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奇葩说4》看综艺I P的疲态与困局

2017-01-28 10:43李丽薇傅居正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100875
大众文艺 2017年19期
关键词:赛制奇葩综艺

李丽薇 傅居正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100875)

从《奇葩说4》看综艺I P的疲态与困局

李丽薇 傅居正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100875)

互联网时代,内容为王是生存之道,然而内容产品像其他商业产品一样是有生命周期的。网络综艺节目《奇葩说》作为米未传媒精心打造的内容IP,已经播出了整整四季,尽管制作团队做出了一些调整和改变,但刚刚落幕的《奇葩说4》仍然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节目老化的疲态。本文试从《奇葩说4》收视下滑的原因出发,分析内容IP发展的困局,并对《奇葩说5》以及其它内容IP做出期待。

网络综艺;内容IP;节目老化

2014年《奇葩说》在爱奇艺平台播出,这档以辩论为特色的网络综艺节目,一经播出便聚集了超高人气,并凭借优秀的口碑和劲爆的话题,成为叩开网综时代大门的抗鼎之作。随后按照一年一季的节奏,《奇葩说》在2017年迎来了第四季。遗憾的是,第四季节目无论从点击量还是口碑来看,都说明《奇葩说》正在经历一个下滑期:最后两期收官之战,纵使有人气偶像李宇春助阵,也只有1815.7万和1976.1万的播放量(截止到6月25日),这与开局第一期节目6187.1万的播放次数形成鲜明落差。而在文艺青年活跃的豆瓣网上,第四季《奇葩说》的评分只有7.7分,远远落后于第一季的9.1分。收视萎缩、口碑下滑,既有自身的原因,也不能忽略大环境的影响。

一、辩论人才紧缺

《奇葩说》的造星能力有目共睹,四年时间,观众们对每一位老奇葩的特色都了如指掌,比如金句女王马薇薇、鸡汤王陈铭、丧文化代表邱晨等等。但四季节目都是同一个辩论团队,很容易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而后继人才又非常短缺,这就造成了内容上严重的“供血不足”。 第二季、第三季均有18位奇葩加入,第四季《奇葩说》的先导片《奇葩大会》却只选出了11名奇葩,加上通过遗珠赛复活的1名选手,总共诞生了12名新奇葩,从数量上来看就令人堪忧。另外,从现场表现来看,新奇葩们在辩才上无法与老奇葩们抗衡,只有臧鸿飞和傅首尔2人进入半决赛,最终也被淘汰出局。显然,新奇葩们不具备超越老奇葩的硬实力,毕竟老奇葩集结了辩论圈的专业选手,马薇薇、胡渐彪、颜如晶等人都是身经百战的专业人士,即使不是专业辩论选手,一部分老奇葩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磨练之后,也渐渐向专业级别靠拢,比如肖骁的进步就很明显,他最终赢得了第四季的奇葩之王。从综艺效果上来考量,新奇葩的表现也是差强人意,除了傅首尔、臧鸿飞和马剑越给节目带来一些新鲜感以外,其他人整体气势羸弱,几乎没有辨识度。

可以说,人才短缺是《奇葩说》的“阿喀琉斯之踵”,找到兼具辩论才情和娱乐精神的选手,源源不断输入新鲜有趣的内容,将是节目组面临的一个持续性的挑战。《奇葩说》主持人、米未传媒创始人CEO马东认为,“内容领域就像一座金字塔,头部内容只占 5%,前20%的叫优质内容,而剩下的就是普通内容,只有少数头部内容能拿到最高的价值”。《奇葩说》坚持做的就是头部内容,即用超前的价值主张或者专业的细分内容,来引领观众追逐节目,并不是一味地投其所好。显然,仅仅依靠老奇葩,并不能完成头部内容的建设,要想有趣,又“不止有趣”,1需要更多新人的加入。

二、节目形态固化

《奇葩说》将辩论与综艺进行混搭,开创了综艺节目的新模式,使其成为影响力巨大的原创IP。但是,对于辩论的叙事流程,观众已经非常熟悉。虽然每一季节目在比赛规则上都有调整,但整体来看大同小异。节目所贯彻的叙事策略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一直是以辩论逻辑为主,即针对一个话题,形成正反双方,由导师助阵,角逐奇葩之王,所有的综艺娱乐效果则在辩论过程中产生。

考察第四季的《奇葩说》,会发现节目本身的确在谋求创新和改变。为了丰富内容,马东邀请何炅担当主持人,自己则与蔡康永、罗振宇、张泉灵组成新的导师团队,加入辩论环节。这的确拓展了节目的思辨空间,增强了可看性。罗振宇擅长逻辑思维,张泉灵善于用事实说话,两位新导师的加盟都为节目增色不少。但是,从节目的构成来看,导师的部分属于锦上添花,《奇葩说》最大的舞台毕竟是留给各路奇葩们的。所以,导师阵容的变化,对于节目的贡献见于细微之处,并不能从根本上实现节目在形式上的突破。

