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神对中文阅读绩效的影响

2017-01-27 12:19吴国来阴晓娟李海英李娇花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走神吴国探针

吴国来 周 曼 阴晓娟 李海英 李娇花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 300074)

走神对中文阅读绩效的影响

吴国来 周 曼 阴晓娟 李海英 李娇花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 300074)

选取36名大学生被试,采用探针检测的方法和逐句阅读范式,考察被试阅读中文材料时走神对阅读正确率和阅读时间的影响。结果发现: (1)中文阅读中出现走神的时间占34.80%; (2)走神会影响阅读理解,降低阅读理解正确率; (3)走神会导致阅读时间变慢。这些发现均证实走神对中文阅读绩效有影响,降低阅读理解正确率和减缓阅读时间。

走神,阅读绩效,阅读理解,阅读时间,中文。

1 前言

阅读是当代社会个体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人们几乎每天都在阅读,但是阅读中常常出现走神,那么走神与正常的阅读过程相比到底会对阅读绩效造成什么影响呢?

心理学将走神 (mind wandering)定义为注意从当前任务或外界环境转移到内部思想与情感的一种现象 (Smallwood&Schooler,2006,2015)。走神这一现象在许多任务中得到了研究,包括信号检测、语言编码、视觉任务以及阅读 (Antrobus, 1968;Schooler,Reichle,&Halpern,2004;Reichle, Reineberg,&Schooler,2010)。阅读中的走神指阅读过程中目光仍随所读材料移动,但阅读内容并未得到足够的意义加工,读者的注意力已从当前阅读转向内部自发产生的思维内容上 (吴国来,高原,周曼,2016)。

近年来,研究者 (Smallwood,Fishman,& Schooler,2007;Foulsham,Farley,&Kingstone,2013)运用口头报告的方法以及随后的阅读测验,探讨了走神对阅读水平的影响,结果均证实在阅读任务中,走神的发生是普遍存在的并且随着走神发生的频率越高,总体的阅读理解表现越差,即走神与阅读理解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关于这一结果的解释,目前有不同的理论支持。注意解离假说 (attentional decoupling hypothesis;Smallwood,2011;Foulsham et al.,2013)认为当人们的注意力集中于感觉信息时,注意力与持续的感觉信息流相耦合,而当注意力集中于内部自发产生的思维和情感时,注意力与外界信息的耦合就被破坏,即发生了注意解离,在这种注意解离的状态下,个体对感觉信息的加工减少,所以读者与阅读内容之间的耦合被破坏,而这恰好可以解释为什么阅读期间走神的出现会对阅读理解产生显著的影响 (Smallwood,2011;吴国来等, 2016)。而执行控制理论 (executive-control theory; Smallwood&Schooler,2006)认为,走神是不受意识控制的,而是由内在目标引导 (胡楠荼,许百华, 2012),但走神会消耗认知资源,导致用于外部信息加工的认知资源不足,从而使任务中的表现变差,出现更多的错误,无法对信息进行深层加工,从而使总体的阅读任务表现更差 (Smallwood&Schooler, 2006;Schupak&Rosenthal,2009)。

除了以上两种理论以外,有些研究者则用不注意的级联模型 (the cascade model of inattention; Smallwood,2011;Franklin,Smallwood,&Schooler, 2011;Foulsham et al.,2013)来解释,该模型认为阅读过程涉及了情境模型的建立。在正常的阅读过程中,注意指向文本,通过自下而上的加工和自上而下的反馈相结合,使得读者的内部状态与文本的外部表征形成和维持在一种耦合状态。当发生走神时,由于读者的内部状态与外部表征发生解离,自上而下的注意将会从阅读任务中转移,同时,缺乏对自下而上信息的加工,最终阻碍了读者建立复杂的情景模型。比如,当读一篇侦探类故事,走神可能阻碍了情境模型的建立,从而无法推断出罪犯的身份 (Foulsham et al.,2013)。

