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林滕佳林张云松
(1 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014;2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济南 250014)
中医临床学课程建设改革探析※
朱晓林1滕佳林1张云松2*
(1 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014;2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济南 250014)
课程建设是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工作的核心,近年来,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系列课程,从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师资队伍培养,重视教材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强课程内涵建设,逐步提升了中医临床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了应用型中医人才的培养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医临床学;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等院校间的竞争逐渐加剧,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内涵建设、提升教学质量,才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课程建设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因此,如何加强课程建设、提升临床课程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
基于此,结合我校应用型中医人才培养目标及社会需求,临床医学院整合规划改革中医临床系列课程,通过整合优化课程教学资源、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强化课程内涵建设等措施,着力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技能、中医临证思维能力等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了各课程教学质量,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素质、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达到了培养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实用型中医人才的教学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
2.1 整合课程资源 优化课程设置 在中医临床系列课程建设改革过程中,以中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不断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程设置,以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学、中医眼科学等为核心课程,拓展其外延,形成各自的系列课程。对各系列课程内部的课程进行优化调整,删除内容重复或知识陈旧的课程,开设具有实用价值、前沿性新课程,体现学科新技术、新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完善课程设置。课程与课程之间是有机结合的整体,各系列课程内每门课程均有其不同的侧重点,并注重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与有效衔接,先开设基础核心课程、再开设前沿性课程,关联课程间相辅相成,共同串联起该专业课程重要知识点,最大限度地优化教育资源,利于学生最大限度地把握学科基础和前沿知识,从而提升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其专业竞争力。
以骨科系列课程建设改革为例,以中医骨伤科学为核心课程,另开设有中医伤科学、中医骨伤科学01、中医骨伤科学02、中医骨伤科学03共4门必修课,5门课程侧重讲解中医骨伤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掌握系统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充分体现课程建设重临床、强能力的特点。结合骨科属于手术科室特点,另开设骨科手术学实用型公选课,紧扣临床实践、突出学术前沿,侧重讲授骨科常用手术方法理论及实用技能操作,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在实践中加强对所学理论知识地理解、加强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改进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结构,提升其综合素质,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也使该系列课程设置更为合理、完整。
2.2 改革教学方法 改进教学手段 中医临床系列课程建设改革过程中,结合中医临床课程特点,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教学过程中,转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法,代之以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PBL)等多种教学新方法,上述教学方法的改革,转变了传统教学理念,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启迪思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转变既往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而代之以临床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临床问题、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素质、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2.3 理论联系实际 强化实践教学 中医临床系列课程在建设改革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为强化实践教学,在学时分配上给予适当倾斜,增加见习课。见习时,充分利用临床医学院临床技能训练实训室进行模拟教学,或结合门诊病房实际病例进行床边教学,增加学生感性认识,使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强化临床技能操作,着重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提高医学生临床基本素质,为日后学生参与临床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4 加强教师培养 优化队伍结构 课程的承载主体是教师,教师的认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建设的效果及成败。因此,应着力打造能够胜任课程建设的教师队伍[1]。在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各课程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进修和业务交流活动,加强师资队伍教学能力培养;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2],帮助提升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各课程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进一步合理化,实现了师资队伍结构的整体优化,促进了师资队伍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提升了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2.5 重视教材编写 加强理论建设 为强化课程内涵建设,临床系列课程在改革建设过程中,均十分重视教材编写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级教材、教辅用书等的编写,并将学科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及时体现于教材中,扩大了学科的学术影响力,为课程的理论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3.1 加强内涵建设 打造精品课程 中医临床各课程建设重临床、强能力,注重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注重基础、经典理论和知识与临床的紧密结合,注重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充分结合。构建了涵盖6门核心课程及22门系列课程的中医临床系列课程,并依托中医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骨伤科学等重点学科不断强化内涵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中医外科学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医内科学和中医儿科学成为省级精品课程,中医妇科学、中医骨伤学成为校级精品课程,提升了课程的整体建设水平,建成了高水平的精品课程。
3.2 深化教学改革 取得丰硕成果 近年来,各课程教学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开展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教学改革,注重将教学主体由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的转变,凝练教学特色,形成了启发式、案例式[3]、讨论式(PBL)[4]、多媒体等多种特色教学法,注重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重视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合中医临床课程教学特点,多数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了多媒体教学(CAI)、案例教学等教学改革,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入大量临床典型案例图片,形象直观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由我院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先后有5项荣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教改成绩优异。
此外,依托山东中医药大学网络教学系统,各核心课程均建有网络课程,教学内容涵盖课程简介、课程内容、教学大纲、教案、讲稿、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录像、第二课堂、习题作业、参考书目等内容,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了指导和帮助,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经多年建设,中医临床系列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各课程授课老师先后主持开展了50多项教改课题,发表了50余篇教研论文,有20余项教学成果获得厅级、校级教学成果奖,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改革成果。
3.3 强化技能培养 提升教学效果 中医临床系列课程突出临床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重视实践教学,形成了跟师带教培养模式、多媒体模拟人模拟教学、典型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临床技能培训,使学生的临床技能得到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5]。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参加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综合笔试通过率位列全国全日制中医药院校前列。我校培养的毕业生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临床技能熟练、综合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3.4 提升队伍素质 教学名师辈出 经多年建设,临床医学院师资队伍得到了整体优化、结构更为合理,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梯队。课程内名师辈出,现拥有省级优秀教师1名、校级教学名师5名、校级青年优秀教师1名。近年来,中医外科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临床医学院先后有1位教师荣获“中医药社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中医临床高级组二等奖、3位老师荣获三等奖、1位老师荣获优秀奖。
3.5 加强教材建设 取得显著成果 中医临床系列课程,多位主讲教师承担了全国统编教材的编写工作,近十年来,累计主编、副主编、参编各类教材60余部。其中,十二五期间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副主编8部,参编教材覆盖内、外、妇、儿、骨伤等临床各学科,为临床课程“十二五”教材建设发展奠定了基础,教材建设成果显著。
综上所述,中医临床系列课程,经多年的教学实践建设,进一步优化了课程设置、加强了内涵建设,提升了师资队伍素质,打造出以中医外科学为代表的一批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教改成果,提升了临床教学质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显著建设成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1]允春喜,秦延红.以课程为核心的资源优化与人才培养研究[J].科学与管理,2012(2):87-92.
[2]朱晓林.中医专业临床实习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对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4):74-75.
[3]朱晓林.案例教学法在中医眼科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1):27.
[4]朱晓林.PBL教学法在中医眼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疆中医药,2011,29(1):55-57.
[5]朱晓林.中医实习生临床实践能力培训方法改革与评价[J].湖南中医杂志,2011,27(5):95.
The Discussion on the Reform of Clinical Course 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U Xiaolin1,TENG Jialin1,ZHANG Yunsong2
(1.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dong Province,Jinan 250014,China;2.Emergency Department,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dong Province,Jinan 250014,China)
Course construction is the core of teaching work in higher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 recent years,clinical courses in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lents,and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from the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resources,optimize the curriculum,reform teaching methods,improve teaching methods,strengthen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pay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of teachers,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and so on,Gradually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clinical cours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ourse construction;teaching reform
10.3969/j.issn.1672-2779.2017.23.007
1672-2779(2017)-23-0016-03
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No.SDYY12135】
*通讯作者:ys88zh@126.com
2017-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