在观众都了解流程的情况下,赛制的巧妙设置便成为节目成功的一个关键,但遗憾的是,第四季的《奇葩说》在赛制设计上毫无新意。一个表现是,赛制的安排显得过于随意。在之前的几季节目当中,还有新老奇葩大逃杀、新老奇葩大混战、导师带队开展对抗赛这样的环节,而在第四季当中,则彻底放弃了双方对垒的战队制,通过计算选手获得的星星数量,来角逐前八位选手,这样的设置在客观上降低了比赛的激烈程度,几乎把比赛变成了表演。另一个表现是,赛制不公引发争议,黄执中淘汰表现出色的董婧,公然挑战游戏规则,招致网友不满。半决赛由于赛制不合理,直接淘汰了表现精彩的姜思达,尤其遭到网友诟病,并最终引发了马薇薇手撕姜思达事件,破坏了《奇葩说》IP的整个品牌形象。

三、话语空间萎缩

与之前的节目相比,第四季《奇葩说》在话题设置上要保守许多,它聚焦的主要是具有强烈现实主义色彩的社会性议题,比如:奋斗城市污染严重,离开吗?外卖小哥惹毛我,投诉吗?和老板打电动该放水吗?父母提出住养老院,同意吗?剩男剩女该差不多得了吗?……这些都是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普遍面临的思想困局,有极强的代入感。其中“给走头有路的人捐款蠢不蠢?”这样的话题更是直接来源于在社会上引起广泛争议的“罗尔事件”。可以说,第四季的内容在贴近性上下足了功夫。

制作团队有意在话题上改变方向,导演牟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之前更多的是偏于个人,偏于‘我’;但这次往前走了一步,是偏近于‘关系’。” 但是从结果来看,观众们似乎并不接受《奇葩说》想要变成一个温和或者温暖的节目。话题的转向或许意味着节目的成长,但同时也意味着表达空间的缩水,“它不再挑战观众的价值观,而是像一针针安慰剂,先戳中观众的‘痛点’,再进行抚慰,找寻的都是时代情绪的出口”。2在先前的节目中,《奇葩说》一向以多元的价值观、犀利的表达著称,以第二季内容为例,话题中还包含“你会接受开放式婚姻吗?”这种先锋性话题。(其中“该不该向父母出柜”和“好朋友该不该约”两期内容因尺度过大被下架。)随着节目影响力的扩大,话题趋向温和,显然是更为安全的策略性调整。今年6月1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创作播出管理的通知》,对网络视听节目的创作播出提出进一步要求,强调“网络视听节目要坚持与广播电视节目同一标准、同一尺度”,可以想见,未来在话题上,《奇葩说》不会有太大的突破性动作。

四、网综竞争白热化

自《奇葩说》2014年面世以来,网络综艺节目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各大视频网站频频发力, 2016年被指认为网综元年,诞生了《火星情报局》、《偶滴个神啊》、《放开我北鼻》等一大批热门节目,《2016 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2016 年全国各大视频平台推出的网综多达 618 档。在经历了最初的混战之后,网综从粗制滥造迈向了精良制作的大时代。2017年则被称作超级网综年,网综的细分和垂直化倾向愈加明显,仅以《奇葩说》的播出平台爱奇艺为例。从这个夏天开始,爱奇艺将接连推出“明星向网综”系列,锁定高人气综艺明星,为其量身打造新节目,包括蔡康永的《男子甜点俱乐部》、何炅的《好奇的盒子》。另有一大批成功的自制节目继续跟进,比如《了不起的孩子》第二季、《大学生来了》第二季、《爱上超模》第四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6月24日上线的音乐类节目《中国有嘻哈》集结了业界王牌制作人、投资2个亿,刷新了网综行业的新标准。这一切都将构成《奇葩说》第五季面临的网综大环境:节目类型丰富、投资趋向大片模式、市场竞争激烈。

一场网络综艺的大洗牌运动似乎就要上演了。《奇葩说》的辩论特色保证了其市场稀缺性,针对年轻群体的话题设计频频触发共鸣,它仍然是一个优秀的内容IP。总的来说,第四季《奇葩说》的表现不如之前那么抢眼,但与市场上其他综艺节目相比,还是显示出了一定的竞争力,高达4亿元的广告收入就充分证明了其市场价值。对于一个进入成熟期的节目来说,如何养护IP,延展生命周期,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一大难题。如果说养成一个优秀综艺IP需要非凡的创新力,那么在后期的养护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多改革的魄力。外部急剧变化的内容消费市场,正在不断推动内容产品的升级换代,《奇葩说》第五季能否突破瓶颈,引爆新一轮的网综流行潮,值得期待。

注释:

1.“不止有趣”是米未传媒的宣传语。

2.韩思琪,《〈奇葩说〉的中年危机:从包容到绑架》,北京青年报,2017年6月20日,B1版。

猜你喜欢
赛制奇葩综艺
饭圈乱象:历年竞技类综艺节目的赛制分析与思考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综艺的出路
以《这就是灌篮》探析体育综艺发展趋势
北京少儿散打比赛采用评分赛制刍议
奇葩少年欢乐多
韩国女性综艺人立足难
国产综艺“短命”,得治
《奇葩说》奇葩乐趣多
奇葩百分百
赢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