虽然走神会导致总体的阅读理解表现变差,但对于走神时引起的阅读速度是快是慢,以及阅读时间是长是短,研究者还未得到统一的结论 (吴国来等,2016)。Foulsham等 (2013)使用逐句阅读范式考察阅读中的走神现象,发现与正常阅读相比,走神时的阅读时间更长,阅读速度更慢。Reichle等(2010)发现在篇章阅读条件下,走神时的注视持续时间更长,读者的阅读速度也明显变慢。Feng,D′Mello和Graesser(2013)在考察不同材料难度对走神的影响时也发现,无论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如何,走神的阅读时间相比正常的阅读时间更长,阅读速度更慢。而Franklin等 (2011)的研究采用了逐词阅读范式,发现被试在阅读文本过程中,走神时阅读速度会加快,反应时变短,与以上结果恰好相反。

上述这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其原因可能主要由以下两方面造成,第一是任务环境的不同,即呈现方式存在差异。比如,Foulsham等人 (2013)采用逐句阅读范式,即阅读材料以单个句子的形式呈现给被试,而Franklin等人 (2011)采用了逐词阅读范式 (word-by-word paradigm),即阅读材料以单个词的形式呈现给被试。这两种范式各有利弊,相比逐词阅读范式 (Smallwood,McSpadden,&Schooler, 2007;Franklin et al.,2011),逐句阅读范式 (sentence-by-sentence paradigm;Foulsham et al.,2013; Franklin et al.,2017;Feng et al.,2013)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阅读材料的连续性,给信息整合带来干扰,但是在更大程度上使走神现象在正常阅读条件下的研究得以实现,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阅读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第二是不同研究中阅读材料的选取存在差异。Franklin等 (2011)研究中选取的是一些难度较大,词长并且词频较低的词汇,正因为这些词汇特性,造成正常阅读的被试其阅读速度明显慢于他们平均的阅读速度。然而,当被试出现走神时,阅读速度不会明显变慢并且继续以同等的速度阅读。而Foulsham等呈现的句子中包括低频词和高频词,所以这可能导致被试在阅读时间和速度上的行为变化不同 (吴国来等,2016)。 这也进一步说明控制阅读材料,比如难度、词频等的必要性。因此,本研究对阅读材料的通顺性、合理性和难度等进行严格评定,最终确定中等难度的短文作为阅读材料,以再次检验走神阅读时其阅读时间和阅读速度的变化。

近年来大多数研究者使用经验取样 (experience sampling)的范式对走神现象进行考察。经验取样是一种专门用来研究个体持续变化着的意识体验的方法,通常这种方法依赖于个体自己意识体验的如实报告 (宋晓兰,唐孝威,2015;吴国来,高原,2015)。最常见的是采用自我检测范式 (self-caught paradigm) 和 探 针 检 测 范 式 (probe-caught paradigm)中的一种或是两种方法结合。自我检测范式是需要被试在阅读过程中对自己的意识状态进行监控,一旦发现走神就进行报告。而探针检测范式则是随机插入探针,要求被试报告自己当前的意识状态。目前,国外已有的相关研究普遍通过在实验任务中随机插入探针问题来检测走神现象(Schooler et al.,2004;Smallwood,McSpadden,& Schooler,2008;Smilek et al.,2010)。本研究同样采用探针检测的方法,其原因主要是排除行为的变化,比如阅读速度变慢是由于自我检测并作出反应的影响,而不是走神。通过给被试伪随机的呈现探针,这样被试就不知道是否他们被检测并且阅读绩效的差异不是由于反应准备引起的,排除了无关变量的干扰,此外,在全部阅读过程结束之后,需要被试完成一定数量的测试题,以检验被试对所读内容的理解 (吴国来等,2016;Foulsham et al.,2013)。

综上所述,为了避免以往研究存在的局限性,本研究采用探针检测方法和逐句阅读范式,考察中文阅读条件下的走神现象,揭示中文阅读条件下的走神对阅读速度、阅读理解等的影响。主要假设是在中文阅读条件下,随着走神频率的提高,总体的阅读表现会较差;与正常阅读相比,走神时的阅读时间相对较长,阅读速度较慢。

