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满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系 200010)
艺术的作者
——从人体的角度出发
王 满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系 200010)
艺术的作者,通常人们认为就是艺术家,但从严格意义上讲不能等同于艺术家。艺术家是指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娴熟的创造技巧并从事艺术创作劳动而有一定成就的艺术工作者。古今中外,所有的艺术并不一定都是由具有专业水平的艺术家制作出来的,其中也可能包括只做了一件艺术的普通人,而那个普通人并不具有专业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技巧。约瑟夫·波伊斯曾说过“每个人都是艺术家”,对于这句话,本人有两种理解,第一种是经过专业培训和基本学识,并且具备艺术家潜质的一类人;第二种是在没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培训的背景下,创作出一件或几件令人出乎意料的艺术作品的一类人。第一类人具有专业性、延续性和系统性,第二类人只有偶然性。所以本人在这里要讲的是第一类人,即艺术家。
艺术的创造主体是人,艺术家只不过是创造艺术的特殊人群。人是社会的主体和核心,而人体又是人类的社会性赖以发生和存在的基础和源泉,始终贯穿于历史,那么艺术为人类服务也是毋庸置疑的。人体题材的艺术作品,具有双向审美效应,既有人体的美,也有作品的美;既有瞬间的美,也有永恒的美。人体是自然界中最完美的形体。人体的外形构造,可以说集合了所有自然美之精华,其具有的诸如比例之美、对称之美、节奏之美、运动之美、阴柔阳刚之美等,几乎蕴含了所有关于美的法则。人体的每个线条、每种姿态,都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韵律,每一个角度都别有一番风味。人体的美激发艺术家的创作欲望,同时,人体艺术品又对人体的审美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以人体为主导线贯穿全文,从人体的角度来解读艺术家。
古今中外,艺术家不胜枚举。既然我们处于21世纪,就以活跃在本世纪的艺术家为例,向京、MarinaAbramovic、ArnoRafaelMinkkinen这三位艺术家都是走在当代艺术前端的大人物,以其鲜明的艺术风格成为各自领域的佼佼者。
向京,1968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是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以人体雕塑为创作主线。“通过身体说话”一直是向京的个人标签之一。她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关于女性题材的个性化表达,而且塑造的人物形象通常是略显孤独和另类的,通常处于某种特别的情境之中。向京以其细腻敏感的女性视角塑造出众多直指人心的当代女性形象来揭示她们的内心世界,从自身的角度去解说当代社会和人性的问题,以比较纯粹、本真的状态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2005年之前,向京塑造的大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个人。以创作青春少女题材的作品在艺术界崭露头角。而2005年开始,向京的作品向我们展露的是一系列独白式的身体。它们不是任何人的肖像,也不是任何现实里的情景与时刻,它们只是一具具无身份的自我演出的躯体,同时也是“作为自我的身体”。比如一些重要的个人作品如“处女系列”、《一百个人演奏你?还是一个人?》《你的身体》等等通过艺术家的三个不同创作阶段“处女系列”“身体系列”以及“全裸系列”,反射出艺术家在女性本体之外探讨超越“性别”,并且用身体作为一个命题去说明某个群体和世界的关系。比如在《你的身体》这件作品中,展现的是一个巨大的女性裸体形象。她光着头,茫然失神地瘫坐在普通的椅子上,经艺术家打造出如蜡般苍白的病态肌肤以及栩栩如生的伤疤,将近3米的高度矗立在观众面前,无形中投射出一种压抑的力量,天真无邪且又孤助无援的神情给观众带来无力、卑微和空虚的深思。很多艺术家做艺术关注社会,而向京称自己创作是“解决自己的思想问题”。在她不愿意接受自己的身体的同时,她又不断地通过创作证明活着的价值。向京将很多自我生命的体验和内心的感受融入作品之中,从中讲述很多成长的痛苦和忧虑。作品中的这些女孩就好像是她对自己生命存在的反复确认。
