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万楼与自贡王爷庙之比较

2017-01-27 15:04吉成名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王爷湘潭建筑

吉成名

(湘潭大学历史系,湖南湘潭411105)

明清时期,湖南湘潭的湘江西岸修建了万楼。无独有偶,四川自贡的釜溪河西岸也修建了王爷庙。湘潭万楼和自贡王爷庙都是闻名遐迩的重要建筑,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本文对此探讨,以期得到某些启示。

一、湘潭万楼

湘江自南而来,经过湘潭市区,向北流去。万楼位于湘潭市雨湖区护潭乡文昌村宋家桥东侧(湘江铁路桥下游约500米处)的湘江西岸,正好处于湘江湘潭段的出口。万楼始建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清代四次重修万楼。作为明清时期湘潭的标志性建筑,万楼见证了享有“小南京”、“金湘潭”美誉的湘潭城的兴衰。

万历四十三年(1615),湘潭县令包鸿逵主持了第一次修建工程。次年竣工以后,包鸿逵请托病在湘潭老家休养的太常博士李腾芳命名,李腾芳将其命名为“万楼”,并作《万楼记》,详述建楼原因、经过以及命名缘由等。“邑之形如展幅绡,上下两出如左右手。上出者,巨石百余尺,巉巉江波间,若踏若轧,邑人所谓马蹄石也;下出者,颓然而已。颓然者,正水之所去也,邑人以为弗善也。民岁饥,缺贡棐,鲜蓄积。或是之以告于令包侯,谋筑石为台,堑沙截波,覆之以楼,极其壮为閈捍。”这就是说,万楼建于从远处延伸至湘江之中的一块土地之上,这里地势太低,与对岸高达百余尺的岩石极不相称,人们认为这样风水不好,致使湘潭经常发生饥荒,百姓比较贫困。有人建议县令包鸿逵组织人力在江边深挖,打好地基,用石头砌筑成高台,再在高台上方修建楼阁,以便改善这里的风水,使这里成为一道关卡,将湘潭的财富留住。“至日,予与侯登台而周观之:地之隆者益出,沙之伏者益偃,山之迎者益近,江之转者益洄。……而水之欲往者,有以为之留;山之来宾者,有以为之主。”这就是说,杰灵台和万楼建成以后,因势利导,使这里的风水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湘潭流往下游的水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由湘江西岸远处延伸而来的山势也有了很好的归宿。“于是,侯作而叹曰:‘兹真邑之閈捍乎?造物者之设是久矣,吾与子不谋而得之,岂人力也!’喜题其台曰‘杰灵台’,而命予以楼之字。字之曰‘万’。万,数之大也,邑从此而大者也。”这就是说,包鸿逵有感于因地形走势而筑台,将其台命名为“杰灵台”,寓意着人杰地灵;“万”是表示极大的数字,李腾芳将该楼命名为“万楼”,意在祝愿湘潭经济从此繁荣昌盛。“台高三十尺,楼高四十尺,视波之面已七十尺矣。用石三十万尺,用木三千个。”[1]P4-5可见,杰灵台和万楼工程浩大,雄伟壮观,不仅是湘潭城北郊的重要景观,而且是湘潭港的重要屏障,有效地阻挡了寒冷的北风,便于船只在湘潭港内停泊,为湘潭商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一修万楼存在了29年,1644年毁于战火。

