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失的多中心治理探究

2017-01-27 15:33廖金萍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儿童心理农村

廖金萍

(江西农业大学 南昌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4)

留守儿童教育公平问题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进入城市工作,在广大农村地区,出现了一批特殊的未成年人,即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是因为父母因家庭贫困的原因到城市打工,被留在农村学习和生活。父母长时间外出工作,造成留守儿童情感饥饿、性格偏差,学习行为也受到很大影响。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的匮乏、学校教育的尴尬局面、社会支持网络的不健全等状况,给留守儿童的教育带来了很多困难。2013年1月发布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家校联动、形成合力,社会参与、共同关爱的基本建议。2016年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通过社会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专业服务。多中心治理理念为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出了可行的实施框架,即通过家庭、学校、企业、社会和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协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失的表现与原因分析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突出的教育缺失问题也反映出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失的现状和表现,有助于探索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一)父母关心不足,情感教育缺失

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普遍从事劳动强度高、工作时间长的工作,一年平均回家一两次,因而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也不能及时了解孩子学习和生活的情况。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大多为隔代教育,隔代监护人更多关注孩子是否穿暖吃饱等生理需求的满足,对孩子的心理和学习问题则无力帮助。绝大多数留守儿童认为自己是“缺人管教”而不是“缺钱”。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多为义务教育费用支出,很少花钱送孩子去补习班或者兴趣班。此外,大多数家长很少主动与老师沟通,他们更多关心孩子的成绩而忽略了心理的诉求。由于缺乏家长的直接监督和亲子教育,网络已经成为许多孩子的精神乐园,他们沉迷于网络游戏,对学习不感兴趣。农村留守儿童在青春期容易形成逆反心理,由于自制力差,旷课、说谎、作弊和偷窃时有发生。

(二)学校教育保障不足,关爱教育缺失

农村教师素质相对较低,教学负担过重,很难照顾到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更没有精力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由于学校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很难为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危险预防、现场急救和卫生健康宣传教育明显不足。在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青春期的困惑、叛逆、人际交往等问题。留守儿童的自我意识,分享和协作能力较差,学校不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疏忽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较多学校没有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即便部分学校意识到了心理疏导的重要性,但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交通不便,与外界的交流比较困难,心理疏导仍然落后。还有些学校没有建立留守儿童信息档案,留守儿童的个人和家庭信息没能及时更新。学校需要建立留守儿童信息档案,主动开展心理教育课程,鼓励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帮助留守儿童获得良好的教育体验。

(三)政府资金支持不足,教育投入缺失

农村落后地区学校教学设施陈旧、落后,优秀青年教师流失严重等问题依然突出,政府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远低于其他产业,只有充分的财政支持才能有效地实施教育扶持政策。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经济保障,有助于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应加强政府补贴,提高教师收入,吸引高素质的青年教师到农村任教。同时,乡镇基层政府需要不断地增加教育资金投入,为留守儿童设立专项教育资金和补助,为学习优秀的留守儿童发放奖学金,对生活确实困难的学生增加生活补贴。通过专项资金的扶持,鼓励农村地区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宣传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帮助。此外,农村社区需要了解留守儿童的需求,扩大教育功能,安排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加强社区和家庭、学校的沟通和协调,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学校教育的短板。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失的多中心治理路径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缺失问题,可以从多中心治理的角度,探索出有效途径。要从政府保障教育公平,家庭营造良好氛围,学校改善教育环境,完善社会支持体系,加强自律等五个方面来解决。

(一)加强亲情关爱,完善家庭教育功能

留守儿童父母应加强与留守儿童沟通,增强感情,让孩子得到父母的关怀,感受父母的温暖,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促使孩子健康成长。第一,家长要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安排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设法把孩子们带在身边。如果条件不允许,夫妻双方都需外出,应将子女托付给可靠的监护人。监护人除了有足够的时间照顾儿童的日常饮食,还要有能力监督和指导儿童的基本学习。第二,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对象,父母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一些家长在外工作的不良行为和思想,如打牌、赌博、读书无用、金钱万能等对孩子的成长有负面影响,父母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第三,家长应积极配合教师全面了解儿童的成长趋势。留守儿童教育需要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协作,家长要积极联系老师,配合学校解决孩子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二)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完善教育制度规范

学校和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他们肩负的重大责任,对农村留守儿童给予足够的重视。要多开设安全、道德、心理等多方面的课程,提高留守儿童解决困难、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自我管理和自我生存的能力。除了学校的日常教学外,还应照顾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情感的需求,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建设“留守学生之家”,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势和教育主体的作用。一是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注重心理辅导,及时纠正留守儿童的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二是加强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接触,建立联系卡,通过电话、网络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父母的爱;三是建立寄宿制,把留守儿童安排在校园内,统一管理,集体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此外,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三)加强留守儿童自我约束,提高学习主动性

在成长的过程中,留守儿童应该了解父母的选择,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面对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自我约束、自我生活、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留守儿童要端正学习态度,热爱学习,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极与老师、同学交流,树立生活的目标。留守儿童也应该积极地与父母联系,比如经常打电话、视频,写信给父母汇报学习、生活情况,强化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心灵沟通。农村留守儿童要以健康的心态警惕外界的诱惑,做一个积极懂事的孩子。

(四)加大政策扶持,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

政府是实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保障者,应加强制度供给,加大对留守儿童教育的经济支持,制定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政策,确保留守儿童的教育获得。鼓励地方民政部门开展社会工作,积极引导社会公益组织、企业等第三方参与其中,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政府应鼓励和扶持本地企业,引进投资,使农民就地就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回流,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现代文明生态新农村,从根本上消除留守儿童问题。政府应该创造一个符合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和幸福的社会环境,建立相应的儿童福利机构,开展儿童福利工作,扩大留守儿童福利基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障留守儿童福利资金的正常使用。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青壮年到城市工作,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失的问题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政府、学校、家庭、社会、企业应相互协助,共同努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

[1]范先佐,郭清扬.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回顾与反思[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1):55-64.

[2]陈旭.留守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问题与社会支持系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儿童心理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