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管理个案分析》研讨式教学方法的探索

2017-01-28 14:33徐小宁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50000
大众文艺 2017年5期
关键词:个案研讨教学模式

徐小宁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250000)

《设计管理个案分析》研讨式教学方法的探索

徐小宁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250000)

研讨式教学是设计管理专业教学的一种新的尝试。本文论述了研讨式教学在《设计管理个案分析》课程中的应用以及其效果。并对课程的每一个阶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旨在为研讨室教学在设计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得参考和经验。

研讨式教学;设计管理个案分析;自主能动性

在设计管理专业的教学中,针对学生普遍缺乏设计以及管理经验的实际情况,专门开设了《设计管理个案分析》课程,该课程通过个案分析,对不同公司设计管理策略和设计管理项目中存在的每个环节进行个案实践比较,发现其共性及特性,进而讨论公司设计经营管理战略的产生,借此增强学生对设计管理的认识和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因此,如何在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掌握设计管理基本知识,并解决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成为了该门课程重点解决的问题。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仍以教师为中心传递信息,导致学生上课比较被动,忽视了对该类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从而造成了学生应用能力比较欠缺。这种上课方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程比较沉闷。学生常机械性的记笔记,没有创造性和研究性,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实践能力比较差难。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主动研究和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学习习惯,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设计管理个案分析》需要积极推进研讨式教学方法,以解决目前所遇到的教学瓶颈。

研讨式的教学方法由德国大学最早提出并实践,现在已经成为国内外很多高校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研讨式教学方法是“通过认识过程去掌握认知结构,即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具有独立研讨问题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负载能力,从‘学中做’走向‘做中学’”。1这种教学方法以解决问题为首要目的,由师生共同针对问题选择案例,并进行讨论研究,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研讨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引导为主,以现有的设计管理案例为载体,师生共同提出有探索价值的问题,并一起讨论。在课上学生需要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参与讨论并引导学生去发现并解决问题。摒弃原来单一的传递信息式的教学方式,转而将课堂转变为分享、讨论及互评的授课方式,引导学生利用寻找案例和小组研讨达成互相学习的目的,通过小组汇报、同学之间互相提问和点评等环节,熟练掌握设计管理相关知识。

一、研讨式教学的原则

研讨式教学不仅仅是教学手段、更值得一提的是,该方法汲取了传统教学理念的精髓,并向向现代教学理念转变,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培育原则

传统教学模式一般强调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教学过程中主要为教师主讲,学生倾听的被动而又机械的模式。这种传统的模式有其一定的优势,教师通过灌输大量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较多的知识。但从学生接受的角度看,该模式单方面注重教师的授课内容,而忽视学生的接受程度。它单方面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发挥而忽视学生了学生的感受,这种模式不利于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研讨式教学真正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研讨式教学中教师主导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则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该教学模式中,教师以学生的需求为根本,利用互动的教学形式,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以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培养创新能力。

(二)以师生互动为基础的原则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往往不对等,教师负责命令的发布,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在这种不对等的地位中,学生往往比较被动,逐渐失去学习主动性。研讨式教学的基础是以师生之间平等对话,教师与学生以平等对话的方式一起探讨问题,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从互动中获得灵感,寻找到新的研究方向。而学生则可以主动形成强烈的知识探索欲望,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的原则

传统教学模式只关注教师灌输给学生的知识,而不太关心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就教学内容而言,传统教学模式无视学生的兴趣,只传授知识而忽略思维的培养,该模式无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无法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而研讨式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提倡教会学生自主探索,它不仅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讨式教学将原本枯燥的知识传递过程,转变为一种主动的探索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研讨式教学在《设计管理案例分析》课程中的应用

