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陶瓷文字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性

2017-01-28 10:43青岛理工大学艺术学院266000
大众文艺 2017年19期
关键词:磁州窑陶器诗文

李 琳 (青岛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266000)

古代陶瓷文字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性

李 琳 (青岛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266000)

古代陶瓷文字的产生与发展在不同时期和地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书法艺术的注入为陶瓷装饰艺术添加了新的活力。本文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对陶瓷装饰内容及艺术形式进行简要概括,以文字装饰为主要内容,通过南北民窑的对比,论述古代陶瓷文字独特的艺术性,并为当代陶瓷装饰艺术创作提供新的思路。

陶瓷;文字;长沙窑;磁州窑

一、陶器的起源和背景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农业文明高度发达,我国祖先便在此基础上发展出陶器文化。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陶器是距今一万年以前(约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陶器,其发掘遗址位于江西万年仙人洞。这说明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便开始使用制陶术和陶器。但并不能就此推断陶器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至于详细的陶器起源,当前尚无定论。

约公元前8000年-前2000年,随着我国农业经济和定居生活的发展,促进了陶器这种新兴容器的产生。陶器是原始先民主要的日常生产和生活用具,其主要分布有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中上游彩陶文明,下游以工艺精致的白陶和黑陶著称,以印纹硬陶为代表的东南沿海地区和富有民族特色的陶器造型称奇的北方地区。

中国土地幅员辽阔,可能分布着更多的早期陶器遗存。约在商代中期出现了原始瓷;到东汉时,我国又烧造出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瓷器,这在陶瓷发展史上影响重大,成为以后历代瓷器发展之基石。

从古朴神秘的陶器到五彩缤纷的瓷器,陶瓷上的装饰图案也随着人类的装饰经验和审美体验的提高不断发展变化。陶器作为一项火与土的艺术,装饰题材丰富,有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人物纹等,其构成较多运用连续重复性纹样;而陶瓷文字的起源同样历史悠久,在汉字产生以前,我国有过结绳记事的阶段,原始陶器上描绘或刻画的某些图形符号,似可视为文字的滥觞。

原始陶器整体的艺术风格是粗犷的、淳厚的、自然的、质朴的、单纯的、实用的,原始陶文不多,字体原始古拙,多具象形特征,是早期文字的鲜明表现。

二、陶瓷器物的图案装饰

秦汉的陶瓷艺术,在我国古代艺术史上有重要地位。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不少新品种,尤以陶明器(又称冥器)和建筑用陶最具特色。东汉时期发明了真正的瓷器,在中国艺术史乃至世界艺术史上都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秦汉时期的明器已进入兴盛时期,其显著标志,是陶俑、低温铅釉陶和彩绘陶的流行。1974年,在秦始皇陵东侧出土的7000余件陶制的兵马俑,采用模、塑结合方法,分工制作,身上多刻有工匠的姓名,如“咸阳午”等,字体有的是篆书,有的则近似草隶。秦代“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十二字吉语瓦当,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产物。汉代承袭秦代,汉代建筑业迅速发展,画像砖和瓦当成为两个最具特色的建筑装饰材料品种。画像砖分为空心砖和方砖两种,当砖嵌在墓室的壁上,砖面图案或浅浮雕或阴刻,多作为贵族阶层墓主人生活情景的记录。汉瓦当在形制上与秦瓦当相似,都是圆形;不同之处在于汉瓦当边廓比较宽厚且整体大过秦瓦当,瓦当的装饰题材包含画像、文字、文字兼画像三种。文字瓦当,常见的有单字、双字、四字、五字等,内容上分为宫殿类、官署类、祠墓类和吉祥语,字的排列组合,有上下式、左右式、内外式、旋转式等,尤以单字最能体现汉字的视觉感和表现力。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开始进入瓷器时代,且以青瓷为主,也有一定数量的黑瓷。这一时期的器物装饰,主要由纹饰和色彩构成,装饰色彩以瓷釉的本色为主。受佛教和佛教艺术的影响,一些与佛教有关的装饰题材如莲花纹、忍冬纹,以及佛像、飞天纹等逐渐兴盛起来。

隋代陶瓷生产承前启后,瓷器的大发展时期是在唐代,瓷器开始以其生产的窑址来命名,宏观上大体形成“南青北白”的生产格局,作为民间瓷窑的长沙窑,生存于越窑、邢窑等瓷窑的夹缝中,以彩绘书法为装饰是其创举之一。

宋代是文人的时代,文人心态表现在瓷器上则为崇尚釉色自身的美,反对矫揉造作的雕饰刻画。在主流审美思想之外,还有一些带图案装饰的宋瓷,主要有花卉纹、动物纹、山水纹、人物纹和几何纹,瓷文字装饰依然只在民间流行,颇能迎合中下层民众需求,极盛于市坊之间。

