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晓娟
三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2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罗晓娟
三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2
本文通过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当代青年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现状,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该从幼儿阶段开始,家庭、学校、社会应形成教育合力,旨在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自觉行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两会”上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覆盖教育的各个阶段,从小学到大学”,提出了确保中华民族根基永不动摇的“固本工程”,此观点的提出意义重大。
2004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出版了《谁是美国人?》一书,在书中他不停地追问美国人之所以成为美国人的原因,他认为盎格鲁—新教文化塑造了所谓的美国信念,进而进一步塑造美国人,最后才成就了美国。有人曾经评论《谁是美国人?》这本著作,认为虽然亨廷顿忧虑的是美国人的事,但他思考的是一个世界性的命题。而我们从美国人亨廷顿那得到的启发便是: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是因为我们无一例外地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和民族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因为我们共同体认了提炼自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价值观,也是共同的奋斗目标,是中国人区别于他国人的最本质方面。中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正面对多方面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心聚力,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磅礴力量,才能攻坚克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习总书记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习总书记的这段话充分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而是深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符合华夏民族的特定性格。无论是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道家的“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国,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普”都将个人、社会、国家视为一体,这种家国同构的观念铸就了中华民族重视个人修养、家庭和睦、心系国家民族前途的民族心理。所以,中华儿女每每都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传统价值观,极大地增强整个民族的凝聚力。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三个层面的价值设定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一特定的民族性格。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文化,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曰:仁者爱人,所谓仁是指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爱自然;另一核心思想是“义”,义是指要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端正自己的思想、言行,体现的价值观是追求个人理想人格的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发展了中国优秀传统思想精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思想,即爱自己、爱父母、爱朋友扩展到爱祖国、爱工作、爱他人、爱社会,这正是大仁大爱精神的时代体现;而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正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对“义”思想的继承和创新。民主继承了传统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是社会主义民主思想的源头。
中国传统文化极富人学色彩,显示了“以人为本”、高扬主体性的精神特质。“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着皆有所养(《礼记》)”,是中国古人对理想社会的描述,其中以人为本的思想脉络清晰可见,强调人的重要性和价值,重视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平等的思想依稀可寻,古人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可见,在非常久远的中国,先哲们就渴望在大道施行时,天下是人们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为大家服务的理想社会状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和合、求大同的思想都应该深植民族骨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凝练。我们应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值。
有研究表明,当代青年对国家认同度很高,却对国家赖以存在的文化基础认识不清,认同度不高。他们身上有积极的一面,但是不足之处也令人堪忧,如追求所谓的绝对自由,自我中心,学习目的功利化、诚信意识淡薄等反映西方价值观的一些特征在一部分青年人身上显现,我们应将其完全归咎于改革开放使腐朽思想进入国门吗?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文化自信了、信仰坚定了,人才不会轻易动摇,没有信仰的人最可能受到腐朽思想的侵蚀。因此,我们要做的事是给还处在幼儿阶段的孩子注入一种名叫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疫苗”,才能使他们具有强大的“免疫力”,免于受到西方腐朽思想“病毒”的攻击。所谓“幼学如漆”,人生最早阶段接收的教育将会深深地印刻大脑中,对其一生产生影响。学习友善他人、热爱集体、保护大自然,在活动中学习规则并约束自己的行为,应是幼儿教育的主题。
学校教育承担着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可靠的接班人的光荣使命。接班人的思想意识形态,科学文化水平,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社会主义事业的走向和成败。学校应反复推敲如何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机制,坚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原则。学校要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课堂上引经据典要讲中国传统故事,学校的校训应既体现民族精神,又要体现时代精神,比如国内知名学府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要着力渲染中国传统节日气氛和积极组织传统文化的活动,升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中国人只有认同了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在实践中自然表达中国人特有的向上、向善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这个过程就是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种子生长在被污染的土壤中必然长出有害的食粮,人生活在不良的社群中,大都会染上歪风邪气,因此要在全社会营造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各单位、各社会团体、党政机关、社区的领导干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这一点,行动上起到表率作用,单位文化里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绩效考核上要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况作为考核指标体系主要内容之一,在本单位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给予表彰并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对违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和行为要进行严肃批评,必要时给予曝光,使他们及周围的人不敢有破坏良好社会氛围的言行,从而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行为模式,凝聚人心,用良好的社会氛围来影响、教育我们的下一代,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国家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1]教育部长陈宝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覆盖教育各个阶段[EB/OL].http://lianghui.people.com.cn/2017/n1/2017/0303/c410899-29121961.html.
[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05/c_1110528066_2.htm.
[3]袁久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读本[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10-12.
[4]何静,韩怀仁.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社,2002:86-88.
G641
A
2095-4379-(2017)36-02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