MarinaAbramovic(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行为艺术之母”,1946年出生于南斯拉夫,毕业于贝尔格莱德美术学院。玛丽娜从70年代开始就利用自己的身体创作了。她利用自己的身体表达了她的过去和现在,冲破了身体的公共领域和个体领域的界限,同时也冲破了人的身体生理和精神潜在的界限。她创作了很多惊心动魄的作品,如《潜能》《托马斯之吻》《海景房》《节奏Rhythm》系列等,尤其是上世纪70年代的节奏系列,这系列是让她扬名世界的作品,其中1974年的《节奏0》是最著名的一次行为艺术表演。她首次尝试现场互动。观众可任选包括枪、菜刀、鞭子等72种危险道具,对她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玛丽娜都不作任何反击。直到有人用上了膛的手枪顶住了她的头部,她的泪水夺眶而出。她说:“这次经历让我发现,一旦你把决定权交给观众,离丧命也不远了。”还有1975年的《托马斯之唇》被很多人视为玛丽娜艺术生涯中的一件标志性作品,在这件作品中,她将刀割、鞭笞、冰冻等自残手段一并运用,现场效果震人心魄,她将刀割、鞭笞、冰冻等自残手段一并运用。充分体现了她不断地挑战身体的极限和寻求身心极限状态下的自我解放。
ArnoRafaelMinkkinen(阿诺·拉斐尔·闵奇恩),1945年出生于芬兰的首府赫尔辛基,是一位著名的摄影师、作家、教育家。他从1971年开始足迹遍及欧洲、美国、日本、中国等国家。他的作品不是一般的黑白自然景观作品,仔细观察会发现远看很普通的自然景观中竟有人体的出现。这是艺术家阿诺巧妙地将自己或模特的身体融入自然景观中,运用单一曝光的方法,在没有刻意的调校相机或没有在暗房里对照片进行修改的情况下,却表现出一种不可思议的怪诞、迷幻之美。至今,他已发表了五部摄影专题:《冻伤》《水印》《身躯之地》《萨迦:阿诺·拉菲尔·闵奇恩之旅》《作业:芬兰影像》。从二十多岁到如今的六十多岁,他所创作的作品始终如一,相同的手法,相同的躯体,相同的自然,但是时间却仿佛在阿诺的面前停止了。阿诺以他的肢体作为时空的叙事主导线,长期探索孤独人类灵魂心理的旅程以及关于对文明和自然景观的信奉。
综合以上三位艺术家的特征,本人得出三个结论:第一: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建立在累积的生活经验和审美观上;第二:艺术家独特的艺术语言建立在艺术家本身的天赋和艺术表现技巧上;第三:艺术家精神的绵延建立在具有较高思想修养和良好的艺术素养上。
第一,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建立在累积的生活经验和审美观上。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窗口,是人类积累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艺术而言,观察力是艺术思维的触觉,是一个艺术家具备的第一个特质。法国名作家福楼拜就非常重视艺术家的观察力,他曾指出真正的艺术家就必须首先是一个观察者。世界是奥妙无穷、千变万化的,艺术家能否在生活中捕捉到常人易于忽略的细节和内涵,关键在于是否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而一个艺术家的观察力与他的生活经验和审美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比如向京塑造的女人体,从表象上说基本上是不美的,但是她认为她做的东西非常美,只不过是没有按照通常艺术价值观的美去要求她们。她特别着迷于做那些小伤疤、赘肉、还有毛细血管等,看她雕塑里的细节就像是读一个完整的故事,里面有很多内容。正因为如此独特的审美视角,才令她的雕塑与众不同。又比如玛丽娜,她认为很多重大的事件都来自于痛苦,幸福快乐产生不了什么伟大的事件。痛苦是一种学习的工具,从痛苦中,你可以超越、改变你的思考方式并达到新颖、清新的意识状态。之所以她从痛苦的视角来理解世界,这与她的成长背景息息相关。在玛丽娜的成长中,其母亲的军事化管理方式使得她与母亲的关系持续僵化,甚至在她成名之后的表演时间也要按照母亲的军人化管理要求去安排。在强权的母亲的管理下,她倍感压抑,摆脱母亲的精神控制、释放自我成为她走向行为艺术生涯的潜在动力。因此,她通过给自己的身体制造痛苦和险境就是为了进行有关身心极限的思考。
