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重成湖北省竹山县宝丰镇水田小学
浅谈小学科学类课程中的探究性教学
操重成
湖北省竹山县宝丰镇水田小学
现代社会在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在发展的同时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这对我国教育教学事业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只有通过科学的改革与创新后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与发展。教师讲科学以及学生听科学现象普遍存在于现阶段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实现对上述现象的有效改善,在真正意义上促使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科学类课程;兴趣;教学环境;探究
在小学阶段,科学类课程特别注重实验活动,其中主要包括观察、实验、制作以及栽培等。例如在夜晚对天象以及月亮进行观察,在实际对蚕宝宝进行饲养时最好在家里进行。某地在小学科学与技术的课程标准提出以下观点,学生在家庭、学校以及社区等地将生活环境与事物作为主要载体对科学技术课程进行学习,最终实现课程核心框架的构建,注意实现对研究与设计活动的有机结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对探究的主要内容,为实现对科学分析与理论的获取,必须利用观察与实验的方法实现对证据的有效收集。
每堂课程时间是固定的,因此课程会受到时间的限制。实验器材短缺、课堂环境制约以及教学方式等都是存在于现阶段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是教师在对科学进行演示与讲述,学生单纯的听与看,这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与发展,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与先进的信息手段对教学模式进行合理的改革与创新,这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二期课程改革对提出促使学生对科学进行学习的理念,并不断对该项理念进行倡导,上述教学方式明显违背该理念,同时也不能实现对科学类教学规律的完善,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与动手实践的能力都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被抑制,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不能在此种情况下得到充分培养。
我们以一节科学类拓展课为例对其进行分析,教师组织学生在学校花坛里对大蒜进行种植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实际种蒜的过程中学生一直保持高涨的热情,同时学生一直对蒜苗的生长情况极为关心,学生们都喜欢这种教学方式。也就是说上述教学方式可实现对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有效结合,在贴近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也是在真正意义上促使学生在做中进行对科学知识的有效学习。
《土壤中的生命》是科学技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以这一部分教学为例实现对教学方法的科学分析,教师为实现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效改变,必须对教学环境与教学策略进行科学改革,实现对学生好奇天性的有效利用,在真正的环境中对科学进行学习,这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提高,同时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我们通过对资料的查找与分析后发现七星瓢虫的活动场所根据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小麦以及油菜的根茎间是七星瓢虫越冬的主要场所,少数也会在向阳的土块以及土缝中进行越冬。课堂上学生们争先恐后的进行发言,学习热情与学习积极性都得到充分的激发。学生还可以组成小组对动物进行讨论。课堂氛围呈现出较为混乱的状态,但其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秩序。虽然不能保持传统课堂的安静,但却促使课堂逐渐拥有生机与活力。学生可将教师的引导与组织作为主要依据实现对小动物生活环境的合理总结,蚯蚓以及蜗牛等生物多数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中,特别是有腐烂的枝叶与植物的地方。
1.尊重儿童因好奇心而引发兴趣
科学类课堂在实际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本能。好奇心不仅是智力的开端也是最基本的要素,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将其称之为伟大的好奇心,它作为原动力存在于科学研究中。通过心理学家的调查与研究我们发现,积极的情感对学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从儿童的角度来说,积极情感的重要性甚至超过智力因素。因此教师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对学习情景进行创设,实现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激发,这不仅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有积极意义,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儿童来说一直对生命体保持好奇的心理与态度,几乎所有小孩子都是喜欢动物的,我们也可以认定小学生有一定的兴趣对生命体进行了解与亲近。为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有效性的长久保持,不仅需要在课堂上努力,课下也需要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在实际对《土壤中的生命》进行学习时可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与感悟,这不仅可有效的促使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时对学生是学习兴趣的顺利保持有积极意义。
2.尊重儿童因兴趣而选择学习方式
科学类课堂应以动手操作和探究性学习为主。当学生的好奇心被点燃后,能不能有持久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关键还要看教师给予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学者张卓玉在《第二次教育革命是否可能》一书中指出:“(解决问题)这种学习首先解决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热情问题。”
[1]王志全.浅谈小学科学探究性课堂教学[J].新课程:教师旬刊, 2012(2):125-125.
[2]王军.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J].新课程:教师,2012(10):4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