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步霄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人文旅游学院,江苏 镇江 212028)
赛珍珠博爱精神之源解读
曹步霄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人文旅游学院,江苏 镇江 212028)
结合赛珍珠的自传《我的几个世界》、赛珍珠为父亲写的传记《战斗的天使》,我们可从博爱的三个层面对赛珍珠博爱特质的来源进行解读,从而对其强大的内心和所具备的世界视角有更深入的了解。
赛珍珠;赛兆祥;博爱;《我们在中国的生活和工作》
赛珍珠是唯一先后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奖的作家。赛珍珠出生后不久即被身为传教士的双亲带到中国,主要在镇江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期,之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皆往返于中美之间[1]1,直到1934年返美定居。赛珍珠理解与同情当时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疾苦,用“史诗般的描述”[2]让西方国家的人们客观了解东方文化。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曾声称对中国最初的了解就是从读赛珍珠的小说开始的。赛珍珠不仅在文学作品中时时透露出平等博爱的思想,还在广泛的社会活动中实践着博爱情怀。1942年3月,赛珍珠应美国之音、英国BBC电台之邀,用汉语发表演说,鼓励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中国人是不会投降的,日本人也不能征服他们”。这样的语句今天读起来还是令人无比鼓舞振奋。赛珍珠收养了7个孩子,1949年她还建立了“欢迎之家”收养孩子,起初只在美国,后来范围扩大到亚洲所有国家,领养美国军人在战争期间与亚洲妇女的非婚生弃儿[3]4-7。
根据著名语言大师吕叔湘编著的《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博爱是一种对全人类的广泛的爱[4]95。笔者认为对博爱含义的理解可归结到三个层次:首先,正确地爱自己的亲人朋友,即亲朋之爱;进而,平等地爱与自己没有利益关系的人,即平等之爱;最后,包容地爱敌视自己的人,即包容之爱。赛珍珠一生用文学作品和实际行动努力阐述和践行着一种令人感佩的博爱精神。那么,赛珍珠的博爱情怀是怎样形成的呢?《我的几个世界》是赛珍珠的自传,《战斗的天使》是赛珍珠为父亲写的传记,而《我们在中国的生活和工作》是赛珍珠父亲赛兆祥的私人自传,这本自传为赛兆祥幼女格雷丝整理。笔者翻译完成《我们在中国的生活和工作》后,将几本书相互印证,以博爱的三个层次涵义为框架进行梳理,从一个侧面解读出赛珍珠博爱情怀的启蒙和来源。由于缺少赛珍珠母亲的自传,我们将主要论述父亲对于赛珍珠在博爱思想方面的影响。
赛珍珠在为父亲撰写的传记《战斗的天使》里将父亲称为“战斗的天使”,是“一个时刻在冲锋陷阵的上帝的儿子”[5]31-34,这样的语言容易让人认为赛兆祥是一个无暇顾及家庭的人,事实上并不如此。在赛珍珠自传《我的几个世界》中,温馨的亲子关系在赛珍珠笔下自然地流露出来:“尽管父母都很忙,但他们总是和蔼的,总是随时关注着我”[1]9;“父亲经常出差,但是母亲从不离开孩子们,不得不外出时,她一定会把孩子们带在身边”[1]25;“父亲发明了一种特别的粥,她们总是会在早餐的水果之后享用”[1]21。父母给她的爱也绝不是溺爱,为了培养她“自律”,母亲会给她布置任务,当发现佣人们会帮忙时,会把任务换成查英文词典解释词义;父亲有一次抽打了她,那是因为她说了谎[1]10。当然,赛珍珠有时也会有些叛逆:她会偷偷吃一些街边小零食,但那是父母绝对禁止的事情[1]10,原因在《我们在中国的生活和工作》中有表述:“还在上海的那个夏天,我们的一个熟人首次染上了霍乱。毫无疑问,被传染的原因是吃了在街上买的凤梨”[6]11。《我们在中国的生活和工作》,是赛兆祥于1923年在赛珍珠的鼓励下写成的,他仅仅用了不足60页来记述自己在中国50多年的经历,语言极其概括,用词非常朴素。可是透过他的文字,我们还是可以读出赛兆祥夫妇对孩子深切的爱。到中国的第二个夏天,他们当时在苏州工作,赛兆祥感染了疾病,妻子卡洛琳不得不把儿子埃德加托付给同事,陪他到上海治病。病愈归来,赛兆祥写道:“我们来到萨福德小姐的住处,惊奇地发现儿子正在走路,而在他学会这项技能的时候,我们都不在他的身边。”[6]13错过孩子第一次走路的遗憾溢于言表。在他们的孩子亚瑟和埃蒂斯相继离世时,赛兆祥写下“我们尽饮一杯苦酒”[6]24,寥寥数语透出沉重的悲伤。
作为父母,赛兆祥夫妇无疑是称职的,他们给予了赛珍珠稳定而又正确的爱。这里的“正确”一词,是相对于“宠溺”而言,他们将规矩和爱进行了有机融合,让孩子在感受爱的同时发展出健康的心理。幼小的赛珍珠首先懂得了怎样爱自己的家人亲朋,随着赛珍珠的成长,无论是1914年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而重返中国,还是第一段婚姻中的“夫唱妇随”[7]67,亦或是第二段婚姻的稳定幸福,赛珍珠都实践了博爱的第一层含义。
