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承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讲师)
七月十四日,有《九皇新经》跋文。
《九皇经》三卷附《五运六气》一卷,佚名著,山东省图书馆藏。跋文称:“此书疑黄冠者流,假诸上真之语,以明内丹鼎器药物之旨。”文末署“林汲子周永年题于千岩万壑书屋”,然则“千岩万壑书屋”是先生早年斋名欤?又按先生早年耽于二氏书,此即其一端,可参本谱乾隆十九年记事。
冬,与李文藻有书信往还,言修《诸城县志》事。时文藻在诸城,主纂县志。①潘妍艳:《李文藻与周永年书札二十八通考释(上、下)》其一,杜泽逊主编:《国学季刊》总第5~6期,山东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本文以下引用简称“潘考”。
二月初,李文藻来札[潘考(其一)]。
信札中提及,是时先生已购得张尔岐《蒿庵集》,为三十八年胡刻之张本。
春夏之际,李文藻来札,论修志等事。
潘考(其二):“札云‘老伯大人大事似不可再缓,不知近有期否”,“服除后益难举行,况亦未有不葬而即除服者’,盖彼时林汲二十七月丧服将除。周父讳堂,字明廷(一作明庭)……若以乾隆二十八年四五月间林汲将服除计,其卒当在二十六年(1761),生年则为康熙四十三年(1704)”。
夏,李文藻来札,论修志、刻书等事。
潘考(其三)。札云:“张蒿庵集,卢雅雨处竟无之。雅雨欲刻蒿庵未刻之经书,其《诗》、《书》、《春秋》等书,能为之购否?此吾兄之责也。”与本年先生与卢见曾交往事合。
仲冬前,李文藻从德州来札,为卢见曾邀先生馆其家。
潘考(其四)。札云:“今雅雨先生特欲奉屈,须(周永年)至敝寓,俾(李文藻)为作札,且为道景慕之诚。盖吾兄鸿学硕望,渠久闻于贵老师沈光禄(沈起元)矣。束脩一百二十两,学生三人,皆习举业,且云倘能今年十一月到馆,则更妙矣。卢公宿学(原注:年老而甚健,亦颇好道),又多藏书,与吾兄必有针磁之投。如肯就此席,即示回音,省彼京中另延。”按据原谱本年王昶与卢氏诗,似先生至德州,馆于卢氏。
夏,李文藻从河南濮州来札。先是,先生曾与晤面。
潘考(其五)。札云:“方批唐宋大家文一册特奉到,其内少颍滨文及大苏一本……舍弟(李文藻三弟文渊)甚重此书,幸勿失落。舍弟所作,倘可教,祈仍掷还元本而批示之。”
七月十五日,有与李文藻书。八月,李文藻复书来。时先生正纂《济宁直隶州志》。
潘考(其六)。据其札,时先生已与戴震相友,而邵晋涵已闻先生名。又札云:“近晤江西藩司颜公,其意欲延吾兄教其子,弟云彼必不能出门,已为辞之矣,彼属致意。”考是年江西布政使为颜希深,①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布政使年表》,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849页。颜氏以二十四年于泰安知府任上,延先生与纂《府志》。又云:“亡弟静叔之文……所求贵老师沈先生文,不识曾捉笔否?”文藻似不知沈氏已殁数年欤?
正月,作《课闲遗稿序》。
文见(民国)项葆祯修、李经野纂,《单县志》卷九,民国十八年石印本。《课闲遗稿》二卷,单县张赓烈撰,乾隆三十年刻本,山东省图书馆藏。赓烈为先生友人张敷之父,《遗稿》系其诗集。
是年春末,作《重修仲夫子祠记》。
文见清代凌绂曾修,邵承照纂,(光绪)《肥城县志》卷二,清光绪十七年刻本。《祠记》记其年肥城县修石门建子路祠庙事,按《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是其本事。
九月初九日,为门生郑铭《仪礼读本》撰序(《仪礼读本》卷首)。①原谱271页以未见原书,系于其年之末,当条可删。
《仪礼读本》四卷,乾隆三十八年刻本,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宣统)《山东通志·艺文志》著录。铭字秋池,历城人。乾隆三十二年优贡,与修(乾隆)《历城县志》,任采访。《序》称:“是编原本张稷若先生《郑注句读》而加以裁简,词约义明,兼附《戴记》中《冠义》等篇于其后,以明制与义并行之意。”
十一月二十一、二十二日,有与李文藻书。时先生在京为文藻打探知其“推升有望”,并将与李议婚姻事,盖将为子娶于李氏。[潘考(其七)]
正月末,李文藻来札,盖报去年底先生致书。随书又寄李新刻成《左传补注》等书。至二月,已寄来三函。三月,又从广州寄书四通至京。[潘考(其八、其九、其一○)]
四月,李文藻从广州寄书数通至京。
是年,先生曾归里,又至长清访友人朱续经(见下年)。
春,作《青章朱公墓志铭》。
