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华[吕梁学院外语系, 山西 离石 033000]
艺术广角
《喜福会》中母女冲突主题多模态分析
⊙王秋华[吕梁学院外语系, 山西 离石 033000]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指结合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和视觉语法理论,分析一个包含多模态或多符号系统的语篇,如电影《喜福会》即多模态语篇。电影《喜福会》讲述了四对出生于中国的母亲和她们生长于美国的女儿之间的感人故事。在影片中,女儿精美和母亲夙愿的冲突与融合最激烈,也最能打动人心。本文选取这对母女的冲突情节之一的“钢琴之战”中的电影图像和对白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电影中母女冲突的主题。
多模态话语分析 功能语法 视觉语法 冲突
小说《喜福会》由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创作,此书一经问世,引起了中美两国人民的极大关注。基于此小说,美籍华裔导演王颖拍摄了影片《喜福会》,讲述了四对出生于中国的母亲和她们生长于美国的女儿之间的故事。此片扣人心弦,多次获奖,引起了中外学界的极大关注。在《喜福会》影片中,女儿精美和母亲夙愿之间因为不同的出生环境、中美文化差异、价值观等问题产生了激烈的冲突。母亲夙愿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因为逃难,自己身患重疾,以为将离人世,她不想死在尚在襁褓的双胞胎女儿身边,以免给小孩带来不好的命运,而忍痛离开了孩子,以求有好心人能收养自己的女儿。她被救活后一直在中国寻找孩子未果,后来迫于生计辗转到了美国仍不放弃寻找孩子,但直到她七十多少岁去世心愿还是未了,这是她一生的痛。于是她把希望都寄托在了出生于美国的女儿精美身上,她希望精美过上美好的生活,出人头地,拥有一切美好的东西。而精美却觉得母亲处处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她头上,她不想按母亲的意愿去生活,她就是她自己。于是从小她就一直与母亲斗争,如小时候精美被迫学钢琴,在一次小学钢琴演出失败后,为了抵抗母亲她再也不想弹钢琴了;如长大后她不想过母亲希望她过的生活而选择了不婚主义;如她认为母亲觉得她是一个loser,不理解不体谅她而心伤,等等。本文选取了关于这对母女间冲突情节之一的“钢琴之战”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情节图像、母女对白等进行分析,探讨电影中多种模态是如何互动构建电影中母女激烈冲突主题的。
朱永生提出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MultimodalDiscourse Analysis),指一个语篇中包含了一个模态却有几个符号系统或同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模态和符号系统。如《喜福会》电影就包含了两个模态即听觉和视觉模态,多个符合系统如图像、对白、音乐等。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结合了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和克瑞斯和勒文的视觉语法理论。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指语篇具有三大纯理功能,即概念、人际和语篇功能。克瑞斯和勒文的视觉语法理论指图像具有三种意义,即再现、互动和构图意义。它们分别引申于功能语法的概念、人际和语篇意义。
基于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本文提出了适用于《喜福会》电影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运用视觉语法分析电影图像(视觉模态);运用功能语法分析电影对白、画外音(听觉模态)等,阐明这两种模态在影片中是如何互动构建母女冲突主题的。
目前学界都是对《喜福会》的单模态小说文本语篇进行研究,尚无人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多模态《喜福会》电影进行分析,故本文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对电影《喜福会》的分析属于创新之举。
母亲夙愿出身在中国一个富足的家庭里,并嫁给了一个显赫军官。然而战争却使她的美好家园与梦想破灭,夫离子散。因此夙愿来到美国生了一个女儿后,希望尽可能给女儿所有美好的一切。她希望女儿气质高贵,成为钢琴公主,然而精美却狠狠地伤了母亲的心。她不想按照母亲的意愿生活。她就是她,不是母亲梦想的复制品。这一节主要分析精美和母亲夙愿之间的激烈冲突之一:“钢琴之战”。“钢琴之战”彰显着女儿的独立个性,象征着母亲美好希望的破碎。
在精美小学的一次钢琴演出失利后,她认为母亲不会再让她弹钢琴了,她就可以摆脱钢琴的魔咒了。然而,令她气愤与意外的是,母亲仍然迫使她继续练习,希望她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能取得好成绩。
