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城杰
浙江警察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浅谈公安机关调查询问技巧应用
沈城杰
浙江警察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调查询问,作为公安机关为查明案件基本情况,发现侦查线索,获取证据证言,甄别犯罪嫌疑人口供真伪向有关人员了解,查证、咨询与案件有关问题的一项侦查措施,对案件侦破具有积极重要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调查询问在应用过程中出现部分问题,本文就其内涵出发,探讨其存在问题,并提供相应对策。
调查询问;心理活动;说服;公安机关
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证据包括:(一)物证;(二)书证;(三)证人证言;(四)被害人陈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六)鉴定意见;(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总共八种证据类型,证人证言和被害人陈述占据证据内容的四分之一。
调查询问,作为公安机关为查明案件基本情况,发现侦查线索,获取证据证言,甄别犯罪嫌疑人口供真伪向有关人员了解,查证、咨询与案件有关问题的一项侦查措施。对案件的侦破有着重要的作用。[1]
调查询问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公开调查和秘密调查,其中,公开调查又分为走访、召开座谈会、分别调查和通知询问。
调查询问的对象主要是案件中的证人和被害人。作为亲眼目睹和亲身经历了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的两种人的话语显然对案件的侦破进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少数民警法律意识淡薄
我国处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和快速转型时期,亦为各项矛盾的突发期。近年来,部分民警法律意识淡薄、执法方式不当,严重损害公安机关形象,对公安机关群众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少数民众法律意识淡薄
部分群众法律意识淡薄,配合公安机关执法积极性不高,对民警开展实践群众路线造成了阻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公安机关工作的顺利开展。[2]
(三)隔阂限制
警察和群众的身份立场不同,双方沟通易出现隔阂。一方面警察出于工作需要而限制信息的传播,另一方面作为群众的好奇心理或出于牟利心理,则希望获知更多的信息,最终导致群众对警察期望有所偏差的情况出现。
说服对象的自身条件、当时身处的环境条件、说服的沟通渠道对说服的顺利进行均有重要影响。
(一)对象条件
调查询问的对象主要是案件中的证人和被害人。证人又包括见证人、报案人和其他的知情群众,有家属、有同学、有陌生人也有“敌人”。调查询问对象类型复杂。其性别、年龄、教育水平、身份地位、心理活动的不同对他们在被说服是的表现也不相同。
(二)环境条件
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种,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心理环境)。外部环境是指说服时所处的位置,公安机关、办公地点、案发现场或是其他地方。一个人,在家里或是熟悉的私人环境,身心将处于放松状态;若处于刚刚发生车祸的现场,便会产生紧张、害怕,语无伦次,回忆受阻等情绪与情况;在派出所,在询问室,由于公安机关的威严可能会紧张,迫于各方压力,如实供述。
(三)沟通渠道
沟通的渠道影响,也是指说服者对被说服者展示其理由或是论据的方式。对于现代人而言,网络是一个巨大的面纱,遮盖了所有人的面孔,互联网是虚拟的世界,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所以,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是最有效的。同时,鉴于警察工作的特殊性和对证据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亦不允许警察在调查询问时采用其他的方式。其次,理由或是论据的展现方式,是图片还是视频亦或是文字。
综上所述,当前的严峻的情形要求我们的人民警察在开展调查询问的时候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在此基础上应用调查询问技巧。欲得到真实有效的信息,首先须说服其对象,使其对你的观点表示认同。说服,可用充分的理由或者论据去开导人。
(一)调查询问技巧提升
1.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验证了说服者、信息本身和信息表达的排列技巧对说服的重要影响。卡尔·霍夫兰认为,一个对某问题的研究享有声誉的人总能比无声誉的人更能引起人们态度的改变。那么毋庸置疑,对于违法犯罪而言最有发言权的必定是警察。所以,在进行调查询问的时候,按规定着装,出示相关证件,这些都是提高民警本身“声誉”的方式。当然,相比较于此,国情显示,人们也坚信“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警察的年龄和职位对人们的也具有较大影响,群众更加愿意相信年长或是身居更高职位的警察。[3]
2.灵活传递信息
对于信息本身的说服力,其认为,在表达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的时候,对其进行说服时对信息的表达可以因人而异。比如,面对一个本身就赞同和支持你的人时,只讲正面理由可以坚定其初衷,让其产生一种遇到知音的感觉,而这时如果再讲反面理由只会自乱阵脚;对于一个本来就不赞同你的观点人,将正反两面的理由都讲出来比较好。所以,对于调查询问证人和被害人,在此之前,应当做好准备工作,了解其对公安机关、惩治犯罪、维护法律、配合公安机关办案的态度,当然也可以在随后的询问中了解,随机应变,适当处理。
3.机动灵活提问
