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余国友治疗肿瘤化疗后不良反应及常用药对经验※

2017-01-27 18:07:38吴国琳熊福林余国友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20期
关键词:健脾中药化疗

吴国琳 王 庆 熊福林 余国友

薪火传承

名老中医余国友治疗肿瘤化疗后不良反应及常用药对经验※

吴国琳 王 庆 熊福林 余国友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中医内科,杭州 310003)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常用的有效手段,但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常常会产生诸多不良反应,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总结余国友名老中医治疗肿瘤化疗后出现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血细胞减少、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用药经验,同时归纳余师治疗肿瘤常用药对。运用益气养阴、健脾和胃、补益肝肾、解毒散结等方药能有效减少肿瘤化疗不良反应,有助于化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整体疗效。

肿瘤;化疗;不良反应;药对;名老中医;余国友;虚劳

余国友主任医师,是浙江省名中医,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余老从事中医药医疗、科研与教学工作三十余年来,早年就提出了“中西互用,协同互参,扬长避短”的学术思想,创立“识病辨证,治证兼病”的独特学术理论和治疗方法,突出“以人为本,以病为标”强调个体差异的理念,从整体上对机体进行调治。余老擅长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胆疾病、胃肠功能失调、中晚期肿瘤等疾病以及各种虚症的调理,临床疗效卓越,形成自己独特的中医药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随余老临证随诊,现将老师中医药治疗肿瘤化疗后不良反应的用药经验及常用药对总结如下。

1 中医药治疗肿瘤化疗后不良反应理论阐释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环境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最常见的疾病之一[1]。对于失去手术或放疗机会的中晚期癌症患者,或一部分早期癌症术后患者,化疗或放疗是最有效的常用治疗手段。但化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机体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有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免疫功能下降、肝肾功能损害等,使得一部分肿瘤患者不愿或不能完成化疗周期,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临床已证实,中医药对化疗药物有明显的增效减毒作用[2]。

余师在治疗肿瘤化疗患者时,往往遵循中医整体观念,从病人全身的角度考虑,而不是局限在癌症病灶本身。合理应用中药能提高免疫功能,促进机体恢复,纠正身体的某些失调,减少肿瘤的复发因素和转移的机会;其次,中药对正常细胞的损伤比较小,一般不会因治疗本身的原因对身体产生新的破坏,在癌症好转的同时,身体也会逐渐得到恢复。余师在早年就用扶脾益胃方对大肠癌手术后化疗患者,结果显示中药联合治疗组患者免疫力得到提高,明显减少了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3]。

余师指出,肿瘤患者在术后如能及时配合中医治疗,可扶正固本,增强体质。放化疗的同时或在放化疗后配合益气养阴、健脾和胃、补益肝肾、解毒散结等中医药治疗,则可以较好地减少放化疗不良反应,有助于放化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整体疗效。

2 针对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诊治用药经验

2.1 消化道反应 化疗药物对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反应,主要是由于化疗药物对消化道黏膜产生各种炎症刺激,以及对植物神经系统和延髓化学感觉区的毒副作用,恶心呕吐、纳差、胃脘不适、大便失调等是最常见的化疗后消化道不良反应。老师认为化疗期间由于毒邪直中脾胃,脾胃失于运化,故见脘腹疼痛、纳呆;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故见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等。若毒邪内蕴中焦,郁而化热,脾胃湿热上蒸,故见发热、口干、舌苔厚腻等。因此,老师认为化疗期间消化道不良反应的中医基本病机是脾胃气机升降失司,邪蕴中焦,治疗常以健脾、和胃、降逆、燥湿药为主,如党参、茯苓、白术、陈皮、薏苡仁、竹茹、旋覆花、半夏、苏梗、佩兰、神曲、焦山楂、鸡内金、炒谷芽、炒麦芽、木香、元胡、肉豆蔻、山药、藿香、佩兰等理气和胃、健脾化湿、降逆止呕中药为主。

老师指出,现代医学更注重对化疗后呕吐症状的防治,虽然呕吐消失,但患者胃纳并无明显改善,有些患者出现便秘、腹胀等脾胃运化失职表现,腹泻、便秘、恶心、呕吐等一些消化道症状的发生都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密切联系[4]。因此,可适当加用消食中药,如神曲、莱菔子、炒山楂、炒麦芽、炒谷芽、鸡内金等药,健脾胃、促消化、增食欲,同时常用茯苓、山药、薏苡仁、苍术、白扁豆等中药调节肠道菌群,有助于患者化疗后体质的康复。