平等之爱为博爱含义的第二个层面,平等地爱亲朋故友之外的人,将他人之疾苦感同身受,即如孙中山先生所言:“博爱云者,为公爱而非私爱,即如‘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之意”[8]。通过《我的几个世界》,我们可以看到,赛珍珠的父母总是平等地对待中国人和外国人,他们“没有像大部分外国人一样,住在与中国人隔离的区域,而是与中国百姓住在一起”,他们认为“人与人之间并无分别”[1]20,与中国邻居们的关系“非常和睦”[1]10,“拜访者不断”[1]25,赛珍珠“很高兴拥有这样的父母”[1]19。在平等对待与尊重的基础上,父母对他们能够帮助到的每一个生命都给予了关爱。在赛珍珠出生之前,赛兆祥夫妇就收养了一个中国女儿,那是女孩儿生母的临终托付,赛珍珠与她的这个中国姐姐一直保持着联系。赛兆祥还同情与帮助寄宿学校学生。《我们在中国的生活和工作》中提及,到中国工作的初期,赛兆祥夫妇热衷于学校的工作,然而教会出于某些原因先后关闭了他所供职的两所全日制男子学校,赛兆祥对此透露出强烈的不赞同[6]15。赛兆祥的平等之爱得到了人们的肯定,1925年,镇江教民为赛兆祥刻碑褒扬其在镇江的传教业绩,称他“待人以诚、爱人如己”[9]。当时他们周边有很多吸食鸦片上瘾的人,赛珍珠父母会连续几小时苦口婆心地劝其戒烟[1]18。在饥荒年,他们不但自己同情和帮助中国人民,还“命令”赛珍珠帮助他们。通过见证苦难以及施以援手,赛珍珠很早就懂得了:“只要坚信可以做到,麻烦和苦难总是可以减轻的,并且,贯穿整个一生,我都知道了怎样从绝望中解脱出来”[1]20。赛兆祥夫妇不但深沉地爱着自己的孩子,也同样爱着每一个需要关爱的生灵,通过自己的行动,让孩子耳濡目染,使赛珍珠潜移默化成一个富有爱心、具有博爱精神的人。
在平等之爱方面,赛珍珠父母对赛珍珠既重身教,也重言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绪事件的亲子叙事在儿童社会化和人格发展的过程中有重要地位[10]5。赛兆祥夫妇的“亲子叙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西方历史文化的传授。由于在出生4个多月的时候就被带离了故土,父母成了赛珍珠对于美国文化唯一的信息来源[1]5,为赛珍珠将来的跨文化共融打下了基础。其次,父亲常挂口边的力行平等之爱的榜样也给了赛珍珠积极的影响。他们中有萨福德小姐——“她辞去了家乡的一个做文学工作的好职位,来到中国,拿着极少的报酬,与妇女儿童工作、生活在一起”[6]12,还有可比特医生和内维厄斯医生两位赛兆祥口中常提及的“伟人”——他们的工作方法后来启发赛兆祥在苏北地区成功进行了开拓性的传教工作[6]22。三是赛兆祥的传教旅行经历。赛珍珠在《自传随笔》中常谈到父亲传教经历对她的影响:“父亲在他传教工作中,旅游非常广阔。他总是带了很多冒险经历的故事回家。他和母亲谈起事情来非常详尽生动,因而我也常不由自主地被他的阅历所吸引。”[11]此外,赛珍珠为父亲写的传记《战斗的天使》中也多次记述了与父亲的谈话,内容主要包含了赛兆祥感受上帝召唤的整个心路历程[5]31-34。虽然历经艰难困苦,但赛兆祥始终向女儿传递着积极正面的信息,时时激励着赛珍珠以平等之爱对待他人。
平等之爱促成了文化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在这样的熏陶下,赛珍珠用她的文学创作和人道主义行为把博爱情怀传递到了全世界。
包容之爱为博爱的最高境界。赛兆祥是一名传教士,到中国的工作是传播基督教,这项工作要求从业者具备强大的内心、坚定的意志和冒险精神。正是看到了父亲的这些品质,赛珍珠才可以突破父亲作为传教士的宗教身份局限[12]91-97来描述他的灵魂:“他们是强大的,就算不作为传教士出征,他们也会去淘金、去开发极地、去驾驶海盗船。如果上帝没有在他们年轻时就捕获了他们的灵魂,他们会以其他方式去感召异邦的居民……”[5]74-76在赛珍珠的笔下,父亲是不善于表达爱的[7]34,然而如前所述,赛兆祥对于家人以及身边普通民众的爱都是真切的,而且,他真正做到了爱的对象是所有普民大众,甚至能够理解仇视和伤害自己的人。义和团时期,他在传教的路上几次遭到义和团士兵侵犯[6]31-32,最严重的一次,他被砍伤,背上有三条大的切口,徒步走了30英里才到家,之后的几个礼拜都得趴着睡觉[1]31-32。可是赛兆祥自己的记述却是“我在这次遭遇中只受了轻伤”,对于义和团和两个伤害他的士兵,他没有表达憎恶和岐视的只言片语。1910年,18岁的赛珍珠乘邮轮回国,看到美国人并没有像其他列强那样对待中国人民但还是受到了敌视,赛珍珠有些不解。赛兆祥这样回答她:“我们不要忘记,传教士来到中国并没有收到邀请,而纯粹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所以,中国人不欠我们的。我们是尽力做了好多事情,那也只是我们的职责,他们还是不需要感谢我们。而且,即使我们的国家并没有迫使中国让步,我们在别的国家这样做的时候保持了沉默,我们也从不平等条约中获取了利益,所以,我认为,在清算的那一天到来时我们不应该逃避。”[1]88-90赛兆祥的博爱情怀,就这样潜移默化地、逐渐升华地传递给了女儿赛珍珠。由于一些政治因素的影响,赛珍珠的文学作品及其本人在历史的很长一个时期都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然而她却能够在抗日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支持中国人民,在晚年遭受到被拒绝进入中国的待遇后,她依然对中国“故乡”和人民饱含深情。包容之爱超越一切宗教、政治和种族阶层。随着时光的流逝,赛珍珠的包容之爱怀沉淀为博爱文化,与任何一个时代的普通人进行着心灵的对话。