2 方法

2.1 被试

随机选取36名大学生参与实验,其中2名被试因未完成实验而被剔除。最终获得有效被试34名 (其中男生8名,女生26名),年龄为22.79岁,标准差为1.95,所有被试的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被试母语均为汉语,且未参加过此类实验,实验后可获得少许报酬。

2.2 实验材料和设备

从 《中国青少年百科全书》和 《青少年版十万个为什么》中选取说明文30篇,每篇短文200字左右,无句法和语义歧义问题,最终确定26篇短文作为阅读材料 (其中2篇作练习使用),将每篇短文改成9-11个句子,共247句,每句14-24字不等,并去除标点符号。正式阅读材料难度2.44±0.51(1=非常简单,5=非常难)。将此287个句子设置为单行、宋体、20号、黑色字体,并制成287张白色背景图片,像素为1024×768。

实验程序采用E-Prime 2.0编制,被试在安静的隔音、隔光实验室内单独进行实验。实验材料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在一台14英寸的联想笔记本显示屏上。首先给被试呈现指导语,被试在准确理解指导语后,让被试进行阅读,阅读过程中会出现探针问题,要求被试通过按键回答当时所处的阅读状态。阅读任务完成后,再进行阅读理解测验。整个实验过程约40分钟。

2.3 设计和程序

使用探针检测的方法,采用单因素 (阅读状态:走神阅读,正常阅读)被试内实验设计。

首先向被试呈现指导语,在被试准确理解指导语后,给予一定的时间进行练习,以熟悉整个实验流程。接下来,每个被试将阅读24篇短文,选取其中18篇插入探针问题。应用的探针问题选自Spronken,Holland,Figner和Dijksterhuis(2016)、Foulsham等人 (2013)以及 Uzzaman和 Joordens(2011)等相关研究。阅读过程中的探针问题以伪随机形式呈现给被试。当探针出现时,询问被试“你刚才是否在想别的事情而非认真阅读”,为了回答这一问题,被试需要考虑在探针出现之前,是在认真阅读还是走神。被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按键反应 (“1”代表是, “2”代表否)。此外,通过伪随机的方式,在每篇短文中选取一个句子为关键句,且关键句的位置使用拉丁方方法进行平衡。每篇短文阅读结束后,会有一道关于关键句的测试题,要求被试二选一,其目的是期望得到走神与阅读理解间的因果关系,而不是相关关系。

2.4 数据整理

每个被试在完成全部阅读实验后都会自动生成一个结果文件,通过Excel进行初步整理。分别计算正常阅读和走神阅读时的阅读理解正确率 (答对次数/报告的正常阅读或走神阅读次数),计算正常阅读和走神阅读的平均阅读时间 (关键句总阅读时间/该句字数)。

最后使用SPSS 22.0进行完整的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阅读中的走神率

根据被试报告的数据发现,被试报告正常阅读时间占总阅读时间的65.20%;阅读中出现走神的时间占34.80%。可见,中文阅读中出现走神是一种普遍现象。

3.2 走神时阅读理解正确率

分别计算了被试走神状态下和正常阅读状态下的走神率,走神状态下的正确率为62.20±26.27,正常阅读状态下的阅读理解正确率为74.47±14.75。对被试报告正常阅读和走神阅读时正确率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正常阅读时正确率和走神时正确率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33)=3.08,p<0.01,d=0.53,走神状态下的阅读理解正确率显著低于正常阅读。

此外,单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正常阅读时正确率与随机正确率 (50%)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 (33)=9.67,p<0.001;走神阅读时正确率与随机正确率 (50%)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33)=2.71,p<0.05。结果表明:与正常阅读相比,走神时阅读理解正确率显著降低,但走神时正确率仍高于随机选择时正确率。这说明走神确实会影响阅读理解,阅读中文时的走神会降低阅读理解的正确率。

3.3 走神时的平均阅读时间

走神和正常阅读的平均阅读时间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205±108ms,267±135ms。对被试正常阅读、走神时的平均阅读时间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正常阅读时平均阅读时间和走神时平均阅读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阅读过程中出现走神时阅读理解时间显著长于正常阅读,t(33)= 3.29,p<0.01,d=0.56,该结果表明,当阅读中出现走神时,阅读速度会显著降低。