2.2 外周血细胞减少 外周血细胞减少主要因化疗药物引起骨髓抑制而产生,是临床中常见且较为危险的不良反应,甚至有些患者因化疗后骨髓抑制严重而终止化疗。余师将外周血细胞减少可归纳属于“虚劳”“气虚”“血虚”等范畴。另外,肾“主骨生髓”,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老师常用补益气血、补肾健脾等中药治疗化疗所引起的血细胞减少。若白细胞减少多用生晒参、黄芪、麦冬、五味子、补骨脂、黄精、山药、女贞子、枸杞子、菟丝子、紫河车等。若血小板减少者,常用黄芪、仙鹤草、生地黄、玄参、大枣、鸡血藤、紫河车、女贞子、龟板胶、鳖甲胶等。若红细胞减少者,多用人参、党参、黄芪、熟地黄、当归、鸡血藤、龟板胶、紫河车、阿胶、大枣、枸杞子、桂圆肉等。

2.3 肝肾功能损害 大部分化疗药物经肝脏、肾脏代谢,往往造成肝细胞损害或肾功能异常。且肿瘤治疗临床用药复杂,常需联合多种化疗药物同时应用,而加重肝肾损害。临床上余师在综合基础上,常根据患者肝肾功能损失程度加减中药,针对性治疗。若检验结果显示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升高者,常用茵陈、山栀子、大黄、五味子、大蓟、小蓟、金钱草、马齿苋等保护肝细胞、降低转氨酶;若肌酐升高提示肾功能损害者,常加用山萸肉、落得打、猪苓、女贞子、旱莲草、茯苓、冬虫夏草等补肾中药,改善肾功能。

2.4 脱发 化疗后脱发是肿瘤患者化疗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引起化疗后脱发的机制主要是由于抗肿瘤药物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影响增殖旺盛的细胞包括毛囊细胞,诱导毛囊细胞快速凋亡,使生长期毛囊提前进入退行期,从而导致脱发发生。余师根据多年的临床诊治经验指出,化疗后脱发给患者身心带来很大的痛苦,甚至有时降低了肿瘤患者对化疗治疗的依从性。中医理论认为发为“血之余”,肾“其华在发”,化疗后脱发与化疗药物引起血虚、肾虚相合,因此老师常用补肾、生血、生发中药配合化疗。如生地黄、熟地黄、当归、何首乌、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紫河车等。

2.5 身心不适 化疗药物导致的神经系统毒性常累及周围神经,主要表现为肢端麻木、针刺样疼痛等,甚至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同时,患者因对疾病的担忧及化疗的恐惧,往往出现焦虑、抑郁等精神异常。临床常表现为倦怠乏力、精神不振、心慌失眠、口干舌燥、易汗出、手足麻木等神经精神反应,余师在整体辨证基础上,常常用钩藤、夜交藤、鸡血藤、灵芝、红景天、铁皮石斛、西洋参、淮小麦、郁金等补气、养血、滋阴、安神等中药以改善精神、神经症状。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生髓;“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因此,老师认为,脾肾两脏在机体中非常重要,化疗后脾肾损伤也较常见,故有些患者在化疗后可表现为纳呆食少、气短懒言、自汗或盗汗、头晕耳鸣、腰酸乏力、五心烦热等症状,此时治疗以健脾益气、补肾养阴为主,以补养先天、后天之本。常用四君子汤合右归丸化裁治疗,药用太子参、白术、茯苓、黄芪、山药、女贞子、白芍、麦冬、怀牛膝、杜仲、枸杞子、山茱萸等以扶正为主。

3 常用药对

药对,又称对药,专指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中药的配伍形式,是复方最小的组成单位。药对并非两味药物的随机组合,也并非两种药效的单纯累积相加,而是医家积累临证用药经验的升华,其配伍规律符合中药“七情”的理论,是中医处方用药的特色之一。老师经过30余年临床经验总结,常用一些中药药对相须为用,在治疗肿瘤疗效确切,总结如下。