赛兆祥的自传《我们在中国的生活和工作》,是对赛珍珠的几本传记作品——《我的几个世界》《战斗的天使》《放逐》的必要补充。在翻译研究《我们在中国的生活和工作》的过程中,笔者真切感受到了赛珍珠父女之间博爱的传承。这几本传记能帮助我们更客观地认识赛兆祥,从而也更全面地去研究赛珍珠。具有博爱情怀的赛珍珠内心是强大的,由于兼备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她能够随性的书写自己的感触而不拘泥于他人的评价,对于女性和宗教等社会问题,她更加有自己独到深入的见解。赛珍珠胸怀博大、游历过包括中国的世界大部分地区,这决定了赛珍珠的视野是全世界的,她把亚洲作为一个整体区域来进行思考和分析。因此,我们对赛珍珠的研究也应该突破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地点的局限,在研究赛珍珠的文学作品和她对东西方文化交流所作的贡献时,要结合考虑到她在中美之间游历的过程,在研究她的思想和人道主义行为时,不能忽视父亲赛兆祥的影响以及赛珍珠能够纵观世界的视角。
[1] BUCK P S.My several worlds[M].New York:John Day Company,1954.
[2] Pearl S.Buck International.Awards & Honors received by Pearl S.Buck[EB/OL].(2012-08-26)[2017-06-06].https://www.pearlsbuck.org/document.doc?id=321.
[3] MINTZER J L.Building a future rooted in the past[C]//许晓霞.赛珍珠纪念文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
[4] 吕叔湘,丁声村.现代汉语词典[M].6版.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2.
[5] BUCK P S.Fighting angel: portrait of a soul[M].New York: Reynal & Hitchcock,1936.
[6] SYDENSTRICKER R A.Our life and work in China[M].Philadelphia:Hillsboro West Virginia,1978.
[7] COOK P P S.Buck-a cultural biograghy[M].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8] 孙文.军人精神教育[EB/OL].(2011-07-22)[2017-06-06].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5/0714/2103 8955.shtm.
[9] 高磊.父母—孩子自传叙事对儿童自传记化的影响初探[D].杭州: 浙江师范大学,2015: 41-42.
[10] 赛珍珠.自传随笔[C]//刘龙.赛珍珠研究,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
[11] 周俐玲. 父亲·传教士·异邦客: 赛珍珠《战斗的天使》中的父亲形象[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1(4):70-75
[12] BRESLIN C A.The enduring wisdom of Pearl S.Buck[C]//许晓霞.赛珍珠纪念文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刘 蓓〕
InterpretingthesourceofPearlS.Buck’sphilanthropiccharacter
CAO Buxiao
(School of Humanity and Tourism, Zhenjiang College, Zhenjiang 212028,China)
Based on Pearl S. Buck’s biographyMySeveralWorldsandFightingAgnel,a biography written by Pearl S. Buck for his father,we can interpret the philanthropic character on three levels. Also, we acquaint ourselves with the powerful heart of Pearl S. Buck and the world wide visual angle that she possessed.
Pearl S. Buck; Absalom Sydenstricker; philanthrpy;OurLifeandWorkinChina
K837.125.6
C
1008-8148(2017)04-0008-03
2017-06-06
曹步霄(1976—),女,山东济南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赛珍珠研究、旅游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