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淑君 (益阳广播电视大学 413000)
市场经济下知识分子的妥协与坚守
——论《沧浪之水》与《活着之上》
晏淑君 (益阳广播电视大学 413000)
阎真是一位严肃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以现实主义的严谨、洞察世事的锐利,在大量真实而冷酷的生活细节中,贯穿的是传统知识分子的价值观与现实的功利化价值观的尖锐冲突,书写了当代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与精神危机,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终极意义的思索。《沧浪之水》与《活着之上》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市场经济;功利主义;妥协;坚守
阎真是一位典型的知识分子作家,兼具大学教授和作家的双重身份。大学教师的身份,使得他对知识分子特别是高校知识分子的生活经历十分熟悉。作家的身份,又使得他对于知识分子的精神层面有着深刻的剖析。他以现实主义的严谨、洞察世事的锐利,在大量真实而冷酷的生活细节中,贯穿的是传统知识分子的价值观与现实的功利化价值观的尖锐冲突,书写了当代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与精神危机,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终极意义的思索。《沧浪之水》与《活着之上》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两部小说既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也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同时也寄予了作者对现实人生的焦虑与反思。
两部小说的主人公池大为和聂致远,虽然生活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社会日益世俗化和功利化的时代环境中,但从精神气质来说,都是深受儒家传统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他们具有相同的精神追求。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的道德精神特别是曹雪芹的清高人格不仅对作者阎真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且也成为了池大为和聂致远所向往和追求的精神标杆。儒家传统的礼义廉耻,忧国忧民和视名利富贵如浮云的精神深入他们的骨髓,外化为他们的清高孤傲、正直坦荡、不慕名利的性格,并且,在生活中,他们也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所以,我们才能够理解池大为和聂致远所做的种种在世俗社会认为不合常理的事情了。如在选择配偶上,池大为放弃条件优越的许小曼、屈文琴而选择普通护士董柳;在大会上对领导的不当做法提意见,对阿谀奉承的丁小槐之流的鄙视等等。聂致远不愿昧着良心去为一个企业家将“满洲制铁”处理成“跟日本人斗”的虚假历史;在评副教授、教授职称时,即便被同事造谣中伤,也不愿同室操戈,更不愿奔走送礼谄媚评委;在人事编制上,敢于为兢兢业业工作的普通员工李灿云仗义执言。
然而,市场经济的法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市场经济强注重的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它的基本动力是功利主义,由此带来了社会价值观的转变,对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也是一种巨大的冲击。旧道德面临着新挑战,传统的社会道德强调的是君子与小人之辨,知行合一;而市场经济只注重强者与弱者的分别,胜负之分。如果要争取更好的物质生活,就要抛弃一些传统道德的约束以顺应新时代的潮流。在真实而冷酷的社会现实面前,是选择生存还是良知,选择妥协还是坚守,对于具有儒家传统道德精神的池大为和聂致远来说,都需要经历心灵的阵痛和痉挛。小说对于他们的心理历程描写得十分细致入微,有血有肉,能够引发共鸣。
