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校硕士研究生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17-01-27 13:36:13刘胜利张小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23期
关键词:免疫学研究生论文

何 航 刘胜利 冯 黎 张 妍 张小莉

(河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郑州 450046)

中医院校硕士研究生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何 航 刘胜利 冯 黎 张 妍 张小莉*

(河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郑州 450046)

分析目前河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医学免疫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在学术思路引领下激发学生想法的产生,授课全程贯穿课程论文书写,构建中医院校研究生课程论文与终结答辩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及效果评价反馈,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科研思维引领教学的新方向。

医学免疫学;课程论文;硕士研究生;科研思维

医学免疫学是基础医学中一门重要的主干和桥梁课程,有多个分支学科和交叉的学科,学好本课程对医学生至关重要,2017年医学免疫学被增补为我校病原生物学专业研究生的学位课程。中医院校研究生生源来自不同院校,长期以来存在问题,重学生理论体系的构建,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偏重医学免疫学方法的介绍,轻视基本能力素质的培养。基于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对医学免疫学学习存在一定的困惑,产生距离感,对于如何把医学免疫学的相关知识应用到自己专业相关的课题研究中感到茫然。

笔者在近几年来医学免疫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同的教学院部学生,譬如: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一临床的检验专业、二临床的骨伤专业等,学生本科阶段既有的基本理论知识储备相差甚远,同时,不同的学科专业需求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探索适合学科特点的医学免疫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评估方式,非常必要。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授课实践,分析当前研究生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教学内容的合理选取,授课方法的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课程评估,凸显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科研思维贯穿于研究生的医学免疫学整体教学过程中,全方位给出了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其宗旨为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增强不同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为不同专业学生扎实完成自身的科研课题,撰写学位论文,夯实基础。

1 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医学免疫学是理论性与实践均较强的课程,从教育思想和硕士研究生教学目标综合分析,明确医学免疫学的教学理念:“发扬学术思想、夯实基础方法、着力培育学生创新能力及拓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通过教师的引领,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潜移默化发扬学术思想,在拓展学术研究范围中,体现思路的重要性,思路反应理论方法产生想法,而获得想法是培养硕士研究生最重要的素质和能力所在[1]。夯实基础方法,随着医学免疫学飞速发展,新的研究方法层出不穷,但是均在基本的方法之上发展、演变而来,因此,夯实基本的研究方法是关注复杂、庞大方法论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性指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基于前期的研究成果的前提下,寻求思维的新突破。创新性的实施有赖于夯实的基础及在学术思路引领下想法的产生,实现最终目的以医学免疫学理论来解决实际科研及临床中遇到的实际应用问题,在此理念引领下,研究生医学免疫学课程改革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方式方法探索、学生考核评估体系的尝试等。

2 构建适合中医院校研究生课程体系

2.1 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凸显医学免疫学重要性 本院病原生物学硕士培养课程体系构建是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中之重,近年来课程设置灵活,既重研究生基础课程,又注重学科知识交叉、突出中医院校特色专业课程设置,紧跟学科进展前沿。开设必修课程统计学、计算机应用、科研思路与方法,学位课程中除政治、英语、病原生物学、分子免疫学实验技术外,增补了医学免疫学为学位课程,凸显作为医学基础课程在临床不同专业及学科中重要的基础地位。

2.2 注重医学免疫学的内容体系系统整体性与连贯性 《医学免疫学》按免疫学概论、免疫学基础、临床免疫及应用这几个模块进行授课学习。从《医学免疫学》的内容体系整体考虑,本科、硕士两个不同学历教育层次应保持连贯性,内容编排上免疫器官与组织本科教材整合到总论一起讲授,涉及的内容简单浅显,研究生阶段,对于这部分内容,重点详细讲授从宏观到微观内容连贯,一气呵成,从免疫器官到免疫组织,从免疫细胞的发生、分化、发育成熟到膜表面分子标志组成,一直讲授学习到免疫应答的识别、增殖及效应阶段。为更好理解免疫效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机制,免疫识别是理解免疫应答的首要问题和关键所在,免疫细胞的表面分子标志是免疫识别的基础,是学习系统整体内容的关键与核心,如此这样,讲授内容及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体现了整体性,又突出了重点,便于学生理解晦涩难懂的免疫功能的生物学机制。另外注意内容衔接和过渡抗原表位与T、B淋巴细胞识别的关系,BCR识别抗原到抗体产生与之间连续的关系分析,注意系统性和逻辑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易于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2.3 夯实免疫学基础实践 授课内容难度上选取采用“波峰”与“波谷”相结合原则,夯实免疫学基础实践内容,根据不同专业层次及课题研究的不同需求,决定每一届不同授课对象教学目标,统筹安排难易合适的教学比例和讲授方式。随着医学免疫学飞速发展,新的研究方法层出不穷,但是均在基本的方法之上发展、演变而来,因此,夯实基础,非常必要。《医学免疫学》基本概念多,抽象、晦涩难懂,是困扰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问题,可强化这些概念内涵,拓展外延,例如抗原、抗体、免疫球蛋白、细胞免疫和特异性应答等,从整体来理解。基本实验技术: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印迹技术、常用淋巴细胞分离技术、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等从原理与方法步骤到使用范围及注意事项详细讲授,列举相关文献中使用这些方法的实例,进行分析,凝练、归纳总结,于研究生今后科研课题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教学方式方法探索