元代是景德镇青花瓷兴起的时代,青花图案继承了唐宋以来汉民族喜爱的传统题材。各种各样写实的植物纹、动物纹和人物故事纹,构图饱满,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此时期的汉人地位下降,陶瓷文字装饰也随之衰退,磁州窑民间书法仍是主体。

明代,汉文人大夫重新得势,由欣赏釉色之美转向彩绘,在釉下彩瓷的基础上又创造了釉上彩瓷,还有各种鲜艳的单色釉瓷,明代青花装饰题材更加丰富,吉祥图案开始广泛使用。“福”、“寿”之类的文字图案和阿拉伯文、梵文做装饰的图案也较流行。在明代彩瓷相互争奇斗艳的同时,宜兴紫砂陶器也开始盛行,不上釉,不彩绘,主要以紫砂壶陶土本色为美。

明朝晚期,文人气息甚为浓厚,但审美追求不再以单纯的釉色为美,而是以陶瓷作品上的书画表现为贵,因多仿自文人画作及名家诗词,诗书画印皆是可圈可点。清初承袭了晚明风格,文人画及陶瓷书法依然兴盛,并出现大量的御制诗文,书写制作俱精,为御用书法名家仿帝王字迹或帝王亲自所写。

三、陶瓷文字的表现形式分析

汉字作为记史的文化载体,传播思想的符号,是迄今为止唯一未被中断使用的特殊表意文字系统,因此,文字之于中国是其保持文化统一及政治稳定的强有力工具。潘鲁生《中国汉字图案》中论述:“汉字图案不同于一般的图案,其一是前者的设计构成要受到汉字本身结体的限制,美化只能在一定结构下施为;其二是它的艺术功能中往往包含着文字的意义。”

文字受表意及自身结体的约束,当文字附加于器物之上作为图案进行装饰,更加受器物器型的限制,与其说限制,不如说设计创造,汉字特有的模块化系统可以使工匠或书家充分发挥其心智才情对文字进行艺术化处理,使文字本体的线条点画、内容形式,情境法度与所饰主体物和谐共生、浑然一体,这在古代民间陶瓷器物上体现得尤其明显。

1.长沙窑陶瓷器物上的文字

长沙窑兴于唐代,是在岳州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青瓷产区,其窑址位于今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附近,是自南青(越窑)北白(邢窑)之后,以烧造出口瓷和日用瓷为主的第三大窑口。在南青北白的市场压力下,生存在夹缝中的长沙窑在大唐文化开放性、包容性的影响下,能够学习、借鉴外来文化,如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等,所生产的瓷器多符合海外文化需求;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盛时期,从长沙窑的诗文、题记、铭文的大量出现可以看出,唐代也是当时全世界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国家。

长沙窑是民间窑口,它服务的对象是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包括外销瓷,也是满足当地民间百姓的日常生活使用,这就注定它的诗、书、画艺术不是象牙塔的艺术,而是民间的大众艺术。长沙窑瓷器上的装饰以釉下彩和书写诗文题记为主,由此开创了在瓷器上用毛笔直接书写的装饰先河。诗文受唐诗新乐府运动——白诗的影响,文风多隽永、直白,能够深刻的反映社会各层面的问题,常见的体例是五言诗文,也有七言诗文。从近年出土的长沙窑陶瓷器物上看,其文字内容包含酒文化、茶文化、孝文化、灯文化等理念,还有一大批反映商品经济生活的诗文以及阿拉伯文等外文装饰,这与唐朝的饮酒之风、佛教文化以茶入禅、海上陶瓷之路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长沙窑诗文被称为“唐诗的弃儿”,主要是针对《全唐诗》未收入长沙窑诗文而言,长沙窑诗文既是唐诗的弃儿,也是唐诗中不可缺少的宠儿。作为日用瓷上的诗文,李效伟《长沙窑-大唐文化辉煌之焦点》中,把诗文题材分为商品经济类、作客诗、情感生活诗、求学科考诗、村夫野趣诗、官吏证论诗;其中,对器物上的阿拉伯文也做了图录展示。长沙窑产品上的文字装饰异彩纷呈,草、行、篆、隶、楷皆可见到,其中以行书数量最多(占百分之八十以上),除少量印文外,多数都在釉上或釉下直接书写。行书作品居多的原因可能与其易写易识,简单流便有关,行书也是唐朝习用的书体,恰与民窑性质相契合。长沙窑瓷器上的文字均是褐色、酱色、黑褐色和黑色,一般书于器物易见处,如壶的流下、盘心、枕面、盂罐的腹部,文字虽不如“正体”那样讲究和严谨,却有作为“俗体”的书法艺术性。长沙窑瓷器书法虽属于民间书法,但其或多或少受著名书法艺术家的影响,如同诗文受著名诗人影响一样,唐代是书法、诗文发展的顶峰时期,长沙窑瓷品上的书法风格,有二王父子(王羲之、王献之)之痕,又有唐代书法家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李邕等大书法家之迹。

