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艳侠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 泰安 271021)
齐鲁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孔艳侠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 泰安 271021)
齐鲁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根植于悠久丰厚的齐鲁文化土壤,从齐鲁文化中汲取营养、获得涵养,更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应深入挖掘齐鲁文化的内涵和精髓,着力创新齐鲁文化的传承机制,激发人们自觉追求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齐鲁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创新
齐鲁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深入挖掘齐鲁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并结合时代要求加以延伸阐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更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加强齐鲁文化研究,促进齐鲁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现代转型,使齐鲁文化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服务,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的文化使命”[1]。我们必须与时代的需求紧密结合,深入挖掘齐鲁文化的现代价值,赋予齐鲁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辩证分析齐鲁文化的传统性与现代性。毛泽东认为,对待传统文化必须“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2]。伴随着齐鲁文化的发展进步,其糟粕也会流传与再生,这就需要我们厘清糟粕和精华,运用“批判继承”的方法来审视齐鲁文化,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炼齐鲁文化。齐鲁文化中的以民为本、和谐统一、崇德尚礼、自强不息、胸怀天下、见义勇为等精神有利于塑造健全人格,进而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根据时代要求和条件,全面深入挖掘、阐释。齐鲁文化中的等级、尊卑等思想观念,扼杀人的自然天性,不利于社会发展和进步,要坚决摒弃。
辩证分析齐鲁文化的传承性与创新性。“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3]。弘扬齐鲁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只有辩证继承,才能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只有紧密结合时代要求,紧密围绕时代精神,才能不断创新齐鲁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使齐鲁文化发扬光大,发挥更大的作用。
辩证分析齐鲁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齐鲁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人格和基本价值追求。弘扬齐鲁文化,首先要坚持民族性。只有坚持民族性,才能保证我国民族文化的独立性,才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而增强我国文化的竞争力。其次,弘扬齐鲁文化,还要坚持世界性。齐鲁文化要放眼世界,广泛搜集采纳,从多方面不断地撷取有益的世界文化成果,滋润、营养自身,以实现更高基础、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发展。
综上所述,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是对待齐鲁文化的两种极端态度。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采取这两种极端态度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对齐鲁文化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处理好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关系,传承性与创新性的关系,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不断加强人们对齐鲁文化的认同感,着力挖掘齐鲁文化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使齐鲁文化成为培育核心价值观的深厚精神动力。
齐鲁文化积淀的丰富深邃的历史文化和思想智慧,奠定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充分认识齐鲁文化的重大意义,着力创新齐鲁文化传承机制,激发人们自觉追求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前,齐鲁文化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方法僵化,教育内容针对性、系统性不强等,因此,要对教育引导机制进行创新,结合时代特征改造齐鲁文化,把齐鲁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中。
一是创新教育理念。教学中突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教”始终围绕“学”来展开,最大限度地激发受教育者的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使受教育者由被动地接受齐鲁文化变成自觉的精神追求,使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受教育者自主自觉的学习齐鲁文化的过程。
二是创新教育方法。尽力避免齐鲁文化教育的形式化、模式化,真正地把齐鲁文化教育融入教学当中。首先,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科学分析受教育者的认知能力、知识水平、成长阶段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和规律开展齐鲁文化教育。其次,善于引导启迪,多些情景教育和行为引导。用生动形象、丰富多样的齐鲁文化激发、感染、教育受教育者,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观念,进而使核心价值观成为他们的行动准则和价值追求。
三是更新教育内容。要使齐鲁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融合就要求在传播齐鲁文化的过程中,实现齐鲁文化内容的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采用名人名言、趣味故事、文段选读、文明标语等受教育者喜闻乐见的方式和声、光、电等现代技术手段对齐鲁文化的精髓进行现代化的阐释,把齐鲁文化讲好、讲透,讲到群众的心坎上,讲到群众的灵魂深处。