康熙五年(1666),湘潭县令郑有成主持二修万楼。时人郭金台撰写《重修万楼记》详述此事,曰:“天下山川名胜无不假楼台亭榭俪缀而成。潭之南有锦湾、石塔,晋陶公、唐褚公山亭刹宇潆回映带。视北郭下水出处即平流断岸,无臂枝閈捍,旧志所讶颓然者是已。明乙卯间,邑侯包公,会宗伯李,周度燕子桥下半里许,垒石为台,峻以阁,约七十尺,堑江截波,于是利赖兹邑者几三十年。阅甲申春,以兵燹,阁遂毁,而石台屹立无荡析,迄于今又二十有三年。岁丙午,邑侯郑,理丝休暇,率潭人士披榛夷道,登斯台而有感也,慨然谋所以新之。诹自三月吉,迄五月末,凡三阅月阁告成。”这就是说,一修万楼于甲申年(1644)毁于战火,23年后,时任湘潭县令郑有成主持二修万楼,从筹划到竣工,仅仅花了两个多月。该文又曰:“公治潭,鸠工集事,何废不举?乃今之建斯阁也,岂翳自为?凡以为吾潭焉耳。比者潭士多瑰奇博秀,乘英主出,宜及时登进。潭民亟贡棐壶浆,无他谬巧,宜康富其工贾;水陆奔赴,早作夜思,宜利殷人和。若犹未然,不扶籍地灵以匡兹邑,如吏职何谋?乃心协,乃群谋,重理兹阁,示閈捍,资屯踏蓄积,又与最高峰塔乾、巽二方互维,长亘于邑。士大夫有声光,公之利赖兹邑,于万斯年,又自今始矣。”这就是说,筑杰灵台、建万楼以后,湘潭港的地理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且与湘江东岸、位于东南方的高峰塔遥相呼应,成为湘潭城的重要屏障。该文还说:“若乃骚人逸客,停帆载酒而登斯阁者,南望祝融,指点青冥,一抹出天半;东顾昭山,奇峰蹲峙,如垒翠堆云;西眺韶云,苍莽依稀,听有虞凤音;北瞻灵麓,则耸身回览,与七十二峰上下接待,仙仙乎若飘天外而行镜中。此诚湘南之绝胜而非予记之所能悉数者矣。”这就是说,站在万楼上,往南眺望可以看到南岳衡山的祝融峰,往东眺望可以看到昭山,往西眺望可以看到韶山,往北眺望可以看到岳麓山,地理位置极佳,确实是一处胜景。该文最后说:“阁之右建书院,为屋二区,众议延头陀居之,四时司阁门启闭。或曰书院以备讲学也。文定父子与南轩隐山论述,皆潭往事,安知无继起君子修明斯道者乎?举此阁院即与白鹿、岳麓诸大书院并传可也,尤异日太平盛事也。宜并书。”[2]P8-9这就是说,在万楼右侧修建了书院,供士大夫们谈经论道。湘潭有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传统,胡安国、胡宏、张栻曾经在隐山著述讲学,钻研学问,创立了湖湘学派,这样的学者不乏其人。因此,万楼可以与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一样传诸后世。二修万楼又名“文昌阁”,存在了30余年。

康熙四十年(1701),湘潭县令章烜(字文煜)主持三修万楼。张璨《重修万楼疏》曰:“自丙午重修之后,迄辛巳已阅三十有六载,圮废已久。邑侯章公文煜鼎力新之,更其额曰‘文起’,犹新‘文昌’之义尔。”[3]P16据此可知,三修万楼又名“文起楼”,寓意着文化教育事业兴旺发达。三修万楼的具体情况不详。

雍正年间(1723—1735),人们筹划重修万楼,没有成功。

乾隆三十二年(1767),湘潭知县朱鉴昌主持四修万楼。[4]P151具体情况史籍缺乏记载。

嘉庆二年(1797)至六年(1801),湘潭县三任知县李华黼、高翎、卫际可先后主持五修万楼,历时四年完成。张之澴(张璨子)为监工,担任重修工程总指挥,后来撰写《重修万楼碑记》详细记载了重修经过。“余因受修文昌阁之任,屡辞不获。于是,移湘河口之废石,葺杰灵台之颓基,覆土数万篑,七旬而台成。遂商所以位置旧存之神像而定制焉。关帝、观音,邑有专庙。唯文昌之神,考诸前史,代列祀典,自弘治元年台臣奏罢,而遗像之存,吾潭仅见于楼中。因思文人学士当文教昌明之时,怀瑾握瑜,扬芳摛藻,辉煌乎杏苑,黼黼乎瀛台,莫不邀福乎斯文,即莫不奉祀乎斯文之宗主,理有固然。……共议建楼三层,中层为文昌阁,最上为魁星楼,遂悬‘万楼’旧额,盖先大夫之手书焉。楼得文星,光焰万丈,与高峰文塔夹水而交辉。楼之初层奉祀关帝,楼左建阁,上贮观音,庶几各得其正矣。阁之下名‘文厅’焉,游人于兹憩息,骚客于兹歌吟,是亦修文之一域也。阁之后建岸花亭焉,杜文贞之所抒怀,包仪甫之所更正,抑亦古人之遗躅也。”[5]P25-26这就是说,第五次修建的万楼共有三层:第一层奉祀关帝,中层为文昌阁,上层为魁星楼,悬有“万楼”匾额。万楼左侧建有观音阁,上层奉祀观音,下层为文厅,供游人休息、文人聚会。观音阁的后面建有岸花亭,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湘潭的遗迹。①元至正二年(1342),元顺帝追赠杜甫为文贞公,因此,后人尊称杜甫为“杜文贞公”。可见,这次重修活动工程浩大,规模空前,不仅重建了万楼,而且修建了观音阁、岸花亭等附属建筑,还对杰灵台进行了整修。五修万楼存在了150多年。20世纪50年代,万楼垮塌。1964年,由于农民煮牛药不慎失火,观音阁被烧毁。杰灵台虽然保存至今,但是也出现了一个很大的缺口。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一修万楼存在了29年,二修万楼存在了30多年,三修万楼存在了60多年,四修万楼存在了20多年,五修万楼存在了150多年。前四次修建的万楼存在时间都比较短。第五次修建工程浩大,万楼坚固结实,因此存在时间比较长。