问题的排列技巧尤为重要,并于最后的总结性结尾,亦具有重要意义。人们对最后提出的观点的印象总是最深刻的。所以,在调查询问的时候,各类问题的询问排序及语序的安排便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一个对警察队伍满怀向往、心中充斥正义、乐于惩恶扬善的证人,我们可以只讲正面理由。但是对于一个对公安机关心存偏见的人,我们首先要做的应当是声明法律法规,阐明违法后果,在要求其配合公安机关,帮助破案。
(二)对象情况分类
于调查询问过程中,对象情况大体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拒不配合,二是积极配合,拒不配合中又可分为:无理取闹、事不关己、羞耻心理与偏见心理等。可从对象情况入手,分别探讨其不同的询问策略。
1.积极配合
对于正常的被害人及其家属和普通的拥有正义感的群众而言,他们希望的严惩犯罪,还自己(事主)一个公道。前者是由于自己的正当合法的利益收到了侵犯而希望公安机关秉公执法,后者是一个纯粹的拥有正义感的群众,他们乐于帮助公安机关打击犯罪。对于这两种人,警察在调查访问时,应当以热情饱满的笑容对待。前者,应当首先慰问受害人,询问伤情或是受损情况;其次,讲明公安机关会秉公执法,案件进展顺利;最后,为了尽好尽快的解决事情,需要当事人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如实回答。后者,以亲切的态度询问,告知违法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讲明配合公安机关调查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奖惩制度。总之,以感性的方式为主。
2.无理取闹
此种人以与嫌疑人(违法犯罪人员)有利害关系的人为主,多为其家属亲友。出于和违法犯罪嫌疑人的利害关系,他们往往在警察对其进行调查询问时采取无理取闹、转移话题等方式。模式法律的威严,无视真相的诉求,坚决的站在违法犯罪嫌疑人的一遍,拒不配合;或是无理取闹,倒打一耙,要求警察“严惩犯罪”,反而将自己包装成为“受害人”。或是威逼利诱,借助发达的讯息传播,利用片面的视频音频和伪证引导舆论,向公安机关施压。对于此,警察在调查询问室应当着正装,完备证件,以防对方鸡蛋里挑骨头;其次,最好选在派出所或是其他的政府机关场所展开询问,利用环境向其心理施压;再者,应当先说明违法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后果和配合公安机关调查的自首情节,告知法律规定,声明违法犯罪的严重性和配合公安机关调查的重要性。讲明违法犯罪嫌疑人的错误行为及有效依据,事实清楚,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查案可以争取宽大处理。对于此类人,应当严肃对待,晓之以情——帮助违法犯罪嫌疑人减轻处罚;动之以理——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警察坚决查清案件的态度。
3.事不关己
此类人多为违法犯罪行为的利益轻微受损者,如违法犯罪行为地的所有人,娱乐场所酒店网吧的经理人;或是违法犯罪嫌疑人的部分亲属,害怕牵连到自己;也可能是害怕自身卷入案件之中的证人。虽说他们可能会因为希望为自己洗脱嫌疑证明清白的原因而主动配合,但也可能会因为为了淡化自己在此次违法犯罪行为中的存在而故意隐瞒部分事实,也可能会因为害怕被违法犯罪案嫌疑人家属报复而顾左右言他。他们不一定是违法犯罪人员,但是害怕因此受到损害。此种心理,多为侥幸心理。调查询问对象的侥幸心理是警察最大阻碍,必须严厉措辞,告知其法律责任和义务以及隐瞒谎报的后果。其次,阐明违法犯罪行为的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公安机关对证人的保护措施和提供重要线索的重大作用和奖励。也可以从外围出发,围绕道德信念等感性的角度说服。若是无效,也可以请被询问者的重要信任的人来帮忙进行劝说,同时,为了尽最大可能的消除被询问者的害怕或者是侥幸心理,调查询问的警察应当着正装、持证件,有完备的手续以加强说服力,展示自身的专业性和可靠性。
4.羞耻心理
这种心理一般出现在女性被害人的身上,或是一些涉及隐私、情感。比如对女性的猥亵案件、侮辱、强奸等。对于此类案件的女性受害者往往会出于对自身或是家庭的面子名誉问题而对警察的询问表现出抗拒。回答破碎、回答紊乱、故意淡化事实,甚至想要撤销报案。其次,是对未成年少女的猥亵、侮辱、强奸等案件。犹豫被害人的心理不成熟、出于羞耻心、被害后的恐惧等原因,更加的故意或是无意的不配合警察。对于此,为了尊重和保护被害人的隐私,打破被害人的心理顾忌,应当营造出一个安全熟悉的环境。比如把调查询问的地点放在被害人的家里,邀请多名被害人家属陪同,由女性警察出面询问等。在询问时,应当使用温柔平和的语气,首先表示慰问,安抚情绪;以更加平易近人的身份或是展现出自己公安机关的政府机构形象,表现出自身的专业可靠,化解被害人(被询问人)的羞耻和为难。对于未成年的被害人,询问时最好有心理医生在场,对于案件经过中比较敏感的部分不要在短时间内重复询问,一面引起被询问人的恐惧或是慌乱,也避免引起旁边家属的不满。[4]
5.偏见心理
这种心理大部分出现在一些曾经受过警察“不公正”待遇的人身上或是身边有人对警察有着偏见和不满的人。对于此,我们无法在短时间内消除这种心理,那么只能做好自己,严格遵守调查询问时的规章制度,正规着装,严格手续,完备证件,适当用词。打消被询问人想要对警察挑刺刁难的念头。在询问时注意语气和用词,展现出警察亲民温和的态度和严格执法惩戒犯罪的信心。若是对方性格偏激,可以邀请对方比较熟悉或是尊重的人陪同警察询问,进行说服教育。
[1]孙明涛.询问证人规范化之探究[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7(02):59-61.
[2]邹汉冕.公安民警身心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8(05):47-49.
[3]张方敏,刘芳.提升说服传播实效的理论选择与路径设计——基于高校辅导员提升说服能力的实践探索[J].当代传播,2013(03):78-80.
[4]倪云,张波,袁峰.性犯罪被害人权利保护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3(11):43-45.
D918.5
A
2095-4379-(2017)30-0072-02
沈城杰(1996-),汉族,浙江桐乡人,浙江警察学院,2014级本科生,研究方向:侦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