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梦琪 (南京林业大学 210037)
艺术社会学视角下宋代文人画产生的必然性
郏梦琪 (南京林业大学 210037)
本文从社会学视角入手,分析宋代文人画兴起之时的宋代的时代背景,包括政治政策,经济技术条件、文化思想氛围、文人画创作主体文士阶层以及同一时代的院体画派,探求这些种种因素与文人画产生之间的必然联系。这些社会因素都可以直接或间接的论证文人画产生的必然性。
艺术社会学;宋代文人画;必然性
宋朝建国之初便创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经历五次改革宋朝的重要决策机构最终形成了一宰辅制度。同时,宋太祖赵匡胤吸取前朝兴衰教训实行修文偃武的政策,将政权、军权以及财政大权最大程度上集中到朝廷,重用文官轻用武官,这种政策为文士集团的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作为历史上唯一一个不抑商的朝代,宋代的经济高度繁荣,农业、商业、手工业的发展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商业的发展使得一部分艺术品变成商品开始在市面上流通,这意味这绘画也可以成为谋生的手段,从事这种绘画的人是绘画力量的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与此同时,北宋时期的造纸技术也有了重大的改进,纸张韧性增强,薄厚均匀耐久性提高。不仅造纸技术,北宋的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开启了印刷术的新时代,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印刷的效率,名著、小说、诗文等开始大量流通,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宋代儒学复兴,使得宋代的文人士大夫们都怀有一种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相比于理学,宋代的文士也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的思想是出世的,讲求无为而治,超然物外的洒脱与自然之态,文人士大夫在政治生涯受挫之时所表现的隐世、寄情山水游乐的心态不谋而合。佛教的禅宗思想是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哲学佛教思想,禅宗“自由论”和对“心”的探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文人画画家们的创作热情。宋代这种儒释道三流合一的文化思潮对绘画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文士阶层是即文人士大夫阶层,又称“士”阶层,顾名思义,是介于平民与统治者之间的一个特殊的知识分子阶层。宋代士大夫参与治国的状况,打破了东汉以来世家大族对政治上的垄断,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士大夫与天子同治天下的局面。宋代文人画的兴起与文人士大夫这个阶层有着紧密不可分割的关系,研究文人画兴起的必然性就必须要深入探讨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精神世界、探讨他们在不同处境下的心态历程等。
崇文抑武的政治政策使得宋朝的文人士大夫较之前朝的文士们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政治话语权。统治阶级对待文人的礼遇、提供的入仕机会和开放的科举政策,激励文人发奋读书和入仕为官。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官员文化素质较高,他们之中很少有不会作诗,不能谈论哲学的,这样宋代的文人和官僚政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文人们往往被党政连累,政治抱负难以施展,只能醉心于黄老之学,追求自身的心灵解脱。由此可见宋代文人士大夫在入仕之时坚持儒家的传统道义,而在仕途受迫之时,吸收道家与禅宗的超然心态,追求宁静的精神归宿。形成了“入世而超世,超世而入世”的处世态度。
以上所提到的宋代文人士大夫特殊的文化心态历程使得宋代的休闲文化兴起。一些不得志宋代的文士们远离京都,追求闲云野鹤般的自然生活。他们或游山玩水亲近自然,或构造庭院,游文戏墨。这种看似只关风月的惬意生活之中包含着他们对政治得失判断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与感悟。宋代士人的休闲文化生活包含着他们对生命的感悟探索与日常生活中的审美追求。文人画迎合了他们这种审美心态,抒发他们心中所想借以聊慰生活。
宋代文士阶层的壮大为文人画的兴起提供了大量的绘画人才,文士阶层的价值观念和自身的文化修养启发了文人画的产生。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心态历程的转变正是宋代绘画的绘画观念由描绘外部对转变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的佐证,这代表了院体画发展到极致求变求创新的一必然性。
公元965年,太祖建立宋朝,开国初期沿承五代旧制设立翰林图画院,收集五代名人之作,网罗各地绘画的能人异士。画院体制由北宋建立之初发展了百余年,至徽宗宣和画院之时各种制度趋于完善。院体画多以花鸟、山水为题材,讲求法度,重视神形具备,富丽堂皇,珍奇艳丽符合皇家审美。院体画的特征是形极度写实,院体画派画家在作画时会仔细观察对象的方方面面,熟记于心,然后将对象最有灵气的一面表现在画纸上。这个时期的山水画家有李成、范宽等,这些画家在表现山水的真实感上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是写实主义的巅峰。这种写实技法发展到极致时,由苏轼为代表的文士集团引导的文人画派兴起,旨在纠正绘画中苛求“形似”的时弊。
讲到院体画,就不得不提到宋徽宗。徽宗时期的翰林图画院又被成为宣和画院。“宣和体”代表着院体画风格的完备与成熟,它与前代的院体画不同,具有了“诗”意境和文人的思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徽宗对文人画的产生也有这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如陈善的《扪虱新语》中关于徽宗创立的画学试题的记载:“闻旧时尝以试画士,众工竞于花卉上装点春色,皆不中选。唯一人于危亭缥缈,绿杨隐映之处,画以美人,凭栏而立,众工遂服,可谓善体诗人之意矣。”由此可见,准确理解诗意在表现于画中,这种表现不是直观的诗中有什么便画什么,是用较少的物象隐晦的表现诗中的韵味,这边是绘画的初步文学化。绘画的文学化不仅仅是文士推动的,院体画在徽宗的推动下所做的改变更是不可忽视的助力之一。
宋代绘画是我国古代绘画的鼎盛时期。宋代上接隋唐下启元明,是处于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开端,宋代文人画将绘画文学化则是我国古代绘画进入近代的标志。宋代文人画在中国绘画史中始终占有极高的地位,从艺术社会学的视角来看,宋代文人画之所以兴盛与当时的社会结构,程朱理学的复兴,道家自由论以及禅宗美学不无关系;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兴起以及院体画派的繁荣对宋代文人画的产生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宋代右文的国策为文人画产生创造了文化土壤,经济技术条件的发展为文人画的兴起提供了技术的支持,儒释道并流的文化思想催生出院体画与文人画两大不同流派,文士集团的文化心态点燃了文人画的创作热潮,院体画派与文人画派则像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影响渗透、各自发展。这些社会因素都可以直接或间接的论证文人画产生的必然性。
[1]杨莉萍.文人画与宋代的社会生活[J].历史教学问题,2015(6).
[2]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3]顾平.宋代文化思潮对两宋绘画艺术的影响[J].云南艺术学院报,2004(1).
[4]陈莎莎.文人士大夫阶层与文人画产生之关系初探[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5]金鹏.宋代文人画风格的生成及发展的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7.
郏梦琪(1992- ),女,江苏省徐州市,南京林业大学,学生,硕士,研究方向:室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