、独立核算、记账及时、民主理财、规范管理。不相容职务坚持分离,会计核算严格遵守流程。贯彻落实财务公开,增强村级财务透明度。
2.严格落实财务管理制度。村组织应按照会计主体独立设账,坚决杜绝集体财产被私人侵占。在制度中要明确村委会各干部成员的职责,并对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严惩。
3.创新村级财务管理制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环境也在发生变化,应及时总结村财务管理的经验和不足。
1.加强村级民主决策。重大事项由村民代表大会集体讨论通过后才能实施,而避免个别领导说了算的现象。增强农村民主决策,从而减少了不廉洁干部的可乘之机。
2.完善监督体系。财务人员的监督意识强弱,会直接波及到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审计人员对村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定期进行审计,市农经局不定期进行抽查;对于财务违规行为,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从而提高财会人员的监督意识,有利于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3.设立调查机构。在村、镇设置投诉站点,通过电话、邮件、微博等多种形式接收投诉。调查机构对投诉情况进行严格调查,及时公开处理。
1.规范财务公开制度,并严格实施。公开内容的范围要广,包括日常村务的收支情况、村民和上级关心的财务事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项目的财务状况。公开形式要明确,村务公开栏的公布格式要统一,公布时间要一致,并要指派固定人员进行管理。公开程序要严格,村务公开前应由审计小组进行核实,财务公开后,还应派专人收集整理村民对公开情况的意见和建议。
2.推进民主监督与管理。健全村民主理财小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村民理财小组通过村民大会投票选举产生,拥有对本村财务使用及管理状况进行民主监督的权利,并参与财务计划、财务制度的制定,对重大建设项目或财务项目有决策权,并对公布的村务情况进行监督核实。通过民主理财小组使广大村民参与村级财务的民主管理,集中民智,发挥主观能动性。
1.实行财会人员聘用制,加强对财会人员的管理。制定严谨的财会人员聘用和管理制度,明确规定财会人员的考评细则;强化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规范,明确会计岗位职责制。
2.优化在岗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业务水平。通过业务讲座、法律学习、远程教育等方式,提升村级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业务水平,大力推广会计电算化,规范基础会计核算工作。使村级财务状况能够得到及时准确地反映,便于计划的制定、数据统计及财务清理,为重大财务决策提供参考。
3.吸收引进高素质人才。积极吸收“三扶一支”等国家及省份项目下派的大学生,并充分利用这些高素质人才来提高财务工作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及职业素质。
综上所述,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状况受到了广大村民的关注,目前农村财务管理中较为普遍的“村账镇管”模式,因为决策权错层,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合理,财务公开不规范、记账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已不适合新农村发展的需求,寻找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已成为当前村民自治环境下的必然趋势。从长远来看,村级财务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应该是沿着“村民自治”的大环境发展的,最终必将是完全按照“村民自治、村务公开、民主监督、多重管理”的原则,让村民自己参与、管理、决策自己的资金,把资金用到需要的地方,用到实处。因而目前加强村级财务管理,通过有效对策解决存在的问题,成为了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
[1]郭春林.村级财务管理模式分析[J].财会通讯,2015(05).
[2]张孟雪.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思考[J/OL].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05).
[3]钱梦婷.村级财务管理问题分析[J].金济,2016,(04).
[4]张连玉.浅谈村级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7,(05):183.
[5]迟艳杰.村账乡镇代管是村级财务管理的有效形式[J].现代经济信息,2017,(07):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