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剑锋 李赛美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研室,广州 510405)
基于个性化学习理念的中医经典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方剑锋 李赛美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研室,广州 510405)
中医经典课程教学是中医教育的核心内容,对中医学术发展和临床实践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目前学校中医经典课程的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同时不同学生、不同阶段的基础和接受能力不同,统一性的教育不利于学生知识吸收最大化。而个性化学习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学习目标,计划性地进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将个性化学习理念应用并推广于中医经典课程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中医经典;自主学习理念;教学方法;个性化学习;教学理念
中医经典课程是中医药教育中最传统也是最重要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辨证论治思维模式的关键。因此,经典课程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专业素养。
中医经典课程涉及文字古朴,加之医理深奥,将基础的医学理论与复杂的临床实践相融合,学习难度大,所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远远超出教学课时安排。这些都要求学生养成正确的、自主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可持续性地、长久性地进行经典的学习,在不停的学习中实践,在不停的实践中深化,形成一个自主、高效的学习-实践循环模式。另一方面,中医经典的学习是一个漫长而持续性的过程,不同学生的基础不同,即使是相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也会有不同。统一的教学,难免会因为忽略了这些差异性而导致学生知识吸收率的大打折扣。
我们曾就本校选取30名中医学本科班已学习过伤寒论课程的学生进行回访,结果显示:虽有约80%的学生记得条文的解读方法,33%的学生依然会与同学讨论经典理论与运用,仅有23%的学生在用《伤寒论》中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从这一结果来看,主动运用经典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比例偏低,提示在教学过程中,中医临床思维的引导培养仍然存在不足。
中医学起源于生活,是在动态的感知过程中进行深化学习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只会形成学生呆板、机械化的学习记忆,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经典课程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学生真正认识和掌握经典。目前高校课程的教学大都以教材为基础,以学期课时安排的课堂教育为渠道,通过教师上课时的讲解来完成教学。以理论形式呈现的中医经典课程,在受较短课时限制下,很难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完整的认知过程,学生的思维容易因枯燥或者难度太大而受到思维的限制、丧失自主探索的勇气与个性化、创造性思考的动力,从而大大影响其学习效率,教学效果亦大打折扣。很多情况下,重要的中医思维模式以及经典学习方法尚未培养成功,课程已经接近尾声。
近年来提出的自主学习理念是指个体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和学习行为负责,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1]。而 “个性化学习” (personalized learning plan,简称PLP)这一方法又更具体地落实自主学习理念,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把“学习”这一概念转变为“项目管理”,教师由从前输出型的授课变成了全新“项目管理者”。在这种角色转变下,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建立学习知识库、评估学生认知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模拟现实的沉浸式体验,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自我管理,确立合理的阶段性、可持续性的目标。
这样个性化创造性、可持续性的自主学习理念恰好符合伤寒论等中医经典课程的学习规律。我们曾在本校中医学本科班中开展“课堂教学结合临床视频案例自主讨论学习成效评价”的教学研究[2],分别选取试验组29名学生和对照组34名学生,经过一学期学习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理论知识测试平均成绩分别为(87.86±6.35) 分和 (80.32±5.62) 分,统计学有明显差异(t=5.208,p<0.05),试验组学生测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这样的结果也提示了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与经典课程教学相结合的必要性。
综上所述,在以PLP为理念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程教学中的引导和统筹性角色,主要参与到课程设计、学习材料和视频的搜集与制作、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项目上,并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各阶段性学习目标的确立与考核。在教学上分阶段通过在线课程、微课、慕课等形式,在初期让学生对基本条文有所了解;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以深入、纵贯、探讨的模式,把理论深入阐述,适当结合PBL、TBL等方法,结合案例引导思考;完成理论课堂教学后,在临床案例下以经典理论为指导,通过搭建线上自主学习平台,以此达到“早临床、持续临床”的成效。具体实施设想如下:
3.1 建立中医经典学习知识库 将经典的学习内容科学性地划分为不同阶段建立中医经典学习知识库,为学生提供提早接触知识,扎实基础的机会。以《伤寒论》学习为例,存在条文的字面含义理解、条文内在含义理解、条文联系性理解等不同阶段及层次的渐进式过程,以此为基础构建出框架式分析思维,那么建立知识库就需要以层次分明、架构清晰为目标,使学生在未正式接触《伤寒论》的课堂学习前,甚至刚进入中医院校起就早接触、早学习。
除了将知识点进行不同层次的分级,还可制作不同层次的在线课程、微课、慕课建立多种形式的知识库,从而将学习主导权交还给学生,学生在课下完成教师提供的视频等教学资源的学习,课上师生共同完成答疑,思维探索与协作交流等活动[3]。
3.2 评估认知能力划分不同层次 学生自主且个性化地开展常规学习,根据自己的节奏与基础,通过目标导向和自我导向对自己进行正确评估与分级,而进行针对性学习。同时个性化的学习过程,有利于突破思维局限,使学生更容易在实践中积极进行思考和探索,有利于培养知行合一、积极思考的正确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其可持续性的学习习惯,有利于知识掌握的最大化。
教师则通过针对不同阶段进行分级评估的方式,让学生明确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和最终目标,同时了解的学习进度,及时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对不同阶段自己学习计划、学习方法与学习节奏进行调整,提高学习效率。
3.3 浸入式临床体验学习 无论是在早期阶段的文字理解,还是在具体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始终以临床作为主线,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理论的目标就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能够沉浸在自我主导的学习之中,并培养学生大学中甚至一生都受用无穷的关键习惯。通过对临床的沉浸式体验,帮助学生发现和拓展他们热爱的职业,并让他们学以致用。
基于PLP理念的经典课程教学转变,为学生提供提前接触经典课程的机会、学习方法与阶段性目标,有利于学生重点性突破,扎实基础知识。这种方法可以完成自学与课堂课程的衔接,从而强化教学目标。同时,将学习自主权归还于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的自主探索能力,符合经典课程的学习要求,值得进一步探索。
[1]束定芳.外语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国语出版社,2004.
[2]方剑锋,王保华,李赛美.微课结合PBL在《伤寒论》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6):26-28.
[3]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58-64.
The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Metho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assic Course Based on Personalized Learning Plan
FANG Jianfeng,LI Saimei
(DepartmentofTreatiseonExogenousFebrileDiseaseine,Guangzhou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GuangdongProvince,Guangzhou50405,China)
The teach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the core cont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ducation,which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CM academic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practice.At present,there are some limitations in the edu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d the unity of education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maximization of students'knowledge absorption in different students and different stages,and personalized learning concept to the initiative of learning back to the students,so that students independently according to their own situation to establish learning goals,planned to study,fully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and learning efficiency.It is of great enlightening and instructive significance to apply personalized learning plan idea to the teach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ass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utonomous learning concept;teaching methods;personalized learning;teaching concept
10.3969/j.issn.1672-2779.2017.23.016
1672-2779(2017)-23-0036-02
2017-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