第二,艺术家独特的艺术语言建立在艺术家本身的天赋和艺术表现技巧上。艺术语言是艺术作品形式的基本构成要素。艺术作品的特定内容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艺术语言才能表现出来,成为可供人们欣赏的对象。向京用雕塑的方式,玛丽娜用行为表演的方式,阿诺用摄影的方式,这些方式都是他们在艺术道路上的行走方式,各具特色。一个艺术家成熟与否,主要不在于作品的数量,而是其鲜明独特的艺术语言,通常我们在展览中看见一件作品就会认定这是哪位艺术家的作品,这就是艺术家的成功之处。而决定艺术家的艺术语言,则取决于他们的艺术天赋和表现技巧。比如向京2005年之前塑造的女孩都是充满着青春期诸多困惑和问题,这个题材并不新鲜,但她所塑造的那些女孩与我们习见的表现青春题材的女孩不一样。她致力于情境的营造、雕塑的现场感以及心理空间的建构,大部分作品都是女孩相当私密的情境,但向京并不是简单的情景再现,而是运用略带夸张变形的写实手法来塑造她们,以浓郁的色彩来强化她们,使得人物处于主观与客观的交错之间。她的写实略加夸张的雕塑天赋和主客观意识融合的表现方式造就了她的艺术语言。又比如阿诺用自己的身体作为摄影的主体,自拍不免会有难度,但他凭借这么多年来对镜头特性和视角的熟悉和把握,完成了一张张满意的作品。而且在拍摄过程中,他通常定时为9秒,在这短短的9秒内他不允许任何人对相机进行调整,通常最后形成的画面与他最初脑海中的构思基本一致,可见他这方面惊人的天赋和娴熟的表现技巧。
第三,艺术家精神的绵延建立在具有较高思想修养和良好的艺术素养上。一个艺术家能够得到其所处时代的认可,以及他的精神能够受到世世代代的景仰和学习,那么这位艺术家通常被认为是伟大的。对所从事的艺术门类知识熟悉并掌握是艺术家必须具有的素质,他的精神能否在艺术史上延续取决于艺术家的思想修养。对人生的严肃态度、对人类命运的巨大责任是艺术家的主要道德品格。就像阿诺的作品一样,他将自己裸露的肢体代表全人类与大自然融合,一次次将自己置身于冰冷的雪地里、激流的中心或是悬崖的边缘上,以苦行僧般的态度在自然界和人体之间创造一种平等的符号。体现了一个艺术家引领大众去关注自然,重新审视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的精神。又比如玛丽娜,她通过残酷的方式对自己的身体发起生理和精神的挑战,来寻找人类肉体和精神的极限,而且她计划把她的遗产将一个荒废的大剧院修建成以她自己名字命名的研究院,致力于保护行为艺术,她希望能将行为艺术创作继续延续下去。
这些都是艺术家在创作道路上必须具备的素质,而这些素质一次次的在他们的作品中体现出来。在今天如此多元复杂的世界里,艺术家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带着他们对美的价值观和社会的责任感去提高公众的思想修养和生活的品味,这是理所应当的。艺术家对社会实践具有极大的反作用力。这种反作用力主要是通过艺术家所创作的艺术品来实现。它既可以给人以心灵的安慰,也可以给人以精神的鼓舞;既可以给人以虚静恬淡,也可以提高一个时代的趣味,;既可以使一个民族的精神稳固和加强,又可以对一定的社会起“润滑”作用。如果说,科学家给自然以秩序,伦理学家给社会以秩序;那么,优秀的艺术家则给精神以秩序,在一个想象的空间里,给整个宇宙以最后的自由与和谐。
王满,1988,硕士,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系。从事新媒体艺术研究与创作、雕塑与公共艺术学习与实践。多次参加国内外美术馆、画廊展览,作品被多家机构和私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