3.1 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解毒、散结、抗癌 白花蛇舌草又叫蛇针草、尖刀草、龙舌草、甲猛草、蛇总管等,其味苦、淡,性寒,归肝、胆、胃、大肠、膀胱经,其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消痛散结、活血化瘀、利尿除湿。本品苦寒能清热解毒,消痛散结,尤善治疗各种类型炎症。在临床上,白花蛇舌草还能活血消肿,散结止痛。老师指出,若在临床上辨证准确,配伍得当,白花蛇舌草可治疗多种疾病。现代研究证明,本品具有较为广泛的抗肿瘤作用,对各种肿瘤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也具有镇痛、镇静和催眠作用,同时白花蛇舌草还能显著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这对防治肿瘤有积极意义[5]。

半枝莲,别名并头草、狭叶韩信草等,其性辛、苦、寒,入肺、肝、肾经,具有清热解毒、化瘀利尿等功效,主治虫蛇咬伤、疮肿肿毒、传染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肾炎水肿、跌打损伤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含有的主要活性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菌等多种药理活性,并具有天然、低毒、高效等特点[6]。余师指出半枝莲抗肿瘤主要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免疫调节、抗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抗氧化等药理作用而起效。

据《中华肿瘤治疗大成》载,半枝莲主治原发性肝癌、胃癌、直肠癌等消化道肿瘤,鼻咽癌、肺癌及子宫颈癌等妇科肿瘤,并与其他中药联合复方治疗多种肿瘤。

老师常将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两味中药联合使用入煎剂,常用于治疗胃癌、肝癌、食道癌、肺癌、乳腺癌、大肠癌、恶性淋巴瘤、子宫颈癌、卵巢癌、膀胱癌等,两药有协调作用,取得良好疗效。老师常用剂量为15~30 g,最大剂量可用至50 g,且在治疗剂量下,无明显毒副作用。但余老师指出,体虚明显者慎用。

3.2 茯苓-薏苡仁:健脾、和胃、抗癌 薏苡仁,性凉,味甘、淡,入脾、肺、肾经。《本草纲目》记载其:“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祛风胜湿”。《别录》记载其“有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老师指出薏苡仁具有健脾渗湿、除痹止泻、补肺、清热、利湿作用。主治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等症。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具有抗肿瘤、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同时对于久病体虚及病后恢复期的患者来说,可以作为食疗,是一味价廉物美的营养品。

茯苓味甘、淡,性平,《用药心法》云:“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味甘平补阳,益脾逐水,生津导气。”《医学启源》曰:“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治溺黄或赤而不利”。老师指出,因茯苓的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因此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总之,茯苓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保护肝脏、抑菌、抑制胃酸、预防消化道溃疡等作用,同时发现其能使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加速回升,并有一定的镇静作用。

余老师指出,薏苡仁和茯苓合用,主入脾经,具有健脾、化湿、益气、和胃作用,同时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肿瘤的作用。老师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肠炎、关节酸痛、免疫力低下以及各种肿瘤证属脾胃虚弱兼有湿邪者。

3.3 紫苏梗-白豆蔻:健脾、理气、化湿 江南气候潮湿,导致多数患者夹有内湿,因此,老师临床根据肿瘤患者病情常常加用一些健脾化湿中药以运脾化湿。其中白豆蔻、紫苏梗是最常用的药对。

老师指出,白豆蔻为姜科植物,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主治湿阻气滞、脾胃不和之征,症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胃寒呕吐、食积不消等。《别录》云:“主温中,心腹痛,呕吐,去口臭气。”《珍珠囊》载:“益脾胃、去寒,又治客寒心胃痛。”现代研究其主要含挥发油,具有芳香健胃、驱风作用,能促进胃液分泌,兴奋肠管蠕动,驱除肠内积气,并抑制肠内异常发酵。对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还有较强的平喘作用。

紫苏梗是紫苏干燥茎,具有理气宽中、止痛、安胎功效。用于治疗胸膈痞闷,胃脘疼痛,嗳气呕吐,胎动不安等病症。《别录》云:“主下气,除寒中。”《滇南本草》曰:“发汗,解伤风头痛,消痰,定吼喘。”其主要含挥发油,有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的作用;能减少支气管分泌,缓解支气管痉挛。

老师认为,脾主运化,运化水谷、水液,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与脾运化水湿功能有关。若素体虚弱,或劳倦过度,或久居潮湿之地,或饮食失调,甚或呕吐、泄泻太过,损伤脾胃,易导致脾运化水湿失职,形成脾虚湿困证。肿瘤患者化疗后多出现脾胃虚弱,易生内湿,湿性黏滞,感受湿邪者,起病缓慢,病情缠绵,病程绵长,不易治愈。临床多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嗜睡、体倦乏力、舌苔白腻或黄腻等。若故此时需以健脾化湿为主,若阳气不足,需适当用温补阳气药物。所以老师常用白豆蔻、紫苏梗作为药对以达到健脾、理气、化湿之功效。两药合用,是脾气健、湿气除、腹胀消、大便调。