4 讨论

4.1 走神率

通过对大学生被试在中文阅读条件下走神现象的分析,发现在探针检测下被试报告了大约有34.8%机率发生走神现象,说明阅读中出现走神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这一发现与国外相关研究基本一致,但本研究中被试报告的走神率稍低于国外研究中报告中49%的走神率 (Grodsky&Giambra, 1989;Reichle et al.,2010;Schooler et al.,2004)。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一可能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Song和Wang(2011)通过日常生活取样法对非西方被试的走神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样发现走神在非西方被试群体中也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同时,与西方被试群体相比,非西方被试群体的走神率偏低,但这一项研究不是针对中文阅读过程的,所以在阅读任务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走神现象有怎样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研究。其次,可能由于本研究中所使用阅读材料不同而导致的。国外相关研究阅读材料多节选自小说 (如Uzzaman和Joordens(2011)研究中使用的材料节选自 《战争与和平》;Reichle等 (2010)的阅读材料选自小说 《理智与情感》),这些节选的材料难度都比较低;而本文阅读材料均为科普性质的说明文,且难度均控制在中等水平,所以相对于难度比较低的材料,需要更多的执行资源用于阅读任务的加工,使得分配到与任务无关思维的认知资源减少,这一结果符合执行控制理论 (Smallwood &Schooler,2006)。Feng等 (2013)支持这一推测,他们操纵了阅读材料的难度,考察在阅读任务中,阅读材料的难度与走神之间的关系,发现,相比难度较小的材料,当被试阅读难度较大的材料时,发生走神的频率越高,阅读理解的表现越差,同样符合执行控制理论。当然,也有研究得出截然相反的结果。有研究者 (Giambra&Grodsky, 1989;Grodsky&Giambra,1990)发现文章的难易程度与走神没有关系。关于这些结果存在的差异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4.2 阅读理解正确率

研究发现,和正常阅读时相比,走神时的正确率显著降低,即由于走神的出现使得个体的阅读理解变差,该结果与Foulsham等 (2013)和Reichle等 (2010)的研究结果一致。这一结果可以用注意解离理论解释,即个体当前注意力没有用于监控即时的感觉信息,而是集中于内部自发思维或情感,注意力与外部信息的耦合被破坏。也可能说明被试在阅读任务中难以建立情境模型而导致了更多的走神现象。具体来说,当阅读任务足够让被试成功的建立情境模型时,额外的资源与阅读理解加工以串联的方式进行。额外的资源将会用于参与主要的任务而抑制与任务无关的想法。然而,本研究发现,被试的阅读理解下降,说明当被试在阅读这些材料时,因为不能成功地建立情境模型而到导致更多的走神现象 (Feng et al.,2013)。

此外,研究还发现,虽然与正常阅读相比,走神时的阅读理解正确率显著降低,但是走神时的正确率 (62.20%)仍显著高于随机选择时的正确率(50%)。这一结果可以由阅读中走神现象的定义来解释,即阅读中走神是指阅读过程中出现与当前阅读内容无关的思考、个体内部自发产生的想法,即使目光随所读内容移动,但仍有小部分的内容得到了意义加工 (Reichle,Reineberg,& Schooler, 2010;吴国来,高原,2015;吴国来等,2016)。也就是说虽然个体报告了走神,但是当时的阅读内容仍得到了部分加工,而非完全未得到加工,只不过其加工程度远不如正常阅读,从而使得走神时的正确率降低,但仍高于随机选择时的正确率。