湘潭民间流行这样一句谚语:“湘潭兴,万楼兴。”从这句谚语可以看出万楼与湘潭经济的密切关系。万楼虽然垮塌了,但是人们并没有忘记它。改革开放以后,重建万楼又被人们提上了议事日程。20世纪90年代以后,何歌劲等文化界人士多次向湘潭市政协递交提案,呼吁重修万楼。2008年,中共湘潭市委、湘潭市人民政府决定建设万楼景区。次年12月,万楼景区正式动工。建设工期为三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万楼主体工程,第二阶段为万楼广场。目前已经基本完成。这次修建的万楼总体高度为63.48米。其中,主楼高度为52.58米。万楼采用内九层、外五层的结构,寓意着“九五至尊”。其外形设计既融入了民族建筑的端庄典雅,又吸收了江南民居的精致灵巧。从远处看,万楼既古朴凝重、古色古香,又磅礴大气、雄伟壮丽,不愧为湘潭的地标式建筑。在其左、右两侧,还有两个附属建筑,分别为书院和茶室。按照规划,今后还要建设万楼文化产业园和万楼小区,形成一个常住人口在10万以上的万楼新城。

二、自贡王爷庙

自贡王爷庙位于自贡市自流井区滨江路沙湾釜溪河畔,享有“釜溪第一楼”的美誉。从龙凤山延伸而来的山势落脚于此,自贡王爷庙所在的地基凸出于河岸之外,釜溪河在这里拐了一个湾,再向北流去,因此,自贡王爷庙的位置极佳。

自贡王爷庙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同治《富顺县志》将王爷庙列为自贡的胜景。据此推测,它是清代中期的建筑。这个时候正是自贡井盐业的鼎盛时期,富裕的盐商集资修建了这座庙宇,供奉镇江王爷。自贡王爷庙坐东北、朝西南,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光绪三十二年(1906),又建成一座戏楼,抬梁式木结构,单檐歇山式屋顶,正脊两端是鸱吻,中间为火龙宝珠,色彩斑斓绚丽。戏楼通高4.1米,面阔8.9米,进深8.85米,戏台离地面2.8米。自贡王爷庙造型独特,布局合理,结构紧凑,精雕细刻,装饰华丽,雕梁画栋,是一座精美的清代建筑。其台口为上、中、下三层,并配以木雕,分别刻有山川木石、奇花异卉、历史人物、戏剧场面、古玩钱币等,组成百余幅精美的画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它的装饰雕刻以历史人物和戏剧场面为多,对于研究晚清时期的川剧以及当时自贡的风土人情、社会习俗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20世纪20年代末,由于修筑井邓公路,拆除了部分建筑。后来扩建滨江路,又拆除了正殿、偏殿等,仅仅保留戏楼和部分回廊。1984年,四川省文化厅和自贡市人民政府先后拨款维修。1985年,自贡王爷庙成为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的一部分。1991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自贡《王爷会碑记》记载:“王爷者,镇江王爷也。能镇江中之水,使水不汹涌,而人民得以安靖,以故敕封为神灵,享祀于人间。”[6]P29四川很多井盐产地(如自贡、五通桥、泸州、涪陵、万县等)都有王爷会,并且修建了王爷庙,供奉镇江王爷,祈求镇江王爷保佑运盐船只行驶顺利,井盐畅销各地。每当镇江王爷生日,人们都在王爷庙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并且举行宴会、演出戏剧等,成为地方会节。自贡民间以六月初六日作为镇江王爷的生日,举行盛大的庙会。这天,自贡王爷庙异常热闹,停靠在釜溪河里的运盐船只披红挂彩,到处人山人海,蔚然壮观。祭祀典礼开始以后,鞭炮大作,震耳欲聋。晚上有川剧戏班演出,通宵达旦。

