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女性就业问题的研究

2017-01-27 14:08:06张先雨
法制博览 2017年30期
关键词:失业供给改革

张先雨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女性就业问题的研究

张先雨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劳动法》的出台,虽然明确规定了就业平等,反对就业歧视,但是针对女性在就业中仍然存在着区别对待,比如工资实行性别差别待遇,职业发展机会男女存在差异,女性劳动保障不足等问题。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提出,短期内会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尤其是女性。针对此问题,要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供给侧结构改革;就业不平等;改革措施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在增加投资过程中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开源疏流,在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是优化产权结构,国进民进、政府宏观调控与民间活力相互促进。

供给侧结构改革中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具体而言就是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兴产业,向新兴领域开发,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产业进行转型,对劳动者自身素质、创新力等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必然对就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一、供给侧结构改革对女性就业的影响

(一)供给侧结构改革政策中要求,推进产业结构转型。由传统的产业向新兴产业发展势必会使产能过剩、库存积压的落后产业进行升级,升级过程中会节约人工成本,减少就业岗位。改革升级过程中,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供需不协调,便会导致失业。而此时劳动者便面临着就业的风险,与男性相比,女性失业的风险更大。

目前我国经济处于缓速发展阶段,GDP增速总体上持续回落。如此的经济发展现状,加上正在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改革,经济结构一直在调整,必定会缩小劳动力市场的总体就业规模,劳动力始终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此外,用人单位一直存在着性别歧视,女性一直处于劣势的地位,这对女性就业无疑也是一大压力。我国一直存在着男女就业二元化的就业市场分割现象,对女性的歧视一直存在,极大地缩小了女性的就业空间,结构性就业难成为供给侧结构改革下的一大难题。

(二)由于供给侧结构改革会对一些低产能的落后产业进行升级转型,所以从短期来看改革会造成失业等现象。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一些产业进行转型后会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再者改革同时会带来许多新服务行业的诞生,劳动力需求也会增大;此外,劳动者在改革的进行当中,会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从而也一定的减少了失业现象的发生。所以长期来看改革会带来许多就业机会,促进在整个社会的进步。

“吸引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建设运营产业园”、“支持创业”、“发展网络经济”等一系列措施都是针对传统经济的改革,新兴产业的发展,对劳动者的自身素质、能力需求增多,新型行业的发展,对性别方面的要求会大大减少。因此,长远看来,供给侧结构改革会增加劳动者就业机会,拉动经济发展,实现社会进步。

二、针对改革带来女性就业难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完善《劳动法》,出台专门的《公平就业法》

现行劳动法中规定,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以及用人单位录用女职工,不得在劳动合同中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①虽然法律明文规定反对就业歧视,但是由于现实生活中劳动监察部门监察不利,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必究,而且求职者往往并不会启用法律程序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导致用人单位存在着侥幸的心理,对“歧视”一次做出多种解释,在招用人员时或明或暗的拒绝女性求职者。

因此,出台专门的《公平就业法》势在必行。在专门法中明确歧视的含义,明确就业歧视的判断标准,确定什么样的情况属于对求职者的歧视,明确规定用人单位违反规定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增大对其侵权行为的惩罚力度,从源头上杜绝就业歧视现象的发生。

(二)以改革为出发点,完善对女性的职业教育体系

女性职业教育从社会角度来看,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促进结构转型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从其自身来看,加强职业教育培养,有利于提高其自身的就业素质,增加就业机会。具体应从以下方面加强对女性的职业教育培养:

第一,高校对接企业,根据企业的需要培养女性自身的优势,优化培养目标。应当注意的是在进行教育培养时,不应该仅仅针对某一职业或某一职种,而应该在教育的环境下培养女性的特殊品质,激发其内在潜质。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背景下,更要注重对女性创新思维的培养,以便其适应改革下的产业结构转型,并避免由此带来的就业歧视。

第二,企业同高校合作,深度培养女性求职者。除了高校要应对企业的需求进行职业教育以外,企业也应该主动地进入高校,向未来的求职者进一步表明自身的发展方向及需求,以便高校更好的进行教育,以及女性求职者自身提高素质应对企业需求。

第三,加强职业教育方面的立法,在法律层面上切实对女性的职业教育培养。社会上主流的观点:女性最终应该从社会走向家庭。受此观点的影响,即使高校承诺加强对女性职业教育的培养,但是现实中或许并没有言之必行。因此,加强相关方面的立法,有助于落实对女性的培养,保障女性职业教育的获得。

(三)抓住机遇,利用互联网的便利

为响应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号召,河南省下发文件中提到要实行“互联网+”行动,加快发展网络经济新形态,拓展网络经济发展新空间。②网络经济是一个虚拟的经济形态,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女性就业歧视现象,在网络空间里很少存在,而且为大量女性提供了就业创业的空间。

互联网时代是消费时代,是供给向需求转变的时代。目前女装、妇婴用品、化妆品是网上消费量最大的商品,而女性在这方面更是擅长。女性在消费方面往往倾向于服装、化妆品、生活用品等,而且她们善于分享,由此便为女性打开了创业的商机。

在传统经济模式下,往往注重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在互联网经济时代,注重的是针对消费者需要,抓住商机。女性天生的感性思维更加有利于其抓住客户的个人需求,借助于科技发展,在网络平台上更有助于女性实现就业创业,从分发挥其自身优势。

(四)更新就业观念,实现创业

针对改革在短期内造成的失业现象以及社会上存在的女性歧视现象,女性就业者要转变就业思维,实现自主创业。

第一,就业创业作为高等院校的素质培养课程,要注重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转变大学生的就业理念,尤其是女性。针对社会上的劳动力就业现象,重点培养女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思维,将就业创业培养渗入到高等教育中,提高女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第二,在校期间,高校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增加与社会实践的对接,让女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拓宽女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渠道,减少其走向社会后面临失业的风险。

第三,从女大学生自身来看,应当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创新能力。高校培育是一项保障,其自身能力的提高更是根本保障。面对“弱肉强食”的社会,抓住改革的机遇,在改革的进程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减少失业风险。

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短期内带来的失业状况下,女性就业者想要减少失业的风险,必须多方面的提高自身竞争力,在改革的进程中立足于社会。

[注释]

①林嘉主编.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93.

②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的通知.

[1]林嘉.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李小彤.制定反就业歧视法律 强化女性就业创业服务[J].中国劳动保障报,2016-12-17.

[3]杨智慧,凡欣.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探究[J].高教学刊,2017-02-05.

[4]田蕾.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构建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路径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1(6).

[5]韩娜娜.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提升高职院校就业质量的路径探索[J].经营管理者,2016-12-15.

C913.2;D442.7

A

2095-4379-(2017)30-0240-02

张先雨(1996-),女,汉族,河南安阳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法学;指导老师:李彦、孙志鹏。

猜你喜欢
失业供给改革
失业保险金领取使用指南
工会博览(2024年5期)2024-03-04 06:36:08
改革之路
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失业预警
当代工人(2018年9期)2018-07-21 08:14:22
无人机 会有时——飞行员的失业时代
改革备忘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群众(2016年10期)2016-10-14 10:49:58
改革创新(二)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当代经济(2016年26期)2016-06-15 20:2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