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丰
卷首语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
田 丰
中国正处于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大转型中,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是大海中看得桅杆的帆船,是喷薄而出的一轮朝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质是中华文明的复兴,在全球化进程中以高度的文化自信珍视民族文化,守护精神家园,建设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文明复兴的基础和前提。
全球化与民族化几乎是同时起步的,全球化的一个内在矛盾便是民族藩篱的打破与民族主义的觉醒互相作用,相伴而生。文化作为经济基础的反映和民族认同的纽带更集中地体现了这种内在矛盾。经济全球化拉近了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由此形成了一种“世界文化”,然而又激起了对文化世界主义的警惕。如何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同一性而不被文化趋同化的浪潮所吞噬,几乎是所有民族国家特别是后发性国家的普遍心态和对策。美国学者勒纳用“痛苦门槛”理论来概括全球化进程中的这种文化现象:每个民族在进入现代的“门槛”时,原先的支撑物和社会结构突然崩溃,这使人们充满了压力和痛苦但又不可避免,于是人们转向民族主义。
坚定的文化自信是全球化背景下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较之于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因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包括礼仪、习俗、艺术、典籍、道德、信仰等,积淀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基因和性格特点,而其中的思想文化、民族精神更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而持存,在于它蕴含着优秀的精神基因,如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品格,厚德载物、兼收并蓄的气度,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哲理等。千百年来,这些精神构成了中华民族战胜各种内乱外患,跨越兴衰沉浮,使中华文明历经时代更迭而始终维系着、发展着的精神脊梁。弘扬民族精神,才能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保持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生命力,淡定从容地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这种坚定的文化自信也是面向世界的文化自觉。民族文化认同危机发端于全球化,而克服危机也离不开全球化。逆全球化是没有出路的。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是封闭的夜郎自大,而是以民族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现代化发展规律为参照系,在对民族文化的肯定中包含着对民族文化的革命性批判,在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中坚持对民族文化的创造性变革,在民族文化和世界文明大道中寻找两者互动和接入的桥梁。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论坛主旨演讲中提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命题,描绘了全球化竞争中各民族国家合作共赢的光明前景,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从而展示了中国梦与世界梦是一致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是一致的。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将为全球化良性发展注入强大动力,阔步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是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社科联原主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