3.4 莪术-赤芍:化瘀、散结、止痛 莪术味辛,性苦、温,归肝、脾经,具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功效。主要用于血瘀腹痛、肝脾肿大、心腹胀痛、积聚、妇女血瘀经闭、跌打损伤作痛、饮食积滞等病症。现代研究表明其有效成分主要为莪术酮、莪术醇及8-榄香烯等,直接抑制或破坏癌细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具有提高免疫保护效果,抗纤维组织增生,抗病毒及防治血栓形成等作用[7]。

赤芍味苦,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瘀镇痛之功效。主要成份为芍药苷、芍药内酯等,现代药理研究其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抑制肿瘤生长、促进肝脏水解、抗肝纤维化、促进肝细胞再生等作用。

老师认为,莪术辛散温通,气香走窜,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行血中之气滞;赤芍苦寒,活血通经,散瘀消瘕,行滞止痛。二药配对,辛开苦降,既增活血化瘀之功,又借气行活血祛瘀而止痛之效,化瘀止痛之力尤强。临床常用于瘀血所致的癥瘕、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痛经、闭经、血痹、痈肿疮毒、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病症。尤其用于癌痛患者,止痛效果尤佳。

3.5 黄芪-女贞子:益气、养阴、扶正 黄芪味甘,性微温。余师言,元代张元素的《珍珠囊》中记载:“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意元气;壮脾胃;去肌热;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疮家圣药”。黄芪能补脾益气、补肺固表、利尿消肿,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现代药理分析黄芪皂苷、黄芪多糖是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大量的研究证实,黄芪及其有效成份具有保护心脏及肾脏、双向调节血糖及血压、抗缺氧、抗衰老、抗肿瘤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8]。

女贞子性平,味甘、苦,入肝、肾经。具有补肝肾阴、乌须明目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引起的目暗不明、视力减退、须发早白、腰酸耳鸣及阴虚发热等病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中药女贞子含三萜类、环烯醚萜类、黄酮类、苯乙醇苷类等化合物以及氨基酸、脂肪酸、微量元素等化学成分,具有保肝、抗氧化、防衰老、免疫调节、抗癌等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广泛。

老师指出,肺主气司呼吸,脾主运化统摄血液,脾将吸收的水谷之精气与肺吸入的清气相结合,贯注心脉来化生血液,所谓“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之说。黄芪入脾肺,补脾肺之气,即可补气又可养血,为气血双补。女贞子性平,滋补肝肾之阴,肝主藏血,肾主精,肝肾同源,精血同源,因此,老师常用二药配伍使用,补气生血,同时能增强免疫功能、升高外周白细胞、增强机体免疫机能。老师常用于治疗气血虚弱证,特别用于肿瘤术后、化疗、放疗后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改善血细胞低下。

4 医案举例

方某,男性,45岁。就诊日期:2013年2月12日。患者于2012年12月因发现“肝占位”行肝癌根治术,术后予插管化疗1次,此次就诊是第1次化疗后。

就诊时患者稍感神疲乏力,胃纳欠佳,进食后胃脘胀满,时感恶心,二便无殊,夜寐欠佳,舌淡红,苔薄白腻,脉细弦。辅助检查:血甲胎蛋白2.1 ng/mL,白细胞计数3.2×109/L,血小板计数7.8×109/L,谷丙转氨酶49 U/L,谷草转氨酶29 U/L。

余师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辨病为癌症(肝癌术后),辨证为脾虚湿阻,治以健脾化湿,和胃散结。处方:黄芪15 g,女贞子15 g,白花蛇舌草15 g,半枝莲15 g,姜半夏12 g,苍术10 g,柴胡10 g,炒扁豆15 g,炒米仁15 g,茯苓15 g,炒山药15 g,豆蔻6 g(后下),苏梗10 g,丹参15 g,金钱草15 g,灵芝15 g,三叶青15 g,仙鹤草15 g,仙灵脾15 g,莪术15 g,鸡内金15 g,大枣15 g。服药14剂后复诊,患者自诉胃纳好转,乏力缓解,时感口干,舌淡红苔薄,脉沉弦细。上方去仙灵脾、柴胡,加枸杞子15 g,当归15 g,桑椹15 g。半月后复查后,病情暂稳定,不再行插管化疗,继续中西医结合随诊治疗。