《沧浪之水》中,池大为本来是一个很重脸面和尊严的人,但是现实却一再告诉他,越是重脸面就越是没有脸面,越是坚持自尊就越没有尊严。只有权力才能带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利益。权力越大,利益越大,有权的人什么都有,没权的人什么都没有。要得到权力,就要放弃融入他骨髓的善良、公正、良心和理性,变成他所不屑的“猪人”、“狗人”。小说的前半部分就是叙述他对这一现实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着他的亲身体验,是惨痛而深刻的经验教训,是一道道血淋淋的伤口。刚到卫生厅时,他年少气盛,满腔热忱,在民主生活会上对厅里的浪费行为直抒己见,结果被调到中医学会坐冷板凳。因住房逼仄,一家三代只能蜗居在一间房子里,他甚至要跟岳母同睡一间房,一度导致他阳痿。儿子被开水烫伤的事件更是极大地刺激了他,在医院里,因为自己的无权无钱,只能眼睁睁看着儿子忍受痛苦,而药政处处长丁小槐的一通电话,就使所有问题迎刃而解。这种切肤之痛,使他有了最后的勇气,把心中的想法付诸行动。随后,他在绝望中不断地寻找着机会,先是妻子董柳娴熟的针法救了马厅长的孙女,赢得了初步的好感,进而的告密事件使他真正赢得了马厅长的信任,从而开启了他的仕途。告密事件可以说是他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也是小说前后部分的分界点。那个正直敢言、不慕名利的池大为“死了”,取而代之的是向权力和世俗妥协的池大为。在马厅长的扶持下,他一路顺风顺水一直坐到了厅长的位置。小说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知识分子在官场的进化历程,可谓惊心动魄,波谲云诡。小说的叙述张弛有度,故事情节的发展呈抛物线形状,池大为“幡然醒悟”之前,一切皆是掣肘,与权力同流合污之后,一切春风得意,青云直上。
《活着之上》中,聂致远是一名普通的高校教师,是在现实环境下无奈生存的知识者。作为一个普通人,他同样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烦恼,就业、房子、职称等等,虽然有时也要无奈屈服于现实,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他内心始终保持着一丝传统知识分子的良知,坚守做人的底线。小说对他的这种矛盾纠结心理刻画得真实自然,这才是生活中真实的普通人,而非高大全式的人物。如他在高考阅卷中既想为导师帮忙,又不愿牺牲别的考生正当权益,最终没有看到导师孩子的试卷,心里才坦然。他不愿昧着良心为了十万块钱为大老板写虚假的自传,但看到同学写了且得到了那笔酬劳,心里有点惘然若失。在评职称时,面对同事的恶意中伤,即便是有人怂恿他拿着真凭实据去校长那里告状,他最终还是放弃了。生活中的诱惑和考验太多了,在欲望化的时代里,作为一个普通人,要守住那一点点做人的底线是多么艰难。正是在这众多琐屑的生活细节中,才彰显了一个独善其身的知识者的人格尊严和精神品质。小说对高校知识分子聂致远的刻画真实典型,他的经历和故事也许不如池大为那般惊心动魄、跌宕起伏,但是更像是我们身边普通人的遭遇。
两部作品的结局都蕴含深意,耐人寻味。《沧浪之水》中,池大为在父亲的坟前烧掉了《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这本书和父亲的肖像。其实也是对过去的自己告别,对那个曾经坚守正义公平,以清高自许的自己告别。《活着之上》中,聂致远再次去寻访曹雪芹的故居,内心波涛汹涌。他深深感慨:“我不是文化英雄。我景仰他们,可我没有力量走近他们。我只是不愿在活着的名义之下,把他们指为虚幻,而是在他们感召之下,坚守那条做人的底线。就那么一点点坚守,又是多么地艰难啊!”是的,就是那么一点点的坚守也是很艰难的,因为“时势比人强”。但是,总还是会有一些如聂致远一样的普通人在默默坚守做人的底线,如埋头做学问的陶教授,不愿接受有钱有权人士帮助的女研究生贺小佳等等。这让我想起鲁迅先生《药》的结尾革命烈士夏瑜坟上的花圈,让人心里不禁升起一丝若有若无的希望,尽管是微弱的,但总有星火燎原的一天。
阎真是一位严肃的现实主义作家,小说所展现的黑幕还只是冰山一角,正如作者所说,越残酷的,越意想不到的越是真实。其创作本意原是“立此存照”,是对鲁迅先生“揭出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精神的继承。从池大为的妥协到聂致远的坚守,我们看到了并不是所有的知识分子都完全被功利主义所牵引,也透露出作者阎真从愤激到平和的心理转变,更让我们相信,能够坚守做人底线的普通人一定会越来越多,我们的社会也必将朝着公平、正义、富强、民主的方向稳步前进!
[1]阎真. 沧浪之水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
[2]阎真. 活着之上 [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
[3]刘良初. 生存与良知之间——访著名作家、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阎真[J].名家访谈,2015年4月8日.
本文为益阳市社科联课题“论市场经济对知识分子人格精神的解构与重塑——以方方、阎真小说为研究对象”(课题编号:2016YS49)的研究成果。
晏淑君,1977年出生,汉族,湖南省益阳市人,硕士学历,讲师职称。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