4.3 平均阅读时间

研究结果表明,和正常阅读时相比,走神时的平均阅读时间显著增加,即由于走神的出现使得个体的阅读速度显著降低。该结果与前人研究发现一致。他们主要通过眼动技术对走神现象进行研究,发现走神阅读与正常阅读相比,走神阅读时总注视时间、注视持续时间、凝视时间显著增长 (Reichle et al.,2010;Smilek et al.,2010;Schad,Nuthmann, &Engbert,2012;Luke&Henderson,2013;Foulsham et al.,2013;Frank,Nara,Zavagnin,Touron,& Kane,2015),其中,尽管走神与正常阅读相比,其注视持续时间显著增加。但还是有细微的差别。其中,Reichle等人 (2010)发现,走神时的注视持续时间更长,但注视点却比正常阅读时少;Foulshan等人 (2013)发现走神阅读速度变慢,是因为其注视点仅仅略微多于正常阅读的情况,但平均注视持续时间比正常阅读的时间要长,其差异可能是由于文本呈现方式或探针位置所造成的。

此外,有研究 (Varao Sousa,2015)发现当个人在阅读过程中出现走神现象时往往会返回到已经阅读过的部分重复阅读 (re-reading)。而这种重复阅读也会使阅读时间增加,即体现为当阅读中出现走神现象时阅读速度降低。而根据眼动指标的结果发现,尽管走神时注视持续时间显著增加,但在词内回视上没有显著的差异,所以未来研究还需要运用其他指标来具体探讨阅读时间的增加是否因为被试重复阅读。

5 结论

本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中文阅读中出现走神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走神率为34.8%。(2)阅读过程中出现走神会影响个体对阅读内容的理解,降低阅读理解正确率。 (3)阅读过程中出现走神会使阅读速度变慢,阅读时间变长。

胡楠荼,许百华.(2012).心智游移的研究:理论,方法及进展.应用心理学,18(1),40-49.

宋晓兰,唐孝威.(2015).人类意识流的重要构成部分——心智游移.自然杂志,37(1),8-16.

吴国来,高原.(2015).阅读中的 “心不在焉”现象及其研究方法.心理与行为研究,13(4),563-569.

吴国来,高原,周曼.(2016).阅读中的 “心不在焉”:理论假设和影响因素.心理科学进展,24(2),196-202.

Antrobus,J.S.(1968).Information theory and stimulus-independent thought.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59(4),423-430.

Feng,S.,D′Mello,S.,&Graesser,A.C.(2013).Mind wandering while reading easy and difficult texts.Psychonomic Bulletin& Review,20(3),586-592.

Foulsham,T.,Farley,J.,&Kingstone,A.(2013).Mind wandering in sentence reading:Decoupling the link between mind and eye. Canadia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67(1),51-59.

Frank,D.J.,Nara,B.,Zavagnin,M.,Touron,D.R.,&Kane,M.J. (2015).Validating older adults′reports of less mind-wandering:An examination of eye movements and dispositional influences.Psychology&Aging,30(2),266-278.

Franklin,M.S.,Mrazek,M.D.,Anderson,C.L.,Johnston,C., Smallwood,J.,&Kingstone,A.,& Schooler,J.W.(2017). Tracking distracti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nd-wandering, meta-awareness,and ADHD symptomatology.J ournal of Attention Disorders,21(6),475-486.

Franklin,M.S.,Smallwood,J.,&Schooler,J.W.(2011).Catching the mind in flight:Using behavioral indices to detect mindless reading in real time.Psychonomic Bulletin&Review,18(5), 992-997.

Giambra,L.M.,&Grodsky,A.(1989).Task-Unrelated images and thoughts while reading.In J.E.Shorr,P.Robin,J.A.Connella,&M.Wolpin(Eds.),Imagery(pp.27-31).Springer US.

Grodsky,A.,&Giambra,L.M.(1990).The consistency across vigilance and reading tasks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occurrence of task-unrelated and task-related images and thoughts.Imagination Cognition&Personality,10(1),39-52.

Luke,S.G.,&Henderson,J.M.(2013).Oculomotor and cognitive control of eye movements in reading:Evidence from mindless reading. Attention Perception&Psychophysics,75(6),1230-1242.

Reichle,E.D.,Reineberg,A.E.,&Jw.,S.(2010).Eye movements during mindless reading.Psychological Science,21(9), 1300-1310.