按:余师认为,肝癌的发生包括内因和外因2个因素:一是正气虚损而导致脏腑失调, 促进癌毒内生,引发气滞血瘀、络脉闭阻是其内因;二是与饮食、情志、外邪等外在因素相结合,从而导致肝癌的发生。大多数肿瘤的发生发展均是一个 “因虚致实,因实致虚”的过程。肝癌的病机当以脾虚为本,气滞、血瘀、湿热毒为标。老师指出,从中医理论来看, “化疗药”属外来之 “邪毒” “药毒”,在治疗恶性肿瘤的同时,不仅加重了瘀毒互结的病理过程,又加重了热毒内蕴的症状,并成为加重脾肾亏损的重要原因。 《内经》载:“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因此老师在临床中一直强调顾护癌症病人脾胃之气的重要性。故方中加茯苓、薏苡仁、豆蔻、苏梗、鸡内金、炒谷芽等消食、导滞、健脾药物,同时不忘补益气之黄芪、女贞子、山药、丹参等,再配以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三叶青、莪术等解毒散结,共达健脾、益气、化湿、散结之功。后期可长期予健脾和胃、疏肝理气为主,兼以祛湿化瘀、软坚散结之法调治,可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达 “带瘤生存”。

[1]陈万青,郑荣寿,曾红梅,等.2011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2015,24(1):1-6.

[2]傅军,俞杰,徐宏彬,等.中医药辅助实体肿瘤化疗增效减毒的系统性评价[J].中医药导报,2016,16(10):108-112.

[3]吴国琳,余国友,李剑平,等.扶脾益胃方治疗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6):276-277.

[4]许春进,韩敏,徐峰,等.化疗药物对胃癌患者肠道菌群谱的影响及益生菌干预作用的临床研究[J].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2016,6(4):154-159.

[5]张创峰,杨友亮,刘普,等.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2012,27(4):379-381.

[6]石梦莹,卢小路,熊思会,等.半枝莲抗肿瘤药理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16,11(4):741-743.

[7]王德立.中药莪术研究进展安徽[J].农业科学,2014,42(11):3240-3242.

[8]左军,张文钊,胡晓阳,等.黄芪现代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14,31(1):111-112.

Experience of Famous Veteran TCM Doctor Yu Guoyou in Treating Adverse Reactions after Tumor Chemotherapy and Common Herbal Pairs

WU Guolin,WANG Qing,XIONG Fulin,YU Guoyou
(Department of TCM Internal Medicine,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ollege of Medicine of Zhejiang University,Zhejiang Province,Hangzhou 310003,China)

Chemotherapy is one of effective and conventional treatments for malignant tumors.However,some side effects were usually induced while chemotherapy drugs were killing tumor cells that result in decline of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This article summed up the experience of famous veteran TCM doctor Yu Guoyou in treating adverse reactions such as myelosuppression,digestive tract reaction,hypocytosis and function lesion of liver and kidney etc during tumor chemotherapy,as well as common herbal pairs.Adverse chemotherapy reactions could be availably decreased through using prescription supplementing qi and yin,strengthening spleen and stomach,nourishing liver and kidney,clearing toxic substances and dispersing mass etc.Thereby chemotherapy could go better and overall therapeutic effects would be improved.

tumor;chemotherapy;adverse reaction;herbal pairs;famous veteran TCM doctor;Yu Guoyou;consumptive disease

10.3969/j.issn.1672-2779.2017.20.030

1672-2779(2017)-20-0070-0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余国友传承工作室项目【No.2016】;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项目【No.2016ZA114】

2017-07-24)

猜你喜欢
健脾中药化疗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12-01 11:19:40
老年健脾操(一)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08-24 07:07:32
老年健脾操(二)
中老年保健(2021年6期)2021-08-24 06:55:34
老年健脾操(四)
中老年保健(2021年8期)2021-08-24 06:23:38
老年健脾操(三)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08-22 07:42:26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08:32
骨肉瘤的放疗和化疗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金桥(2020年7期)2020-08-13 03:07:00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基层中医药(2018年6期)2018-08-29 01:20:20
跟踪导练(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