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悦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76800)
沧浪之水任清浊
——读《沧浪之水》有感
王悦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76800)
池大为的生活经历由“三步曲”组成:坚守信念是开端,在痛苦中彷徨,在挣扎中复活。读这部小说像是在回忆一段历史,又像是在直面现实。小说展现当代知识分子面对确实不可逃避的命运痛苦的思索,在不断挣扎后涅槃重生。
《沧浪之水》;知识分子;生存境遇
看完电视剧《岁月》虽有感慨,却总觉得缺少了些让人触动的细节,都说文字里有镜头够不着的地方,于是找到了电视剧的原著——小说《沧浪之水》来寻找缺失感产生的原因。读罢,原来缺少的是将人唤醒的气息。不少人认为《沧浪之水》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从坚定信念到自我死亡的“投降史”。我却看到了知识分子如何从“边缘人”、“局外人”的阵痛中涅槃为“介入者”“主导者”,他们利用职权“救物济世”的成长为新知识分子的“复活史”。“知识分子,特别是中国知识分子,他们内心是渴望着一种承担的机会的。承担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也是自我证实的需要,还是拓展自我生存空间的途径。在我看来,一个知识分子,他有权力的渴望,是正常的,有权力才有更多的承担,才有干点什么的机会”。1正如小说主人公所体验到的承担既是世界需要自己,更是自己需要。这部小说较多的笔墨写了池大为精神被损毁、被扭曲的过程,由以池大为被贬去中医研究会坐冷板凳到体味生存之苦,后成为池科长这段内心的挣扎与彷徨的独白触动人心。通过扣人心弦的细节描写,一步一步的让读者陪着池大为成长。但是深读作品,不难看出他的精神是健康的完整的,不是病态分裂的。池大为在遭受反复的思想斗争之下一系列行为看似怪谲荒谬但也有其合理性。小说的最后,读出了一个好人的生存的意义。
池大为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他有一个性情耿介喜仗义直言又医术高明乐善好施的父亲,深虽然深居山野还拥有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至”的情怀。从小被父亲带大的池大为,在耳闻口见之中,逐熏渐染了父亲那种中国知识分子的血性精神。这种“润物无声”给他日后的为人处世及行为举动带来了不可割舍的渊源。父亲在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在“苍天有眼,公正在时间的路口等待”中轰然倒地,池大为在北京中医学院本硕连读的八年中,对父亲的一生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他心中始终不忘放眼天下的激情,作为一个地道的理想主义青年,上书国务院、参与“3.20”,在他内心深处把那些将物质享受和占有当做对人生最高的目标的人称为“猪人”,在精神上与他们划出明确的界限并因此感到了心灵上的优越。纵使犯了游戏规则去坐“冷板凳”也是没任何抱怨更不把它看成一个打击,这时在池大为看来,惟有天下和千秋事大,其他事都是“臭虫屁”。“人应该追求意义,意义比生活更重要,不然怎么叫做人呢?”2他坚守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理想和原则。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房子、更好的幼儿园、生病找医院这些妻儿老小生活无边无际的烦恼事,他会一直做无忧自由的单身汉,他决不会扭曲自己,也不会妥协。一定继续坚守自己一贯的正直、清高。可现实就是现实,儿子的到来儿子的烫伤终于将它拽回现实。看到为儿子买奶粉,钱如流水般的花出,终于像睡醒了似得改变了对钱的感觉。认识到“世界上没有比钱更浅薄的东西了,可也没有比钱更深刻的东西了。”3
这时的池大为开始了痛苦中的彷徨,也开始在彷徨中苏醒。以给马厅长送礼为开端,这对之前的池大为来说是绝对不会发生的,他的抵抗一定是决绝而不可撼动的。他曾经舍弃许小曼,鄙夷丁小槐,在中医学会坐冷板凳数年不怨不恨,这一系列拒绝社会世俗的姿态,都只为证明那一份属于自己平民而又独立的高贵。可是这份高贵却不得不在儿子被烫伤后开始埋葬。他睁开眼走入现实,庆幸的是命运眷顾了他,马厅长孙女的高烧给了他翻身的机会,在尹玉娥的所谓推荐中把握住机会成功站队,终于等到到了出头之日。在晏老师家里“我四肢着地爬了几步,昂着头把牙齿龇了出来磕得直响,又把舌头伸出来垂着,在心里“汪汪”地叫了几声。听见厕所门响,又猛地跳起来,坐回沙发上。”。