Schad,D.J.,Nuthmann,A.,&Engbert,R.(2012).Your mind wanders weakly,your mind wanders deeply:Objective measures reveal mindless reading at different levels.Cognition,125 (125),179-194.

Schooler,J.W.,Reichle,E.D.,&Halpern,D.V.(2004).Zoning out while reading:Evidence for dissociations between experience and metaconsciousness.In:D.T.Levin(ED.),Thinking and seeing:Visual metacognition in adults and children(pp. 203-226).Cambridge:MIT Press.

Schupak,C.,&Rosenthal,J.(2009).Excessive daydreaming:A case history and discussion of mind wandering and high fantasy proneness.Consciousness&Cognition,18(1),290-292.

Smallwood,J.(2011).Mind-wandering while reading:Attentional decoupling,mindless reading and the cascade model of inattention.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Compass,5(2),63-77.

Smallwood,J.,Fishman,D.J.,&Schooler,J.W.(2007).Counting the cost of an absent mind:Mind wandering as an underrecognized influence on educational performance.Psychonomic Bulletin&Review,14(2),230-236.

Smallwood,J.,McSpadden,M.,&Schooler,J.W.(2007).The lights are on but no one′s home:Meta-awareness and the decoupling of attention when the mind wanders.Psychonomic Bulletin&Review,14(3),527-533.

Smallwood,J.,Mcspadden,M.,&Schooler,J.W.(2008).When attention matters:The curious incident of the wandering mind. Memory&Cognition,36(6),1144-1150.

Smallwood,J.,&Schooler,J.W.(2006).The restless mind.Psychological Bulletin and Review,132(6),946-958.

Smallwood,J.,&Schooler,J.W.(2015).The science of mind wandering:Empirically navigating the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66(1),487-518.

Smilek,D.,Carriere,J.S.,&Cheyne,J.A.(2010).Out of mind, out of sight:Eye blinking as indicator and embodiment of mind wandering.Psychological Science,21(6),786-789.

Song,X.,&Wang,X.(2011).Mind wandering in chinese daily lives: An experience sampling study.Plos One,7(9),168-168.

Spronken,M.,Holland,R.W.,Figner,B.,& Dijksterhuis,A. (2016).Temporal focus,temporal distance,and mind-wandering valence:Results from an experience sampling and an experimental study.Consciousness&Cognition,41,104-118.

Uzzaman,S.,&Joordens,S.(2011).The eyes know what you are thinking:Eye movements as an objective measure of mind wandering.Consciousness&Cognition,20(4),1882-1886.

Varao Sousa,P.(2015).Re-engaging with reading material after amind wandering episode.Docto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The Effects of M ind W andering on Chinese Reading Performance

Wu Guolai,Zhou Man,Yin Xiaojuan,Li Haiying,Li Jiaohua
(Key Research Bas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Academy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 300074)

In this study,36 college students were selected,and when the subjects to read Chinese material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mind wandering on reading accuracy and reading time by using the method of probe-caught and sentence-by-sentence reading paradigm.The results showed:1)Mind wandering occupy around 34.80%of the time in Chinese reading task;2)Mind wandering affect reading comprehension,reducing the accuracy rate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3)Mind wandering lead to slower reading times.Collectively,these findings confirm that mind wandering has an impact on Chinese reading performance,reducing the accuracy rate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leading to slower reading times.

mind wandering,reading performance,reading comprehension,reading time,Chinese.

B842.7

2016-12-21。

吴国来,E-mail:wuguolai@mail.tjnu.edu.cn。

猜你喜欢
走神吴国探针
Optimal Control of Heterogeneous-Susceptible-Exposed-Infectious-Recovered-Susceptible Malware Propagation Model in Heterogeneous Degree-Base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GLOBAL STRONG SOLUTION AND EXPONENTIAL DECAY OF 3D NONHOMOGENEOUS ASYMMETRIC FLUID EQUATIONS WITH VACUUM∗
吴国良花鸟画选
恭喜你走神了
基于FANUC数控系统的马波斯探针标定原理及应用
为什么上课走神
吴国平
走神
气液鼓泡床反应器中气泡行为光纤探针测量方法
走神