这段故事情节描绘的是精美不想再弹钢琴但她母亲仍然狠命迫使她为之。刚开始的情节图像是远景拍摄,观众能看到两人的整个身体和周围环境。她们背对观众,这是一种信息的提供,她们沉浸在激烈的“钢琴之战”中,这是动作过程。夙愿作为动作的始发者把精美的手使劲往钢琴上按,强迫精美继续进行钢琴练习,而动作的被动者精美却一个劲儿地痛苦挣脱。从两人的动作和表情中可看出这场战争非常激烈,以至于精美从此以后再没碰过钢琴。
接下来的图像都是脸部特写。这象征着和观众的亲密距离。导演想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她们的内心。在脸部特写中,母亲夙愿怒目圆睁,眉毛紧缩,嘴里训呵,可看出她是极其愤怒,愤怒女儿不听她的话,不按她的意愿行事。特写图中小精美眼含泪水,对母亲充满渴求,可看出她既生气又伤心,她心伤母亲不能理解她不愿意再弹钢琴的感受。她们之间的目光把两人内心的激烈冲突与矛盾展露无遗,这是视觉语法分析中的反应过程。接下来的影像图中母亲眼神下垂,黯然失色,可看出她极其失望与悲伤。
在这段情节里,精美声嘶力竭地喊“no!no!no!”,每一个“no!”都用了降调重音,从中可以看出精美不喜欢母亲强迫她做她不愿意做的事,而母亲却觉得女儿就应服从于她,只有服从她才能活在这个家里。而精美生在美国,有着美国独立的人生观,觉得她就是她,不属于任何人,无法容忍母亲对她的未来指手画脚,因此她重复用了三个“I wish”,表达了自己的极端不满与愤怒。她希望自己不是母亲夙愿的女儿,希望夙愿不是她的母亲。三个“I wish”,可看出她极度想摆脱母亲的束缚。当精美说到她宁愿夙愿把她丢了,就像夙愿在中国丢弃了自己的双胞胎女儿一样时,夙愿惊呆了。她伤心女儿不理解她当时的不舍无奈以及这么多年痛苦的折磨与煎熬;她伤心女儿无法理解她美好的希望。
这次“钢琴之战”后精美再也不弹钢琴了。她想以此对母亲提出抗议,不能把母亲的意愿强加于她身上。当她看到母亲失望的眼神时,她甚至有些高兴,她的反抗有结果了。从此以后,她按自己的意愿生活,选择了不婚主义,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大学专业,选择自己想从事的工作。但同时因为没有了母亲的建议,她反而有时很迷茫,很彷徨,不知自己的选择到底是对是错。所以很多事情她总是半途而废,就像弹钢琴,像她屡次换工作等。有时她其实很想听听母亲的建议,但她却没有告诉母亲,而是倔强地与母亲抗争到底。直到母亲去世后她才真正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和母亲创立的“喜福会”的真正含义。
从这段“钢琴之战”的情节图像与语言的分析中可看出电影中视觉和听觉模态共同构建了这个故事的主题:母女之间的冲突来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时代观念。母女的矛盾实际上是中美两国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矛盾,也是生活在动荡年代与和平年代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两代人之间的矛盾。
通过对这对母女的最有代表性的图像与对白的多模态分析,可以发现,在影片中听觉和视觉模态进行了很好的互动,构建了这一情节中母女之间的激烈冲突主题。然而这冲突却体现了母女间剪不断的血缘之情,母亲深深爱着女儿,希望女儿能像她的名字“精美”一样一切美好;女儿也深深爱着母亲,她只是希望通过她的方式告诉母亲,如果母亲爱她就应该放手让她成长为独一无二的自己。母女间的冲突源于彼此相爱却没有选择正确的沟通方式。然而,既然是母女,就必定会有冲突,也会有融合,在之后的故事情节中,母女就在寻找机会去交流,去沟通,让彼此互相理解,最终体现母女情深的主旨。
[1]Amy Tan.The Joy Luck Club [M].Newyork:Penguin, 2006.
[2]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Third Edition)[M].London:Hodder Arnold,2008.
[3] Kress,G.&Van Leeuwen,T.Multimodal Discourse: 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M]. London:Arnold,2003.
[4] Kress,G.&Van Leeuwen,T.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London:Routledge,2006.
[5] Martin,J.R.&P.R.R.White.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 [M].London:Palgrave Macmillan,2005.
[6]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张德禄,刘汝山.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8]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3).
作 者:王秋华,文学硕士,吕梁学院外语系助教,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功能语言学。
编 辑:赵红玉 E-mail:zhaohongyu69@126.com
吕梁学院2015年度校级青年基金项目“《喜福会》中的文化意象研究”(RWQN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