文见清代喻春林撰、朱续孜编纂,(嘉庆)《平阴县志》卷一七,清刻本。朱续经(1705—1773),字青章,号豫堂。平阴人。《墓志铭》称:“(朱)喜聚书,搜罗秘本及古金石文字,积至数万卷。尤嗜宋元明诸儒撰述,虽重本亦收。或问之,曰:‘吾家子姓众多,冀其各守一编,或可藉以寡过也。’余以乡里后进,每过公寓舍,虽盛暑严寒,亦手一编,丹黄不倦;客至,则相校勘以为乐。归里后,尝访公于长清,为余启钥,登楼纵观所储,且曰:‘子借书之局,何时可成?吾当与子结邻于山中矣。’孰意甫逾年而即闻公之殁耶!”按:“借书之局”即先生“借书园”之理想。
四月,李文藻抵京,住先生处,后纪昀命居绿意轩(在纪氏府中)。①上海图书馆藏《清名人翰墨手迹》册,乾隆四十二年五月十八日李文藻致钱大昕书。此据潘考。
五月十一日,有与李文藻书,寄广州周士孝处,转致李,言处境艰难,而校书致眼花。
七月初一日、七月十一日、七月十四日、七月十九日,数致书李文藻。八月,文藻覆书数通,附寄周士孝所赠眼镜一副。又将所刻书版寄来。先是,先生有辑《山左文抄》之愿。[潘考(其一一至一四)]
八月十七日、八月三十日,有与李文藻书。九月二十八日至十一月间,李文藻南下广西赴任,有数札寄来,往还商略《山左文抄》之选,及述沿途风景、碑刻等。先生亦有数札往还,乞代致候周士孝,报梁鸿翥亡讯,寄送戴震遗书等。[潘考(其一五至二七)]
潘考(其二七)札云:“梁与戴公(戴震)之死,似为著述赶入《四库》而起,其中殆有天焉。”
春夏间,申士秀殁于四川石泉任上,年六十六。五月十五日,凶信至。②本条可补原谱282页本年最末一条。
下引《皇清诰授奉直大夫刑部江西司员外郎加一级霖村马君墓志铭》:“犹忆戊戌岁五月十五日,君仓猝诣余曰:‘吾师殁于蜀中矣。’余哭失声,相对惨沮者久之。”
七月,李文藻自知不起,来书诀别。[潘考(其二八)]
今据潘考全录其文:“弟病于旱而死于旱,七夕无雨则无望矣。以天之酷蒸益身之潮热,不过数日阴绝矣。邵二云久不相闻,求其一诗一文,非兄不可。梁志南挽词求正。哀哉哀哉!孰通经义孰文章,历下追随似雁行。三岁摧残梁邓李,岿然君是鲁灵光。戊戌七月七日辰刻,愚弟文藻顿首,林汲老大人。”乾隆五十八年,桂馥跋其后曰:“此札为先生绝笔。寄到时,余适在坐,林汲使余读之,苦不能识。阅三日,林汲识之。‘三岁摧残梁邓李,岿然君是鲁灵光’,梁谓志南,邓谓谦持,李乃自谓也。”①原载陈介锡编《桑梓之遗录文》,《山东文献集成》第1辑,据山东省博物馆藏清钞本影印,第40册,第375~376页。按原谱未见此,可补。
八月,印行《兰雪斋稿合选》,为作序二篇。
序见《周林汲先生评选兰雪斋稿合刻》卷首,乾隆历下周氏借书园刻本。按此书为制艺文选本,即章学诚《别传》所称“遂评辑制举之文,镌印万本,以为诸生干禄者资”,则先生当时所从事于制艺文者,不仅于其年辑印《制艺类编》而已。
八月廿八日,友人图鎝布卒。先生与之为谈禅之友,后作《图裕轩先生小传》,自署称“后学”。
文据国图藏拓片,原石在北京门头沟戒台寺。①原谱293页曾提及此文,未见。
是年,作《皇清诰授奉直大夫刑部江西司员外郎加一级霖村马君墓志铭》。
此据拓片,墓志原石出土于青州。马云龙(1745—1786),字霖村,号菊圃。《墓志铭》云:“余与君先后受业于申清川先生之门。”②申士秀,见原谱乾隆十八年。马氏下葬于十一月二日,墓志作于其先。
十月,作《重刊太上感应篇笺注序》。③原谱300页集外文目录提及,未见。
清惠栋《太上感应篇笺注》一卷,济宁王宗敬道光重刻本。《序》称:“元和惠定宇先生,醇儒也……顾郑重《太上感应篇》,为之作注,淄川亡友张廷寀惠夫尝与先生同客扬州卢运使官署,言先生晨起必危坐敬诵此篇一过,乃及他书。然则先生实藉此以检束身心,故学行著作蔚为儒宗,而非徒以矜其博雅。”
先生在京日,曾与玉栋相往还。
乾隆五十九年(1794)玉栋跋刘攽《彭城集》抄本云:“彭城集四十卷,抄自周编修书昌林汲山房。原书亦抄本,而潦草脱误特甚,间有硃笔点勘,或芟补一二字句者,皆书昌手迹。书昌时官京师,晨夕过读易楼,相勉以读书学古。一日者,携此集示予。予回因借抄。未几谢病还济南,亟持去。……书昌在同辈中,号称渊雅,顾其读书也,博而不精。其读是书也,尤卤莽而自诩心得。”
谱余之二著述可补:
《周林汲先生评选兰雪斋稿合刻》,周永年选评。
乾隆借书园刻本。①原谱298页作《兰雪斋制艺》二卷,盖未见原书。
《轩辕黄帝阴符经塔藏解》三卷《结解》一卷,周永年辑。
马国翰《玉函山房藏书簿录》著录,清江南刻本。此书原本王丹仙撰。丹仙,字白鹿仙,自号鹿背子。
集外文目录可补未系年文:
《家藏贯珍录序》。②原书一册,张潜撰。潜字幽光,历城人。是书刻于雍正甲寅,又有乾隆间补刊本,道光间重刊本。山东省图书馆藏。
《毅斋公奏议遗集序》③《东原杜氏族谱》卷首,济南市图书馆藏,民国排印本。
[拟]《秦节妇传》④秦氏,费县人王锷妻。见李敬修纂修:光绪《费县志》卷12,光绪二十二年刻本。
附记:原谱结撰后历数年,始得以吕博兄力荐,入《珞珈史苑》(2012年卷)。今重以吕兄言,于焉又见,续貂、蛇足之诮何辞!书此用志高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