(一)研讨式教学在《设计管理个案分析》课程中应用的具体内容

《设计管理个案分析》课程在设计类院校设计管理专业开设的课时量一般为48课时,因此,研讨式教学所占课时一般为40%-50%,即用20-24课时进行研讨式教学。该门课程结合教学目标以及重点设计了8次(每次3课时)共24课时的研讨式教学环节,课程内容分为以下八个方面:设计价值、设计组织、设计营销、设计合伙人、设计体验、服务设计、设计伦理和品牌设计。

(二)《设计管理个案分析》课程的实施过程

1.制订计划。为了保证教学活动有序的开展,上课之前需要制订教学计划,同时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学生的情况、国内外设计管理领域的研究成果有整体的认识。教学计划的内容应包括主题、研讨的形式、参考书目、课时分配等。

2.讲解演示。教师在第一次上课要为同学做好讲解。首先,教师要介绍《设计管理个案分析》课程的目标、内容和要求。其次,公布教学计划,要求学生们自己组成研讨小组(5-6人一组)并布置研讨内容。最后,教师讲解小组研究、讨论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尤其是资料的查阅和收集以及研究报告的撰写等内容。

3.收集资料。学生在这一环节可以根据教学计划自主安排。学生根据课程的阶段目标通过各种媒介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并撰写分析报告。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和分析学术论文的书写格式、研究方法等内容,提高他们了解学术前沿、把握学术热点的能力。

4.分组研讨。每个小组内部根据每个成员的研究结果发表观点,同学之间进行互评。小组研讨结束后,推荐一名同学将研究过程和成果,在全班进行交流并制作PPT。教师以及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进行评价。发言结束后,教师根据各组发言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此次研讨中的优缺点,并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三)研讨式教学在《设计管理个案分析》课程中的效果

研讨式教学在《设计管理个案分析》教学中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每一个学习小组课外参与研讨的程度比较高,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2.在小组内部的研讨,通常由小组成员轮流组织,培养了小组的团队合作精神及组织协调能力。

3.每一组的汇报人,在分享研讨结果时准备充分、PPT制作专业、发言逻辑思维清晰、重点出,增强了学生主体的参与性和自主性。

4.课堂互评尖锐而又友好,学生们可以站在学术的高度有理有据地进行点评,增强了教学的参与性和趣味性。

5.每一学习小组提交的阶段性的案例分析报告,提升了学生分析及解决设计管理相关问题的能力。

三、结论

《设计管理个案分析》课程的研讨式教学分八个方面的内容,为了确保教学的效果,教师有效地设计教学方案、精心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因此在该门课程中,将研讨主题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性主题、具有分析和启发性质的主题和体现学术前沿的研究性问题。每个层次的主题设置对学生的能力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知识性问题的设置,主要是锻炼学生的文献收集和表达能力,这是最基本的能力要求。对于启发性主题的设置,主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于研究性主题,主要培养学生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这个层次对于低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为保证研讨式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必须在课前制订计划的阶段,对教授学生的学情有一定得了解,以便有针对性地选择研讨主题,以提高课程质量。

注释:

1.苗东利,雷佑安.研讨式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教育,2013(01):131-132.

[1]赵华,袁瑾,田芙蓉.课程研讨式案例教学应用研究[J].财务分析2013(28).

[2]黄世虎.研讨式教学的基本理念与实践模式[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29).

[3]成卫,张小川.“信息系统案例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20).

[4]刘伟.研讨式教学模式建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8(10).

[5]李朝霞.讲授式、研讨式教学模式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以中国近代史课程教学为例[J].学园:教育科研,2013(01).

[6]曾明星,蔡国民,覃遵跃,王晓波,陈生萍,黄云.基于翻转课堂的研讨式教学模式及实施路径[J].高等农业教育,2015(01).

徐小宁,女,1981年,11月出生,硕士。现任职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设计管理教研室副主任,美国DMI设计管理协会成员。研究领域:设计管理、服务设计、品牌战略。

猜你喜欢
个案研讨教学模式
个案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水运发展与专业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别样风景的多元化绽放——我国当代女性写作的个案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