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辉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7
全面依法治国视阈下的高职学生法治教育探析*
许 辉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7
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法治教育对于高职学生法治素养和法治思维的养成,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践行,对于推动法治中国建设意义重大,但同时面临的困境也诸多。笔者拟从法治氛围、课程设置、方法创新、师资队伍和学生自身教育等六方面来探索法治教育的路径。
全面依法治国;高职;法治教育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通知(教党[2014]45号)中指出“要切实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各级各类学校要将培养具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面”。近期热播的六期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热议,“法治”二字又一次锁住了人们的目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抉择,法治成为了治理国家的手段与方式。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视域下加强高职学生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对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法治中国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高职学生法治教育的氛围有待改善
高职学生法治教育有效性与否,必须依赖学校、社会和家庭三者合力发挥影响,但面临的现状不容人乐观。高职院校本身在依法治校方面才刚起步,许多方面还没有真正做到依法依规解决问题,对法治教育环境培育不重视,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校园法治教育体系,这些都不利于师生员工培育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社会经济活动中公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也极大削弱了法律的权威性,影响到高职学生法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家庭的客观条件和高职学生进入校园后千方百计想减少家庭对自己的约束最终导致家庭在法治教育中的作用弱化和缺失。
(二)高职学生法治教育课程设置有限
高职院校一般开设法学专业的学校不多,非法律专业学生普及法治教育主要要通过公共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来实现。其中《基础》课程总共八章,前五章思想道德教育,后三章才是关于法律部分内容,所占比重太小。《概论》课程十二章,只在第八章第二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第三个小标题“全面依法治国”中有所体现,篇幅更小。法治教育内容主要附加在别的教育主题中,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淡化和忽视这个部分的教学。
(三)高职学生法治教育的方法手段存在偏颇
高职学生法治教育教学侧重于传统教学方法,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其一,作为主渠道的公共课程教学中重理论而轻实践。《基础》和《概论》课程涵括的法治教育内容其实比较宽泛,法律部分教学课时有限,两门课程合计安排14课时,教师很容易为了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而特别强调法治理论教育,课堂以讲授为主,而忽略以学生为主体的法治实践活动,因某些原因课堂上没有更多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或带到校外司法部门参与实践等。其二,作为主渠道的延伸补充的第二课堂则重实践轻理论。第二课堂主要由辅导员、学生会、团委会干部组织实施,受整个群体专业、精力限制,他们开展法治教育形式相对比较单一,多以组织观看法治教育宣传影片和参加法治知识竞赛这类活动为主,内容显得碎片化和浅层化,学生也多是被动学习为主。其三,线上线下教育脱节。网络作为新媒介,它在高职学生法治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由于网络的虚拟化、隐蔽化、自由化等特点,学生自律性本来较差,再加上教师线下指导有限,这无疑增加了学生接触各种网络违法行为的机率。
(四)高职学生法治教育师资水平良莠不齐
据笔者调查,高职院校开展法治教育课程教学主要是由思政课教师来担任,而他们专业背景来源五花八门,主要集中在哲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律学、教育学、汉语言文学等方面。而对于大多数其他专业的老师,特别是那些从业年限不长,出去培训学习机会不多的教师,有的自身法学知识底子薄,没有系统的法学知识体系,很多法律条文自己都似懂非懂,因此上课力不从心,直接导致学生们听课积极性不高,学习收获甚微,因此法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五)高职学生法律意识不强,法律诉求缺失
高职学生绝大多数都能够懂得学法守法护法的重要性,但也有部分学生由于自我个性、价值观和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享乐主义的消费观和片面追求不受任何约束的自由观,不惜以身试法,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还有一些学生,他们学法懂法,但对法律信心不够,诉求不多,导致在用法维权时宁愿权利受损,也不愿意诉诸法律维权。
在法治中国建设如火如荼的当下,高职院校如何破解法治教育的困境,增强高职学生的法治教育,具体包括以下六方面:
(一)营造法治教育氛围