3.1 课堂讲授为主 辅助设计性实验 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阶段性小结,课堂小组讨论等丰富多彩的形式。问题导向,工具驱动。实验教学是培养硕士研究生创新意识与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基本动手能力,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对方法论的理解与感悟,激发产生新思路与新方法。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对医学免疫学的基本的需求,2016级重点加设了小鼠原代淋巴细胞分离及计数、应用ELISA方法定量检测抗原及抗体的实验,其中小鼠原代淋巴细胞分离及计数实验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细胞分离技术的机会。

3.2 授课全程贯穿课程论文书写为重点 实现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之一是课程论文书写,与刘静[2]在课题研究与答辩评价机制科学化研究中的心得感悟相同,近几年的研究生医学免疫学授课过程中贯穿始终,在课程伊始,把作业布置后,每节课剩余部分时间带领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阅读与课程及攻读学位相关联的英文文献,分析文章的思路,采用的方法,结果的处理,讨论的书写,及文章中自己认为那些可以借鉴,还有那些可以继续深入探讨的部分。

本学期学习的文献主要是涉及中药抗肿瘤的分子机制相关文献。在学期末,自己撰写的课程论文,自己在网查出复制比,一般要求低20%,采用了课程论文并答辩的教学方式,应当说,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这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这是因为不同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其专业理论知识层次方面,从深度和广度方面看,远远高于本科生教育各个层次的学生,因此需要选择与其专业理论知识相匹配的科研思维训练,通过自己选择合适研究题目,根据题目特点自己设计技术路线,这些都需要大量自己收集数据资料,并真正地阅读资料,在此过程中自己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因此,自己撰写课程论文中,作为硕士学位论文或学术论文前期工作基础,多个要素层面的科研素养得到锻炼。就讲授层面上,真正做到把科研素养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医学免疫学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课堂讲授为主,辅助设计性实验,这3个方面有益结合,全方位、多层次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思维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及实用性。

4 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

4.1 课程评价体系改革必要性 传统的本科生课程考核体系以形成性考试与终结性考两个部分,这种考核模式对于研究生阶段学生的培养而言,缺乏对学生的个性特质、综合素养、创新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的评价,已不能满足新形式下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固化为素质[3]。

4.2 课程论文及终结答辩全面铺开考核模式 笔者根据近三年来教授医学免疫学的教学体会改革了研究生医学免疫学课程考核方式,开学伊始,把根据学生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学位课程论文内容范畴,课程结束后,每位学生进行论文答辩,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提出问题,以3人小组形成不同的评价,可以提出问题,并给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学位论文及答辩综合给出本学期的课程的成绩。

根据课程论文书写及PPT答辩综合评定优秀论文: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检验专业学生撰写相关论文有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黄芩苷联合环丙沙星抑制铜绿假单包菌生物膜藻盐基质对免疫反应的抵抗性体外实验的研究;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临床检验诊断中的应用;构建针对Blimp-1新型免疫抑制剂分子筛选模型的研究。基础医学院方剂学专业:中西医对肝脏纤维化疾病治疗的看法,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专业:细胞因子INF-γ、IL-4、IL-10与Ⅰ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究。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甲状腺癌信号通路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检验专业:NK细胞受体与肿瘤免疫,变异链球菌与分泌性IgA及龋齿免疫、Th9细胞研究进展;中药抗HIV-1感染的影响;脑缺血后血脑屏障损伤的分子机制、荨麻疹发病的免疫机制、中药抗过敏性紫癜的特色治疗、TH2细胞的致敏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研究。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机制Ig4相关肾病;健脾补肾方剂防治脑缺血患者免疫因子的影响;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在肾移植中的作用;伤寒论与医学免疫学研究进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症、自身免疫性肝脏的发病机制等。

4.3 课程考核改革效果评价反馈 课程考核改革实施以来,极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自主从海量知识数据库在查找自己课题相关文献,尤其是培养学生在平时的科研课题实验中锻炼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5 结语

在学术思路引领下激发学生idea的产生,授课全程贯穿课程论文书写,课程终结论文答辩来全面铺开的考核模式及效果评价反馈,为中医院校研究生课程改革,科研思维引领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方向。教学目的除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提出、分析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1]胡春平,刘一心,郝永亮.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以吉林大学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9):56-60.

[2]刘静.课题研究与答辩评价机制科学化研究——以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为例[J].大学教育,2016(12):42-44.

[3]马晓霞,张新厂.学科文化视野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刍议[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3):54-58.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Medical Immunology Course Teaching Reform for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 Hang,LIU Shengli,FENG Li,ZHANG Yan,ZHANG Xiaoli
(Basic Medical School,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nan Province,Zhengzhou 450046,China)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postgraduate medical immunology teaching were analyzed in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n,the notion has been put forward that the idea is generated by academic thinking and the course thesis is performed during the whole teaching course.An assessment model including course thesis finished,and oral defensed was constructed.Feedback of effectiveness was evaluated.We focused on cultivating the students'abilities of independent thinking,analyzing and solving problem.So,the teaching is guided by scientific research thinking,which is providing new orientation.

medical immunology;course thesis;postgraduate;scientific research thinking

10.3969/j.issn.1672-2779.2017.23.014

1672-2779(2017)-23-0031-03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No.2011-JKGHAD-0255】;河南省教育厅教育技术装备和实践教育研究课题【No.GZS289】;河南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No.2017JX08】

*通讯作者:zxl7666@163.com

2017-08-01)

猜你喜欢
免疫学研究生论文
《现代免疫学》稿约
现代免疫学(2021年5期)2021-10-11 00:30:24
《现代免疫学》稿约
现代免疫学(2021年2期)2021-04-01 03:08:56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新闻前哨(2014年1期)2014-03-12 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