长沙窑的发掘,是研究大唐文明的又一瑰宝,除了对了解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外,其瓷上诗文不仅补充了唐诗,其率性、随意的民间书法艺术对当代书法艺术的创作也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2.磁州窑为主的宋金元时期的陶瓷器物上的文字

磁州窑在今河北磁县,是宋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这个窑系的窑厂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以河南为多、为早。磁州窑所在的漳、滏河流域,在宋、金、元、明、清时均属磁州所辖,故称磁州窑。

经历年调查和发掘,已发现的磁州窑遗址主要分布在两个区域:一是以观台镇为中心,一是以彭城镇为中心。宋代磁州窑系诸窑仍然保持了唐代民窑特点,瓷器品系繁多,其釉下黑、褐彩器,明显的受唐代长沙窑的影响。磁州窑以其独特的装饰艺术独树一帜,其白地黑绘装饰手法借鉴了中国传统水墨画技法,画风粗犷、自由又不失灵动,内容极富北方民俗风情,得“民俗词典”或“民俗博物馆”之美誉。

磁州窑始于五代两宋,续于明清,辉煌时期则在金、元。虽然政权更替,但汉文化不仅没有被金元异族所灭,反而以其深厚的底蕴和强大的生命力同化着后者,诗文也因此得到继承和发展。元代阶级统治严酷,停止了科举考试,切断了知识分子进入仕途的路径,大量汉人知识分子流入民间或隐于山林,很有可能与磁州窑工匠合作,共同发展了磁州窑的“瓷诗文化”。

磁州窑早期器物上的文字用竹签类工具刻划“福”、“忍”、“福德”、“家国永安”等单字或吉祥语,宋末金初开始用毛笔在瓷上直接书写,器物以瓷枕居多,多书写在瓷枕枕面或侧面,内容有作坊标志、诗、词、曲、赋、俗语、警句、对联、民谣等。在陶瓷上直接用毛笔书写文字,属长沙窑首创,但长沙窑诗文主要是五言律诗(六言、七言较少),宋以后的磁州窑则在继承前者的基础上将器表诗文的数量、种类推向了新的境界。

磁州窑这种独特的带地黑绘装饰艺术,为中国瓷器装饰由釉色装饰向彩绘装饰的过渡,为青花、五彩、斗彩的出现和发展,准备了工艺和物质方面的条件。

四、结语

古代陶瓷文字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都表现出其独特的艺术性。随着书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陶瓷上最初的刻划文字,由占卜、记事等功能向书法艺术的装饰功能转变;增加了陶瓷艺术的装饰内容,丰富了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通过对陶瓷上诗文的辑录和整理,对了解中国的历史、民俗、文学艺术等方面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人们对精神的需求愈加强烈,为寻求一种本然的生活态度,不断呼吁手工艺的回归。陶瓷技艺、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两项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与其它器物、艺术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创造出符合现代审美、具有民族特色、能够象征民族精神的个性化陶瓷产品。

[1]郭远谓,李家和.《江西万年大源仙人洞穴遗址试掘》.《考古学报》,1963年第1期.

[2]翁晓云.《陶瓷书法》.《中国陶瓷》,2006.12第42卷第12期.

[3]高丰.《中国设计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12第120页.

[4]潘鲁生.《中国汉字图案》.万里书店•轻工业出版社,第24页.

[5]李效伟.《长沙窑-大唐文化辉煌之焦点》.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11第103页.

[6]傅举有.《唐代民间艺术的辉煌长沙窑书诗画陶瓷艺术》.中国学术期刊电子出版社,1994-2001.

[7]陈道义.《古代瓷器铭文书法装饰的形式构成及其审美特征》.北京:中国书画,2010.7.

[8]《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陶瓷全集》唐五代卷前言《隋唐五代时期的陶瓷——长沙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10.1.

[9]马忠理《磁州窑考古发掘及分期概述》,中国古陶瓷学会编《中国古陶瓷研究》(第十一辑),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第214页

[10]马忠理《磁州窑考古发掘及分期概述》,中国古陶瓷学会编《中国古陶瓷研究》(第十一辑),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第215页.

猜你喜欢
磁州窑陶器诗文
前史时期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的陶器制作技术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走遍万水千山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安际衡:让“磁州窑”技艺代代传承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
中国古代陶器:火与土的图腾
元代磁州窑的“梨花白”酒器
不完美的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