良好的法治教育氛围取决于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合力。首先,学校要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都来营造法治文化氛围,培养学生法治理念。全方位营造主要是指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广播、网络、校报校刊、校园公众号等各种媒介载体加强法治主题宣传活动,让校园内处处见法,让学生时时守法;全过程营造主要是指主渠道的课堂教学、专业课程教学和第二课堂延伸拓展,所有环节都有法治氛围的营造;全员营造主要包括作为学院的领导者要带头学法,要依法治校,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依法依规办事;作为和学生办事密切联系的后勤教务等服务管理人员,要加强法律学习,处理解决问题时依章依规来;作为和学生直接联系的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加强法规制度的培训,防止管理工作中简单粗暴,甚至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其次,要加强社会法治教育的宣传,树立法治新风。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移动公交车和广告标语等载体宣传和弘扬法治中国建设下的正能量,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影响。最后,家长自己也要学法守法,依法办事。学校要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和家长多加强沟通联系,让家长对孩子的法治教育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优化法治教育课程设置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加强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组织编写和全面采用国家统一的法律类专业核心教材,纳入司法考试必考范围”,这指明了我国未来法学教育要改革的方向和路径。优化课程设置上的改革,最好的方式就是要将法治教育课程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独立出来,成为单独的课程体系。目前高职院校如果做不到这点,也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法治教育选修课程来弥补,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有层级、有梯度讲授法治理念、一般性法律知识和专门性法律知识。
(三)创新法治教育的方法
在我国,目前一般高职院校中非法学专业学生的法治教育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来完成的,传统教学思路和模式与学生实际不相符,和现实社会生活联系不紧密,使学生无法感知法律知识和自己现实的关联度,因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为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法治教育的课堂教学要创新方法和手段,综合运用网络、微信、微博、QQ、手机app等自媒体,采用理论教学、模拟法庭、以案说法、分组讨论、主题辩论、研究性学习、录制微视频比赛等多种教学方式,并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抓住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运用法律知识回答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切实为学生答疑解惑,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信服感。
(四)拓宽法治教育渠道
法治教育是否有效,最终要靠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高职学生要认同接纳并且要在生活中践行,行为处事要以法律为准绳,依法依规而行,不逾越和凌驾于法律之上。因此,法治教育光靠课堂教学是满足不了的,必须在实践教学环节狠下功夫,延伸和拓宽法治教育渠道。实践教学可以通过学生的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结合校内外的法治实践活动进行,可通过“走出去”和“引起来”相结合实现。所谓“走出去”就是引导学生参加法治社会实践,如去旁听审判、参观监狱和看守所等活动,帮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对法治理念的认同感和对法律执行的权威感。何谓“引进来”,就是学校通过聘请资深法官或法律工作者来学校做法治宣传讲座、开展法律咨询等活动,结合他们在工作中的典型案例给学生展开生动具体的法治教育。
(五)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这要学校多部门协调来实现,高职院校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法治教育队伍满足师资需求。首先,学校管理层必须有制度保障,在法治教育教师培训、组织协调和物质保障提供完整制度,让教师有机会有时间去参加培训,提升自己;其次,人事部门在人才招聘时要把好关,要专门招聘若干法学专业的教师,同时要注重师德教育,发挥他们学法守法护法的引领作用;再次,教务部门和相关系部要在教师法律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方面加强培训,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和教学水平;最后,学院还要通过协商,到校外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法律工作者来做兼职教师,加强法治教育的实践教学工作。
(六)培养高职学生的法治思维
法治教育的有效性除了掌握法治知识、法治意识外,还要注意培养高职学生的法治思维,引导他们善于用法治思维去处理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帮助他们将“知”和“行”统一起来。法治思维的核心要素是法律的权威性和优先性。法律的权威性告诉我们法律法规适用所有个人,任何个人都不能超越宪法及其它法律,解决问题必须遵照法律法规。法律的优先性是说法律优先于道德、权力、风俗等,告诉我们解决问题的首要选择是依靠法律。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具体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引导他们学会用法治思维去看待各种生活中的法律案件,学会评价其合法与否,能够正确认识法律;二是要培养他们用法治思维来面对和处理自身的侵权行为,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1]让法治成为生活方式和共同信仰——法学专家谈法治精神的培养[N].光明日报,2014-12-23.
[2]詹明鹏,钟晓玲,李娜.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状况及其原因分析[J].青年探索,2010(2).
[3]段兴立.大学生法治教育视角下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
[4]谢芳.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教育路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8).
*2015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5C0812)和学院科学研究团队(15TD02)。
G715
A
2095-4379-(2017)30-004-02
许辉(1972-),女,汉族,湖南华容人,哲学硕士,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