创新舆论宣传机制,提升舆论宣传能力是弘扬齐鲁文化的重要途径,关系到齐鲁文化传承的成败。我们必须善于运用新技术、新手段,讲究宣传艺术,把握好时、度、效,让齐鲁文化“润物细无声”,从而奏响齐鲁文化的最强音。
创新传播模式,打造综合传播平台。新媒体和民间传媒要在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之下,为群众呈现出来最璀璨、最美味的齐鲁文化精神食粮,让齐鲁文化充分展示在核心版面、核心时段、核心栏目中,让群众深入领会齐鲁文化精神,接受齐鲁文化熏陶,共享齐鲁文化盛宴。
提高人才素质,建设传播人才队伍。以提高人才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增强传播人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完善人才建设培训机制,加快造就一大批技术过硬、能力突出、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传播人才。
齐鲁文化传承体系建设既要靠教育和宣传,也要靠政策保障。必须创新政策保障机制,使齐鲁文化传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一是创新监督机制。监督管理不力是齐鲁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要建立科学、全面、完善的文化监管体系,有效整合执法资源,充分发挥监督部门的重要作用;切实保障群众对齐鲁文化建设的监督权,鼓励社会各界为齐鲁文化建设出谋划策,以海纳百川、包容天下的胸怀虚心接受批评和监督,保障齐鲁文化传承工作有序进行。
二是创新法律保障机制。齐鲁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健全的法律体系和良好的法律秩序作保障。首先,要制定相关法律规范文化市场,约束文化主体的行为,促使其行为合理化、合法化,避免不正当竞争,形成良好的秩序。其次,要通过立法维护和保障文化领域的深度交流合作,积极引导齐鲁文化面向全球、走向世界。
三是创新参与奖励机制。齐鲁文化的传承需要每个社会成员添砖加瓦。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力量,鼓励和引导他们参与齐鲁文化建设大业,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传承楷模,为齐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深厚的群众基础。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4]。要使齐鲁文化发扬光大,最重要的是创新实践养成机制,自觉成为践行齐鲁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躬行者。
建立文化研究基地,促进齐鲁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山东省已经建立一批研究基地,比如山东大学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对话研究基地,山东理工大学齐鲁文化研究基地,曲阜师范大学孔子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鲁东大学中华文化传统与中国现代思想研究基地等等。这些研究基地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教育资源优势,深入研究齐鲁文化,形成了系统的理论成果,促进了齐鲁文化的传承和转化。
建立齐鲁文化实践基地。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正视齐鲁文化的价值,发掘它们蕴含的现代性力量,充分利用文化遗址、旧址,博物馆等现有资源,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建立齐鲁文化实践基地,使人们在亲身感受中深入领会齐鲁文化的思想精华,促使他们自觉修身自律,躬行实践。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充分挖掘齐鲁文化的现代价值,并实现齐鲁文化的现代转换,使之与现代文明相协调。这要求我们创新教育引导机制,在教育教学中传承齐鲁文化的精髓。创新舆论宣传机制,让新媒体和民间传媒承担起弘扬齐鲁文化的重任。创新政策保障机制,保障齐鲁文化传承工作有序进行。创新实践养成机制,让人们成为齐鲁文化的自觉实践者。总之,要把全社会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调动起来,共同投身到齐鲁文化建设的大潮中,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推进齐鲁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发展、大繁荣的浓厚氛围。
[1]任者春,郭玉峰.齐鲁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17.
[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7-708.
[3]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4-9-25(02).
[4]荀子.荀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7:2.
QiluCultureandtheCultivationofCoreSocialistValues
KONG Yanxia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i’an 271021, China)
Qilu culture provides abundant ideological resources for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Only taking root in the long and rich Qilu culture soil, can we derive nourishment from it and foster core socialist values better. Furthermore, we should dig into the essence of Qilu culture, focus on the innovation of inheritance mechanism of Qilu culture, and stimulate people to consciously pursue and practice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Qilu culture; core socialist values; inheritance; innovation
2017 - 05- 18
2015年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1506473)
孔艳侠(1978—),女,山东济宁人,山东科技大学文法系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
D648.3
A
1008-6811(2017)03-0072-03
赵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