20世纪初,盐商王余埏、李春霖主持修缮,将其作为本地盐商奉祀镇江王爷以及观景、品茗、赏戏和举办元宵灯会的地方。自贡王爷庙依山临水,既是建筑精品,又是风景名胜。主要建筑采用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方法,沿中轴线依次是戏楼、开井和正殿。戏楼至今保存完好,属于已不多见的清代川剧舞台。釜溪河两岸怪石突兀,当地百姓将其称为“石龙过江”。凭栏眺望,对岸绿树成荫,桃花庵若隐若现;石板古道,蜿蜒岸边,琉璃亭、神道碑分立道旁。石崖上刻有“唤鱼池”,相传系苏东坡手迹。庙东石壁镌刻“还我河山”四个大字,乃抗日战争时期冯玉祥手迹,为自贡王爷庙添景增色。前人有感于釜溪河的雄伟、险峻,曾经题咏:“天生峡口险尤奇。”又曰:“王爷庙里好题诗。”目前,自贡王爷庙是自贡市区著名的临江茶楼,常有市民游览、休闲、憩息。每逢春节、元宵,自贡王爷庙里到处披红挂彩,游人如织。入夜以后,更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三、湘潭万楼与自贡王爷庙之比较

湘潭万楼与自贡王爷庙有很多相同之处。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相同之处:

第一,地理位置相同

湘潭万楼和自贡王爷庙都位于河流西岸拐弯处,均建于从远处延伸而来的山势落脚之地。湘潭与自贡虽然相隔数千里,但是人们都选择这样的位置修建楼阁庙宇,可见湘潭、自贡两地民众都十分看好这样的位置,有着相同的建楼择址观念。

第二,修建目的都是发展经济

修建湘潭万楼和自贡王爷庙都是为了挡住北风、控制水流、提高水位、以便泊船,改善水陆交通条件,促进经济发展。李腾芳将包鸿逵所修楼阁命名为“万楼”,祝愿湘潭“从此而大”,就是希望湘潭经济繁荣昌盛的意思。张璨和张之澴阐明了修筑杰灵台和修建万楼的上述目的。张璨曰:“是斯台之筑与斯楼之建,实为邑中下流水口固其保障。”[3]P14张之澴曰:“杰灵台之万楼,乃秀水包明府之遗爱,用以保障中湘而阜民财赋者也。”[5]P25自贡修建王爷庙,供奉镇江王爷,是为了祈求镇江王爷保佑运盐船只行驶顺利,井盐畅销各地,促进经济发展。

第三,实际作用相同

湘潭万楼和自贡王爷庙的实际作用是相同的,即挡住了北风,控制了水流,提高了水位,有利于泊船,改善了水路交通条件,促进了经济发展。古人无法阐明这个道理,就说建楼以后,因势利导,改善了风水,所以商业经济得到发展;或者说建庙以后,有镇江王爷保佑,运盐船只行驶顺利,井盐畅销各地,盐商、盐工均可获利。这些解释都带有迷信因素和神秘色彩,并非科学解释。其实,只要我们打开嘉庆《湘潭县志》和清末釜溪河照片便可对湘潭万楼和自贡王爷庙的实际作用一目了然。从嘉庆《湘潭县志》所载《湘潭城总全图》可以看出,在万楼以南的湘江西岸,停泊了很多船只,[7]说明万楼修建以后确实有利于湘潭港泊船,当时湘潭商业经济很繁荣。从清末釜溪河沙湾段照片可以看出,在自贡王爷庙以南的釜溪河里停泊着很多运盐的船只,说明自贡王爷庙修建以后有利于釜溪河沙湾段泊船,当时自贡井盐业很繁荣,产、销两旺。

第四,都是风景名胜

由于湘潭万楼和自贡王爷庙都建于河流西岸拐弯处,都是从远处延伸而来的山势落脚之地,地理位置非常特殊,独具形胜,湘潭、自贡两地政府和百姓都十分重视这些工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精心打造,因此,两座楼阁都是建筑杰作;由于两座楼阁历史悠久,曾经是当地人们的重要活动场所,文人骚客题诗吟唱,地方史志重点记载,所以,这两座楼阁都成为风景名胜。湘潭万楼为湘潭城的标志性建筑。自贡王爷庙为“釜溪第一楼”。

当然,湘潭万楼与自贡王爷庙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不同之处:

第一,名称不同

这两座楼阁,一座称“万楼”,一座称“王爷庙”。取名为万楼,是著名文人李腾芳深思熟虑以后所作的决定:“字之曰‘万’。万,数之大也,邑从此而大者也。”这个名字是独一无二的,寄托了人们对湘潭经济的美好愿望,人文意义非常突出。二修万楼又名“文昌阁”,三修万楼又名“文起楼”,寓意着文化教育事业兴旺发达,人文意义更加突出。自贡王爷庙之所以取名为“王爷庙”,是因为这是一座供奉镇江王爷的庙宇,人们祈求镇江王爷保佑运盐船只行驶顺利。这个名字很普通,人文意义较弱,因为四川井盐产地普遍修建王爷庙,供奉镇江王爷。

第二,修建时间不同

第一次修建万楼时间是万历四十三年(1615),而自贡王爷庙修建时间是清代中期,大约比湘潭一修万楼晚两百年。不过,二者修建时间相隔不算太久,一个是晚明时期,一个是清代中期,都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的背景下修建的。

第三,供奉的神灵不同

湘潭万楼最初仅称“万楼”,没有供奉任何神灵。直到第二次修建以后才称“文昌阁”,供奉文昌帝君(文昌神)。五修万楼第一层供奉关帝,中层供奉文昌帝君,上层供奉魁星。六修万楼没有供奉任何神灵。

自贡王爷庙供奉的神灵是镇江王爷,属于水神。

第四,建筑性质和附属建筑不同

湘潭万楼是一座楼阁,有很多附属建筑,如杰灵台、岸花亭、书院、观音阁等。这些附属建筑为万楼增添了不少光彩。

自贡王爷庙是一座典型的传统庙宇建筑,只有正殿、偏殿、戏楼、回廊,没有其他附属建筑。

第五,修建次数和建筑材料不同

湘潭万楼至今已有六次修建活动,前五次修建的万楼均系土木结构,且早已坍塌。第六次修建的万楼系砖混结构,采用了很多先进建筑技术和新型建筑材料,并且安装了电梯,是一座崭新的现代建筑。

目前我们知道自贡王爷庙的建筑物均系土木结构,只有两次较大规模的修建活动:一次是清代中期初建,另一次是20世纪初增建戏楼。没有重建,除拆除部分建筑外,戏楼和部分回廊至今保存完好。

第六,建筑规模不同

据前引明李腾芳《万楼记》记载,一修万楼“高四十尺。”由于缺乏记载,二修万楼、三修万楼、四修万楼和五修万楼的高度和占地面积现在已经无从得知。六修万楼的有关数据如下:占地面积160余亩,建筑面积9516平方米。其中,主楼面积7574平方米,两座副楼(书院和茶室)建筑面积1942平方米。万楼总体高度为63.48米。其中,主楼高度为52.58米。由于占地面积很大,万楼及其附属建筑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自贡王爷庙占地面积只有1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大约900平方米。正殿和戏楼的高度都只有四五米。由于前临釜溪河、北靠滨江路,自贡王爷庙没有发展空间。

四、启示

湘潭万楼和自贡王爷庙的修建,给我们提供了重要启示:

古人无论修建住宅、楼阁还是庙宇,都很讲究风水。借用中国传统建筑术语来说,这就是风水学知识的具体应用。笔者认为:古人所说的风水其实就是指建筑位置。在古人看来,建筑位置好就是风水好。从万楼、王爷庙等建筑所处位置来看,古人择址是很有道理的。今天,我们把这些道理称为“科学依据”。他们之所以选择这些地方修建楼阁庙宇,确实认真考虑了这些楼阁庙宇修建以后所能起到的实际作用(如控制水流、提高水位、有利于泊船等)。不过,他们没有将这些道理讲清楚,而是简单地说风水好,使风水学具有迷信因素,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有些地方位置好,他们就说是风水好;有些地方位置差,他们就说是风水差。凡是涉及到建筑位置,他们都用“风水”这个概念来解释。这个情况我们今天务必弄清楚。只有弄清楚这个情况,我们才能破除迷信、移风易俗;只有弄清楚这个情况,我们才能把建筑择址、建筑规划等相关工作做好。

[1](明)李腾芳.万楼记[A].万楼[C].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

[2](清)郭金台.重修万楼记[A].万楼[C].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

[3](清)张璨.重修万楼疏[A].万楼[C].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

[4]何歌劲.万楼历修沿革暨形制功能考[A].万楼[C].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

[5](清)张之澴.重修万楼碑记[A].万楼[C].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

[6]宋良曦.中国盐业与地方会节[A].盐史论集[C].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

[7]王集.万楼[C].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王爷湘潭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湘潭:天生C位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王爷,请矜持
建筑的“芯”
湘潭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研究
湘潭大学艺术学院作品选
和王爷換礼物
湘潭80万亩超级稻增产6万吨
智娶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