4把池大为思想的变化描写的惟妙惟肖,是的,这时的池大为变成了自己所厌恶的“猪人狗人”因为他终于看清了游戏规则,明白了“有马厅长在才有我池大为的活路,这种结盟是如此的坚固,又是如此的默契,圈子里就是这样,也只能这样”5或许这就是大家为池大为所代表的知识分子,自我死亡盖棺定论的理由。这时的池大为“用精神--理想的尺度来评价,他是一个失败者,但是从世俗—公里的角度看,他又是一个成功者,因此,可以说,他是一个失败的成功者。”6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池大为梦想成真,但中国文化人“济苍生”、“平天下”的理想愿望他没有忘记。如果拒绝孟晓敏的青春与痴情、街头女的肉体与美色、凌若云的故交和巨款,只是为了保住名利。那给拒绝建设荒唐的厅史陈列馆、资助三山坳村里几个孩子读中学、清理小金库、调查华源丰源几个县血吸虫发病率、解决郭振华问题,这些则足以看出他正直善良的本性。他改变退休干部的待遇等举措,则是一个知识分子开始“替天行道”了,纵然这中间夹杂了权术。正如最后龚正开调到了中医研究所后的内心独白“作为池大为我愿意跟他交个朋友,作为池厅长我得让他摔一跤”。7兰芝挡路,不得不除,“济苍生”之间有着太多的身不由己。池大为终于挣脱栉楛获得了精神重生。
从小科员到大厅长的成长之路,由坚守到投降最终走向复活。他的心路历程我认为不是“屈服”、“投降”而是强烈的“适生性”。改变的只是生存与生活的技巧。他那尚未泯灭的血性精神从始至终都是自救性的存在,未曾丢失。池大为灵魂挣扎的过程是中国知识分子在理想与现实尖锐冲突中内心矛盾与精神斗争的真实写照。池永昶珍藏的《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由孔夫子始,孟子、屈子、司马迁等他们身上都有拯救精神、“肩承社楼,肝胆昆仑”的忧患意识。是“社会良知”、“人类价值”的维护。圣人贤士的理想人格,价值观念并没有错。只是,在今天仍以古人立身行事的准则捆绑现在的工作与生活,多少有失明智。从古至今,知识分子的血性精神并没有让他们在政治上真正形成一个独立又有力的领导阶级,经济上的拮据,更是将他们推向成充满依附性的“猪人狗人”。这是致命的缺陷,世俗抓准它,抢占了“制高点”。不然就如古代的屈原、小说的晏老师、电视剧的罗清水一般彻底成为“局外人”,待到看清时,岁月已不再。更可以说他们的孑然离世更是百姓之哀。整个社会是一个大游戏圈,它遵循着不可名状的规则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游戏。知识分子想为民做点什么,不懂权术与规则、不屑馅媚与欺骗,就不能抢占到“制高点”也就不可能在圈子里得到机会。知识分子应做“池大为”,把自己从幻想中叫醒,将那份孤独的清高转化为理智的热情,凭借自己的“德与才”从“边缘人”、“局外人”,变为“主导者”“观察者”然后用手中的权利,踏踏实实为百姓谋福祉,那么整个知识分子群体就生机勃勃而又充满希望了。或许电视剧里的“池大为”,最后在罗清水的坟前的反思,才是对小说引楚辞《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杝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真正的理解。知识分子为官,要做个好官,就用这个标准吧“知识分子,你呀,只能一直往前走,就像这个卒子,过了河就没有回头路。只有一直拱下去,你才有赢得机会。但不要忘记,千万不要浪费了手中的权利,尽可能的为大家办点事实。”同时也愿知识分子,成为池大为后还能牢记“池大为”的感悟——不管你能站在人生和社会的何种位置上,一个人的良知,他的正直和善良,即是他人生的底线,也是他生存的全部价值。
注释:
1.阎真.为当代知识分子写心[N].文艺报,2001-12-11(002).
2.阎真.沧浪之水[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3):9.
3.阎真.沧浪之水[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24):125.
4.阎真.沧浪之水[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57):304.
5.阎真.沧浪之水[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58):310.
6.曾白云. 坚守与放弃之间——论《沧浪之水》中知识分子的人格理想[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3(03):5-7.
7.阎真.沧浪之水[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93):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